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污染环境犯罪多元治理机制构建的关键性问题 被引量:5
1
作者 焦艳鹏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6,共13页
积极构建污染环境犯罪的多元治理机制是提升国家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保障和服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构建污染环境犯罪多元治理机制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为... 积极构建污染环境犯罪的多元治理机制是提升国家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保障和服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构建污染环境犯罪多元治理机制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高度关注关键性问题的解决。主要包括:第一,对污染环境犯罪的生成机理与基本样态应有科学把握,这是构建多元治理机制的科学前提;第二,对不同机制在污染环境犯罪中的功能应作合理定位,这是构建多元治理机制的系统之维;第三,积极促进多元治理机制在污染环境犯罪治理中协同效能的产生。上述关键性问题的解决需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协调和配置好法律资源、经济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综合运用多元治理机制,系统把握、稳步推进,惟其如此,方能促进我国经济的绿色低碳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并进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日实现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犯罪 多元治理 关键性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 美好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污染环境犯罪中法益保护前置化问题探讨——以过失“威胁犯”的引入为视角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开琦 向孟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5-103,共19页
近年来,污染事故的高发引起了刑法学界的重视,许多学者提出在环境污染犯罪中设置过失危险犯,但该理论却存在固有缺陷,遂异议蜂起。刑事立法虽也在亦步亦趋地朝学者的吁求靠拢,却始终是小改小修,未将法益保护前置化的精神彻底贯彻于条文... 近年来,污染事故的高发引起了刑法学界的重视,许多学者提出在环境污染犯罪中设置过失危险犯,但该理论却存在固有缺陷,遂异议蜂起。刑事立法虽也在亦步亦趋地朝学者的吁求靠拢,却始终是小改小修,未将法益保护前置化的精神彻底贯彻于条文中。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拟扬弃过失危险犯的旧理论,提出过失"威胁犯"的全新概念,并以此为切入点,在借鉴诸多学者理论精髓的基础上,重点论证污染环境犯罪法益保护前置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外国先进立法,对构建污染环境犯罪的事前预防机制提出具体立法构想,以期为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改革与完善贡献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犯罪 法益保护前置化 犯罪结果 危险结果 过失威胁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污染环境犯罪立法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开琦 向孟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7-74,共8页
当前我国正处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峰位附近,污染事件层出不穷。然作为生态环境最后一道保护屏障的环境刑法虽经过数次修正,却始终瑜不掩瑕,有心无力。"自由主义"秩序观误导下的对刑法"谦抑性"的曲解... 当前我国正处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峰位附近,污染事件层出不穷。然作为生态环境最后一道保护屏障的环境刑法虽经过数次修正,却始终瑜不掩瑕,有心无力。"自由主义"秩序观误导下的对刑法"谦抑性"的曲解导致威胁犯至今仍逍遥法外,"可持续发展"公平正义理念的缺失又造成刑不当罚,罪责不一,污染屡禁不止的原因正在于其成本偏低。滞后的立法在刑法哲学上的价值错位需要从环境哲学的层面寻本溯源,这便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指引下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因此,只有重新确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并以此指导环境刑事立法,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立法与现实间的矛盾,从而有效治疗环境污染的顽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犯罪 EKC 哲学反思 人类中心主义 “大地伦理”生态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污染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研究及其借鉴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冠煜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在日本,污染环境犯罪因果关系依托于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研究成果,在环境犯罪刑事政策和环境刑法机能化的指引下独自发展。