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海生态景观河道对污水处理厂出水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袁敏 唐运平 +3 位作者 孙贻超 邓小文 陈红 刘红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9,共4页
为了探讨天津滨海泰达生态景观河道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深度净化的效果,2009年对该河道水体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河道对氮、磷营养盐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净化能力,河道出水达到景观环境用水的再生水水质标准,出水TN、NH3-N、TP和PO43-平均... 为了探讨天津滨海泰达生态景观河道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深度净化的效果,2009年对该河道水体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河道对氮、磷营养盐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净化能力,河道出水达到景观环境用水的再生水水质标准,出水TN、NH3-N、TP和PO43-平均浓度分别为1.49mg/L、0.75mg/L、0.16mg/L和0.01mg/L,相应去除率分别达到93.38%、41.13%、88.09%和98.16%;沿程水体COD和TDS变化规律不明显,去除效果不理想;河道中端与出水端水体水质相近,建议在今后相似工程中可以适当提高河道式湿地的水力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景观河道 污水处理厂出水 净化效果 水力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政污水处理厂出水及受纳水体污染和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黎伟宗 刘源 +1 位作者 李慧珍 游静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9-502,共14页
市政污水处理厂出水是影响受纳水体风险的重要因素,多类污染物随着出水排放进入受纳水体,造成复合污染状况,引发水质恶化、生物毒性、生物多样性下降和生态系统功能改变等水生态问题。此外,污染物在受纳水体中的分配、迁移、转化过程,... 市政污水处理厂出水是影响受纳水体风险的重要因素,多类污染物随着出水排放进入受纳水体,造成复合污染状况,引发水质恶化、生物毒性、生物多样性下降和生态系统功能改变等水生态问题。此外,污染物在受纳水体中的分配、迁移、转化过程,也将改变污染状况,进而改变生物毒性,行之有效的综合毒性评估手段对风险管控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污水处理厂出水及受纳水体的污染和毒性特征、现有实验室和原位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提出利用原位暴露与生物测试联用技术评估出水受纳水体污染和毒性,最后对未来发展方向如新污染物筛查、致毒物识别等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出水 复合污染 迁移 转化 被动采样 原位生物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流湿地去除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处理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昊 陈建伟 何绪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77-1279,共3页
采用水平-石灰石潜流湿地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间歇控制水力负荷,选择连续进水后取样,即在水力负荷分别为0.278、0.139、0.093 m/d时取水,测定其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水平-石灰石潜流湿地对污水中的CODcr、NH3-N、TN... 采用水平-石灰石潜流湿地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间歇控制水力负荷,选择连续进水后取样,即在水力负荷分别为0.278、0.139、0.093 m/d时取水,测定其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水平-石灰石潜流湿地对污水中的CODcr、NH3-N、TN和TP的去除效果良好,确定了0.093 m/d为运行最佳水力负荷;该潜流湿地表现出了随着水力负荷的逐渐减小,其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逐渐提高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石灰石潜流湿地 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 水力负荷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负荷对潜流湿地去除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氮磷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昊 曹国凭 +2 位作者 何绪文 杨永 刘晓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8-121,共4页
采用水平-石灰石、水平-沸石、垂直-沸石、垂直-改性沸石等4种潜流湿地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探讨各系统稳定运行条件下,不同水力负荷对4种潜流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以及4种湿地的去除污染物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 采用水平-石灰石、水平-沸石、垂直-沸石、垂直-改性沸石等4种潜流湿地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探讨各系统稳定运行条件下,不同水力负荷对4种潜流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以及4种湿地的去除污染物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当进水水质为污水处理厂二级排放标准时,在一定的运行条件下,与垂直潜流湿地相比,水平潜流湿地对氮素的去除效果受水力负荷影响更大。其中,水平-沸石潜流湿地对NH3-N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6.5±2.58)%,而水平-石灰石潜流湿地最低仅为(78.7±3.64)%;水平-沸石潜流湿地对TN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4.5±2.58)%,最低仅为(66.1±2.02)%。另外,与水平流湿地相比,垂直流湿地对污水中磷素的去除效果较好,同时,垂直-沸石湿地表现出了对磷素最佳的去除效果,其对PO43--P的去除率最高达到(72.1±2.29)%,而对TP的去除率最高最高达到(73.8±3.25)%。此外,当水力负荷为0.093 m3/(m2.d)时,上述4种湿地对磷素均表现出了最佳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湿地 水力负荷 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段生物膜法处理城市污水厂出水 被引量:1
