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污染水源大型给水厂工程设计
1
作者 邳竞尧 张晓霞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12期87-89,共3页
针对某给水厂的水源为微污染水的问题,论文分析原水水质中的主要污染因子及低温低浊的现状。通过参考已运行的一期工程的工艺流程,并考虑针对低温低浊水质特点的工程措施,该项目二期工程采用处理工艺为“预臭氧+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臭... 针对某给水厂的水源为微污染水的问题,论文分析原水水质中的主要污染因子及低温低浊的现状。通过参考已运行的一期工程的工艺流程,并考虑针对低温低浊水质特点的工程措施,该项目二期工程采用处理工艺为“预臭氧+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消毒”的方法。结果表明:该工艺充分考虑了原水特性,适用于微污染水源的大型给水厂,可保证出水水质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给水厂 污染水源 低温低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预氧化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傅金祥 梁建浩 杨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6年第2期285-288,共4页
目的研究臭氧预氧化与混凝联用工艺处理白石水库微污染水源水的效果,为自来水厂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参数.方法采用臭氧预氧化与常规处理联用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中试试验,研究了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的处理效果.结果臭氧投加... 目的研究臭氧预氧化与混凝联用工艺处理白石水库微污染水源水的效果,为自来水厂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参数.方法采用臭氧预氧化与常规处理联用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中试试验,研究了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的处理效果.结果臭氧投加量为3.0 mg/L时,该系统对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高锰酸盐指数低于3.00 mg/L,浊度低于0.40 NTU,色度低于2.44度.臭氧预氧化在投加量1.0 mg/L就具有明显的助凝效果,在投加量为3.0 mg/L、混凝剂投加量为35.0 mg/L时,沉淀后的水浊度下降100%,比直接采用聚合氯化铝混凝的浊度降低了13.6%左右.结论臭氧预氧化中试试验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浊度和色度,使过滤后出水水质达到处理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水源 臭氧预氧化 混凝 高锰酸盐指数 助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何斐 李磊 徐炎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672-4673,4685,共3页
对国内外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微污染水源水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污染水源 预处理 深度处理 强化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与沸石联用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水源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喜林 刘玲 +2 位作者 周新华 何峰 狄军贞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6-68,共3页
以白石水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高锰酸钾与沸石联用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水源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北方冬季低温低浊微污染水,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混凝沉淀后进行沸石吸附可有效降低水源水中3种主要污染因子:... 以白石水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高锰酸钾与沸石联用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水源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北方冬季低温低浊微污染水,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混凝沉淀后进行沸石吸附可有效降低水源水中3种主要污染因子:浊度、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使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低浊水微污染水源 高锰酸钾-沸石工艺 有机物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工艺及其发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杜喆华 何正浩 +2 位作者 瞿晶晶 李劲 何欣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1,15,共4页
介绍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国内外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状况,提出了应用该法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研究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净水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对水中的无机还原性物质等也有... 介绍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国内外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状况,提出了应用该法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研究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净水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对水中的无机还原性物质等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并且能有效地降低出水致突变活性,保证饮用水安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净水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生物活性炭 污染水源 净水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吸附剂及其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玲 刘海卿 +2 位作者 李喜林 赵奎 徐辉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2-74,共3页