在整体思维模式和刑法规范主义的话语体系中,污染环境犯罪因果关系属于刑事法中的推定,其证据规则应符合环境刑法... 在日本,污染环境犯罪因果关系依托于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研究成果,在环境犯罪刑事政策和环境刑法机能化的指引下独自发展。在整体思维模式和刑法规范主义的话语体系中,污染环境犯罪因果关系属于刑事法中的推定,其证据规则应符合环境刑法的功能诉求,以区别于环境侵权因果关系。在我国,修改后的污染环境罪使其因果关系的认定面临更大的困境,所以,需要合理借鉴日本污染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研究成果,在跨越学科壁垒的过程中探求更具层次性、实效性和科学性的认定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犯罪因果关系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 推定 证明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证明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继文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7-88,共12页
在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现实背景下,污染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证明和认定,存在规范和事实层面上的各种难题。污染环境犯罪的技术治理,需要在其因果关系的事实意义基础上,从刑法实体规范、价值立场衡量以及司法程序的证据和证明意义来加... 在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现实背景下,污染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证明和认定,存在规范和事实层面上的各种难题。污染环境犯罪的技术治理,需要在其因果关系的事实意义基础上,从刑法实体规范、价值立场衡量以及司法程序的证据和证明意义来加以考察。明确污染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证明是一种混合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的分层证明。它属于法证据学的概念范畴,需要精细的法证据学和诉讼程序的规范指引;需要法官居中进行自由心证裁量并做出裁决;需要在污染环境刑法及其司法解释中找寻相关的证明对象和范围;需要注重证明的立体化背景和技术工具的综合应用与整体判断。它的证明度要求为确定性或者相对确定性,结果要求为证实结果与证伪结果。最终,在污染环境犯罪技术治理的背景下,要求对其因果关系的证明进行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犯罪 因果关系 证据 证明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污染环境犯罪中设置危险犯的思考 被引量:20
6
作者 侯艳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8-103,共6页
在污染环境犯罪中设置危险犯具有必要性,这应从危险犯的功能和污染环境的危害结果两个方面考察。污染环境犯罪中危险犯的设置,以具体危险犯为主要形式,这是由立法完善的渐进性、刑法的谦抑性以及污染环境犯罪本身的特点等因素决定的。但... 在污染环境犯罪中设置危险犯具有必要性,这应从危险犯的功能和污染环境的危害结果两个方面考察。污染环境犯罪中危险犯的设置,以具体危险犯为主要形式,这是由立法完善的渐进性、刑法的谦抑性以及污染环境犯罪本身的特点等因素决定的。但是,污染环境犯罪中的危险物质犯罪宜设置为抽象危险犯,这是由危险物质犯罪中实际危害结果发生的急速性、持续时间的长期性和范围的难以控制性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犯罪 危险犯 抽象危险犯 具体危险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污染环境犯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界分 被引量:8
7
作者 侯艳芳 秦悦涵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5-132,共8页
环境法益包括自然法益与人类法益,这既尊重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亦符合污染环境犯罪惩治的司法实践要求。对污染环境犯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犯罪进行界分,在行为侵害法益层面,应对侵害的自然法益和人类法益按照"主要法益"与"... 环境法益包括自然法益与人类法益,这既尊重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亦符合污染环境犯罪惩治的司法实践要求。对污染环境犯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犯罪进行界分,在行为侵害法益层面,应对侵害的自然法益和人类法益按照"主要法益"与"直接法益"的顺序进行依次判断。在行为人罪过层面,只要行为人认识到行为对象为法定有害物质,即可认定行为人具备污染环境犯罪的认识要素。我国环境资源犯罪刑事立法应确立密切关联性标准,将与自然法益关联性更为密切的行为规定为污染环境犯罪;将与人类法益的关联性更为密切或者侵害具有人类社会属性之环境要素的行为规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犯罪 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环境法益的复合性 密切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环境犯罪的司法效能提升与多元治理机制构建 被引量:13
8
作者 焦艳鹏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0-48,共9页
