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6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污染膜——聚乙烯醇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
作者 李娜 刘忠洲 续曙光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12,共8页
介绍了具有高度亲水性、良好耐污染性的膜材料———聚乙烯醇在RO、UF和MF领域中的应用.对近10来年聚乙烯醇薄层复合膜和不对称膜的制备。
关键词 污染膜 聚乙烯醇 亲水性 改性 材料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膜处理油田采出水及污染膜的微观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芦艳 于水利 +1 位作者 孙鸿 孟丽丽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9-143,共5页
采用纳米Al2O3改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处理油田采出水,分析了污染膜的结构和污染膜上的主要污染物。实验结果表明,超滤膜具有很好的通透性,稳定运行时膜通量达150L/(m2.h)。超滤出水中COD去除率大于90%,其他各项指标去除率均大于98%,超滤... 采用纳米Al2O3改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处理油田采出水,分析了污染膜的结构和污染膜上的主要污染物。实验结果表明,超滤膜具有很好的通透性,稳定运行时膜通量达150L/(m2.h)。超滤出水中COD去除率大于90%,其他各项指标去除率均大于98%,超滤出水达到了低渗透油田回注水水质标准(SY/T5329—94《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污染膜因污染物的存在而使其孔径和孔深度都比新膜减小。污染膜上的主要污染物为含有一定长碳链的烃类衍生物,主要是油田采出水中的油类物质。污染膜上的主要无机元素为Ca、Mg和Al,还有少量的Si、S及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油田采出水 污染膜 微观分析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刺激响应机制的抗污染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浩然 祝振洲 +2 位作者 陈旭 李书艺 罗建泉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0-197,共8页
膜分离技术能够在不发生相变和温和的条件下分离目标物质,在食品、化工和环境等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刺激响应性材料能够对某种特定的外界刺激进行响应,将刺激响应物质与膜技术结合制备基于刺激响应机制的抗污染分离膜,能为膜污染的... 膜分离技术能够在不发生相变和温和的条件下分离目标物质,在食品、化工和环境等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刺激响应性材料能够对某种特定的外界刺激进行响应,将刺激响应物质与膜技术结合制备基于刺激响应机制的抗污染分离膜,能为膜污染的原位控制和绿色清洗提供新思路.本文简要介绍了常用的聚合物/无机纳米材料及其刺激响应机理,聚焦基于刺激响应性物质的抗污染膜制备方法和应用场景,并对其规模化应用的挑战和未来前景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响应物质 污染膜 清洗 制备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层自组装技术的抗污染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彦睿 张星冉 李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956-5968,共13页
膜分离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但膜污染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开发抗污染膜材料实现节能降耗是目前膜法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层层自组装作为一种膜表面改性技术,具有组装材料丰富、适用场景广泛、制备条件温... 膜分离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但膜污染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开发抗污染膜材料实现节能降耗是目前膜法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层层自组装作为一种膜表面改性技术,具有组装材料丰富、适用场景广泛、制备条件温和、分子水平结构可控等特点,已被应用于抗污染膜材料的研制中。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层层自组装技术的水处理用抗污染膜的研究进展,在阐释层层自组装技术应用于膜污染控制机制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基膜的选择和处理、抗污染组装单元的种类和复合方式、组装层数、制备方法对膜抗污染性能的影响,并对未来该技术实现膜污染控制的构筑设计和发展方向,如组装过程机制挖掘、制膜工艺优化、制膜成本降低、长期稳定性提升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污染膜 层层自组装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渗透污染膜水通量迁移方程的改进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章丽萍 鲁雪梅 +2 位作者 高振凤 何绪文 程文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6,共3页