以典型微污染水源——白石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烧杯静态试验,进行了改性沸石、改性膨润土、活性炭及其不同组合吸附剂吸附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和降低高锰酸盐指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与钠改性沸石联用工艺可发挥各自优势,对氨氮和... 以典型微污染水源——白石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烧杯静态试验,进行了改性沸石、改性膨润土、活性炭及其不同组合吸附剂吸附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和降低高锰酸盐指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与钠改性沸石联用工艺可发挥各自优势,对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降低率可达90.2%和86.6%,二者按质量比1∶1投加,总投加量4 g/100mL,效果最佳,出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可作为微污染水源水的前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水源 改性沸石 改性膨润土 活性炭 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F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反冲洗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唐文锋 胡友彪 孙丰英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文章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对反冲洗参数、最佳反冲洗工况下出水SS和不同挂膜方法下系统反冲洗前后生物量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气冲洗强度、水漂洗时间、气预冲洗时间分别是反冲洗前后滤池生物活性变... 文章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对反冲洗参数、最佳反冲洗工况下出水SS和不同挂膜方法下系统反冲洗前后生物量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气冲洗强度、水漂洗时间、气预冲洗时间分别是反冲洗前后滤池生物活性变化率、反冲洗结束时出水浊度及反冲洗能耗的最大影响因素;BAF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最佳反冲洗工艺条件如下:气冲洗强度为7.5L/(s·m2),气预冲洗时间为6min,水冲洗强度为1.5L/(s·m2),气水联合冲洗时间为4.5min,水漂洗时间为4min。在最佳反冲洗工况下,反冲洗出水SS变化基本与反冲洗出水浊度变化相吻合;反冲洗前后,接种挂膜、自然挂膜下系统生物量分别减少27.43%、2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水源 曝气生物滤池 反冲洗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下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建广 张春阳 +1 位作者 尹萌萌 王占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2-55,共4页
研究不同pH值条件下低温强化混凝对某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和去除机理,为微污染水源水饮用处理工艺在低温条件下达标提供方法和参数。采用烧杯混凝试验,测定混凝对高锰酸盐指数(CODMn)、紫外吸光度(UV254)的去除率,分析强化混... 研究不同pH值条件下低温强化混凝对某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和去除机理,为微污染水源水饮用处理工艺在低温条件下达标提供方法和参数。采用烧杯混凝试验,测定混凝对高锰酸盐指数(CODMn)、紫外吸光度(UV254)的去除率,分析强化混凝去除有机物的分子量范围和有机物类型。通过降低pH值,强化混凝可明显提高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效率,特别提高了对分子量在1-4 k范围的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率;被强化混凝去除的有机物主要是可被活性炭吸附和难生物降解的部分;由此得出强化混凝是低温条件下去除水中有机物和消毒副产物(DBPs)前质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混凝 污染水源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污染水源水饮用水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华成 吕锡武 《净水技术》 CAS 2005年第1期30-32,39,共4页
饮用水水源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传统制水工艺,水源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文中阐述了微污染水源水饮用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臭氧活性炭/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生物预处理技术,膜法深度处理技术、强化... 饮用水水源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传统制水工艺,水源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文中阐述了微污染水源水饮用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臭氧活性炭/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生物预处理技术,膜法深度处理技术、强化混凝处理技术等,展望了各种技术的应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水源 深度处理技术 用水处理 生物活性炭 强化混凝 生物预处理技术 水源污染 饮用水水源 制水 水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龙 李思敏 李艳平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50-54,共5页
针对邯郸市滏阳河的水质特点,本文采用臭氧组合工艺进行了微污染水源水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臭氧投加量下,预臭氧氧化+生物预处理工艺对CODMn、藻类、浊度、色度、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4.0%、84.0%、79.5%、60.... 针对邯郸市滏阳河的水质特点,本文采用臭氧组合工艺进行了微污染水源水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臭氧投加量下,预臭氧氧化+生物预处理工艺对CODMn、藻类、浊度、色度、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4.0%、84.0%、79.5%、60.5%、88.0%,并由此可得出最佳臭氧投加量为0.7~1.5mg/L;在臭氧-生物预处理、常规工艺和其后增加活性炭吸附或臭氧氧化的几种臭氧组合工艺中,采用活性炭(GAC)吸附的去除效果明显最优,尤其对CODMn的去除率也高达85.4%,而后臭氧氧化也仅为60.9%;而且增加活性炭吸附或后臭氧氧化,都可有效地降低出水的致突变活性,活性炭吸附对TA98的去除能力优于后臭氧氧化能力,且均达到57%以上;后臭氧氧化对TA100的去除能力优于活性炭吸附能力,也均达到33%以上,且对TA100菌株的诱变指数(MR)均呈明显的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水源 臭氧氧化 活性炭(GAC)吸附 致突变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沸石预处理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质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德生 张金萍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49-51,83,共4页
采用生物沸石预处理器,对微污染水源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有较好的效果.经长期运行测试,该反应器在最佳滤速为8 m/h时,对氨氮平均去除率为92.4%,对亚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为 90%,对有机物的(CODMn)平均去除率为30.4%.
