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物密度对降雨径流溶解态污染物传输过程的影响
1
作者 成浩科 王旭 +2 位作者 张涛涛 肖洋 沈菲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4,59,共7页
为分析城市区域建筑物密度对溶解态污染物传输过程的影响规律,选取保守性溶解态污染物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建筑区域二维降雨径流及污染物传输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建筑物密度对区域溶解态污染物质量浓度、传输率和累计传输过程的影响... 为分析城市区域建筑物密度对溶解态污染物传输过程的影响规律,选取保守性溶解态污染物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建筑区域二维降雨径流及污染物传输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建筑物密度对区域溶解态污染物质量浓度、传输率和累计传输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建筑物密度在4%~16%时,汇流中间阶段流量呈现出相对较快的上升态势;随着建筑物密度的增大,建筑物间隙下游水深先增大后减小,在建筑物密度为36%时达到最大值;区域出口污染物质量浓度整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污染物传输率则先增大后减小;建筑物交错排列情形下,上游污染物通过建筑物间隙间歇性传输到下游;当建筑物密度大于9%时,在流量达到最大之前,区域出口污染物质量浓度和传输率会出现多次波动;随着建筑物密度的增大,污染物传输率会减小,且峰值出现时间会延后;污染物最终累计传输比例随建筑物密度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密度 溶解态污染物 污染物传输 降雨径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土质道路侵蚀与污染物传输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小波 朱惇 +2 位作者 李超 雷俊山 贾海燕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534-539,共6页
以三峡库区张家冲小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选择了选取土质道路、坡耕地和道路边坡等6个不同类型小区进行模拟人工降雨,定量研究了研究区典型土质道路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特点,以期对三峡库区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雨强... 以三峡库区张家冲小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选择了选取土质道路、坡耕地和道路边坡等6个不同类型小区进行模拟人工降雨,定量研究了研究区典型土质道路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特点,以期对三峡库区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雨强、植被覆盖度和坡度对各小区降雨产流、泥沙含量以及不同形态的氮磷污染物流失特征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道路 径流侵蚀 泥沙输移 污染物传输 水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Godunov算法及其在非平底流污染物传输中的应用
3
作者 杨金波 段文刚 +1 位作者 黄国兵 李订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7-101,共5页
采用和谐的加权平均通量(Weighted Average Flux,简称WAF)算法,研究了浅水波方程的间断解及污染物传输问题。该算法采用WAF格式和HLLC Riemann求解器近似单元边界数值通量,中心差分格式离散地形源项,然后理论上证明了该算法是和谐的。... 采用和谐的加权平均通量(Weighted Average Flux,简称WAF)算法,研究了浅水波方程的间断解及污染物传输问题。该算法采用WAF格式和HLLC Riemann求解器近似单元边界数值通量,中心差分格式离散地形源项,然后理论上证明了该算法是和谐的。最后利用WAF算法对非平底地形上浅水波间断解及污染物传输问题进行数值计算,精确地捕捉到了间断解和污染物运动过程,结果表明该算法满足守恒性,具有高分辨率、无振荡及捕捉污染物运动边界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波方程 WAF格式 溃坝 污染物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透水表面坡度对溶解态污染物传输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肖洋 王磊 +1 位作者 张涛涛 冯雯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79,共6页
溶解态污染物是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揭示其在降雨径流阶段的传输过程对于城市污水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研究了不透水表面不同坡度(0.5°、1°、2°、3°、4°、5°)情况下... 溶解态污染物是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揭示其在降雨径流阶段的传输过程对于城市污水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研究了不透水表面不同坡度(0.5°、1°、2°、3°、4°、5°)情况下降雨径流及溶解态污染物传输过程。结果表明:坡度越大,坡面产汇流时间越短,径流量越快达到稳定;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径流深度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坡度越大,初始浓度越高,衰减越快;污染物传输速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坡度越大,污染物传输速率峰值越大,峰值出现在径流深度为0.3~0.5mm之间;溶解态污染物传输过程符合指数冲刷模型,随着坡度的增大,冲刷系数k先线性增加,坡度大于3°基本保持稳定。相对于颗粒态污染物,溶解态污染物冲刷系数大,易被冲刷,冲刷集中发生在径流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表面 降雨径流 污染物传输 溶解态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传输规律研究——两组排放清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媛 李玥 +1 位作者 乔治 卢亚灵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561-4569,共9页
利用WRF/CALPUFF耦合模型,在同样重污染气象条件下,选择了当下模拟应用最广的两组排放清单对4种主要污染物(NOx,SO2,PM2.5和PM10)进行京津冀城市间区域传输贡献比较分析.其中一组排放清单来自政府的环境统计(以下称:环统排放清单),另一... 利用WRF/CALPUFF耦合模型,在同样重污染气象条件下,选择了当下模拟应用最广的两组排放清单对4种主要污染物(NOx,SO2,PM2.5和PM10)进行京津冀城市间区域传输贡献比较分析.其中一组排放清单来自政府的环境统计(以下称:环统排放清单),另一组排放清单是来自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以下称:MEIC排放清单).污染物的浓度空间分布表明,两种排放清单下污染物浓度均呈现北部以唐山中心,南部以石家庄-邯郸为中心的分布特征,均是由两个浓度最高的中心向外逐渐降低.但是环统排放清单下模拟的污染物浓度高值区范围更大,更接近实际监测数据.基于不同的清单输入,一些城市的传输角色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对于4种污染物,两种排放清单模拟出的沧州与周边城市的净传输方向完全相反,在MEIC排放清单中,沧州以向外净传输为主,即为源;而在环统排放清单中,沧州则变成了净输入城市,即为汇.这些结论将影响大气联防联控中各城市源汇责任的认定,在实际环境管理中应注重多源数据的选择、验证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PUFF模型 京津冀城市群 传输规律 污染物传输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岩体中污染物运移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6
