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大厂锑矿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污染来源分析
1
作者 张斌 康鸿源 +1 位作者 周伟青 谢配红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0-189,共10页
掌握锑矿开采活动影响下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厘清污染特征及污染来源,对矿山开采活动背景下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贵州大厂锑矿水环境状况,在地表水和地下水野外取样的基础上,利用水化学分析和同位素测试手段,分析... 掌握锑矿开采活动影响下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厘清污染特征及污染来源,对矿山开采活动背景下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贵州大厂锑矿水环境状况,在地表水和地下水野外取样的基础上,利用水化学分析和同位素测试手段,分析了矿区水化学特征及类型,并研究了矿山酸性水硫酸盐、硫氧稳定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分析了污染来源及其污染路径。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的主要污染指标为Mn、Hg、Sb、SO_(4)^(2-),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指标为Mn、Sb、Al、Hg,水环境受污染情况严峻;根据硫端元分析,水环境主要污染源来自废渣堆淋滤水和平硐排水。研究结果可为矿区锑污染的长期动态监测、矿业开发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矿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硫同位素 污染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位磁性测量的海滩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来源和迁移范围解析
2
作者 王永红 王凯伟 +2 位作者 冯哲 梁伟强 黄伊恒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132,共11页
环境磁学被广泛认为是监测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一种有效方法。本研究将以青岛两个海滩为例,研究通过原位磁性测量获得的体积磁化率值(κ)辅以重金属含量数值,以获得重金属污染的κ临界值并追踪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迁移。结果表明... 环境磁学被广泛认为是监测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一种有效方法。本研究将以青岛两个海滩为例,研究通过原位磁性测量获得的体积磁化率值(κ)辅以重金属含量数值,以获得重金属污染的κ临界值并追踪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迁移。结果表明,第一海水浴场海滩沉积物没有重金属污染,第二海水浴场海滩沉积物存在轻微的Cr、Zn和Fe污染,其主要来自于排污口废水排放。青岛花岗岩质海岸的κ值的背景值在600×10^(-5) SI以内。当κ超过600×10^(-5) SI左右时,海滩存在出现重金属污染的可能;当κ超过1600×10^(-5) SI左右时,会轻微出现污染。在同一海滩较高的κ值是较低值的50倍以上时,海滩将存在明显的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在海滩上的迁移模式受到污染源、风和水动力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城市排污政策控制。本研究明确了如何利用快速、高分辨率以及常态化的现场原位磁性测量,以有效追踪海滩上重金属的来源以及了解污染物的扩散范围,该方法可以辅助海滩生态系统保护以及海滩污染管理政策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滩沉积物 原位沉积物磁性测量 重金属污染 污染来源和迁移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长治辛安泉域岩溶水硫酸盐污染来源分析
3
作者 翟虎威 张俊涛 +2 位作者 张雪莲 高旭波 郭李奇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3-571,共9页
辛安泉域核心区域工农业相对发达,人类活动强烈,逐渐出现岩溶地下水位下降、泉流量减小和水质污染等水环境问题。硫酸盐污染是泉域岩溶水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通过科学手段进行污染来源分析和识别,可为泉域保护提供决策依据。硫氧同位素是... 辛安泉域核心区域工农业相对发达,人类活动强烈,逐渐出现岩溶地下水位下降、泉流量减小和水质污染等水环境问题。硫酸盐污染是泉域岩溶水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通过科学手段进行污染来源分析和识别,可为泉域保护提供决策依据。硫氧同位素是地下水领域应用较广的一种环境同位素方法,不仅技术成熟且识别精度高。本次研究将硫氧同位素方法与水化学方法结合,在辛安泉域采取岩溶泉水、岩溶地下水、孔隙水、裂隙水和河水五类水样,测试硫同位素δ^(34)S、氧同位素δ^(18)O和硫酸根离子SO_(4)^(2-)含量,以分析辛安泉域岩溶水硫酸盐污染来源。结果显示,辛安泉域岩溶水水质的硫酸盐大部分符合地下水III类标准,硫酸盐含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滞流缓流区与襄垣和长治子系统的分界处、长治子系统和平顺-壶关子系统南部等地区。西部滞流缓流区硫酸盐主要来源于石膏、硬石膏的溶蚀,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泉域南部岩溶水中硫酸盐主要来源是煤矿开采的影响,大气沉降也是重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来源 硫酸盐 硫同位素 氧同位素 水化学 辛安泉域 长治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MLR的矿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分析