关键词 生物沸石 预处理器 污染水源 氨氮 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对微污染水源中2,4-二氯苯酚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凌云 王素芬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7期98-101,共4页
研究了振荡时间、温度、pH、腐殖酸添加量等因素对两种类型活性炭PJ-20、ZJ-15吸附微污染水源水中微量2,4-二氯苯酚效应的影响,同时对吸附等温进行Langmuir方程、Freundlich公式和BET公式曲线拟合。结果表明:PJ-20型活性炭对2,4-二氯苯... 研究了振荡时间、温度、pH、腐殖酸添加量等因素对两种类型活性炭PJ-20、ZJ-15吸附微污染水源水中微量2,4-二氯苯酚效应的影响,同时对吸附等温进行Langmuir方程、Freundlich公式和BET公式曲线拟合。结果表明:PJ-20型活性炭对2,4-二氯苯酚的吸附效果稍好于ZJ-15型,温度有利于活性炭对2,4-二氯苯酚的吸附,pH值应控制在小于8的范围内,腐殖酸添加量对吸附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 2 4-二氯苯酚 污染水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停留时间对SMBR净化受污染水源水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家宇 徐勇鹏 +3 位作者 张艳 潘志辉 韩正双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5-38,共4页
为考察用于饮用水处理的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中适宜的污泥停留时间(SRT),在平行运行的条件下对比研究了80d和20d两种SRT下SMBR净化受污染水源水的效能.结果表明,在80d的SRT下,SMBR对DOC、UV254、TOC、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19.6%、13... 为考察用于饮用水处理的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中适宜的污泥停留时间(SRT),在平行运行的条件下对比研究了80d和20d两种SRT下SMBR净化受污染水源水的效能.结果表明,在80d的SRT下,SMBR对DOC、UV254、TOC、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19.6%、13.4%、27.7%和30.7%;而当SRT为20d时,SMBR的平均去除率为21.2%、13.2%、29.2%和32.7%,去除能力基本相同.此外,80d和20d两种SRT下SMBR对NH3-N的去除率均高于96%.而采用20d的SRT时,SMBR的跨膜压增长速率略低于80d的情况.可见,将SRT由80d缩短至20d,不仅不会对SMBR净化受污染水源水的效能产生影响,还有助于减缓膜污染.这样,就可以考虑在SMBR中直接投加粉末炭以强化对有机物的去除,并及时排泥,使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污泥停留时间 污染水源 粉末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炭膨胀床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山立 刘红 +3 位作者 李其军 Shvetsov V. Morozova K. 王占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84-988,共5页
在北京三家店水库建立150L的反应器,研究了以活性炭为微生物载体的膨胀床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和氨氮的处理效果及其受温度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本工艺对有机物和氨氮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对温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常温下(15℃左右... 在北京三家店水库建立150L的反应器,研究了以活性炭为微生物载体的膨胀床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和氨氮的处理效果及其受温度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本工艺对有机物和氨氮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对温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常温下(15℃左右)和低温下(<4℃)对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20%和10%,对氨氮的去除效率大于85%。处理三家店水库出水可以满足二类地表水对CODMn的要求。长期运行水力负荷的冲击并不会对本工艺造成明显的影响,在氨氮不足条件下,通过适当提高水力负荷可增加通过反应器氨氮的量,从而促进其对有机物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水源 生物活性炭 膨胀床 有机物 氦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氯和氯混合消毒剂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大勇 乔铁军 +1 位作者 赵大传 尤作亮 《净水技术》 CAS 2005年第2期9-11,共3页