介绍了目前几种反渗透膜透过机理,通过文献调研认为目前聚酰胺膜反渗透膜的透过机理遵循优先吸附-毛细孔流理论,在此基础上从孔流理论出发对低压反渗透膜的分离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改进了孔流理论的水通量的基本迁移方程,并建立了用膜污... 介绍了目前几种反渗透膜透过机理,通过文献调研认为目前聚酰胺膜反渗透膜的透过机理遵循优先吸附-毛细孔流理论,在此基础上从孔流理论出发对低压反渗透膜的分离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改进了孔流理论的水通量的基本迁移方程,并建立了用膜污染层厚度δf来预测膜污染时间的数学模型,通过反渗透实际工程的设计运行得到了试验验证,丰富了RO系统理论,特别是在预测膜污染清洗时间方面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 水通量 迁移方程 污染层厚度 污染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染废水污染膜的组合清洗技术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春梅 李秀芬 +5 位作者 刘春彦 周强 任月萍 张林中 王新华 商海波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92,共6页
不同进水水质及运行管理水平下,污水处理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的膜污染速度、膜面污染层组成及特性不同,污染膜的清洗方法亦不同.本研究针对实际印染废水处理工程中的污染膜,开展清洗剂用量及组合清洗技术研究,综合评... 不同进水水质及运行管理水平下,污水处理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的膜污染速度、膜面污染层组成及特性不同,污染膜的清洗方法亦不同.本研究针对实际印染废水处理工程中的污染膜,开展清洗剂用量及组合清洗技术研究,综合评价清洗前后膜性能参数的变化,以期获得可用于实际废水处理工程的最优清洗方案.结果表明,质量分数0.5%次氯酸钠在20L/m2时清洗效果最好,质量分数3%柠檬酸在40L/m2时清洗效果最好;超声与柠檬酸的清洗作用相似,均为提高膜污染层的孔隙率;最优清洗方案为先超声1h,然后质量分数0.5%次氯酸钠清洗3h,最后3%柠檬酸清洗3h;清洗后的膜孔隙率、平均孔径及最大孔径等特征参数与新膜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化;X射线能谱(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X)分析表明,印染废水污染膜表面以有机物污染为主,兼有少量无机污染,清洗后膜表面以C和F元素居多,未见O元素和金属元素峰,表明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金属氧化物)均得到很好去除,清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生物反应器 污染 组合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聚合物表面改性的聚偏氟乙烯抗污染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7
作者 冯霞 王倩 +4 位作者 白静娜 赵义平 申向 陈熙 陈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1-75,共5页
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抗污染性能是改善PVDF应用效果的重要途径。文中通过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将抗污染材料——两性离子类化合物磺酸甜菜碱(DMAPS)接枝到碱处理过的PVDF膜表面。研究了接枝DMAPS后,PVDF膜表面的结构与性能变化,并初步探讨... 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抗污染性能是改善PVDF应用效果的重要途径。文中通过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将抗污染材料——两性离子类化合物磺酸甜菜碱(DMAPS)接枝到碱处理过的PVDF膜表面。研究了接枝DMAPS后,PVDF膜表面的结构与性能变化,并初步探讨了改性后的PVDF膜对牛血清蛋白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PVDF膜表面接枝DMAPS后,膜表面孔洞减小,亲水性提高。虽然改性后的PVDF膜通量有所下降,但通过牛血清蛋白(BSA)的振荡吸附实验发现,两性离子改性膜表现出良好的抗蛋白质吸附性能。与PVDF原膜相比,改性膜在BSA溶液中通量下降率小,用水清洗后膜通量恢复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聚偏氟乙烯 磺酸甜菜碱 两性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蒸馏过程中污染膜的清洗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新妙 谢梓峰 王玉杰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3,共5页
针对膜蒸馏法处理石化反渗透浓水的膜面污染物进行了分析及清洗工艺优化研究。在反渗透浓水温度为73 ℃、渗透侧真空度为-0.093 MPa的条件下进行膜蒸馏实验,实验后期膜通量衰减迅速,脱盐率基本保持在99.5%以上,产水pH基本稳定在6.5-... 针对膜蒸馏法处理石化反渗透浓水的膜面污染物进行了分析及清洗工艺优化研究。在反渗透浓水温度为73 ℃、渗透侧真空度为-0.093 MPa的条件下进行膜蒸馏实验,实验后期膜通量衰减迅速,脱盐率基本保持在99.5%以上,产水pH基本稳定在6.5-7.0。膜面污染物的SEM表征结果显示,膜蒸馏的膜面污染主要为碳酸钙、硅酸钙、氢氧化镁结垢污染和氯化钠、氯化钾等盐类结晶污染。实验结果表明:分别以盐酸和去离子水为清洗液静态浸泡清洗污染膜时,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NaOH溶液次之,草酸最差;分别采用盐酸和去离子水动态清洗污染膜,膜通量和脱盐率均能恢复到初始水平,随运行时间的延长,经去离子水清洗后膜的膜通量出现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馏 高盐废水 污染 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制品废水纳滤膜法工艺中污染膜清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永锋 王海 +1 位作者 付振娟 曹建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5-158,共4页