4
作者 宋科 王皓 +4 位作者 杨伟 许佳俊 褚召远 杜铭铭 曹志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85-190,共6页
以铅锌矿区的X县1 078个耕地样本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法得出污染源溯源的定性结果,利用PCA-MLR模型计算各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X县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总体情况良好,但存在轻度污染、中度污染的风险;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表... 以铅锌矿区的X县1 078个耕地样本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法得出污染源溯源的定性结果,利用PCA-MLR模型计算各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X县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总体情况良好,但存在轻度污染、中度污染的风险;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Cr、As、Pb三者存在明显相关性,Cu、Zn二者也存在明显相关性,可能存在相似的污染源;Pb、Cr、As的污染源主要为矿业排放,Cu、Zn、Cd的污染源主要为农业面源污染,Ni的污染源主要为自然来源。在对污染源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PCA-MLR模型定量确认不同污染源的贡献率,X县及A镇的主要污染源均为农业面源污染。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方法在污染源解析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A-MLR模型 矿区耕地 土壤 重金属 污染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油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来源及管控脱除
5
作者 山长柱 杨龙娟 陈秋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I0010-I0011,共2页
多环芳烃(PAHs)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及以上稠合芳环的碳氢化合物,是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1]。对于不吸烟和非职业暴露人群,饮食是接触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2],尤其因多环芳烃的亲脂性使其来... 多环芳烃(PAHs)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及以上稠合芳环的碳氢化合物,是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1]。对于不吸烟和非职业暴露人群,饮食是接触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2],尤其因多环芳烃的亲脂性使其来自食用油的摄入占食物摄入量的比例较大[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摄入量 持久性有机污染 环境介质 碳氢化合物 亲脂性 花生油 污染来源 食用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赣江水系溶解态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 被引量:31
6
作者 李传琼 王鹏 +1 位作者 陈波 李燕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于2015年1月和7月在赣江干流和主要支流37个采样点共采集74个水样,分析赣江水系15种溶解态金属元素(Be、Al、V、Mn、Fe、Co、Ni、Cu、As、Mo、Cd、Sb、Tl、Pb、U)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多数水样的溶解态金属元素... 于2015年1月和7月在赣江干流和主要支流37个采样点共采集74个水样,分析赣江水系15种溶解态金属元素(Be、Al、V、Mn、Fe、Co、Ni、Cu、As、Mo、Cd、Sb、Tl、Pb、U)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多数水样的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符合水质标准,主要的超标元素是Fe,样品超标率为21.60%,其次为As(8.10%)、Mn(4.05%)、Tl(4.05%)和Al(1.35%).Be、Al、V、Fe、Co、Ni、Cu、U浓度在枯水期显著高于丰水期,其他元素差异不显著.依据溶解态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赣江流域可分为3个区域:湘水、章水和赣江赣州市段(C1),桃江、袁水和锦江(C2),其他区域(C3);溶解态金属元素水平大小排序为C1>C2>C3,其中Be、Al、Cu、Mo、Sb、As浓度在C1最高,V、Mn、Fe、Ni、Cd浓度在C2最高.采矿废水、矿渣和农田土壤降雨淋滤、钢铁冶炼废水是赣江溶解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Be、Al、Cu、Pb、U的污染源超过40%来自采矿废水,Cu、As、Mo、Cd的污染源超过35%来自矿渣和农田土壤降雨淋滤,V、Mn、Co、Ni的污染源超过41%来自钢铁冶炼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 溶解态金属元素 工业废水 污染来源 重金属污染 鄱阳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重金属污染来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玲 谭力 +4 位作者 段丽萍 全沁果 刘波 王斌 闫旭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8-243,共6页
