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18年长江干流水质和污染物通量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60
1
作者 娄保锋 卓海华 +2 位作者 周正 吴云丽 王瑞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50-1162,共13页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2000年以来长江流域水环境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长江水质现状及其变化和原因备受关注.采用水质、水量、污染物通量、污染负荷等多要素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了近18年长江干流水质和污染物通量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及原因...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2000年以来长江流域水环境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长江水质现状及其变化和原因备受关注.采用水质、水量、污染物通量、污染负荷等多要素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了近18年长江干流水质和污染物通量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及原因.结果表明:①宜宾以下长江干流总磷浓度高于金沙江;从源区至入海口,长江干流氨氮浓度总体呈沿程上升趋势.②2011-2013年是长江干流水质重要转折期.2003-2010年,长江下游江段氨氮浓度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2013-2018年大幅下降,下降约65%;2012-2018年,长江干流大部分江段总磷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上游下降最大,为45%~60%;2003-2018年,长江干流高锰酸盐指数、重金属和石油类污染均明显减轻.③2000年以来,长江水量未有明显增大或减小趋势,但输沙量大幅下降.总磷年通量与年径流量密切相关,年内丰水期总磷通量较高.2001-2006年宜昌断面、汉口37码头断面氨氮年通量大幅下降;2013-2018年,大通断面氨氮年通量呈明显下降趋势.④2018年,大通断面总磷、氨氮年通量分别约为9. 37×10~4和21. 47×10~4t.总磷汇入量中游强于下游,氨氮汇入量下游强于中游.上游向下游磷的输送由21世纪初以颗粒态为主转变为2017-2018年以溶解态为主.⑤长江下游江段氨氮浓度和大通断面氨氮年通量的显著下降,以及长江整体石油类超标率大幅下降均主要归因于水污染防治;长江干流大部分江段总磷的明显下降主要归因于随泥沙汇入水体磷的减少,以及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研究显示,近18年来长江干流污染物浓度、时空特征、输送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水质变化 污染物通量变化 泥沙 污染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