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溶质运移理论评价污水土地处理系统长期运行的处理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田世英 罗纨 +1 位作者 贾忠华 张永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2-156,共5页
美国农业部自然资源保护局所推荐的田间水管理模型(DRA INM OD)在模拟分析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水力负荷时,只从水力角度出发,根据土壤的入渗、蒸发和排水情况来计算污水灌溉量,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未加考虑。该文利用溶质运移理论对DRA INM O... 美国农业部自然资源保护局所推荐的田间水管理模型(DRA INM OD)在模拟分析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水力负荷时,只从水力角度出发,根据土壤的入渗、蒸发和排水情况来计算污水灌溉量,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未加考虑。该文利用溶质运移理论对DRA INM OD模型所模拟的水力过程进行排水出流浓度计算。以西安地区为例的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排水间距减小,水力负荷逐渐增大,处理效果明显变差;该方法还可以用来确定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达到不同水质标准所要求的污水预处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排水 溶质运移 DRAINMO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环境对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石云 刘春平 +1 位作者 甘磊 郑毅 《山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3期61-65,共5页
不断变化的氧化还原环境,使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具有了对污染物特别是氮及有机物的独特净化机理及良好的处理效果。对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而言,氧化还原环境是影响甚至控制污水处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了解不同氧化还原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存... 不断变化的氧化还原环境,使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具有了对污染物特别是氮及有机物的独特净化机理及良好的处理效果。对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而言,氧化还原环境是影响甚至控制污水处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了解不同氧化还原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存在状态、转化机理、处理效率,通过有效途径改善土壤的氧化还原环境,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加快实现污水的无害化、资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环境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重塑土渗透性及混合比的确定方法
3
作者 张梦南 万军伟 +2 位作者 罗泽娇 黄琨 曾洋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61,共4页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渗透性是能否实现污水处理设计要求的关键。本文采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刻画了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复杂的结构和边界条件,准确地得到了能够满足污水处理设计要求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渗透系数,并通过不同砂-土混合比例...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渗透性是能否实现污水处理设计要求的关键。本文采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刻画了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复杂的结构和边界条件,准确地得到了能够满足污水处理设计要求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渗透系数,并通过不同砂-土混合比例的重塑土渗透试验,研究了能够满足污水处理设计要求的重塑土的砂-土混合比,以为充分利用原场地黏土资源提供依据,也为类似研究和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重塑土 渗透性 混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优化管理模型初探(Ⅰ)——理论推导与设计
4
作者 王立群 王红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4-560,共7页
将地下水优化管理模型的嵌入法移植到非饱和土体的非线性模拟模型与管理模型的耦合当中 ,将高度非线性的非饱和水、质运移模拟模型作为优化管理模型的约束条件与优化模型有机结合起来 ,初步构建了城市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优化管理模型的框... 将地下水优化管理模型的嵌入法移植到非饱和土体的非线性模拟模型与管理模型的耦合当中 ,将高度非线性的非饱和水、质运移模拟模型作为优化管理模型的约束条件与优化模型有机结合起来 ,初步构建了城市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优化管理模型的框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嵌入法 非线性 优化管理模型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中的堵塞问题 被引量:45
5
作者 何江涛 马振民 +1 位作者 张金炳 汤鸣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5-89,共5页
堵塞问题是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经常遇到的.从理论方面对悬浮物截留、吸附及微生物生长所造成的堵塞进行了讨论,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不管是悬浮物截留、吸附,还是微生物的生长,所造成的堵塞状况都呈现出随滤层厚度增加按负指... 堵塞问题是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经常遇到的.从理论方面对悬浮物截留、吸附及微生物生长所造成的堵塞进行了讨论,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不管是悬浮物截留、吸附,还是微生物的生长,所造成的堵塞状况都呈现出随滤层厚度增加按负指数形式递减的趋势.系统内部是否会发生堵塞与原水的成分组成、渗滤介质的有关参数、微生物的活性等都密切相关.对于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来说,微生物的生长一般不会导致系统内部产生堵塞,而悬浮物的截留、吸附常常会造成系统表层比较严重的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塞 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 悬浮物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中的复氧方式及效果 被引量:35
6
作者 何江涛 张达政 +1 位作者 陈鸿汉 汤鸣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3-106,109,共5页
复氧是困扰人工快渗、构造湿地等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已久的问题。国际上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采用干湿交替的工作方式进行系统复氧,一是设置通气管对系统内部进行复氧,再一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对系统内部进行复氧。研究结果表明... 复氧是困扰人工快渗、构造湿地等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已久的问题。国际上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采用干湿交替的工作方式进行系统复氧,一是设置通气管对系统内部进行复氧,再一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对系统内部进行复氧。研究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的工作方式对系统的复氧条件有明显改善,而小水力负荷周期的工作方式对系统的复氧更为有效。通气管的设置通常与间歇性布水工作方式相结合,其效果通常要明显好于单纯采用干湿交替的工作方式。植物根系对系统的复氧,常因植物不同类型而具有不同的氧传输能力,植物根茎所能到达的范围往往决定了系统有效处理部位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 复氧方式 干湿交替 通气管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决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占地突出的新方法 被引量:38
7
作者 何江涛 钟佐燊 汤鸣皋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39-345,共7页
根据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局限 ,针对该系统占地突出这一问题 ,提出了通过采用人工填料 ,提高水力负荷 ,加快污水在系统中的渗透速度 ,从而减小系统占地面积的新方法。对随水力负荷的提高使系统可能产生的出水水质变差... 根据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局限 ,针对该系统占地突出这一问题 ,提出了通过采用人工填料 ,提高水力负荷 ,加快污水在系统中的渗透速度 ,从而减小系统占地面积的新方法。对随水力负荷的提高使系统可能产生的出水水质变差、介质堵塞以及投资费用增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且对在涿州进行的现场小型工程的试验进行了验证。得出结论认为改进的人工构建快速渗滤系统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 人工构建快速渗滤系统 水力负荷 水力停留时间 人工填料 渗透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存在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8
8
作者 何江涛 马振民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5-47,共3页
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以其基建投资费用低、处理效果好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其本身仍存在着诸如土地利用矛盾、污水处理的选择、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气候对其运行效果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就此做了一些讨论 ,以在RI系统... 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以其基建投资费用低、处理效果好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其本身仍存在着诸如土地利用矛盾、污水处理的选择、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气候对其运行效果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就此做了一些讨论 ,以在RI系统推广过程中引起人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 RI系统 土地利用 污水处理 地下水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处理池塘污水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文辉 赵晓光 +1 位作者 刘增超 郑先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28,72,共4页
通过户外动态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淹水时间、土壤厚度、土壤粒径和淹水深度对池塘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连续淹水超过4~5d,COD去除率明显下降;相同进水条件下,土层厚度在120cm处,COD去除率达到80%以上;土壤粒径<0.1mm时... 通过户外动态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淹水时间、土壤厚度、土壤粒径和淹水深度对池塘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连续淹水超过4~5d,COD去除率明显下降;相同进水条件下,土层厚度在120cm处,COD去除率达到80%以上;土壤粒径<0.1mm时,COD去除率达到90%;在土层厚度120cm处,淹水深度为60cm时,COD去除率仅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污水处理 土柱实验 COD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