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镧改性污泥生物炭的制备工艺
1
作者 黄做华 黄磊 +6 位作者 田振邦 王俊 龚为进 李宾宾 祁超智 蔺鸿涛 陶辰瀚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99-1203,1208,共6页
以真空冷冻干燥预处理后的污水污泥(VFD-SS)为生物质前体,通过一步水热炭化制备了镧改性磁性污泥生物炭(VFD-MSBC)用于吸附水中磷酸盐,实现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分析了不同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磷吸附量的影响,... 以真空冷冻干燥预处理后的污水污泥(VFD-SS)为生物质前体,通过一步水热炭化制备了镧改性磁性污泥生物炭(VFD-MSBC)用于吸附水中磷酸盐,实现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分析了不同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磷吸附量的影响,得到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1.05 g VFD-SS、0.069 g C_(6)H_(8)O_(6)、1.05 g FeCl_(3)·6H_(2)O、1.906 g LaCl_(3)·6H_(2)O;水热反应条件为:168℃,4.6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VFD-MSBC磷吸附量为39.4454 mg/g,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偏差<5%。生物炭的表征分析结果证明了La(OH)_(3)的成功负载,同时发现真空冷冻干燥预处理改变了污泥生物质与生物炭的物理化学性质,使VFD-MSBC具有更高的磷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 污泥生物 吸附 磷酸盐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钼酸-Fe_(3)O_(4)球磨共改性污泥基生物炭对四环素的吸附特性
2
作者 赵丽阳 李倩 +3 位作者 何佩熹 潘鸿辉 刘艳 刘细祥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3-595,共13页
以剩余污泥为原料,在200℃的热解温度下,通过磷钼酸(PMA)改性和球磨法负载Fe_(3)O_(4),分别制备原始生物炭(BC)、球磨污泥生物炭(FBC)、磷钼酸改性生物炭(PBC)、磷钼酸-Fe_(3)O_(4)球磨共改性生物炭(PFBC),用以吸附水体中的四环素(TC)... 以剩余污泥为原料,在200℃的热解温度下,通过磷钼酸(PMA)改性和球磨法负载Fe_(3)O_(4),分别制备原始生物炭(BC)、球磨污泥生物炭(FBC)、磷钼酸改性生物炭(PBC)、磷钼酸-Fe_(3)O_(4)球磨共改性生物炭(PFBC),用以吸附水体中的四环素(TC)。结果表明,PFBC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更小的粒径,共改性后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明显增强,XRD和XPS表征结果表明PFBC成功负载Fe_(3)O_(4)。TC初始浓度为30mg/L、PFBC投加量为0.25g/L、pH=7时,PFBC对TC的去除率可达到88.7%。PFBC对TC的吸附可以很好地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表明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饱和吸附容量在25℃达到500.0mg/g。在重复利用5次后,PFBC仍能去除溶液中63.3%的TC,其饱和磁化强度达18.1emu/g,可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简易回收。PFBC对TC的吸附包括孔隙填充、π-π交互作用、静电吸引、络合作用。本研究为改性污泥生物炭在废水抗生素治理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生物 球磨 改性 四环素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炭协同蚯蚓钝化工业污泥中重金属及环境风险研究
3
作者 王兴明 刘欣 +1 位作者 沈露 储昭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2-1353,共12页
为探讨不同类型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对工业污泥重金属(Cu、Zn、Pb、Ni)生物有效性和安全风险的影响,分别将3种生物炭(稻壳炭、竹炭、秸秆炭)和蚯蚓添加到工业污泥中堆肥,分析不同类型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对污泥理化性质以及重金属总量、... 为探讨不同类型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对工业污泥重金属(Cu、Zn、Pb、Ni)生物有效性和安全风险的影响,分别将3种生物炭(稻壳炭、竹炭、秸秆炭)和蚯蚓添加到工业污泥中堆肥,分析不同类型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对污泥理化性质以及重金属总量、有效态含量、形态和环境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堆肥相较于污泥单独堆肥,能降低污泥pH和OM含量,升高TN、TP含量及EC;3种生物炭与蚯蚓协同进一步降低污泥pH和OM含量,增加TN、TP含量与EC,其中4%竹炭的添加效果最佳。