乳制品废水用纳滤膜法回用处理时,会纳滤膜因为膜污染而使膜通量下降,采用化学清洗可使膜通量恢复。文章研究了单种清洗剂、组合清洗的清洗效果,考察了清洗时间和清洗剂浓度对膜通量恢复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一清洗剂效果... 乳制品废水用纳滤膜法回用处理时,会纳滤膜因为膜污染而使膜通量下降,采用化学清洗可使膜通量恢复。文章研究了单种清洗剂、组合清洗的清洗效果,考察了清洗时间和清洗剂浓度对膜通量恢复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一清洗剂效果不显著,组合清洗效果明显,清洗剂浓度和清洗时间均存在最佳值。且当用清水清洗10min,用35-40℃,pH=10.5NaOH溶液清洗30min,用0.3%H2O2碱液清洗20min,最后用2%柠檬酸清洗30min后膜通量恢复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制品废水 纳滤 污染 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超滤中污染膜的清洗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崔岸 胡勇有 +1 位作者 黄惠华 高孔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4-26,共3页
对膜技术中大豆蛋白污染膜的清洗剂的选择与用量及清洗方案设计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提出了解决膜污染的一些可行方法及膜清洗与保存的一般原则。
关键词 污染 清洗剂 大豆蛋白 超滤 透水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污染膜的超声波强化清洗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海琴 杨成永 +1 位作者 张慧 赵宏峥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98,共4页
中水回用过程中制约超滤有效运行的关键是有机物污染问题.以腐殖酸污染的聚醚砜(PES)超滤膜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波清洗方法,在不同的清洗环境中对污染的超滤膜进行强化恢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化学清洗工艺相比,超声波清洗可以显著提... 中水回用过程中制约超滤有效运行的关键是有机物污染问题.以腐殖酸污染的聚醚砜(PES)超滤膜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波清洗方法,在不同的清洗环境中对污染的超滤膜进行强化恢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化学清洗工艺相比,超声波清洗可以显著提高清洗效果,缩短清洗时间.当超声波传播方向与膜垂直时,利用超滤出水作为清洗介质,在37℃水温下,清洗效果较好,通量可恢复至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清洗效果 污染 腐殖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红景天浸提液污染膜的再生方法研究
12
作者 吉欣 张利娟 +1 位作者 胡绍霞 陈志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54-1056,共3页
关键词 污染 高山红景天浸提液 清洗 清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制氮污染膜的表征与清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隽 胡建强 +1 位作者 郭力 邵嘉慧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3,共7页
以Air Production公司生产的Prism膜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离子色谱仪、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和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污染后的膜形貌及污染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膜上主要的无机阴离子为C... 以Air Production公司生产的Prism膜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离子色谱仪、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和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污染后的膜形貌及污染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膜上主要的无机阴离子为Cl^-、SO_4^(2-);主要的金属离子有Ca^(2+)、Mg^(2+)、Fe^(3+)等;主要的有机污染物为甲苯和十一烷.推测无机物来源于制氮工艺中三级过滤器,有机物来源于空气压缩机内油雾.使用不同浓度的HCl和NaOH等化学清洗剂与超声清洗联用对膜进行了清洗,发现酸洗对无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碱洗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综合考虑最优的清洗方案为,先用质量分数0.9%的HCl清洗30min,再用质量分数0.9%的NaOH清洗30min,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3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制氮 中空纤维 污染 离子色谱 GC—MS ICP—A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水污染膜的物质研究
