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流域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单元差异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苏丹 王治江 +2 位作者 王彤 白琳 刘兰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5-280,共6页
污染物排放强度反映了单位新创造经济价值的环境负荷大小,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辽宁省辽河流域6个控制单元2006年度废水量、COD和氨氮等3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年3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综合评价的平均水平... 污染物排放强度反映了单位新创造经济价值的环境负荷大小,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辽宁省辽河流域6个控制单元2006年度废水量、COD和氨氮等3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年3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综合评价的平均水平为0.4411,低于和高于平均水平的单元各有3个,其中浑河中游单元的评价值最低,只有平均水平的11.74%;辽河上游单元的污染物排放强度综合评价值最高,是平均水平的1.8倍,更是浑河中游的15.6倍。然后,以流域污染物排放强度最低值作为流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目标值,计算各单元污染物排放强度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各控制单元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减排潜力具有显著的区域间差异。最后,应用"污染贡献率"这一指标,分析了辽河流域COD和氨氮排放的重污染行业以及单元分布,指出了各单元控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排放强度 单元差异 污染贡献率 污染行业 控制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陈东景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3-137,共5页
污染物排放强度反映了单位新创造经济价值的环境负荷大小。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我国大陆30个省区2005年度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和工业固体废物等7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年... 污染物排放强度反映了单位新创造经济价值的环境负荷大小。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我国大陆30个省区2005年度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和工业固体废物等7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年七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综合评价的全国平均水平为0.2154,东部各省区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比中西部地区各省区的小。然后,分别将我国东、中、西部各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最小数值作为各地区污染物排放强度目标值,计算各省区的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潜力,结果表明,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减排潜力具有显著的区域间差异与区域内差异。最后,从增加环境保护投资、改善能源使用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排放强度 区域差异 减排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污染物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宇昕 余兴厚 熊兴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4-114,共11页
本文通过构建污染物排放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污染物排放强度水平进行测算,运用泰尔指数、基尼系数以及对数离差均值三个具有互补性的差异性指标对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引入产业结构水平、经... 本文通过构建污染物排放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污染物排放强度水平进行测算,运用泰尔指数、基尼系数以及对数离差均值三个具有互补性的差异性指标对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引入产业结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外商投资水平、能源消耗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等六个解释变量,选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究了长江经济带整体以及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以2011年为转折点,总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上游地区的差异最大,中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最小;三大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各解释变量对不同区域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作用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排放强度 空间差异 影响因素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学习曲线的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潜力测算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文熹 于渤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8-76,共9页
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潜力是大气污染物减排规划制定的基础。在环境学习曲线的基础上,借助于异质性随机前沿分析的方法,构建了包含干中学、研发中学和引进中学等因素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潜力模型及测算指标。研究结果表明:... 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潜力是大气污染物减排规划制定的基础。在环境学习曲线的基础上,借助于异质性随机前沿分析的方法,构建了包含干中学、研发中学和引进中学等因素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潜力模型及测算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存在26. 5%至33. 5%的下降空间;东北地区和东部的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潜力最大,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海南、吉林、江西等是我国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潜力最大的地区;干中学、研发中学及引进中学均对工业大气污染物减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习曲线 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 随机前沿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能耗强度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区域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荀彦平 张晴 《绿色科技》 2020年第6期125-127,共3页
利用内蒙古及12个盟市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3种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数据,分别计算了各地的能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提出了节能减排措施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能耗强度 污染物排放强度 区域特征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测算及特征解析
6
作者 肖蔚 叶长盛 +1 位作者 彭锦臣 蔡鑫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0,116,共8页
农业源是我国面源污染的主要贡献者,对总污染物的贡献率远高于工业源和生活源。为揭示江西省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分布特征,识别其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优先控制区,采用排污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等,测算了2005-2020年江西省农业面源污染CO... 农业源是我国面源污染的主要贡献者,对总污染物的贡献率远高于工业源和生活源。为揭示江西省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分布特征,识别其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优先控制区,采用排污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等,测算了2005-2020年江西省农业面源污染COD、NH_(3)-N、TN、TP的排放量。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COD、NH_(3)-N、TN、TP排放量增幅分别为11.17%、-22.11%、-8.99%、6.60%,农村生活和种植业污染物排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污染物排放量呈增加趋势,污染源贡献率为畜禽养殖业>农村生活>水产养殖业>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是最主要污染源,TN是最主要污染物;江西省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强度呈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南昌县、丰城市、樟树市、崇仁县、余江区、信州区、泰和县和吉安县是江西省农业面源污染优先控制区,畜禽养殖业是优先控制区的重点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畜禽养殖业 污染物排放强度 TN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火电节能减排效率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41
7
作者 刘志强 赵毅 潘荔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8,共10页
本文对中国、日本、德国、美国、韩国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电力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并依据各国电力发展状况及构成对发电热效率、碳排放强度、污染物排放强度进行了比较及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煤电热效率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本文对中国、日本、德国、美国、韩国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电力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并依据各国电力发展状况及构成对发电热效率、碳排放强度、污染物排放强度进行了比较及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煤电热效率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日本相当,高于其他国家;气电、供热已经成为影响火电热效率的重要因素;我国煤电碳排放强度低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由于气电比重较低,我国火电碳排放强度、发电碳排放强度均高于其他国家;我国火电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单位国土面积电力污染物排放强度低于其他国家,但总体空气环境质量不及其他国家。下一阶段我国应继续提高气电比重,加大现有火电的供热比重和节能改造力度,持续提高热效率;重点发展低碳发电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是应对碳约束的主要手段;应重点关注非电行业污染物排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 煤电 气电 热效率 排放强度 污染物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贸易隐含SO_2测算及影响因素的结构分解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倪红福 李善同 何建武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4-60,共7页
本研究根据中国2002、2005、2007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OECD的国外投入产出表和GTAPVersion 7.0的SO2排放强度等数据,利用多国投入产出模型方法测算了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SO2,相关的行业结构分布以及隐含污染物在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流... 本研究根据中国2002、2005、2007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OECD的国外投入产出表和GTAPVersion 7.0的SO2排放强度等数据,利用多国投入产出模型方法测算了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SO2,相关的行业结构分布以及隐含污染物在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流向,并通过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了三大因素对出口贸易隐污染物的贡献大小。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至2007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创造了巨大贸易顺差,同时也带来了大量隐含SO2顺差;迅速增长的贸易规模是出口贸易隐含污染物增加的主要因素,但是,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技术改进导致的SO2排放强度下降抑制出口贸易隐含SO2增加,而投入产出中间结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SO2 对外贸易 污染物排放强度 隐含污染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市场需求与企业环境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佟家栋 赵思佳 冯祥玉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0,共15页
本文使用CPEII-BACI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数据构成的2000—201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面板数据,对外部市场需求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的效果及作用机理展开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市场需求增... 本文使用CPEII-BACI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数据构成的2000—201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面板数据,对外部市场需求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的效果及作用机理展开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市场需求增加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污染物排放强度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这主要源于外需上升引起了企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投入强度的扩大,而绿色创新效应的影响不明显,但外需会促进企业出口产品结构“清洁化”发展,这有利于企业环境绩效的改善。除此之外,外需扩大对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和以发展中经济体为主要出口对象的企业的环境污染排放强度负面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市场需求 综合污染物排放强度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能源投入 产品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