食品重金属污染严重危害食品安全。文中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食品原材料、食品加工制作、食品贮藏销售3个方面综述了食品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以期为探寻当前食品重金属残留的产生因素,并制订具体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来源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水体氮磷营养盐分布特征与污染来源 被引量:27
8
作者 王鹏 陈多多 陈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5-440,共6页
以2013年1月和6月实测数据为参考,分析赣江水体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总磷(TP)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赣江水体枯水期的NH+4-N和NO-3-N平均质量浓度高于丰水期,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枯水期的TP平均质量浓度显著高于丰水... 以2013年1月和6月实测数据为参考,分析赣江水体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总磷(TP)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赣江水体枯水期的NH+4-N和NO-3-N平均质量浓度高于丰水期,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枯水期的TP平均质量浓度显著高于丰水期.NH+4-N在赣州和南昌市区下游出现极大值;枯水期干流NO-3-N质量浓度在赣州和南昌市区下游较高,丰水期干流浓度相差不大,支流中桃江和袁水NO-3-N质量浓度明显偏高;枯水期赣江TP质量浓度在赣州市和南昌市下游出现高值区,丰水期只在赣州市下游出现高值区.通过赣江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与Cl-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得出,赣江NH+4-N污染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排放;NO-3-N在枯水期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排放,丰水期则来自农业污水和城市污水的共同作用;TP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排放,其次为农业污水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 氮磷营养盐 分布特征 污染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降水径流的污染来源与排放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9
作者 李立青 尹澄清 +1 位作者 何庆慈 孔玲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8-294,共7页
综述了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成因、来源和排放特征的研究。城市降水径流污染来自3个方面:降水、城市地表和排水系统。其中,城市地表和排水系统是城市降水径流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具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城市,20%~60%的径流污染(SS、COD... 综述了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成因、来源和排放特征的研究。城市降水径流污染来自3个方面:降水、城市地表和排水系统。其中,城市地表和排水系统是城市降水径流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具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城市,20%~60%的径流污染(SS、COD和BOD5)来自排水系统。在一次降雨过程中,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排放一般存在初期冲刷效应,径流中污染物浓度的峰值一般提前于径流的峰值。但是由于影响初期冲刷效应的因素多而随机,使得初期冲刷出现的频率和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很难建立初期冲刷与降雨特征和流域特征的通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降水径流 特征 污染来源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北运河水系水质污染特征及污染来源分析 被引量:101
10
作者 荆红卫 张志刚 郭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9-327,共9页
以北运河水系主要干支流2011年l~12月23项指标的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水质类别法和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污染特征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水质指标主成分以及水质差异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对不同干支流... 以北运河水系主要干支流2011年l~12月23项指标的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水质类别法和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污染特征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水质指标主成分以及水质差异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对不同干支流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水系由于排污量大,地表水污染严重,除城市中心区部分河流水质为Ⅲ一Ⅳ类外,城市排水河流、远郊河流水质均为劣V类.水质由3个主成分组成,COD、CODM。