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动力水质模型在温黄平原河网入河污染负荷削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杜文娟 陈黎明 +3 位作者 陈炼钢 金秋 周芬 田传冲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9-117,共9页
为了探究入河污染负荷削减对河网水环境改善的效果,针对台州市提出的河网水质改善需求,以浙南温黄平原河网为例,设定河网主要污染物氨氮为评价指标,建立能反映出河网水动力水质时空变化规律的模型,通过对入河污染物削减率和配水水源的调... 为了探究入河污染负荷削减对河网水环境改善的效果,针对台州市提出的河网水质改善需求,以浙南温黄平原河网为例,设定河网主要污染物氨氮为评价指标,建立能反映出河网水动力水质时空变化规律的模型,通过对入河污染物削减率和配水水源的调节,进行方案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长潭水库和灵江联合配水、入河污染负荷削减率达到55%时,水质改善效果最好;温黄平原整体河网平均水质达到较好的Ⅳ类水。提高入河污染物削减率虽然能够大幅度的强化内部河网的治污体系,但控制污染物排放、调水引流、加强区域内截污治污多措并举才能从根本上有利于河网水环境改善。本模型的应用研究可为台州及其他类似城市的河网水污染治理和控制提供参考,为建立有效可行的城市河网水污染防治安全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黄平原 水动力水质模型 污染负荷削减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雁栖河流域点源氮磷污染负荷量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蒋艳 马巍 +1 位作者 彭期冬 骆辉煌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17-124,共8页
在大量野外调查和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流域污染负荷评估模型分析评价了雁栖河流域内主要污染负荷产生量与入河污染负荷量,建立河道水质模型计算分析了雁栖河流域的水环境容量,以流域水环境容量为约束条件,分别考虑不同污染源控制方案... 在大量野外调查和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流域污染负荷评估模型分析评价了雁栖河流域内主要污染负荷产生量与入河污染负荷量,建立河道水质模型计算分析了雁栖河流域的水环境容量,以流域水环境容量为约束条件,分别考虑不同污染源控制方案下的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与规模。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入河污染负荷中,餐饮企业占2%,自然村占12%,鱼场养殖约86%,是流域最主要的污染源。流域污染负荷远远超过了流域水环境容量,流域系统处于超负荷状态,需要通过削减鱼场排污以及提高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的环境治理措施降低污染入河量;对于严重污染河段,需同时采用多种生态修复措施,提高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维持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栖河流域 入河污染负荷 水环境容量 污染负荷削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污染负荷-水质响应的时空数值源解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邹锐 苏晗 +3 位作者 陈岩 叶瑞 赵磊 刘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639-3649,共11页
以目前广泛应用的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为平台,构建时空数值源解析方法,理论上可以得到任意时刻任意空间点位污染物的来源构成.其原理是考虑水质模型的微分方程,直接对每个污染负荷再微分,从而将原来1个微分方程变为关于每个污染源的... 以目前广泛应用的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为平台,构建时空数值源解析方法,理论上可以得到任意时刻任意空间点位污染物的来源构成.其原理是考虑水质模型的微分方程,直接对每个污染负荷再微分,从而将原来1个微分方程变为关于每个污染源的微分方程组,然后联立以EFDC的水动力模型求解,得到每个源对每个时空点的贡献.概化的抚仙湖模型作为数值案例用以验证方法.时空数值源解析的结果与传统扰动方法的结果几乎重合,验证了时空数值源解析方法的正确性.另一方面,数值案例中存在34个独立的污染源,扰动法则需要35次模拟,而时空数值源解析方法的结果通过单次模拟就可得到,说明时空数值源解析方法具有明显的计算效率优势.而通过对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时空数值源解析方法可以提供更精确的源贡献的动态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源解析 EFDC 水质响应 污染负荷削减 时空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DL的WARMF模型在水污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牛丽冬 王晓燕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2期20-24,共5页
介绍WARMF(water analysis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水环境管理模型及其在美国等国流域用来模拟和制定污染削减及泥沙负荷分配的应用情况,提出我国在借鉴应用WARMF水环境管理模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考虑模型模拟过程中复杂因素的相... 介绍WARMF(water analysis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水环境管理模型及其在美国等国流域用来模拟和制定污染削减及泥沙负荷分配的应用情况,提出我国在借鉴应用WARMF水环境管理模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考虑模型模拟过程中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②严格制定污染物削减方法和分配量;③重视模拟结果的灵敏度分析及校准;④将模型的多功能性与模拟的准确性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控制 总量控制 污染负荷削减 TMDL WARMF模型 利益相关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机动车道路面初期效应及初期径流弃除量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张书函 孟莹莹 +2 位作者 陈建刚 潘艳艳 苏东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0-104,共5页
