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分析
1
作者 王曼 李明亮 +1 位作者 李锦 夏咏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7-264,共8页
探究秸秆还田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为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和实现“双碳”目标下的农业低碳转型提供重要经验借鉴。基于中国30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及西藏地区)面板数据,对各省秸秆还田水平和农业碳排放水平进行测算,并利用空间计量模... 探究秸秆还田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为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和实现“双碳”目标下的农业低碳转型提供重要经验借鉴。基于中国30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及西藏地区)面板数据,对各省秸秆还田水平和农业碳排放水平进行测算,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秸秆还田对农业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即秸秆还田能够降低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强度;不同区域的秸秆还田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西部地区秸秆还田对农业碳减排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因此,应充分释放秸秆还田碳汇潜力,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促进省域间交流合作,因地制宜发挥各区域优势,助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农业碳排放 空间溢出效应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技术创新对物流业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磊 何斌锋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5,共5页
“双碳”目标的实现促使物流行业“降碳”刻不容缓。绿色技术创新不仅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物流行业低碳转型的关键着力点。为此,本文结合SBM-GML指数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2004-2022年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对区... “双碳”目标的实现促使物流行业“降碳”刻不容缓。绿色技术创新不仅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物流行业低碳转型的关键着力点。为此,本文结合SBM-GML指数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2004-2022年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对区域物流行业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并结合面板阈值模型探讨其非线性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但创新效率较低。此外,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对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的正向作用,且发达地区的减排效果更为显著。为此,本文提出实现我国物流业低碳转型发展路径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行业 排放 绿色科技创新 区域异质性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空间溢出效应与陆源污染排放——基于面板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 被引量:8
3
作者 余璇 沈满洪 +1 位作者 谢慧明 沈伟腾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9-184,共6页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陆源污染防治是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对中国沿海11个省(直辖市)2006—2015年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测算的基础上,运用面板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地区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否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影响陆源...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陆源污染防治是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对中国沿海11个省(直辖市)2006—2015年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测算的基础上,运用面板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地区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否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影响陆源污染排放。结果表明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不仅会显著降低本地区的陆源污染排放,还会外溢到邻近地区,进而促进陆源污染排放量的减少。同时发现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在时间上呈现不断攀升的发展态势,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此外陆源污染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呈现在地区集聚的规模污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 陆源污染排放 空间溢出效应 面板空间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性环境规制、空间溢出与雾霾污染 被引量:35
4
作者 张明 张鹭 宋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3-61,共9页
强化区域雾霾治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中国2006—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滞后模型从环境规制本地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双重视角分别考察了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雾霾... 强化区域雾霾治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中国2006—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滞后模型从环境规制本地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双重视角分别考察了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空气质量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前后异质性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不仅能够降低本地雾霾污染浓度,还能有效缓解邻近地区雾霾污染,呈现出“以邻为伴”的特征。其中,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的本地抑制效应大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而在空间溢出效应方面,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邻近地区雾霾污染的治理效果更好。由于公众环保意识不足等问题,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的本地抑制效应不显著,同时,其空间溢出效应也不显著。进一步讨论发现,2006—2013年只有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有效抑制了雾霾污染,并且异质性环境规制的空间溢出效应尚未显现;2014年以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的本地效应和溢出效应均显著为负,说明中央政府环保监管力度的加强有效发挥了异质性环境规制的治霾效应和正外部性。基于此,提出:一方面建立多元环境规制政策,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环境规制;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重视环境规制政策的空间溢出效应,深化区域雾霾治理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同时,中央政府应加强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监管力度,制定更为针对性的绿色绩效考核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环境规制 空间溢出 雾霾污染 空间自滞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转移对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的协同治理效应与空间溢出分析——基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虹 储骁奕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91,共15页