14
作者 赵冀平 秦祖群 +2 位作者 尚亚波 董秉直 范瑾初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3年第6期84-87,共4页
膜污染是膜在饮用水处理中遇到的最重要问题,为此,需要了解天然水中造成膜污染的物质。笔者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色质联机以及分子量分布手段分析膜清洗水,了解膜污染的物质构成。结果表明,引起膜污染的有机物主要是以烷烃类的非极性和弱... 膜污染是膜在饮用水处理中遇到的最重要问题,为此,需要了解天然水中造成膜污染的物质。笔者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色质联机以及分子量分布手段分析膜清洗水,了解膜污染的物质构成。结果表明,引起膜污染的有机物主要是以烷烃类的非极性和弱极性的有机物;造成膜污染的无机离子主要是硅、铁、锌和锰等高价的阳离子,其中铁质量浓度最高。对膜清洗水进行的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表明,小分子量的DOC容易污染膜;而UV_(254)无论分子量大小,都会对膜造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有机物 高价阳离子 有机物分子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污染膜材料研究进展
15
作者 赵亚翔 柳君侠 +1 位作者 王志红 邹康兵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2,共5页
回顾了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抗污染膜材料,包括碳纳米管、水通道蛋白、氧化石墨烯、聚多巴胺、银纳米颗粒和单宁酸-铁等。分析了这些材料的特性、作用原理、改性效果及优缺点,表明这些材料对提高膜通量、增强膜的抗污染能力以及去除目标污... 回顾了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抗污染膜材料,包括碳纳米管、水通道蛋白、氧化石墨烯、聚多巴胺、银纳米颗粒和单宁酸-铁等。分析了这些材料的特性、作用原理、改性效果及优缺点,表明这些材料对提高膜通量、增强膜的抗污染能力以及去除目标污染物等方面各具优势。其中单宁酸-铁改性膜工艺由于具有简单、快速、经济、高效、稳定等优点,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前景。认为在实际水处理应用中,通常需要兼顾多个目标,比如提高水通量、去除有机物、抗生物污染等。而单一材料改性往往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多种材料混合改性,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材料 改性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环所在抗污染膜材料制备方面取得新进展 被引量:1
16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3-493,共1页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膜材料与技术研究组近期在抗生物污染膜材料制备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水环境领域权威期刊Water Research上。膜分离技术应用广泛,然而由于膜污染引起的膜通量和分离性能的下降是膜技术所面临的最严重...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膜材料与技术研究组近期在抗生物污染膜材料制备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水环境领域权威期刊Water Research上。膜分离技术应用广泛,然而由于膜污染引起的膜通量和分离性能的下降是膜技术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通常,膜污染可分为有机污染、无机污染和生物污染等。其中,由于生物膜形成而造成的生物污染被认为是实际应用中危害最大的一类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制备 材料 污染 分离技术 生物污染 污染 城市环境 环境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过滤对沼液超滤膜分离的膜污染减缓效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珊 郑展望 +1 位作者 宋成芳 余兵 《水处理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采用猪粪生物炭过滤进行预处理,考察了猪粪生物炭过滤对沼液超滤时膜通量的影响,同时监测分析其对透过液的基本水质指标、超滤污染膜的表面微观形态和膜污染物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预处理组比对照组的膜通量提高了12%,猪粪炭过滤可去除2... 采用猪粪生物炭过滤进行预处理,考察了猪粪生物炭过滤对沼液超滤时膜通量的影响,同时监测分析其对透过液的基本水质指标、超滤污染膜的表面微观形态和膜污染物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预处理组比对照组的膜通量提高了12%,猪粪炭过滤可去除21.64%的悬浮物,生物炭和超滤膜联合使用,膜透过液中的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全氮、全磷、总有机碳的去除率均有所提高,分别为28.49%、17.71%、18.26%、24.97%、13.53%,悬浮物浓度为62.76 mg/L。扫描电镜图显示污染膜表面的污垢粗糙松散,而对照组的污染膜表面滤饼层更密实。对照组污染膜清洗液中UV254的值和TOC浓度均大于预处理组污染膜,无机离子浓度也大于预处理组污染膜清洗液。研究结果说明由于猪粪生物炭过滤预处理吸附截留了沼液中的污染物和生物炭颗粒对膜污染物结构组成的影响作用,有效的减缓了沼液超滤膜分离过程中的膜污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猪粪炭 超滤 通量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驱动PM/PMS体系去除新污染物及膜污染控制