5
作者 白少元 解庆林 +1 位作者 李艳红 潘春玲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5,共5页
采用两段生物膜法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实验研究,主要研究系统对氨氮和COD的处理效果及水力停留时间、回流比和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h,最佳回流比为100%;在此条件下系统运行12个月,运行期间... 采用两段生物膜法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实验研究,主要研究系统对氨氮和COD的处理效果及水力停留时间、回流比和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h,最佳回流比为100%;在此条件下系统运行12个月,运行期间氨氮和COD的进水浓度范围分别为1.37~19.95mg/L和14.40~37.50mg/L时,出水浓度范围分别为0.01~3.15mg/L和7.36~19.02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05%和39.96%.氨氮和COD的去除率在2月份最低,分别为82.50%和14.40%;5月份最高,分别为98.50%和48.50%.出水中两项水质指标达到设计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 生物膜法 两段生物接触氧化法 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EEMs和PARAFAC解析土壤渗滤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吕晶晶 窦艳艳 +5 位作者 龚为进 段学军 张列宇 席北斗 于水利 侯立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07-1213,共7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渗滤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氮、磷及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垂直分布特征。试验在一个中试规模的土壤渗滤系统中进行,反应器自上而下每隔30 cm设置一个采样口,采集的样品...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渗滤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氮、磷及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垂直分布特征。试验在一个中试规模的土壤渗滤系统中进行,反应器自上而下每隔30 cm设置一个采样口,采集的样品通过PARAFAC识别出系统不同点位的DOM具有4个荧光组分,包括2个类腐殖质物质(C1, C2)、 2个类蛋白物质(C3, C4)。对荧光组分浓度得分F_(max)分析得出, C4代表的类色氨酸比其他3类物质更易于降解,即类色氨酸最易降解,其次为类富里酸、类胡敏酸类物质、类蛋白物质。四种组分的F_(max)变化幅度都以在0~30 cm处最大,表明此处生化反应最为剧烈, DOM的迁移转化速率最大。运用PARAFAC、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等手段,可以揭示土壤渗滤系统中DOM的来源和不同深度的变化规律。土壤渗滤系统在4 L·d^(-1)的低负荷条件下处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对TN和NO_3-N的去除是不利的,后续可以耦合反硝化滤池等工艺强化反硝化脱氮,进一步提高氮素的去除率。土壤对磷的吸附尚未达到饱和的状态,保持了较高的TP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 土壤渗滤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的研究——以河南省禹州市颍河人工湿地项目为例
7
作者 李婉 刘志喜 《国土绿化》 2023年第4期48-50,共3页
人工湿地可以作为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微生物同化分解和植物吸收等多种途径,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等,最终将污水处理工程打造成为生态景观工... 人工湿地可以作为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微生物同化分解和植物吸收等多种途径,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等,最终将污水处理工程打造成为生态景观工程。通过有效的运行维护管控,可对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的污染物进一步去除,减轻出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尾水 污水处理工程 污水处理厂出水 人工湿地 深度净化 生态景观 深度处理工艺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生物滤池法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管洪艳 贾权 +1 位作者 杜云霞 栾兆坤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4-76,共3页