与污泥堆肥和蚯蚓堆肥相比,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显著降低重金属含量和生物有效性,4%稻壳炭协同蚯蚓堆肥对Ni、Cu、Zn的去除效果较好,重金属总量较对照组分别下降31.71%、13.51%、25.89%(P<0.05),有效态含量分别下降42.80%、23.27%、11.06%(P<0.05)。形态分析表明: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将Cu向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Pb、Ni、Zn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其中4%竹炭协同蚯蚓堆肥时转化率最高,钝化效果较好。3种生物炭协同蚯蚓处理污泥潜在生态风险(RI)均属于低风险,其中稻壳炭协同蚯蚓处理风险最低(RI为95.9),秸秆炭协同蚯蚓处理风险相对较高(RI为97.04)。健康风险评价发现处理组中非致癌物质通过经口摄入、皮肤接触和呼吸摄入途径对成人和儿童造成的非致癌总风险(HI)均小于1,处于人体可接受水平,秸秆炭协同蚯蚓处理总风险最小(HI为0.092)。综上,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为降低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及生态风险提供了有效策略,其中竹炭在改善理化性质和钝化重金属方面较好,稻壳炭在去除重金属总量和安全性方面优于竹炭、秸秆炭,而秸秆炭则在整体风险控制中表现良好,三者均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污泥 重金属 蚯蚓 生物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制备松果壳-污泥生物炭及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
4
作者 孟多 褚书平 +1 位作者 邵维 刘炜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84,共8页
为实现对水体中亚甲基蓝的绿色高效去除,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松果壳-污泥生物炭材料,考察热解温度、松果壳添加量及热解时间等三个因素对松果壳-污泥生物炭吸附性能的交互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利用元素分析仪、BET、F... 为实现对水体中亚甲基蓝的绿色高效去除,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松果壳-污泥生物炭材料,考察热解温度、松果壳添加量及热解时间等三个因素对松果壳-污泥生物炭吸附性能的交互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利用元素分析仪、BET、FTIR等手段表征分析污泥生物炭的组成成分、孔结构特性及官能团类型等,并探究污泥-松果壳生物炭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影响作用因素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热解温度是影响松果壳-污泥生物炭吸附性能的最显著因素,松果壳-污泥生物炭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800℃热解温度、20wt%松果壳添加量及4 h热解时间;添加松果壳后,生物炭极性增大,比表面积、总孔容及平均孔径也随之增大,有利于吸附能力的提高。实验确定最佳吸附条件为溶液初始pH=9,亚甲基蓝初始浓度20 mg/L,松果壳-污泥生物炭投加量为60 mg,反应时间120min,此时亚甲基蓝的吸附去除率为96.85%。松果壳-污泥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的限制步骤是化学吸附,颗粒内扩散和膜扩散共同控制亚甲基蓝的吸附速率。Langmuir和Temkin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亚甲基蓝在松果壳-污泥生物炭上的吸附过程,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还具有静电引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生物 亚甲基蓝 响应面法 吸附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基生物炭对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氮、磷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涵 周亚平 +2 位作者 姜艳艳 马岚 刘俊良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9,共6页