BOD5、NH3—N、TP等为第一主成分;汞为第二主成分;石油类为第三主成分.干支流水质分为4类:第1类为清洁水源类河流,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降雨地表径流、雨污合流管网溢流引起的非点源污染是影响其水质达标的重要污染源:第2类为再生水水源类河流,主要集中在城市排水上游河流,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水是其主要污染源;第3类为再生水与污水混合水源类河流,主要集中在城市排水下游河流及部分远郊区河流,由于城市下游排水管网不健全,远郊区污水集中处理率低,生活源和农业源的污染贡献率较高,水质污染严重;第4类为污水水源类河流,分布于远郊区县,农业污染占比较大,水质污染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运河水系 地表水质 污染特征 污染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多环芳烃前处理过程中的污染来源及去除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魏峰 吕爱娟 +3 位作者 陈海英 郑荣华 骆宏玉 沈加林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9-173,共5页
实验设备、耗材等物品以及实验室环境中都有可能存在一定浓度的多环芳烃,造成样品在前处理过程中可能受到污染,从而影响多环芳烃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文章系统地研究了水样分析中萘、苊、芴、菲、蒽等多环芳烃污染物的引入和去除方法。在... 实验设备、耗材等物品以及实验室环境中都有可能存在一定浓度的多环芳烃,造成样品在前处理过程中可能受到污染,从而影响多环芳烃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文章系统地研究了水样分析中萘、苊、芴、菲、蒽等多环芳烃污染物的引入和去除方法。在排除了数据处理和仪器测试的原因后,确认污染来自于样品前处理过程。对容器污染、试剂干扰、前处理间环境污染和氮吹浓缩系统等因素的排查结果表明,氮吹浓缩系统是主要的污染源。进一步实验证实,氮气、减压阀以及连接管线等均可造成多环芳烃污染。通过采取更换氮气、减压阀和连接管线的措施,并将氮气通过活性炭柱,能够有效地去除这些污染。实验设计了装有活性炭的玻璃柱装置,可以有效去除存在的萘等多环芳烃物质的污染;但专用减压阀避免多环芳烃污染的效果验证、氮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物的来源确认以及多环芳烃污染去除装置的优化改进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前处理 水样 污染来源 去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油脂中多环芳烃污染来源及控制技术研究展望 被引量:6
12
作者 乌日娜 金芬 +9 位作者 杨莉莉 李永飞 江泽军 张鹏 邵华 金茂俊 郑鹭飞 王珊珊 佘永新 王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5-229,246,共6页
多环芳烃(PAHs)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近年来引发的食用油脂的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文中综述了多环芳烃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毒性,对油脂中污染水平进行了分析,并对油脂中出现多环芳烃污染的可能来源、控制技术和脱... 多环芳烃(PAHs)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近年来引发的食用油脂的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文中综述了多环芳烃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毒性,对油脂中污染水平进行了分析,并对油脂中出现多环芳烃污染的可能来源、控制技术和脱除方法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脂 多环芳烃 污染来源 控制技术 脱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因子分析评价山东黑泥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来源 被引量:9
13
作者 马立杰 崔迎春 王海荣 《海洋地质前沿》 2012年第4期57-61,共5页
在对山东黑泥湾沉积物中Cu、Pb、Zn、Cd、Hg、As、Cr和有机质进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山东黑泥湾沉积物中存在Pb、Zn和Cd污染;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4.656%、19.068%和... 在对山东黑泥湾沉积物中Cu、Pb、Zn、Cd、Hg、As、Cr和有机质进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山东黑泥湾沉积物中存在Pb、Zn和Cd污染;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4.656%、19.068%和18.098%;认为山东黑泥湾重金属污染主要有3个来源:有机质降解、海上船舶排污和环境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重金属 污染来源 黑泥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稀土元素识别地下水污染来源——以南通某污染场地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迅 刘林 叶永红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5期60-67,共8页