在我国,运用刑法手段惩治污染环境犯罪已成为司法常态。近年来通过刑法惩治,我国污染环境犯罪高发多发、恶性案件较多的态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基本上达到了犯罪预防的效果。但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考察以及相关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对污... 在我国,运用刑法手段惩治污染环境犯罪已成为司法常态。近年来通过刑法惩治,我国污染环境犯罪高发多发、恶性案件较多的态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基本上达到了犯罪预防的效果。但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考察以及相关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对污染环境犯罪的精细化司法尚未完全实现。影响污染环境罪司法判断的主要问题是:生态法益是否为污染环境犯罪侵害的实质客体;不同类型的法益在污染环境罪判断中是否存在位阶差异;污染环境罪司法判断应采取实质判断还是形式判断。对污染环境犯罪应走多元治理的道路,通过加强法律治理、行政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机制配置,并实现其充分协同,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犯罪 司法效能 多元治理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污染环境犯罪的刑法探究
9
作者 曾文文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1期134-136,共3页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秩序与金融秩序的逐步稳定,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界限正逐渐模糊,由此所引起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在农村愈演愈烈。因此,对于在农村的生态环境的刑法保护问题进行分析是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秩序与金融秩序的逐步稳定,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界限正逐渐模糊,由此所引起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在农村愈演愈烈。因此,对于在农村的生态环境的刑法保护问题进行分析是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原因进行剖析,探讨污染环境罪保护的法益。并且在大的国际环境背景下充分汲取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对于治理污染生态环境类犯罪的相关刑法认定规制,扬长避短,将农村水土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排放污染的行为等纳入涉及到新的相关刑事法律条文和相关司法解释,使得对于污染生态环境类犯罪的相关刑法认定规制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完善,进而更好的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污染 污染环境犯罪 污染环境罪法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反证法在污染型环境犯罪因果关系证明中的运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蒋兰香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85,共4页
污染型环境犯罪因果关系证明难度巨大。为了解决证明上的困难,国内外立法和实务开始尝试运用推定方法,间接反证法便是其中一种。间接反证法是由不负有肯定事实存在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反证事实不存在的一种证明方法。环境刑事司法实务... 污染型环境犯罪因果关系证明难度巨大。为了解决证明上的困难,国内外立法和实务开始尝试运用推定方法,间接反证法便是其中一种。间接反证法是由不负有肯定事实存在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反证事实不存在的一种证明方法。环境刑事司法实务运用间接反证法有利有弊,故对这种证明方法应当进行适当的限制,否则会侵犯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犯罪 因果关系 间接反证 利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污染犯罪的追诉现状及反思 被引量:37
11
作者 李梁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44,共11页
从2011—2017年全国污染环境罪一审判决的基本情况来看,2013年《解释》施行前环境污染犯罪的司法现状表现为整体上追诉难,之后的司法现状表现为单位犯罪追诉难。造成这种司法现状的原因除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冲突之外,主要表... 从2011—2017年全国污染环境罪一审判决的基本情况来看,2013年《解释》施行前环境污染犯罪的司法现状表现为整体上追诉难,之后的司法现状表现为单位犯罪追诉难。造成这种司法现状的原因除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冲突之外,主要表现为没有根据环境污染犯罪的现实特点设立特殊的司法证明标准和特别侦查程序。其后果是,不仅使环境刑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象征性立法,而且损害了刑法的公平价值,同时难以达至预防犯罪的目的。为了解决环境污染犯罪追诉难问题,应当将环境污染犯罪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独立出来,与破坏生态的犯罪一起设立一类独立的环境犯罪,通过立法来明确因果关系推定和特别侦查程序,通过发布司法解释重申和细化有罪必罚原则,明确因果关系推定和特别侦查程序的具体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犯罪 追诉现状 因果关系推定 同时侦查 协同侦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污染犯罪的刑事立法规制模式思考——风险社会刑法理念的启示 被引量:10