18
作者 张超 许岐斌 +2 位作者 王颖 刘索 赵纯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46-3053,共8页
本研究采用腐殖酸(HA)驱动高锰酸钾/过一硫酸盐(PM/PMS+HA)体系的方法,研究小分子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并探究膜污染控制效能的内容.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小分子有机物(阿特拉津(ATZ)、苯酚(Phenol)、双氯芬酸钠(DCF)、卡马西平(CBZ)、布洛芬(I... 本研究采用腐殖酸(HA)驱动高锰酸钾/过一硫酸盐(PM/PMS+HA)体系的方法,研究小分子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并探究膜污染控制效能的内容.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小分子有机物(阿特拉津(ATZ)、苯酚(Phenol)、双氯芬酸钠(DCF)、卡马西平(CBZ)、布洛芬(IBP)磺胺甲噁唑(SMX)),PM/PMS+HA体系去除效果良好,其一级动力学常数均高于18×10^(-2)min^(-1),远高于单独超滤体系、PM体系和PM/PMS体系.与此同时,PM/PMS+HA体系在膜污染缓解方面也表现良好.采用HA作为膜污染物,15min内,PM/PMS+HA体系的出水比通量仅下降至0.919,远高于单独HA过滤时的0.393.同时,采用PM/PMS体系进行膜清洗时,膜通量恢复率达到98.51%.捕获试验以及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测定探究PM/PMS+HA体系的机理表明,PM/PMS+HA过滤过程中主要是体系中富电子特性的HA引发了复合氧化剂(PM-PMS)的分解.复合氧化剂的分解产生了活性氧(•OH、SO_(4)•-、^(1)O_(2))以及活性锰(Mn(V)和Mn(VI)).产生的活性氧和活性锰对污染物的氧化导致了新污染物的去除以及膜污染物分子量的降低,从而实现了新污染的去除和膜污染的控制.污染物驱动的PM/PMS体系实现了超滤膜与高级氧化技术的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过一硫酸盐 高锰酸钾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对混凝沉淀-纳滤组合工艺膜污染机制的影响
19
作者 孙丽华 李瑞瑛 +2 位作者 马瑶 张妍 张凯权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9-604,611,共7页
再生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纳滤能够保证较好的膜出水水质,而NF膜的膜污染问题是阻碍其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采用混凝沉淀-NF工艺作为深度处理工艺,探究了海藻酸钠对膜污染的作用机制,分析了膜污染情况以及膜污染过... 再生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纳滤能够保证较好的膜出水水质,而NF膜的膜污染问题是阻碍其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采用混凝沉淀-NF工艺作为深度处理工艺,探究了海藻酸钠对膜污染的作用机制,分析了膜污染情况以及膜污染过程中的界面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增加使NF膜的膜比通量下降,膜污染的总阻力增大,其中对不可逆阻力的影响更明显;不同浓度条件下的膜污染以滤饼层模型为主;进水海藻酸钠浓度越高,膜污染程度越严重;在过滤初期污染物最容易到达膜表面堵塞膜孔;在过滤中后期,污染物最容易与滤饼层之间形成黏附作用,形成厚而密实的滤饼层,可逆阻力与不可逆阻力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纳滤 XDLVO理论 Hermia模型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LSTM及权重组合策略的膜污染预测
20
作者 陈坤杰 张士航 +3 位作者 劳裕婷 孙啸 贲宗友 柏钰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4-690,共7页
针对膜分离法回收谷朊粉加工废水中的蛋白质时极易出现的膜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的权重组合模型用于对膜污染状况的预测。以谷朊粉加工废水提取回收中试生产线采集... 针对膜分离法回收谷朊粉加工废水中的蛋白质时极易出现的膜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的权重组合模型用于对膜污染状况的预测。以谷朊粉加工废水提取回收中试生产线采集的14个相关变量作为输入,以膜通量变化量作为输出,建立支持向量机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Back propagation,BP)、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RF)、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4种基准模型和BiLSTM模型1种给定模型,通过误差倒数法计算基准模型与给定模型的权重,构建权重组合预测模型;最后以决定系数R^(2)和均方误差(MSE)为评价指标,分析单项模型与权重组合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权重组合模型能够综合单项模型优点,在性能上显著优于单项模型;其中BP+BiLSTM+RF模型R^(2)高达0.9906,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MSE为1.004 L^(2)/(h^(2)·m^(4)),在所有模型中最低,相较BP、BiLSTM和RF单项模型,分别降低46.05%、67.24%、50.81%。所开发的权重组合模型可用于谷朊粉加工废水蛋白回收处理时膜污染程度精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朊粉 污染预测模型 权重组合策略 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