采集南通某污染场地和周边背景区不同水体和上覆土壤样品,采用ICP-MAS测定了水体中稀土元素含量,并测定了水体中其他化学组分的含量,通过对比不同物质来源、不同成因水体中水化学类型和其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识别地下水中... 采集南通某污染场地和周边背景区不同水体和上覆土壤样品,采用ICP-MAS测定了水体中稀土元素含量,并测定了水体中其他化学组分的含量,通过对比不同物质来源、不同成因水体中水化学类型和其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识别地下水中污染物来源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受重金属污染潜水的稀土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未受污染的潜水,其页岩标准化分配模式与天然状态下未污染水体差异明显,轻稀土富集程度最低并呈现Y的正异常最大;与自然状态下的潜水、承压水和地表水相比,受污染潜水与上覆土壤中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和异常特征更为接近。利用稀土元素分配模式的差异,识别平原区松散层潜水中污染物的来源是可行的,这为地下水污染调查与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稀土元素 分配模式 污染来源 污染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兴秋冬季中度及中度以上霾天气的潜在污染来源及污染传输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海军 陆琛莉 宋刘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00-904,910,共6页
秋冬季是嘉兴中度及中度以上霾天气多发季节,使用HYSPLIT4模型和潜在源贡献因子法及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对嘉兴的潜在污染来源及传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嘉兴中度及中度以上霾天气的后向轨迹可以聚成3类。第1类为来自偏西方向的近距... 秋冬季是嘉兴中度及中度以上霾天气多发季节,使用HYSPLIT4模型和潜在源贡献因子法及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对嘉兴的潜在污染来源及传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嘉兴中度及中度以上霾天气的后向轨迹可以聚成3类。第1类为来自偏西方向的近距离传输轨迹,轨迹数量占比最大,约46%。第2类为西偏北约45°方向的中距离传输轨迹,轨迹数量约占总数的42%。第3类为西偏北约60°方向的远距离传输轨迹,轨迹数量仅占总数的12%。远距离传输的污染物主要是PM2.5、PM10、SO_2和CO,而近距离传输的主要是NO_2和O_3。对嘉兴秋冬季中度及中度以上霾天气影响较大的主要还是近距离的浙北和苏南地区,尤其是静稳天气时苏南长江沿岸的PM2.5浓度快速增长可能是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及中度以上霾天气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潜在污染来源 传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解析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兵 《南方农业》 2014年第07X期133-134,136,共3页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个地区的重金属污染也随之加重,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重金属的污染已经成为社会上备受瞩目的焦点。在农业发展当中,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由此,主要对农业...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个地区的重金属污染也随之加重,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重金属的污染已经成为社会上备受瞩目的焦点。在农业发展当中,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由此,主要对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做一个简单的讨论,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人提供一系列的参考,同时,也为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壤 重金属污染 污染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新彪教授课题组在北京市大气PM_(2.5)污染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
17
作者 邓芙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4-214,共1页
美国化学会主办的著名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Sciece&Technology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郭新彪教授课题组有关北京大气PM2.5来源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在课题组之前发表的大气PM2.5,不同化学成分对人体健康影响的... 美国化学会主办的著名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Sciece&Technology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郭新彪教授课题组有关北京大气PM2.5来源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在课题组之前发表的大气PM2.5,不同化学成分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系列论文基础上,进一步解析了北京市不同污染来源对大气PM2.5的贡献及其与人体呼吸和心血管生物指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健康影响 PM2 5 污染来源 北京市 课题组 大气 研究论文 公共卫生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逊河流域总磷污染来源解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子为 钱昶 +6 位作者 张成波 贾晓波 张新飞 后希康 林佳宁 丁森 塔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90-2297,共8页