12
作者 阎二鹏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23,共4页
对风险预防与安全管理是风险社会视域下刑法的关注重点,由此引发了学理及立法上法益保护前置化、责任主义松动、社会保护机能强化的转变;现行立法关于海洋环境污染犯罪的立法规定仍存在"危险犯设置的缺位"、"未将海洋环... 对风险预防与安全管理是风险社会视域下刑法的关注重点,由此引发了学理及立法上法益保护前置化、责任主义松动、社会保护机能强化的转变;现行立法关于海洋环境污染犯罪的立法规定仍存在"危险犯设置的缺位"、"未将海洋环境污染犯罪单独设置"等不足;海洋环境污染犯罪的未来立法模式选择,在客观上应设置危险既遂模式,主观上明确故意与过失两种不同的责任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刑法 海洋环境污染犯罪 危险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政策对污染型环境犯罪因果关系证明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蒋兰香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8-155,共8页
污染型环境犯罪因果关系证明有时极为困难。法律政策在司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可被法院援引作为判决正当化理由。法律政策会直接影响污染型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证明价值、证明方法的选择、证明责任的分配、证明标准的程度、相关概... 污染型环境犯罪因果关系证明有时极为困难。法律政策在司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可被法院援引作为判决正当化理由。法律政策会直接影响污染型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证明价值、证明方法的选择、证明责任的分配、证明标准的程度、相关概念的解释以及刑事责任的认定。法官在自由裁量污染型环境犯罪因果关系是否存在时可以适当考虑法律政策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犯罪 因果关系证明 法律政策考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环境污染犯罪被害人权利的救济 被引量:2
14
作者 阳相翼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7-171,共5页
构建环境污染犯罪被害人法律救济制度,从而达到惩罚环境犯罪、保护公民环境权益,促进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发展是环境法治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环境污染犯罪被害人法律救济制度中,本文认为应当转变相关环境立法观念,环境立法由"人类中... 构建环境污染犯罪被害人法律救济制度,从而达到惩罚环境犯罪、保护公民环境权益,促进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发展是环境法治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环境污染犯罪被害人法律救济制度中,本文认为应当转变相关环境立法观念,环境立法由"人类中心主义"向"生态中心主义"转变。同时要创设环境权,加大刑罚的保护力度,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弱化环境行政从属性。要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犯罪被害人的相关诉讼权利,赋予其适当的刑罚裁量建议权,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双重目的,同时对于被害人的追诉权、上诉权等都有必要分析并加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犯罪 被害人 环境 权利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污染环境行为的刑法治理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鹏祥 孟昱含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67,共7页
治理污染环境犯罪的立法应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相对立的思维定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重视生态环境法益和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财产及公共利益的协调保护,加强对生态环境要素的保护。按照这种思路,我国《刑法》应当将... 治理污染环境犯罪的立法应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相对立的思维定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重视生态环境法益和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财产及公共利益的协调保护,加强对生态环境要素的保护。按照这种思路,我国《刑法》应当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从第6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独立出来,设置“危害生态环境罪”专章,并适当增设一些污染环境犯罪的新罪名,严密污染环境犯罪的刑事法网。同时,应适当提高污染环境犯罪的法定刑,充分发挥罚金刑对污染环境犯罪的规制作用,增设资格刑,对污染环境犯罪人从事特定职业或者特定经营活动的资格予以暂时或者永久性的剥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犯罪 危害生态环境 危险犯 资格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犯罪的处置 被引量:3
16