随着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出水氮磷超标风险进一步加大。以市政污泥为原材料,制备了污泥基生物炭,并进行了改性前、后对比实验。研究了污泥基生物炭投加量、初始pH、共存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同步吸附污水处理厂... 随着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出水氮磷超标风险进一步加大。以市政污泥为原材料,制备了污泥基生物炭,并进行了改性前、后对比实验。研究了污泥基生物炭投加量、初始pH、共存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同步吸附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氮、磷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BC、Mg-BC对氮磷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Mg-BC对氮磷最大吸附容量为20.82、36.81 mg/g;该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层吸附;当进水氮、磷浓度小于5 mg/L时,经Mg-BC吸附后的出水氮、磷浓度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ρ(NH3-N)<2 mg/L)、Ⅲ类标准(ρ(TP)<0.2 mg/L);研究表明,污泥基生物炭具有良好的吸附和重复利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超标 市政污泥 生物 同步吸附 重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和零价铁促进剩余污泥厌氧产酸发酵 被引量:1
6
作者 薛翔丹 王畅伟 +7 位作者 严思佳 李宇烁 米雪 刘怡宁 梁永宝 宁志芳 钟为章 岳欣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5-200,共6页
剩余污泥具有污染与资源双重属性,将其通过厌氧发酵转化为脂肪酸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资源化利用途径。该研究将生物炭和零价铁作为添加剂加入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体系,探究2种材料对脂肪酸积累过程和pH变化的影响,并利用宏基因组学分析... 剩余污泥具有污染与资源双重属性,将其通过厌氧发酵转化为脂肪酸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资源化利用途径。该研究将生物炭和零价铁作为添加剂加入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体系,探究2种材料对脂肪酸积累过程和pH变化的影响,并利用宏基因组学分析2种材料对发酵过程的潜在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生物炭和零价铁能够有效促进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过程。添加生物炭和零价铁后,短链脂肪酸产量可提高1.07~1.21倍。生物炭和零价铁均可增强发酵体系酸碱缓冲能力,缓解因酸积累导致的pH下降。宏基因分析表明,生物炭和零价铁的添加富集了剩余污泥水解酸化细菌,碳水化合物水解酶丰度和乙酸生成路径中酶的丰富得到增强,促进了污泥的水解以及乙酸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厌氧发酵 短链脂肪酸 生物 零价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生物炭协同PMS去除4-氯酚性能及机理研究
7
作者 裘晶晶 李新瑞 +4 位作者 邹正康 梁莎 虞文波 段华波 杨家宽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8,共9页
市政污泥产量巨大,其高效资源化利用日益受到关注。该研究以市政污泥为原料,采用KHCO3活化热解制备了分级多孔生物炭(PSB),将其协同过一硫酸盐(PMS)高效去除高浓度4-氯酚(4-CP),考察了不同热解温度、制备工艺、PMS投加量等因素对PSB协同... 市政污泥产量巨大,其高效资源化利用日益受到关注。该研究以市政污泥为原料,采用KHCO3活化热解制备了分级多孔生物炭(PSB),将其协同过一硫酸盐(PMS)高效去除高浓度4-氯酚(4-CP),考察了不同热解温度、制备工艺、PMS投加量等因素对PSB协同PMS对500 mg/L 4-CP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去除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900℃制备的生物炭PSB-900比表面积达1476 m^(2)/g,对4-CP吸附能力最强,去除率为65%,吸附平衡后加入PMS,在较低的PMS投加量(PMS∶4-CP(摩尔比)=2)下,可在30 min内实现4-CP的100%去除。在PSB-900/PMS催化降解体系中,电子传递起主导作用,热解温度的升高增强了生物炭的导电性。此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也在催化降解4-CP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研究结果为污泥基分级多孔生物炭的制备和废水中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热解 分级多孔生物 4-氯苯酚 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钙废料与污泥共热解生物炭高效回收磷酸盐
8
