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水二级生化出水有机物(EfOM)性质表征及去除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
作者 郭瑾 盛丰 +2 位作者 马民涛 秦侠 彭永臻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138,共8页
污水二级生化出水有机物(EfOM)是污水中经初级和二级生化处理后剩余的难降解有机物,EfOM是影响二级出水排放的主要限制因素,也是污水再生及回用处理中的主要目标去除物质.本文对现有EfOM的表征方法-分子量分布、亲疏水性分离、荧光光谱... 污水二级生化出水有机物(EfOM)是污水中经初级和二级生化处理后剩余的难降解有机物,EfOM是影响二级出水排放的主要限制因素,也是污水再生及回用处理中的主要目标去除物质.本文对现有EfOM的表征方法-分子量分布、亲疏水性分离、荧光光谱等进行了分类归纳,进一步总结了现有处理方法对EfOM性质特点的影响.以臭氧为核心的氧化技术和膜滤技术发挥了深度处理效能,降低了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二级生化出水有机物 分子量分布 亲水性 疏水性 污水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二级生化出水有机物(EFOM)深度去除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
作者 盛丰 郭瑾 +1 位作者 马民涛 秦侠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47-51,共5页
污水二级生化出水有机物是污水中经初级和二级生化处理后剩余的难降解有机物质。二级生化出水有机物的去除方法种类繁多,就目前二级生化出水有机物的深度处理方法、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合二级生化出水特性进行... 污水二级生化出水有机物是污水中经初级和二级生化处理后剩余的难降解有机物质。二级生化出水有机物的去除方法种类繁多,就目前二级生化出水有机物的深度处理方法、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合二级生化出水特性进行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优化组合,是实现污水回用、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最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二级生化出水有机物 絮凝 吸附 氧化 膜滤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二级生化出水中有机污染物特性表征 被引量:27
3
作者 龚剑丽 刘勇弟 +2 位作者 孙贤波 徐宏勇 段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6-707,共2页
关键词 二级生化处理 有机污染物 生化出水 城市污水 特性表征 水中有机物 监测指标 有机物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化出水中各类有机污染物的特性及在混凝处理过程中的行为 被引量:11
4
作者 龚剑丽 刘勇弟 +1 位作者 孙贤波 陈丽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95,共5页
以城市生活污水厂二级生化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生化出水中有机污染物中各组分含量、分子量分布特点等特性,以及各类有机物在三氯化铁混凝处理过程中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当生化出水中有机物浓度以DOC表征时,水中疏水性物质与亲水性... 以城市生活污水厂二级生化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生化出水中有机污染物中各组分含量、分子量分布特点等特性,以及各类有机物在三氯化铁混凝处理过程中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当生化出水中有机物浓度以DOC表征时,水中疏水性物质与亲水性物质各占50%,其中疏水酸浓度最高,约为42%,其次为亲水酸和非酸亲水物质,分别占26%和24%,非酸疏水物质仅为8%。其中疏水酸中的不饱和双键或芳香环有机物的含量较高。二级生化出水中的DOC主要集中在分子量大于10 000 D的有机物,占48.8%。在三氯化铁混凝过程中,能去除几乎所有的大分子量有机物以及大部分芳香族有机物(61%的UV254),对小分子、亲水性有机物基本没有去除效果。因此,混凝法需与其他能去除亲水性、小分子量有机物(<3 000 D)的处理工艺结合,以进一步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生化出水 溶解性有机物 深度处理 混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EEMs和PARAFAC解析土壤渗滤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吕晶晶 窦艳艳 +5 位作者 龚为进 段学军 张列宇 席北斗 于水利 侯立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07-1213,共7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渗滤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氮、磷及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垂直分布特征。试验在一个中试规模的土壤渗滤系统中进行,反应器自上而下每隔30 cm设置一个采样口,采集的样品...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渗滤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氮、磷及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垂直分布特征。试验在一个中试规模的土壤渗滤系统中进行,反应器自上而下每隔30 cm设置一个采样口,采集的样品通过PARAFAC识别出系统不同点位的DOM具有4个荧光组分,包括2个类腐殖质物质(C1, C2)、 2个类蛋白物质(C3, C4)。对荧光组分浓度得分F_(max)分析得出, C4代表的类色氨酸比其他3类物质更易于降解,即类色氨酸最易降解,其次为类富里酸、类胡敏酸类物质、类蛋白物质。四种组分的F_(max)变化幅度都以在0~30 cm处最大,表明此处生化反应最为剧烈, DOM的迁移转化速率最大。运用PARAFAC、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等手段,可以揭示土壤渗滤系统中DOM的来源和不同深度的变化规律。土壤渗滤系统在4 L·d^(-1)的低负荷条件下处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对TN和NO_3-N的去除是不利的,后续可以耦合反硝化滤池等工艺强化反硝化脱氮,进一步提高氮素的去除率。土壤对磷的吸附尚未达到饱和的状态,保持了较高的TP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 土壤渗滤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e_(2)O_(4)改性活性炭活化PMS控制超滤膜有机污染
6
作者 王青云 李凯 +1 位作者 文刚 黄廷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32-6138,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CoFe_(2)O_(4)的改性活性炭(CoFe_(2)O_(4)/PAC),考察了其活化过一硫酸盐(PMS)用于超滤膜前预处理控制有机污染的效能与机制.结果表明,CoFe_(2)O_(4)/PAC+PMS预处理使腐殖酸(HA)造成的膜通量下降大幅减缓,与PA...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CoFe_(2)O_(4)的改性活性炭(CoFe_(2)O_(4)/PAC),考察了其活化过一硫酸盐(PMS)用于超滤膜前预处理控制有机污染的效能与机制.结果表明,CoFe_(2)O_(4)/PAC+PMS预处理使腐殖酸(HA)造成的膜通量下降大幅减缓,与PAC+PMS预处理后相比,比通量提高了55%,可逆和不可逆污染阻力分别下降了62%和51%;CoFe_(2)O_(4)/PAC+PMS预处理对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有机物(Ef OM)矿化效率高,对DOC的去除率达到76.4%,对主要荧光组分的去除率达到53.1%~67.7%,且优先去除分子量较高的有机物,因此使可逆和不可逆污染阻力分别减少了69%和67%;此外,Co Fe_(2)O_(4)/PAC具有较好的磁分离性能和可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膜污染 过一硫酸盐(PMS) CoFe_(2)O_(4)改性活性炭 污水二级出水有机物(Ef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处理油田污水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丁慧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2-275,279,共5页
为了解决油田污水二级生化出水反渗透膜法资源化的预处理问题,采用絮凝-超滤组合工艺作为预处理,探讨了絮凝、超滤及絮凝-超滤联用对废水中TOC和浊度等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絮凝剂PAC最佳投加量为40 mg/L,PAM加量为0.5 mg/L,单独絮凝... 为了解决油田污水二级生化出水反渗透膜法资源化的预处理问题,采用絮凝-超滤组合工艺作为预处理,探讨了絮凝、超滤及絮凝-超滤联用对废水中TOC和浊度等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絮凝剂PAC最佳投加量为40 mg/L,PAM加量为0.5 mg/L,单独絮凝对浊度去除率虽可达90.6%,但对有机污染物TOC去除率低于20%。絮凝-超滤联用使浊度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98%和30%以上,不仅能提高产水水质,而且对提高产水通量和减轻膜污染效果显著。絮凝-超滤组合工艺产水的污染指数SDI小于3,满足反渗透的进水水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污水 二级生化出水 絮凝 超滤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