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污染水处理中生物填料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孙红梅 杨小丽 +4 位作者 陆继来 邹敏 方华 夏明芳 王世和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8年第4期55-59,共5页
概述了生物填料的分类,详细介绍了各类填料在微污染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在微污染水处理中生物填料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生物填料 分类 污染水处理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成沙污染水处理系统去除BOD_5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前进 陈明 +2 位作者 刘晓端 张玲金 周兴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0-82,共3页
利用风成沙净化污染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1.0m d、湿干周期比为12h∶12h或48h∶48h条件下,风成沙处理污染水系统对BOD5处理效果较好,出水ρ(BOD5)≤2mg L,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Ⅰ类标准。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 利用风成沙净化污染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1.0m d、湿干周期比为12h∶12h或48h∶48h条件下,风成沙处理污染水系统对BOD5处理效果较好,出水ρ(BOD5)≤2mg L,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Ⅰ类标准。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湿干周期比、水力负荷和接种驯化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成沙污染水处理系统 官厅 BOD5 需氧有机物 湿干周期比 力负荷 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微污染水处理的铁镍负载纳米过氧化钙的制备方法
3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49,共1页
一种用于微污染水处理的铁镍负载纳米过氧化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将铁镍水滑石粉末加人到浓度为0.2~0.8mmol/L的戊酸钠溶液中,在50~70益水浴中搅拌2~4h;再加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继续在该水浴中搅拌2~4h,产物经过滤,用蒸馏... 一种用于微污染水处理的铁镍负载纳米过氧化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将铁镍水滑石粉末加人到浓度为0.2~0.8mmol/L的戊酸钠溶液中,在50~70益水浴中搅拌2~4h;再加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继续在该水浴中搅拌2~4h,产物经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滤干后在105益烘干,再在300~500益煅烧30min,得到钙氧化物柱撑铁镍水滑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水处理 过氧化钙 制备方法 纳米 负载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间距对电絮凝处理微污染水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焦跃腾 顾正华 +1 位作者 丁昊 周欣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3-28,共6页
电絮凝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低廉高效污水处理技术,已经被证明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严重的水体处理上具有显著效果,但是目前对于电絮凝净化微污染水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对电絮凝分批处理河水的实验研究,分析电絮凝方法处... 电絮凝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低廉高效污水处理技术,已经被证明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严重的水体处理上具有显著效果,但是目前对于电絮凝净化微污染水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对电絮凝分批处理河水的实验研究,分析电絮凝方法处理微污染水的可行性,讨论极板间距的改变对电絮凝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絮凝处理技术可以用于微污染水净化中,在电流密度为17.75 A/m2、极板间距为1.5 cm的条件下,反应30 min时,色度去除率为73.76%,浊度去除率为76.00%,悬浮固体去除率为85.71%,化学需氧量去除率为42.86%,总磷去除率为61.36%。在电絮凝反应中,极板间距对于微污染水的色度、浊度、悬浮固体和总磷去除效果具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污染水处理 极板间距 雨洪利用 海绵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填料类型污染源水生物预处理的比较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洁 东刘成 +1 位作者 陈洪斌 何群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7-453,共7页
中国南方水质性缺水地区污染广泛采用生物预处理工艺净化污染水源,微生物载体以固定式填料和流化型填料为主,为考察2种类型填料的运行效能和微型生物多样性,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污染源水为例,利用现场生产性试验和连续流中试研究了... 中国南方水质性缺水地区污染广泛采用生物预处理工艺净化污染水源,微生物载体以固定式填料和流化型填料为主,为考察2种类型填料的运行效能和微型生物多样性,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污染源水为例,利用现场生产性试验和连续流中试研究了半软性弹性立体填料和悬浮填料的主要污染物去除效能、填料的积泥和冲洗、微型动物的生长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夏秋季相同源水水质和运行参数等条件下,悬浮填料和弹性填料对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和65%左右,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18%和16%左右:悬浮填料上的微型动物种类和数量均低于固定式弹性立体填料,且少见群居性微型动物,生产性装置运行结果表明,源水水质相对较差的条件下,悬浮填料对NH3-N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比弹性填料高5%-10%;悬浮填料没有出现群居性微型动物大量生长现象,无需定期反冲洗;固定式弹性填料的某些区域出现苔藓虫等群居性微型动物大量生长现象,且积泥严重,需定期反冲洗,甚至使用高压水枪强制冲洗,流化型悬浮填料更有利于污染源水生物预处理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生物预处理 弹性填料:悬浮填料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慢滤技术用于农村饮水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刘玲花 周怀东 +1 位作者 王卫红 李文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17,共6页