作者 杨栋 崔佳丽 +2 位作者 宁超能 崔建国 高敬毅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6-1231,共6页
以污水厂剩余污泥及富含钙的废弃物(蛋壳、贝壳、骨渣)为原料,共热解制备改性生物炭,并探讨其对磷酸盐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贝壳和蛋壳与污泥共热解生物炭(CSB和ESB)对磷酸盐的吸附高效稳定,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5.15 mg/g和16... 以污水厂剩余污泥及富含钙的废弃物(蛋壳、贝壳、骨渣)为原料,共热解制备改性生物炭,并探讨其对磷酸盐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贝壳和蛋壳与污泥共热解生物炭(CSB和ESB)对磷酸盐的吸附高效稳定,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5.15 mg/g和165.31 mg/g,溶液pH及共存离子对其吸附性能影响甚微。吸附过程与拟二级动力学、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更佳,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为吸热过程。吸附机理主要涉及表面沉淀和静电吸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共热解 改性生物 磷酸盐吸附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生物炭对四环素吸附性能的优化及吸附机理
9
作者 刘炜 孟多 +1 位作者 褚书平 李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801-4808,共8页
将污泥转化为生物炭吸附剂,用于去除水体中的四环素污染物,是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且能够实现“以废治废”的循环经济理念。以市政污泥为原料,采用热解法制备污泥生物炭并吸附去除四环素,面向四环素吸附去除效果考察并优化了... 将污泥转化为生物炭吸附剂,用于去除水体中的四环素污染物,是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且能够实现“以废治废”的循环经济理念。以市政污泥为原料,采用热解法制备污泥生物炭并吸附去除四环素,面向四环素吸附去除效果考察并优化了污泥生物炭制备条件及吸附环境条件,并结合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BET(Brunauer、Emmett和Teller)比表面积测试等手段,探究了污泥生物炭结构特性及其对四环素吸附行为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800℃,热解时间为4 h条件下所制备的污泥生物炭对四环素具有最佳的吸附性能;pH对吸附效果影响较大,在弱酸性环境下,污泥生物炭对四环素的吸附效果最优,最大吸附量达到45.33 mg/g。热力学及动力学分析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能较好拟合污泥生物炭吸附四环素的过程,吸附过程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且以表面化学吸附为主,结合表征测试结果分析,化学吸附主要涉及静电吸引、阳离子交换、络合沉淀、π—π共轭作用及氢键作用等过程;同时,污泥生物炭的孔结构特性使其对四环素的吸附过程还包含孔隙填充及范德华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污泥生物 四环素 吸附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系/污泥基生物炭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10
作者 王飞 胡绍伟 +2 位作者 马光宇 于梦琦 徐晓晨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3-972,共10页
为实现固体废物的综合再利用,以辽宁省鞍山市某钢厂区污水处理段的活性污泥和Fenton铁泥混合泥为原料,以无机物高岭土为黏结剂,通过混合挤条和热解的方法制备铁系/污泥基生物炭催化剂,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以喹啉为目... 为实现固体废物的综合再利用,以辽宁省鞍山市某钢厂区污水处理段的活性污泥和Fenton铁泥混合泥为原料,以无机物高岭土为黏结剂,通过混合挤条和热解的方法制备铁系/污泥基生物炭催化剂,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以喹啉为目标污染物,优化催化臭氧氧化降解喹啉模拟废水的工艺参数,并研究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催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粗糙且空隙结构丰富,催化剂中主要有Fe^(3+)O4,CaCO_(3)和ZrO_(2)晶体;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黏结剂添加量12.5%,热解温度800℃,热解时间3 h;在初始pH=7,催化剂投加量为50 g,喹啉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条件下,反应10min去除率达76.31%;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连续使用5次后,喹啉的去除率仅下降0.09个百分点;该催化体系中存在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_(2)·-)两种自由基以及单线态氧(^(1)O_(2))非自由基,其中O_(2)·-在反应中起主导作用;反应前后Fe^(2+)/Fe^(3+)的比例变化表明,Fe^(2+)/Fe^(3+)的氧化还原循环参与了催化降解反应.