污水处理厂出水经曝气生物滤池和过滤处理后回用作电厂冷却水和园林绿化用水。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和过滤的方法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NH3-N和SS等。处理出水能够达到《再生水用作冷却用水的水质标准》中的循环冷却水标准《、城... 污水处理厂出水经曝气生物滤池和过滤处理后回用作电厂冷却水和园林绿化用水。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和过滤的方法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NH3-N和SS等。处理出水能够达到《再生水用作冷却用水的水质标准》中的循环冷却水标准《、城市杂用水标准》中的园林绿化用水标准,从而节省了大量的自来水,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出水 曝气生物滤池 回用 电厂冷却水 园林绿化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厂出水颗粒态与溶解态有机物的红外和荧光光谱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虞敏达 何小松 +6 位作者 檀文炳 席北斗 张慧 马丽娜 张媛 党秋玲 高如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67-2473,共7页
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再生水的主要水源,其迥异的物质组成给受纳水体带来潜在环境风险。全面掌握污水厂出水水体中有机物组成及结构信息,将为污水厂提标改造及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三维... 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再生水的主要水源,其迥异的物质组成给受纳水体带来潜在环境风险。全面掌握污水厂出水水体中有机物组成及结构信息,将为污水厂提标改造及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二阶导数光谱及区域积分分析方法,对4个典型城镇污水处理厂(W1,W2,W3,W4)出水水体中颗粒态有机物(POM)与溶解态有机物(DOM)的物质组成及结构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污水处理厂出水中POM主要组分为脂肪类、芳香类、糖类及矿物盐,而DOM主要由有机酸、蛋白质、多肽、糖类及芳香类物质组成。各污水处理厂出水水体POM中,W1芳香类物质较多而矿物盐类等颗粒较少,W2较W1含有更多的糖类物质,W3含较多脂类、蛋白类及糖类,而W4含有芳香类及羧酸物质的有机物较多。水体DOM组成中,W1和W2成分较为类似,主要为芳香性较高的大分子有机酸,其含量分别占总有机物的73.9%和67.7%;W3与W4组成中蛋白、多肽及糖类含量较高,其中类蛋白物质分别占DOM总量的71.3%和53.5%。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二阶导数分析能很好识别不同污水处理厂出水水体中POM与DOM主要物质组成及结构差异,同时利用区域积分方法对样品三维荧光光谱进行解析,能更进一步定量分析不同来源样品物质组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污水处理厂出水 颗粒态有机物(POM) 溶解态有机物(D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厂出水用于绿化时全氟辛酸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成兴源 常青 洪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23-327,共5页
针对兰州市某污水处理厂的夏季出水中含有的全氟辛酸化合物,用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用于城市绿化灌溉时接触人群的暴露水平和健康风险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以及对职业和非职业人群暴露评... 针对兰州市某污水处理厂的夏季出水中含有的全氟辛酸化合物,用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用于城市绿化灌溉时接触人群的暴露水平和健康风险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以及对职业和非职业人群暴露评价分别计算出了全氟辛酸的危险度。结果表明:职业人群的健康危害总风险值为:1.46E-11~2.32E-11;非职业人群的健康危害总风险值为:5.99E-13~9.55E-13,均小于不可接受健康危险水平10E-9,即USEPA规定的非致癌物质危害风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 绿化灌溉 全氟辛酸 健康风险评价 暴露剂量 危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通某城镇污水厂出水水质简析
11
作者 严飞 陆玮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22期50-51,共2页
根据2016~2018年对南通市某污水处理厂国控污染源的监督监测数据,利用单因子指数评价的方法,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表1中基本控制项目按照一级A标准[1]进行评价,该污水处理厂存在一次粪大肠菌群的超标情况,经... 根据2016~2018年对南通市某污水处理厂国控污染源的监督监测数据,利用单因子指数评价的方法,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表1中基本控制项目按照一级A标准[1]进行评价,该污水处理厂存在一次粪大肠菌群的超标情况,经过分析为消毒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出水 单因子指数评价 粪大肠菌群 紫外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活性炭协同作用去除二级出水中DON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冰 古励 +2 位作者 余国忠 翟慧敏 赵承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40-1748,共9页