以深圳水库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氧化氯与氯混合消毒剂进行消毒试验,探讨了二氧化氯和氯的静态衰减规律、副产物亚氯酸盐的生成规律以及混合消毒剂的持续消毒能力。结果表明,二氧化氯与氯的消耗主要发生在与水接触的初期,随后,衰减较好... 以深圳水库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氧化氯与氯混合消毒剂进行消毒试验,探讨了二氧化氯和氯的静态衰减规律、副产物亚氯酸盐的生成规律以及混合消毒剂的持续消毒能力。结果表明,二氧化氯与氯的消耗主要发生在与水接触的初期,随后,衰减较好地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亚氯酸盐的生成量约为二氧化氯消耗量的39.7%~57.9%,同时,在极低消毒剂残余量下,混合消毒剂仍有较好的持续消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消毒剂 二氧化氯 污染水源 反应动力学方程 亚氯酸盐 消毒试验 衰减规律 生成规律 水库水 副产物 消耗量 生成量 残余量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炭滤池预处理微污染水源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云霞 邢国平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23-27,共5页
介绍了生物活性炭滤池 (BACF)对微污染水源预处理的机理 ,考察了生物活性炭滤池不同深度污染基质的分布 .实验表明 ,滤池对各项污染指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对水中COD、氨氮、浊度和UV2 54的去除率分别为 2 3.9% ,75 .3% ,2 9.4%和 2 0 .... 介绍了生物活性炭滤池 (BACF)对微污染水源预处理的机理 ,考察了生物活性炭滤池不同深度污染基质的分布 .实验表明 ,滤池对各项污染指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对水中COD、氨氮、浊度和UV2 54的去除率分别为 2 3.9% ,75 .3% ,2 9.4%和 2 0 .3% .通过研究滤池沿程去除效果的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水源 生物活性炭滤池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污染水源水氨氮的处理技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美荣 贾怀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7期4205-4207,共3页
针对目前国内外运用较为普遍的饮用水氨氮处理技术,包括吸附技术、生物技术、折点氯化技术、膜分离技术及联合处理技术的去除机理和工艺进行介绍,分析评述了各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关键词 污染水源 氨氮 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载体强化生物膜法处理西北农村微污染水源水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莉红 杨超 +2 位作者 张鹏 朱雪燕 邢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5期83-86,89,共5页
模拟西北农村微污染水源作为处理对象,对比不同载体的挂膜效果,研究优选载体生物膜法降解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及氨氮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聚氨酯轻质悬浮载体明显优于其他4种载体,启动挂膜快,处理效果好,聚氨酯轻质悬浮载体在DO=1~3 m... 模拟西北农村微污染水源作为处理对象,对比不同载体的挂膜效果,研究优选载体生物膜法降解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及氨氮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聚氨酯轻质悬浮载体明显优于其他4种载体,启动挂膜快,处理效果好,聚氨酯轻质悬浮载体在DO=1~3 mg/L、pH=8~9、填充率为20%,采用间歇式的运行方式,COD_(Mn)的去除率可达88%,出水COD_(Mn)在2 mg/L左右,氨氮的去除率约84%,出水氨氮浓度达0.1 mg/L,均满足饮用水源水的Ⅱ类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水源 COD_(Mn) 氨氮 生物膜法 聚氨酯轻质悬浮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eolite-GAC滤池处理干旱区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瑛 杨亚红 谢刚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53-55,共3页
对沸石-颗粒活性炭组合填料生物滤池在O3预氧化作用下处理干旱地区微污染水源的效果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水温为25~30℃的实验条件下,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5min,气水比为1:1,对NH4-N、CODMn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5%、72.5... 对沸石-颗粒活性炭组合填料生物滤池在O3预氧化作用下处理干旱地区微污染水源的效果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水温为25~30℃的实验条件下,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5min,气水比为1:1,对NH4-N、CODMn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5%、72.50%、86.98%,且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污染水源 沸石-颗粒活性炭生物滤池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在污染水源净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楚玉 《广西工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82-85,共4页
由于水源的被污染,饮用水源中一些有害有毒的有机物含量增加,使得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已无法制得卫生、安全的饮用水。本文综述活性炭在污染水源中的应用,提出饮用水净化时,活性炭的各种应用技术是一种效果良好。
关键词 活性炭 污染水源 饮用水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