作者 薛强 梁冰 刘建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35-38,共1页
基于双重介质理论模型建立了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运移的耦合数学模型,给出了有限元离散的数值格式。并以核废料储存过程中核素90Sr为例,采用所建立的数值模型模拟其在裂隙岩体中运移过程,预测了污染物的浓度分布范围和发展趋势。模拟结... 基于双重介质理论模型建立了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运移的耦合数学模型,给出了有限元离散的数值格式。并以核废料储存过程中核素90Sr为例,采用所建立的数值模型模拟其在裂隙岩体中运移过程,预测了污染物的浓度分布范围和发展趋势。模拟结果表明:核素90Sr在处置库中运行40年后,下游地区的抽水井的浓度可达到3 100 Bq/m3,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为固体废物场址的选择以及污染的控制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污染物传输 双重介质 数值模型 污染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走航车的大气污染物探测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朱余 陶宗明 +1 位作者 张帅 施奇兵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8-146,共9页
大气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环境和全球气候都有一定的影响,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了提升空气质量,大气污染防治刻不容缓。把气溶胶探测激光雷达和测风激光雷达集成在车辆上,进行走航和扫描探测可获得立体的大气气溶胶时空变化状态图。以... 大气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环境和全球气候都有一定的影响,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了提升空气质量,大气污染防治刻不容缓。把气溶胶探测激光雷达和测风激光雷达集成在车辆上,进行走航和扫描探测可获得立体的大气气溶胶时空变化状态图。以合肥和芜湖等地大气气溶胶探测为例,基于激光雷达走航车的探测数据,获得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时空分布图,搜寻污染物排放源和估算颗粒物的PM 2.5输送通量。由此可知,激光雷达走航式探测技术是获得大气污染立体图像便捷的、有效的方法,可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激光雷达 气溶胶消光系数 PM 2.5 污染物传输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冬半年污染传输特征及传输指数的改进 被引量:19
8
作者 花丛 刘超 +1 位作者 张恒德 江琪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13-822,共10页
文章通过轨迹聚类、潜在源区分析等方法对京津冀地区冬半年污染物传输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传输指数的构建方法进行了改进,并结合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分析了其作用。结果表明,对于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其重污染轨迹出现概率从高到... 文章通过轨迹聚类、潜在源区分析等方法对京津冀地区冬半年污染物传输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传输指数的构建方法进行了改进,并结合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分析了其作用。结果表明,对于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其重污染轨迹出现概率从高到低均为偏南路径、偏西路径、偏东路径和西北路径;在近地面高度上,西南和东南风的增强在大多时候成为北京的污染物传输通道,其中东南方向的污染物来源主要集中在大气低层;改进后的传输指数能够更好地反映外来传输作用对本地污染物浓度的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传输作用对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等大城市的污染物浓度影响较明显,其中城郊及周边地区的近距离传输影响最为显著;合理应用传输指数可以对重污染天气的成因进行初步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传输 后向轨迹 中、低空风场 传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对象MCTS1.0软件在地下环境污染中应用
9
作者 薛强 王惠芸 梁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33-235,共3页
在综合分析面向对象系统设计的思想、步骤和模型的构建基础之上,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基于 VC++和 PowerBuilder 软件平台开发了多相流多组分污染物传输过程的模型计算及仿真分析的可视化软件 MCTS1.0,该软件界面友好,使用方便,且具有灵活... 在综合分析面向对象系统设计的思想、步骤和模型的构建基础之上,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基于 VC++和 PowerBuilder 软件平台开发了多相流多组分污染物传输过程的模型计算及仿真分析的可视化软件 MCTS1.0,该软件界面友好,使用方便,且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充性。以石油泄露污染为例,模拟了污染物在地下环境系统中的运移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地下环境系统中石油污染的环境质量评价、污染预测与防治以及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技术 MCTS1.0软件 污染物传输 软件的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和区域大气污染对四川九寨沟气溶胶的贡献 被引量:12
10
作者 乔雪 肖维阳 +2 位作者 唐亚 Daniel JAFFE 江丽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1,共8页
2010年4月~2011年4月,在九寨沟连续监测了总悬浮颗粒物(TSP)和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浓度。结果表明:旅游活动显著增加了空气中TSP、SO42-、Ca2+、K+、NH4+和NO3-的含量,而Na+、Mg2+和Cl-则主要来自自然源;旅游强度最高时期(6~1... 2010年4月~2011年4月,在九寨沟连续监测了总悬浮颗粒物(TSP)和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浓度。结果表明:旅游活动显著增加了空气中TSP、SO42-、Ca2+、K+、NH4+和NO3-的含量,而Na+、Mg2+和Cl-则主要来自自然源;旅游强度最高时期(6~10月),降水对空气的清洗作用最强,气溶胶污染程度为全年最低;旅游强度较低时期(1~3、4~5和11~12月),降水量较低且西北沙尘易在春季抵达九寨沟,所以气溶胶污染程度较高;区域燃煤可能是气溶胶[SO42-]:[NO3-]比值较高的原因;生物质燃烧可能是K+在秋末至次年初春较高的原因之一。九寨沟大气环境已明显受当地旅游活动和污染物长距离传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 自然保护区 气溶胶 污染物长距离传输 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系统学(环境系统工程)
11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环境系统工程 空气污染物 污染物传输 污染 植被 能源平衡 污染模拟 地下水污染 水域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环境空气动力学
12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5-6,共2页
关键词 城市街道峡谷 环境科学 高分辨率 扩散过程 污染物传输 复杂地形 湍流模型 环境空气动力学 风洞试验 湍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