该研究为固体废物再利用和焦化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铁泥 生物污泥 铁系/污泥生物 催化臭氧 喹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秸秆生物炭的制备及其重金属吸附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康健 林梦婉 +1 位作者 曹燃 王翔翔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1,共5页
以花生秸秆与农村污水污泥为原料,在不同热解温度、热解时间、秸秆和污泥配比条件下制备生物炭,并对制得的生物炭理化性质进行表征,通过吸附试验考察生物炭对重金属离子Cu^(2+)、Pb^(2+)、Cr^(6+)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热解温度为400... 以花生秸秆与农村污水污泥为原料,在不同热解温度、热解时间、秸秆和污泥配比条件下制备生物炭,并对制得的生物炭理化性质进行表征,通过吸附试验考察生物炭对重金属离子Cu^(2+)、Pb^(2+)、Cr^(6+)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热解温度为400℃、热解时间为4 h时,纯秸秆制备的生物炭为最佳,该条件下生物炭的产率为35.91%,灰分为28.49%,制得的生物炭对Cu^(2+)、Pb^(2+)、Cr^(6+)的吸附量分别为21.38 mg/g、17.65 mg/g、21.07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秸秆 生物 热解 重金属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城市污水厂污泥堆肥复合改良剂对盐渍土壤的改良效果
12
作者 于丽明 初正崑 +2 位作者 袁延飞 陈姝谚 郑浩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9,共12页
以常规土壤改良剂废弃木材生物炭(WBC)和城市污水厂污泥堆肥产品(SS)为基质,添加不同量的聚丙烯酰胺(PAM)和纳米二氧化硅(SiO2–NPs),分别按42.5∶42.5∶4∶11(BCS1)和42.5∶42.5∶8∶7(BCS2)的质量比掺混制备2种生物炭–污泥堆肥复合... 以常规土壤改良剂废弃木材生物炭(WBC)和城市污水厂污泥堆肥产品(SS)为基质,添加不同量的聚丙烯酰胺(PAM)和纳米二氧化硅(SiO2–NPs),分别按42.5∶42.5∶4∶11(BCS1)和42.5∶42.5∶8∶7(BCS2)的质量比掺混制备2种生物炭–污泥堆肥复合改良剂;以耐盐经济作物油葵(Helianthus annuus L.)为供试植物,采用盆栽试验对比研究WBC、SS、BCS1和BCS2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对WBC与SS的复合改性,成功制备出兼具碳封存、养分调控和结构优化功能的复合改良剂;SiO2–NPs和PAM的定向负载重构了表面功能基团(如Si—O—Si和C=O键形成),使BCS1和BCS2的理化性质区别于WBC和SS的,BCS2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使得土壤最大持水量(WHC)较未添加改良剂的空白处理(CK)的提升11.32%,有效提升了土壤的保水能力;与CK相比,4种改良剂的添加促进了油葵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使得叶片SPAD值显著增加6.83%~11.44%,相较于WBC和SS,BCS1和BCS2对油葵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更明显,BCS2对植物生长的促进效果优于BCS1,BCS2的添加使得油葵株径显著增大19.57%,使根尖数显著增加238.13%,这主要是由于改良剂的添加提高了盐渍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其中BCS2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分别增加了18.18%和18.98%),提升了保水性能和养分有效性,使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分别显著提高25.36%~84.22%和12.45%~64.63%,从而改善了土壤健康;此外,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改良剂对油葵生长的直接影响不显著,而是通过改变土壤性质间接促进油葵的生长,其中,改良剂介导的土壤WHC的增加是影响油葵生长发育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土壤氮、碳和团聚体稳定性。可见,以生物炭和城市污水厂污泥堆肥产品制备的复合改良剂可有效修复滨海盐渍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葵 盐渍土壤 土壤健康 生物 污泥堆肥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生物炭添加对黑麦草和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玮 汪军 +3 位作者 徐汝民 杜世州 乔玉强 陈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5-1302,共8页