研究了适用于我国农村的小型分散式饮水处理技术——生物慢滤技术。用玉渊潭引水渠的微污染河水模拟研究了滤料粒径、滤料高度等因素对生物慢滤处理效果的影响 ,以及生物慢滤池对农村水环境中常见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氨氮、浊度... 研究了适用于我国农村的小型分散式饮水处理技术——生物慢滤技术。用玉渊潭引水渠的微污染河水模拟研究了滤料粒径、滤料高度等因素对生物慢滤处理效果的影响 ,以及生物慢滤池对农村水环境中常见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氨氮、浊度、细菌等的去除。实验结果表明 :1 )在滤料表面形成稳定成熟的生物粘膜所需的时间与滤料粒径有关 ;2 )滤料表面一旦形成稳定成熟的生物粘膜 ,氨氮、有机物、浊度等的去除率与滤料粒径关系不大 ;但细菌的去除效果与滤料粒径有很大的关系 ,滤料粒径越小 ,对细菌的去除效果越好。 3)滤料高度对有机物、氨氮的处理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但慢滤池对这些污染物的去除主要发生在 50 cm高度内 ;4)生物慢滤对 TOC的去除率为 2 0 %~ 30 % ,对氨氮的去除率为 90 %以上 ,对 Cu2 + 、Cd2 + 、Fe2 + 、Zn2 + 、Mn2 + 和 Pb2 + 的去除率分别在 97%、95%、95%、88%、70 %和 60 %以上 ;5) III至 V类微污染水经生物慢滤处理后 ,不经消毒即可达到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生物慢滤池 农村饮 污染水处理 生物粘膜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出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被引量:2
7
《农村百事通》 2020年第4期29-29,共1页
前不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出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据悉,该《标准》适用于处理规模在500吨/日以下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这是福建省首次专门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制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处理 《农村生活污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成沙系统去除官厅水库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明 张前进 +2 位作者 刘晓端 张玲金 周兴志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5-198,共4页
试验表明 ,在水力负荷为 1 .0~ 1 .5m/d ,沙层湿干时间比为 1 2∶1 2 (h)条件下 ,风成沙污染水处理系统稳定后对化学需氧量 (CODCr)平均去除率约为 61 % ,CODCr<1 5mg/L ,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HZB1 -1 999)》规定的Ⅰ类标准... 试验表明 ,在水力负荷为 1 .0~ 1 .5m/d ,沙层湿干时间比为 1 2∶1 2 (h)条件下 ,风成沙污染水处理系统稳定后对化学需氧量 (CODCr)平均去除率约为 61 % ,CODCr<1 5mg/L ,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HZB1 -1 999)》规定的Ⅰ类标准。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水水质、沙层湿干时间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成沙系统 污染水处理 北京 官厅 化学需氧量 CODCR 力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除饮用水中三卤甲烷和腐殖酸的活性炭选型方法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冰璟 张巍 +2 位作者 刘婉冬 应维琪 刘友良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51,55,共5页
三卤甲烷(THMs)是水中天然有机物在氯化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挥发性有机物,腐殖酸是生成消毒副产物的主要前驱物。活性炭吸附是去除THMs和腐殖酸最常用的方法。不同炭型的活性炭对THMs和腐殖酸的吸附容量并不相同。以饮... 三卤甲烷(THMs)是水中天然有机物在氯化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挥发性有机物,腐殖酸是生成消毒副产物的主要前驱物。活性炭吸附是去除THMs和腐殖酸最常用的方法。不同炭型的活性炭对THMs和腐殖酸的吸附容量并不相同。以饮用水中最常见的THMs(即三氯甲烷)和腐殖酸为吸附对象,进行煤、椰壳和果壳3种不同材质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苯酚值预测各类活性炭对小分子THMs吸附性能以及丹宁酸值预测各类活性炭对大分子腐殖酸吸附性能的有效性。具有丰富微孔和表面氧化程度较低的上海椰壳炭YK-2和上海果壳专用炭对三氯甲烷的吸附容量比上海原煤破碎高,大孔丰富的上海果壳专用炭和上海原煤破碎对腐殖酸的吸附性能高。将实验结果与美国环保局RREL(Risk Reduction Engineering Labo-ratory)水污染物处理数据库中相关信息对比发现,相比国外常用活性炭,国产活性炭对三氯甲烷的吸附性能与之相当或略高,具有更好的性价比,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甲烷 腐殖酸 活性炭 吸附容量测试 RREL污染处理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化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01年第3期54-55,共2页
本文论述了城市绿化用水需求增长和缺水的矛盾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在城市绿化中采取节水灌溉和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城市绿化 污染水处理 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Ar气液相等离子体处理四溴双酚S机理研究
11
作者 程凯 王广佳 +1 位作者 林保国 吴用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4期144-151,共8页
将CO_(2)和Ar的混合气体作为气液相等离子体的放电气氛,对水体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四溴双酚S(TBBPS)进行处理。研究等离子体放电过程中CO_(2)转化、活性物质生成、气液相传质和TBBPS降解间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当放电功率为37 W,CO_(2... 将CO_(2)和Ar的混合气体作为气液相等离子体的放电气氛,对水体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四溴双酚S(TBBPS)进行处理。研究等离子体放电过程中CO_(2)转化、活性物质生成、气液相传质和TBBPS降解间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当放电功率为37 W,CO_(2)/Ar为1/5时,此时的CO_(2)转化率最高,为17.76%;TBBPS的降解率也最高,为94.24%。此外,通过对活性物质进行淬灭实验发现,·OH和^(1)O_(2)对能够快速有效处理四溴双酚S。利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中间产物的分析,揭示了四溴双酚S在等离子体作用下的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有机物降解 污染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环保设备现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芸芸 《南方农机》 2018年第3期133-133,共1页
环保设备产业是环保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设备的科技含量低、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周期长等因素制约了我国环保设备产业的发展。发展环保设备产业要从技术、质量方面着手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打破核心技术国外垄断的壁垒。