承接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的重要方式,而产业转移对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的协同治理与空间溢出效应是发展绿色经济亟需探讨的问题。基于2003—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和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国家级承接... 承接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的重要方式,而产业转移对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的协同治理与空间溢出效应是发展绿色经济亟需探讨的问题。基于2003—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和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的碳排放和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效应、内在机制与空间溢出状况。结果显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显著降低了示范区城市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程度。机制分析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提高了示范区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和政府环境治理力度,从而实现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的协同治理。进一步的空间溢出分析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存在空间溢出,显著带动了试点城市周边200千米内城市的碳排放和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对200千米外城市的环境治理带动效应不显著。因此,中央政府应因地制宜,有序扩大政策范围,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加大绿色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并增强自身环境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双重差分法 排放 大气污染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 被引量:3
6
作者 董康银 杨森淼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36,共11页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亟需提高碳排放效率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低碳能源技术创新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手段,具有减排和提率的双重潜力。为此,本文基于2006~2022年我国286个城市的数据,从空间溢出的视角探讨...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亟需提高碳排放效率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低碳能源技术创新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手段,具有减排和提率的双重潜力。为此,本文基于2006~2022年我国286个城市的数据,从空间溢出的视角探讨了中国低碳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其作用机制及异质性。主要结论表明:低碳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强环境规制和提高科技支持能扩大低碳能源技术创新的减排提效能力;西部地区的低碳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性;核能和水能技术创新对当地碳排放效率提升作用最明显,地热能和生物质能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能源技术创新 排放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机制检验 产业结构优化 环境规制 科技支持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分析——兼论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
7
作者 杨尚钊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7-1128,共12页
【目的】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1—2021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数字经济发展总体上显著抑制农业碳排... 【目的】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1—2021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数字经济发展总体上显著抑制农业碳排放,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R&D投入强度是调节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影响的关键门槛变量,呈非线性特征。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表现为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提出精准施策,促进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深度应用;优化R&D投入结构,突破技术应用门槛;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发挥空间溢出效应;完善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应对区域异质性,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农业碳减排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更广泛的减排效果。【结论】将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和农业碳排放3个关键要素整合到一个综合分析框架中,利用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深入探究了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农业碳减排和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碳排放 空间溢出效应 技术创新 区域异质性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污染排放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刘赢时 田银华 周定根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9-104,共6页
依据1997-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量产业结构升级对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发展降低了本地区的污染排放强度,也降低了邻近或具有经济关联地区的污染排放强度。同时,本地区污染排放会... 依据1997-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量产业结构升级对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发展降低了本地区的污染排放强度,也降低了邻近或具有经济关联地区的污染排放强度。同时,本地区污染排放会受到邻近或具有经济关联地区污染排放的间接影响。鉴此,促进污染减排,应着力推进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并构建区域间共同发展、协同管理的污染防治联合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污染排放 时空演变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工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溢出效应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慧灵 杨雪珂 王振波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2-685,共14页