路面径流污染是城市面源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初期径流弃除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源头控制方法。对于初期径流、初期效应尚没有明确的定义,且路面冲刷规律较难把握,使得对路面初期径流是否弃除以及弃除量的确定都缺乏理论依据。通过对北京... 路面径流污染是城市面源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初期径流弃除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源头控制方法。对于初期径流、初期效应尚没有明确的定义,且路面冲刷规律较难把握,使得对路面初期径流是否弃除以及弃除量的确定都缺乏理论依据。通过对北京某典型机动车道路面径流水质的监测,分别用基于浓度和基于负荷两种初期径流定义方法对初期效应进行了判断,初步得出路面径流的浓度初期效应不明显,污染负荷具有一定的初期效应,20%径流体积约可携带30%的污染负荷。根据对北京市30年降雨的统计分析,从尽可能收集较多的雨水进行利用及尽可能削减较多的污染负荷的考虑,建议采用4 mm降雨作为道路初期径流雨水的分离标准,可至少去除年均污染负荷的28.7%。研究结论和方法可为类似地区路面初期径流弃除量的确定及后续研究提供初步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径流效应 弃除量 冲刷规律 机动车道 污染负荷削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及EFDC模型的湖泊流域总量控制——以滇池流域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澄宇 代超 +2 位作者 伊璇 陆文涛 郭怀成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696-3702,共7页
构建了基于正交设计-水质模拟-方案评价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的方法体系,并应用于滇池流域.选择TN、TP作为总量控制指标,将滇池流域划分为6个子区单元,通过设计5水平(0%,5%,10%,15%,20%)6因素的正交试验表,得到25种不同削减方案;耦合EFD... 构建了基于正交设计-水质模拟-方案评价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的方法体系,并应用于滇池流域.选择TN、TP作为总量控制指标,将滇池流域划分为6个子区单元,通过设计5水平(0%,5%,10%,15%,20%)6因素的正交试验表,得到25种不同削减方案;耦合EFDC模型模拟得到25种不同削减情景条件下湖泊水质的TN、TP浓度分布,计算各方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筛选符合中度富营养化标准(60<TSI(Σ)≤70)的方案,引入数据包络分析(DEA)计算各方案的效率得分,得分最高的方案为最优削减方案.研究表明,滇池的叶绿素a平均浓度与TP平均浓度具有极强的相关性,最优方案下滇池流域6个子区TN、TP在原排放量的基础上,削减比例均为20%,15%,10%,5%,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负荷削减 正交实验设计 EFDC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 滇池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固废好氧加速稳定及碳氮迁移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肖电坤 陈云敏 +4 位作者 徐文杰 詹良通 柯瀚 何海杰 刘远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04-2212,共9页
选取上海市老港填埋场3~4a垃圾做室内强制通风单元体试验,监测固、液、气三相成分变化,并对有机污染负荷的削减规律以及碳、氮元素的迁移规律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固相纤维素/木质素(C/L)值从初始0.8降至0.4以下,固相中BDM、TOC、T... 选取上海市老港填埋场3~4a垃圾做室内强制通风单元体试验,监测固、液、气三相成分变化,并对有机污染负荷的削减规律以及碳、氮元素的迁移规律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固相纤维素/木质素(C/L)值从初始0.8降至0.4以下,固相中BDM、TOC、TN也有降低,固相指标降解速率呈现前期大后期小的特点,且上层垃圾降解程度更大.液相pH值、EC维持在固定区间,有机污染负荷得到了极大地削减,在整个试验期间,TOC、COD、BOD降解率分别达97%、94%、94%,TN、NH_(4)-N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5%、94%.试验期间,累积CO_(2)释放量6.7kg,累计N_(2)释放量0.75kg.C/L值、降解稳定化归一指标β可作为固相垃圾稳定化程度判定指标,BOD/COD、NH_(4)-N/TN值可作为液相中可降解物质稳定化程度判定指标.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对试验过程中碳、氮元素的迁移进行了分析.固相累积损失C质量2.09kg,液相累积流失C质量0.14kg,CO_(2)累积释放C质量1.83kg.固相累积损失N质量0.62kg,液相累积流失N质量0.08kg,N_(2)累积释放N质量0.75kg.降解基本结束后,固相中仍然残存着大量的不可降解或者难降解的含碳及含氮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好氧加速降解 有机污染负荷削减 稳定化指标 碳平衡 氮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塘系统对面源污染物的工程拦截效果评估
8
作者 张雨晴 段婧婧 +4 位作者 侯勇 徐玖亮 薛利红 许稳 杨林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5年第8期2057-2063,共7页