关键词 环保设备 大气污染处理设备 环境污染处理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assessment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 Second Songhua River basin,China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力燕 于宏兵 王启山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040-1051,共12页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such as cluster analysis(CA),discriminant analysis(D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d factor analysis(FA),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and interpret the surface water quality dat...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such as cluster analysis(CA),discriminant analysis(D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d factor analysis(FA),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and interpret the surface water quality data sets of the Second Songhua River(SSHR) basin in China,obtained during two years(2012-2013) of monitoring of 10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at 15 different sit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varied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sampling sites.Three significant groups,highly polluted(HP),moderately polluted(MP) and less polluted(LP),of sampling sites were obtained through Hierarchical agglomerative CA on the basis of similarity of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DA identified p H,F,DO,NH3-N,COD and VPhs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contributing to spatial variations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However,DA did not give a considerable data reduction(40% reduction).PCA/FA resulted in three,three and four latent factors explaining 70%,62% and 71% of the total variance in water quality data sets of HP,MP and LP regions,respectively.FA revealed that the SSHR water chemistry was strongly affected by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point sources:industrial effluents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non-point sources:domestic sewage,livestock operations and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nd natural processes(seasonal effect,and natural inputs).PCA/FA in the whole basin showed the best results for data reduction because it used only two parameters(about 80% reduction) 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to explain 72% of the data variation.Thus,this work illustrated the utility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for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datasets and,in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identification of pollution sources/factors and understanding spatial variations in water quality for effective stream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 Songhua River basin water quality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cluster analysi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on organic pollutants biodegradation kinetics for A-step of adsorption-biodegradation process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健 吴志高 姜文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3期229-233,共5页
The features of organic pollutants degradation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bio-flocculation for step-A of adsorption-biodegredation(AB) process were studied. By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 The features of organic pollutants degradation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bio-flocculation for step-A of adsorption-biodegredation(AB) process were studied. By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 with bioflocculation and introducing kinetic model of organic pollutant degradation into EPS, the kinetic model of organic pollutant degradation for step-A hioflocculation was deducted. And through the experiments, the kinetic constants were calculated as follows: k1 =0. 005 3; kc1 =1 710.7 and vmax1=10 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 process organic pollutants biodegradation KINETICS E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