为探讨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对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氮(DON)的去除机制,首先测定二级出水DON、溶解性有机炭(DOC)、UV254、pH值等指标.接着通过臭氧氧化试验和活性炭吸附试验来考察二级出水中DON、DOC和UV254变化,以及DON分... 为探讨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对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氮(DON)的去除机制,首先测定二级出水DON、溶解性有机炭(DOC)、UV254、pH值等指标.接着通过臭氧氧化试验和活性炭吸附试验来考察二级出水中DON、DOC和UV254变化,以及DON分子量分布和DON亲疏水性变化,并应用三维荧光光谱对二级出水中DON变化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臭氧投加量为8mg/L,DON的去除率大约为33.9%,DOC和UV254去除率约21.2%、66.7%;当活性炭投加量为2.0g/L,DON、DOC和UV254的去除率大约为43.4%、27.6%、92.2%;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组合试验时,对DON的去除率大约为83.3%和81.5%;臭氧氧化提高小分子量(<6kDa)DON所占比例和降低大分子量(>20kDa)的DON所占比例;活性炭吸附降低小分子量(<6kDa)DON所占比例,提高大分子量(>20kDa)DON所占比例为;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都提高亲水性DON所占比例,而降低疏水性和过渡性DON所占比例;三维荧光光谱证实,二级出水中DON变化与3个主要峰有关,分别代表物质为色氨酸类蛋白质、芳香族类蛋白质和富里酸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 溶解性有机氮 臭氧 活性炭 三维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协同石灰法处理城市中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杰 程丽华 +1 位作者 毕学军 刘长青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3-87,共5页
针对单纯石灰软化法存在的污泥处理难等问题,开展了粉煤灰协同石灰技术处理城市中水,并回用作工业循环冷却水的研究,考察了投加粉煤灰对处理出水水质、污泥沉降速率、污泥脱水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粉煤灰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 针对单纯石灰软化法存在的污泥处理难等问题,开展了粉煤灰协同石灰技术处理城市中水,并回用作工业循环冷却水的研究,考察了投加粉煤灰对处理出水水质、污泥沉降速率、污泥脱水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粉煤灰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还可以加快污泥絮体沉降速率、改善污泥脱水性能,从而有利于化学污泥的处理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 硬度 碱度 石灰 粉煤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化学需氧量测定标准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杨彤 李雪梅 +1 位作者 程晓菁 何政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0,共6页
对国内外四种测定低浓度化学需氧量(COD)的方法进行了比对分析。从精密度、准确度、不确定度等方面对这四种方法进行了系统对比。结果表明,在测定低浓度COD的样品时,在准确度方面,除HJ/T399—2007[7]之外的其它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都... 对国内外四种测定低浓度化学需氧量(COD)的方法进行了比对分析。从精密度、准确度、不确定度等方面对这四种方法进行了系统对比。结果表明,在测定低浓度COD的样品时,在准确度方面,除HJ/T399—2007[7]之外的其它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得到稳定可靠的回收率;在精密度方面,5220B.4b[3]和ISO15705—2002[4]的数据与标准文本中的参考数据具有一致性;在不确定度方面,四种方法相差不大,主要影响因素均为样品重复测定引起的不确定度;在方法间的差异及相关性上,采用HJ/T399—2007和其他三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而采用其它三种方法测定低浓度COD样品时,得到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并且三种方法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实际应用中,5220B.4b、ISO15705—2002和GB 11914—89的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随机极差。对比结果表明,5220B.4b、ISO15705—2002和GB11914—89具有可比性,得到的数据都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化学需氧量 污水处理厂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面图片说明
15
作者 闵熙泽(文/图) 张子峰(文/图) +2 位作者 滕雨芊(文/图) 蔡明红(文/图) 李一凡(文/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70,共1页
封面图片来自本期论文“北极地区水环境中PPCPs的污染现状研究进展”,是关于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药物及个人护理产品(PPCPs)的来源、浓度、分布及归趋的综述。近北极地区的河流输送、大气与海洋长距离传输、废液的直接排放... 封面图片来自本期论文“北极地区水环境中PPCPs的污染现状研究进展”,是关于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药物及个人护理产品(PPCPs)的来源、浓度、分布及归趋的综述。近北极地区的河流输送、大气与海洋长距离传输、废液的直接排放与污水处理厂出水残留是PPCPs进入北极地区水环境的主要途径。北极地区水环境中抗癫痫药、非甾体抗炎药、兴奋剂、增塑剂和抗抑郁药5类PPCPs的污染较为严重,这是由其较为广泛的使用以及持续排放导致的。通过对北极地区典型PPCPs的理化性质分析,发现海水中的西酞普兰倾向于富集至海水底泥。此外,发现北极地区鱼类肝脏中增塑剂污染较为严重。由此可知,北极地区水环境中的PPCPs污染将给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严峻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出水 生态环境 直接排放 个人护理产品 非甾体抗炎药 长距离传输 抗抑郁药 北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