为探讨污泥生物炭(Sludge biochar,C)和改性污泥生物炭(Modified sludge biochar,GC)添加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C和GC为材料,设置不同添加水平(0%,5%,10%,15%,20%)种植黑麦草,测定黑麦草和土壤养分... 为探讨污泥生物炭(Sludge biochar,C)和改性污泥生物炭(Modified sludge biochar,GC)添加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C和GC为材料,设置不同添加水平(0%,5%,10%,15%,20%)种植黑麦草,测定黑麦草和土壤养分等指标。结果表明,添加C、GC均促进了黑麦草的生长及其茎叶和根含水量的提高,5%的添加水平显著提高了黑麦草茎叶和根的干重。C、GC添加对黑麦草TN含量的提高效果最显著,其次为TK。C添加对提高黑麦草生物量的影响程度大于GC,而对黑麦草养分含量及其吸收累积,GC大于C。应用C、GC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降低土壤pH,碱解氮和速效磷受生物炭类型影响。因此,土壤中添加5%~10%比例的C或GC对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污泥/改性污泥生物炭 生物 养分吸收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双污泥生物炭的一锅法制备及吸附水中盐酸环丙沙星性能
14
作者 帖靖玺 闫梦佳 +1 位作者 段晓涵 刘玉浩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7-1137,共11页
以自来水厂铁盐污泥(IBWS)和造纸厂污泥(PMS)为原料,采用无氧高温(500℃)热解一锅法制备了磁性双污泥生物炭(MDSBC)。采用SEM、N2吸附-脱附、XRD、FTIR、XPS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初始溶液pH、共存阴... 以自来水厂铁盐污泥(IBWS)和造纸厂污泥(PMS)为原料,采用无氧高温(500℃)热解一锅法制备了磁性双污泥生物炭(MDSBC)。采用SEM、N2吸附-脱附、XRD、FTIR、XPS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初始溶液pH、共存阴离子对MDSBC吸附水中盐酸环丙沙星(CIP)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其吸附过程,推测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由m(IBWS)∶m(PMS)=1.0∶2.5制备的MDSBC(2.5)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磁分离性能;在吸附时间为4 h的条件下,0.05 g MDSBC(2.5)对20 mL初始质量浓度为120 mg/L的CIP溶液(初始溶液pH=3)的吸附量最低,为28.13 mg/g,当初始溶液pH=5时的吸附量最高,为33.65 mg/g;MDSBC(2.5)对CIP的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是自发的物理、化学吸附的放热过程;溶液中的Cl–和SO_(4)^(2–)(质量浓度100~300 mg/L)对MDSBC(2.5)吸附CIP的影响不大,而PO_(4)^(3–)通过堵塞MDSBC(2.5)表面孔道和升高体系pH导致OH–和CIP–之间竞争性吸附,明显抑制了MDSBC(2.5)对CIP的吸附,且抑制程度与PO_(4)^(3–)质量浓度呈正相关;MDSBC(2.5)循环使用5次后,CIP吸附量比首次下降了12.51%;MDSBC(2.5)对CIP的吸附过程是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氢键和π-π键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来水厂铁盐污泥 造纸污泥 磁化双污泥生物 盐酸环丙沙星 吸附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改性酒糟污泥生物炭的制备及对水中磷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梁傲岚 吴嘉煦 +1 位作者 白平 高红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0,共7页