2017—2018年TP成为滦河一级支流伊逊河流域的主要污染因子,部分国控断面水质主要以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Ⅴ类为主.为开展伊逊河TP污染定量识别研究,在2017年和2018年伊逊河流域水体TP污染时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2017—2018年TP成为滦河一级支流伊逊河流域的主要污染因子,部分国控断面水质主要以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Ⅴ类为主.为开展伊逊河TP污染定量识别研究,在2017年和2018年伊逊河流域水体TP污染时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流域磷铁矿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水、雨水径流、河道内源释放以及农业非点源等方面开展TP污染研究.结果表明:①伊逊河流域上游至下游TP污染程度呈加剧恶化趋势,上游唐三营控制单元污染较轻,下游李台控制单元TP污染最重;丰水期TP污染较重,枯平水期污染较轻;从年度看,2017年TP污染严重,2018年年均ρ(TP)下降了50.00%.②2017年、2018年伊逊河流域TP污染来源差异显著,2017年磷输入主要来自于磷铁矿工业污染,占比为33.46%;选矿企业整改后,2018年磷输入主要来源变为畜禽养殖和城镇生活污染,二者占比合计为59.91%.针对伊逊河流域TP污染特征,提出伊逊河流域TP污染控制建议:加强选矿企业环境监管,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加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实施矿山披绿;大力实施绿色农业工程,加强畜禽养殖布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逊河 TP 污染来源 控制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妃甸工业区空气污染来源及其对周边地区污染贡献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欣怡 向伟玲 +3 位作者 陈学舜 朱莉莉 王自发 杨文夷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9-481,共13页
为了深入研究曹妃甸工业区的建立和大型工业企业的迁入对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Nested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ing System)研究该工业区和周边地区在2016年秋、冬季空气质量状况,并对P... 为了深入研究曹妃甸工业区的建立和大型工业企业的迁入对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Nested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ing System)研究该工业区和周边地区在2016年秋、冬季空气质量状况,并对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即细颗粒物)来源与区域输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式能很好地再现气象要素和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曹妃甸地区本地排放在1月和10月的月均贡献分别为17.8%和25.8%。当空气质量为优良时,曹妃甸地区PM2.5主要受短距离周边传输影响,唐山和天津贡献率之和达23%~53%;当空气出现轻度及以上污染时,曹妃甸地区PM2.5浓度主要受到长距离输送的影响,河北中南部和山东地区贡献之和达40%~50%。曹妃甸工业园区排放对周边地区PM2.5浓度贡献相对较小,对唐山和天津地区贡献为3%~7%,对京津冀地区其他城市PM2.5浓度贡献可忽略不计。空气质量转差时,曹妃甸、北京和天津地区PM2.5中一次排放占比相较于空气质量优良时明显下降,二次生成的无机盐类和二次有机气溶胶贡献率增加;曹妃甸地区10月二次生成硫酸盐贡献率较1月明显增加,月均贡献率为22%。因此,在致力于削减京津冀地区PM2.5一次排放的同时,对SO2、NOx等进行控制,能有效改善该地区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妃甸 PM2.5 污染来源追踪 NAQPMS预报模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秋冬季长江三角洲区域PM2.5污染来源数值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余钟奇 瞿元昊 +1 位作者 周广强 许建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237-4246,共10页
使用WRF-Chem和WRF-FLEXPART模式定量研究了2018年秋冬季,尤其是在明显冷空气影响时的长江三角洲PM2.5来源贡献.结果表明:2018年秋冬季长江三角洲以外的跨区域输送对长江三角洲PM2.5的贡献占15.9%,长江三角洲内部排放贡献占84.1%,长江... 使用WRF-Chem和WRF-FLEXPART模式定量研究了2018年秋冬季,尤其是在明显冷空气影响时的长江三角洲PM2.5来源贡献.结果表明:2018年秋冬季长江三角洲以外的跨区域输送对长江三角洲PM2.5的贡献占15.9%,长江三角洲内部排放贡献占84.1%,长江三角洲区域内部排放及污染相互传输的影响比长江三角洲外跨区域输送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在冷空气影响时段中,跨区域输送对长江三角洲PM2.5的贡献率为33.1%,约为整个秋冬季长江三角洲外部跨区域平均输送贡献率的2倍,输送影响更为明显;输送对长江三角洲三省一市的贡献为46.2%~56.2%,其中跨区域输送的贡献10.2%~38.6%,也明显大于各自秋冬季的平均水平.在冷空气影响时段,长江三角洲四座重点城市(上海、合肥、南京、杭州)的污染潜在输送路径主要以中东路为主;上海、南京受到长江三角洲以外的污染潜在贡献较多,超过30%;杭州受到长江三角洲以外的污染潜在贡献较少,为1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来源贡献 污染输送 PM2.5 WRF-Chem FLEXPA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