本研究以“源头减量-生态拦截-循环利用”为总体思路,在洱海流域大理市湾桥镇古生片区进行技术集成与工程化应用,在源头减量的基础上,在生态沟塘系统中利用木桩带、植物强化廊道等方法对稻季(6—8月)含有高浓度氮、磷的片区农田(包括稻... 本研究以“源头减量-生态拦截-循环利用”为总体思路,在洱海流域大理市湾桥镇古生片区进行技术集成与工程化应用,在源头减量的基础上,在生态沟塘系统中利用木桩带、植物强化廊道等方法对稻季(6—8月)含有高浓度氮、磷的片区农田(包括稻田和旱地,约320 hm^(2))径流水加以拦截并净化,然后汇入库塘进一步净化后再次回用到稻田。通过对2023年稻季生态沟塘关键进出口的水质、水量监测,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农田源头总氮和总磷的减排量分别为55.4 kg和50.4 kg,在此基础上,示范工程在稻季拦截径流水约28万m^(3),生态沟渠对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2%和35%,生态库塘对总氮和总磷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和33%,生态沟塘系统整体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为31.5%和34.0%。生态沟渠对总氮和总磷的消纳量为817 kg和67 kg,生态库塘对总氮和总磷的消纳量为984.5 kg和37.8 kg,回用量与浮萍打捞对总氮和总磷消纳量为57.1 kg和7.0 kg。总体来看,综合措施对总氮和总磷实际消纳量分别为1914.0 kg和162.2 kg。根据入湖点位流量和氮、磷浓度监测评估结果,古生片区总氮和总磷入湖负荷分别为9071 kg和591 kg,则生态沟塘系统对古生片区农田和村落地表径流水中总氮和总磷入湖污染负荷削减率分别为17.4%和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工程应用 污染负荷削减 水质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地区污水处理厂雨水混入率对设计规模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凯 李一平 +2 位作者 赖秋英 秦文凯 蒲亚帅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82,共7页
以沿海地区台州某污水处理厂为例,基于三角形法,对雨水混入与污水处理厂水质、水量的响应关系进行分析,探讨雨水混入率对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沿海地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受降雨影响较大,实际进水水质因雨水混入而小于... 以沿海地区台州某污水处理厂为例,基于三角形法,对雨水混入与污水处理厂水质、水量的响应关系进行分析,探讨雨水混入率对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沿海地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受降雨影响较大,实际进水水质因雨水混入而小于设计值;沿海地区污水处理厂处理水质效果较差,污染负荷削减率平均值远低于全国平均值;小雨时,沿海地区污水处理厂污染负荷削减率最高,污染负荷削减率随着降雨规模的增大而减小;沿海地区污水处理厂满负荷运行时,污水量处理率较低,为60%~70%;沿海地区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量远大于设计值,水量设计规模宜考虑乘1.4的修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沿海地区 进水水质 污染负荷削减 雨水混入率 修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Stella和R语言的湿地氮素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越洋 徐波 +1 位作者 王鹏 华祖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8-205,共8页
通过Stella软件的可视化建模环境,快速开发构建了一种适用于表流型人工湿地的氮素循环动力学模型,并将模型翻译成R语言,可实现编程计算、数据分析及空间分析等多种算法和功能与动力学模型的集成,能大大提高模型的分析和预测能力,加强模... 通过Stella软件的可视化建模环境,快速开发构建了一种适用于表流型人工湿地的氮素循环动力学模型,并将模型翻译成R语言,可实现编程计算、数据分析及空间分析等多种算法和功能与动力学模型的集成,能大大提高模型的分析和预测能力,加强模型的实用性和应用能力.以大沙河人工湿地氨氮污染负荷最大削减能力为例,本文基于此模型,集成R语言强大的编程和计算能力,建立了进水水质与水量的调度函数关系,并确定了人工湿地最优进水水量、水质和污染负荷最大削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LLA R语言 人工湿地模型 污染负荷削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粗放型绿色屋顶出流水质的影响
11
作者 刘芳 罗婷 +2 位作者 马悦阳 舒倩 夏栋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6,29,共7页
以粗放型绿色屋顶的基质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2组不同基质的粗放型绿色屋顶装置,每组设置了4个梯度(0%、6%、8%、10%)的生物炭,考察各组在经历9次人工降雨过程中,基质淋失率、出流水样的水质和污染负荷削减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 以粗放型绿色屋顶的基质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2组不同基质的粗放型绿色屋顶装置,每组设置了4个梯度(0%、6%、8%、10%)的生物炭,考察各组在经历9次人工降雨过程中,基质淋失率、出流水样的水质和污染负荷削减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在抑制基质淋失率和提高出流水质方面作用明显.其中以在植被混凝土为主要基材中添加8%生物炭对于基质淋失率和出流水样中的N、P质量浓度的抑制作用、污染负荷的整体削减作用都是最好的;以在园林废弃物为主要基材中添加10%生物炭对于提高出流水质、削减污染负荷的效果是最好的,但是在抑制基质淋失率方面添加6%生物炭的设施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粗放型绿色屋顶 基质淋失率 出流水质 污染负荷削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