为使市政污泥资源化并有效处理水体中的磷,以玉米酒糟和市政污泥为原材料制备酒糟污泥生物炭(LBCZ),采用共沉淀法用七水合氯化镧(LaCl_(3)·7H_(2)O)对LBCZ进行改性制备改性生物炭(La-LBCZ);探究活化剂种类、活化剂浓度、浸渍比、... 为使市政污泥资源化并有效处理水体中的磷,以玉米酒糟和市政污泥为原材料制备酒糟污泥生物炭(LBCZ),采用共沉淀法用七水合氯化镧(LaCl_(3)·7H_(2)O)对LBCZ进行改性制备改性生物炭(La-LBCZ);探究活化剂种类、活化剂浓度、浸渍比、酒糟添加比例、热解温度、热解时间对LBCZ吸附磷的影响及改性剂的种类、改性剂的浓度、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对La-LBCZ吸附磷的影响,得到LBCZ和La-LBCZ的最佳制备条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表面形貌。实验表明,改性剂浓度为0.1 mol/L时La-LBCZ对磷的吸附量最高(68.56 mg/g),为改性前的6倍;动力学与热力学实验表明LBCZ对磷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扫描电镜结果表明,La-LBCZ比LBCZ的表面粗糙,La被成功负载到LBCZ表面,EDS谱图表明磷酸盐被成功吸附到LBCZ和La-LBCZ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生物 改性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改性对污泥生物炭去除酸性矿山废水中Cd(Ⅱ)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晶然 李琳琳 +1 位作者 卢许佳 谭维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33,共12页
采用KMnO_(4)氧化改性制备一种新型污泥生物炭(KBC)用于处理酸性矿山废水中Cd(Ⅱ)。通过批量吸附试验考察了溶液初始pH、共存离子、投加量、吸附时间及污染物浓度对改性生物炭去除Cd(Ⅱ)的效能,并通过表征技术探究改性生物炭对Cd(Ⅱ)的... 采用KMnO_(4)氧化改性制备一种新型污泥生物炭(KBC)用于处理酸性矿山废水中Cd(Ⅱ)。通过批量吸附试验考察了溶液初始pH、共存离子、投加量、吸附时间及污染物浓度对改性生物炭去除Cd(Ⅱ)的效能,并通过表征技术探究改性生物炭对Cd(Ⅱ)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KMnO_(4)氧化改性提高了KBC中含O基团的数量、比表面积及石墨化程度。批量吸附试验表明,在最佳条件:温度25℃、投加量1 g/L、吸附时间300 min及pH=5.0时,原始污泥生物炭(BC)和KBC对Cd(Ⅱ)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3.27和99.22 mg/g。此外,共存离子NaCl浓度对BC和KBC对Cd(Ⅱ)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经过4次重复试验后,BC和KBC对Cd(Ⅱ)的去除率分别为64.05%和90.34%。Cd(Ⅱ)与含O基团的络合、Cd—π相互作用及静电作用是BC和KBC去除水溶液中Cd(Ⅱ)的主要机理。KMnO_(4)氧化改性能够有效提高污泥生物炭对酸性矿山废水中Cd(Ⅱ)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nO_(4)氧化改性 污泥生物 吸附性能 Cd(Ⅱ)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MoS_(2)改性生物炭活化过硫酸盐协同单宁酸调理污泥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霁 欧卓华 +4 位作者 曹仲 关键 曾招财 胡健 秦振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43,共9页
针对市政剩余污泥脱水难度大的问题,采用高铁酸钾活化法和水热法制备了Fe_(3)O_(4)/MoS_(2)改性生物炭(FeMo-BC),将其用于活化过硫酸盐(PMS)联合单宁酸(TA)调理污泥。以污泥比阻(SRF)和泥饼含水率(Wc)为测试指标,研究了改性生物炭结构... 针对市政剩余污泥脱水难度大的问题,采用高铁酸钾活化法和水热法制备了Fe_(3)O_(4)/MoS_(2)改性生物炭(FeMo-BC),将其用于活化过硫酸盐(PMS)联合单宁酸(TA)调理污泥。以污泥比阻(SRF)和泥饼含水率(Wc)为测试指标,研究了改性生物炭结构特征及用量、pH、调理时间、PMS投加量和TA用量对市政污泥脱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温度550℃,水热法中载铁生物炭(Fe-BC)与钼酸钠质量比为1∶1时制备的FeMo-BC活化PMS的效率最高。在FeMo-BC投加量为100 mg/g(以TS计)、pH为4、PMS和TA用量均为40 mg/g时,搅拌调理30 min,毛细吸水时间由29.3 s降为17 s,SRF由9.77×10^(11)m/kg下降为2.59×10^(11)m/kg,Wc由85.68%降为70.64%。通过活性自由基捕获实验以及分析污泥调理后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的变化,表明FeMo-BC活化PMS生成的高氧化性SO_(4)^(-)·与^(1)O_(2)可以有效破解污泥中胞外聚合物,降低了紧密结合型EPS(TB-EPS)的含量,TA可以进一步络合沉淀EPS中的蛋白质,降低蛋白质含量;SEM分析结果显示,经过调理的污泥絮体呈明显的破碎状,有利于提高污泥脱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脱水 高级氧化 改性生物 过硫酸盐 单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改性污泥生物炭活化过氧乙酸降解磺胺甲噁唑
18
作者 高璐瑶 刘邦海 +2 位作者 代鑫 陈景光 金春姬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2-141,共10页