作者 付立忠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9-42,共4页
关键词 环境犯罪 非刑罚措施 非刑罚化 自由刑 危险犯 行为人 限期治理 犯罪行为 污染环境犯罪 举动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环境污染犯罪的追诉现状与反思
17
作者 薛耀钧 《河北农机》 2019年第7期83-84,共2页
从2011年~2018年京津冀污染环境罪一审判决的基本情况来看,2013年相关司法解释施行前环境污染犯罪的司法现状表现为整体上追诉难,而后则表现为单位犯罪追诉难。未结合环境犯罪的现实特点来确立的司法证明标准和执行手段导致环境犯罪难... 从2011年~2018年京津冀污染环境罪一审判决的基本情况来看,2013年相关司法解释施行前环境污染犯罪的司法现状表现为整体上追诉难,而后则表现为单位犯罪追诉难。未结合环境犯罪的现实特点来确立的司法证明标准和执行手段导致环境犯罪难以追诉。其后果是,不仅使环境刑法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象征性立法,而且损害了刑法的公平价值同时难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唯有通过明确的立法关于环境犯罪的量刑因果关系的规范,以及专门的侦查程序,才可以将环境执法工作与刑事案件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解决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犯罪 追诉现状 同时侦查 协同侦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生刑法观在环境污染防控体系的融合路径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伟 熊波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4-155,共12页
民生刑法观的塑造和提炼彰显出刑法立法的人本主义价值和品格,并渲染出浓厚的刑事法返璞归真的质朴色彩。社会治理能力的渐趋转型和日臻完善为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化解提供了战略机遇期,同时为"保民生、促民生、强民生"提供现... 民生刑法观的塑造和提炼彰显出刑法立法的人本主义价值和品格,并渲染出浓厚的刑事法返璞归真的质朴色彩。社会治理能力的渐趋转型和日臻完善为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化解提供了战略机遇期,同时为"保民生、促民生、强民生"提供现实基础。环境污染犯罪的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应当依托于民生刑法观的价值指引和人类—生态刑法法益理念的正确解读。鉴于此,应当全面检视环境污染风险的刑事防控体系之困境,在刑法理念、立法、司法三个维度的环境风险研究范式过程中,将环境民生观予以精准化、细分化,以实现环境民生权益保障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犯罪 民生刑法观 污染环境 环境民生 人类-生态刑法法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惠益价值嵌入环境刑事司法裁判结构的正义考量
19
作者 杨博文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146,共9页
污染环境犯罪案件仅依据前置法确认刑法所保护的法益与社会公众对生态正义的朴素期待相悖。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认定的扩张与限缩,以及生态法益损害程度的判定,是否应当受前置法所形成的法律结构制约,对于污染环境犯罪案件刑事司法裁... 污染环境犯罪案件仅依据前置法确认刑法所保护的法益与社会公众对生态正义的朴素期待相悖。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认定的扩张与限缩,以及生态法益损害程度的判定,是否应当受前置法所形成的法律结构制约,对于污染环境犯罪案件刑事司法裁判至关重要。鉴于此,污染环境犯罪案件刑事司法裁判应当重视生态修复和损害预防,宽严相济,以恢复性司法理念提升治罪质效,释明生态惠益价值与环境公共利益的法律表达,以此回归环境刑事司法的生态本位,揭示生态惠益价值评估嵌入司法裁判结构的过程机理。行政行为中针对生态惠益价值的剖析,是对污染环境犯罪事实认定中刑法规范价值的补解,进而更好地实现环境司法专门化中生态正义与司法正义统合的良法善治,落实依法治污的中国式环境治理现代化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犯罪 生态正义 司法裁判结构 生态惠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生态刑法法益塑造的经济分析法学论纲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伟 熊波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60,共7页
以波斯纳为代表的经济分析法学,其作为法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提倡的效率最优化、市场的可持续化以及财富最大化价值实现了经济学与法学学科间的全面疏通。环境污染犯罪作为一种行为成本与罪后收益权衡的表现形态,生态法益经济分析的基本... 以波斯纳为代表的经济分析法学,其作为法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提倡的效率最优化、市场的可持续化以及财富最大化价值实现了经济学与法学学科间的全面疏通。环境污染犯罪作为一种行为成本与罪后收益权衡的表现形态,生态法益经济分析的基本立场在其中发挥着调节机制的作用。目前,生态法益中心论与人类利益中心论一直处于对峙阶段,然而,生态法益与人类利益两者的中心地位的具体标准以及界定方法却从未予以明确,极易导致法益极端化推崇的现象产生。生态法益的理性倡导的路径选择,应当是将生态法益制度始终结合生态经济的可持续运行铺展开来,防止生态法益和人类利益"单方面的、中心化的"概念生成,并避免陷入生态法益界定的抽象化漩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犯罪 经济分析法学 人类-生态刑法法益 环境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