以城市污水厂污泥为原料,在800℃下限氧热解制备污泥生物炭,使用氢氧化钠改性得到碱改性污泥生物炭(N-SDBC),并作为催化剂活化过氧乙酸(PAA)降解磺胺甲噁唑(SMX)。通过SEM、FTIR、BET以及酸碱电位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氧化剂浓... 以城市污水厂污泥为原料,在800℃下限氧热解制备污泥生物炭,使用氢氧化钠改性得到碱改性污泥生物炭(N-SDBC),并作为催化剂活化过氧乙酸(PAA)降解磺胺甲噁唑(SMX)。通过SEM、FTIR、BET以及酸碱电位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氧化剂浓度、催化剂投加量、初始pH、水体中常见阴离子和腐殖酸对SMX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A浓度为1.0 mmol/L,N-SDBC质量浓度为1.5 g/L,初始pH为3.0的条件下,90 min内SMX的降解率达到83.8%;水体中的共存阴离子和腐殖酸对SMX降解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猝灭实验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OH和^(1)O_(2)是体系中主要的活性氧物种,且N-SDBC/PAA体系在降解SMX时存在电子转移机制。经过4次再生循环实验,N-SDBC活化PAA降解SMX的去除率保持在70%以上,说明N-SDBC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乙酸 污泥生物 改性 磺胺甲噁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改性污泥基生物炭制备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春媛 骆灵喜 +3 位作者 李晨 李阁娟 何雨生 王胜凡 《绿色科技》 2024年第4期143-146,151,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污泥基生物炭的吸附能力,采用掺入特定比例硫酸的氯化锌作为活化剂开展污泥基生物炭制备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结果可见,不同制备条件对生物炭碘吸附值影响的比较为:碳化温度>活化剂硫酸掺入比>碳化时间>活化剂浓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污泥基生物炭的吸附能力,采用掺入特定比例硫酸的氯化锌作为活化剂开展污泥基生物炭制备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结果可见,不同制备条件对生物炭碘吸附值影响的比较为:碳化温度>活化剂硫酸掺入比>碳化时间>活化剂浓度;结合不同制备条件对产率影响,获得最佳制备条件组合为:碳化温度500℃、活化剂硫酸掺入比60%、碳化时间1 h、活化剂浓度3 mol/L。在该组合条件下制备的改性污泥基生物炭碘吸附值为516.68 mg/g,产率为7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生物 正交试验 最佳制备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生物炭对水体中磷的吸附 被引量:15
20
作者 马锋锋 郑旭东 +5 位作者 张建 赵浩 张鑫 焦雅仙 康宏兵 李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7-1356,共10页
以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RS)制备成的污泥生物炭(SDBC)作为吸附剂,采用批平衡法研究SDBC对磷的吸附特征,考察投加量、溶液pH值等因素对SDBC吸附磷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RSM)对影响磷吸附的条件进行优化,结合实验结果与表征数据对SDBC吸... 以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RS)制备成的污泥生物炭(SDBC)作为吸附剂,采用批平衡法研究SDBC对磷的吸附特征,考察投加量、溶液pH值等因素对SDBC吸附磷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RSM)对影响磷吸附的条件进行优化,结合实验结果与表征数据对SDBC吸附磷的机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SDBC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符合Elovich(R^(2)=0.984)方程,说明SDBC对磷的吸附过程是多种反应共同作用的非均相扩散过程;Langmuir(R^(2)=0.980)和Langmuir-Freundlich(R^(2)=0.979)方程能很好地描述磷在SDBC上的吸附行为,由Langmuir拟合所得的磷最大吸附量为4.508mg/g;Langmuir-Freundlich模型拟合均相指数n(1.143)较小,说明SDBC上吸附位点分布不均匀,SDBC与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SDBC吸附磷的最佳初始pH值为4.0~5.0;SDBC对磷吸附的最佳投加量为8g/L.通过RSM分析得到SDBC对磷的最佳吸附条件为SDBC的投加量为5g/L,磷的初始浓度c0为10mg/L,pH为5.0.SDBC对磷吸附的可能机制包括静电吸附作用,共沉淀作用,置换作用,配体交换作用以及孔隙填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生物 响应面法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