数字经济在新时代产业转型与环境治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解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帮助工业产业减排,以制定更精准的减排策略,本文基于2005−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数据),利用调节效应模型和动态... 数字经济在新时代产业转型与环境治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解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帮助工业产业减排,以制定更精准的减排策略,本文基于2005−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数据),利用调节效应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碳排放强度影响的异质性及其溢出性.结果表明:①2005−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指数一直在快速增长,而工业碳排放强度则在逐渐降低;各省份之间差异较大,“高度数字化的省份”和“数字化不足的省份”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中西部省份的工业碳排放强度一直高于东部地区.②与非资源型省份和东部地区相比,资源型省份以及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各种正外部性显著降低工业碳排放强度,而这种影响也会通过作用于产业结构和城镇化而得到强化.③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显著,说明数字经济不仅降低了本地工业碳排放强度,这种影响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与显著降低本省份工业碳排放强度不同,数字经济发展对周边省份却有促进作用;地理经济距离嵌套是影响数字经济对工业碳排放强度溢出的最主要因素.据此,国家要继续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加强区域间低碳数字技术交流和产业融合,充分发挥数字经济通过技术渗透、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化等方式对工业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作用;政府在出台减碳政策与制定区域规划时需明确各自的重点方向,为数字经济发挥低碳的正外部性提供保障,以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工业碳排放强度 异质性 空间溢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孙帅帅 白永平 +2 位作者 车磊 乔富伟 杨雪荻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34,共7页
基于1997—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环境规制分成命令型、市场型和自愿型三类,以核密度估计分析碳排放分布的动态变化,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不同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997—2017年中国三种环境规制与... 基于1997—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环境规制分成命令型、市场型和自愿型三类,以核密度估计分析碳排放分布的动态变化,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不同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997—2017年中国三种环境规制与碳排放量变化表现同步增长,碳排放区域差异明显,命令型环境规制占据主体,市场型环境规制波动性变化特征明显,自愿型环境规制稳步增长;碳排放和环境规制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并且环境规制对邻近地区碳排放减少或增长的影响能力增强;三种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影响均存在空间溢出,相比较而言,市场型环境规制的正向溢出效应最为明显,不同环境规制影响的区域差异特征表现为:命令型环境规制"东部>中部>西部",市场型环境规制"东部>西部>中部",自愿型环境规制"西部>东部>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排放 空间异质性 溢出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竞争背景下地区间的企业污染排放行为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国浩 马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共9页
针对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竞争背景下中国污染排放空间异质性溢出问题,构建中国污染排放空间异质性溢出推拉模型,理论探讨中国区域污染排放在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竞争背景下空间异质性溢出的形成机理:当由市场效应决定的拉力大于由学习效应决... 针对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竞争背景下中国污染排放空间异质性溢出问题,构建中国污染排放空间异质性溢出推拉模型,理论探讨中国区域污染排放在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竞争背景下空间异质性溢出的形成机理:当由市场效应决定的拉力大于由学习效应决定的推力时,中国污染排放在空间上呈现负溢出效应;当由学习效应决定的推力大于由市场效应决定的拉力时,中国污染排放在空间上呈现正溢出效应。使用中国285个地级市2003—2015年数据,构建异质性空间自回归模型,使用准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中国污染排放的空间异质性溢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区域污染排放确实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并且这种溢出效应呈现异质性特征。这种异质性是由不同区域内部不同的拉力与推力较量结果导致;(2)中国工业烟(粉)尘排放强度在空间上主要呈现出正的溢出效应,即中国大部分区域工业烟(粉)尘排放强度受学习效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竞争 污染排放空间异质性溢出 推拉模型 异质性空间自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I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 被引量:4
12
作者 邵燕斐 王小斌 《技术经济》 CSSCI 2014年第11期68-76,共9页
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利用1998—201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研究中国省域FDI与CO2排放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FDI和CO2排放量都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FDI高值集聚区一般是中国CO2排放量低值集聚区,FDI低值集聚区一般是中国CO2排... 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利用1998—201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研究中国省域FDI与CO2排放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FDI和CO2排放量都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FDI高值集聚区一般是中国CO2排放量低值集聚区,FDI低值集聚区一般是中国CO2排放量高值集聚区。采用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研究FDI对中国CO2排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在地理上的集聚有助于降低中国的CO2排放量,"污染天堂假说"在中国并不成立。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排放 城镇化 空间溢出 污染天堂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废气排放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燕 何大梽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48,共7页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减少废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是我国在新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空间滞后模型对2005—2014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废气...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减少废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是我国在新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空间滞后模型对2005—2014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废气排放呈现出"高—高集聚"(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和"低—低集聚"(西部地区)的空间自相关性;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分别与经济增长呈倒"N"型和倒"U"型曲线关系;影响废气排放的因素是多维而复杂的,且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力资本的增加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废气排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会加重空气污染程度。因此,政府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的减排政策,各地区应协同治理环境污染;要鼓励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气排放 经济增长 创新能力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空气污染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视角下中国SO2排放的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付恒春 薛晔 王慧雯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7-193,205,共8页
鉴于空气污染和环境规制的空间溢出效应及环境政策的多领域性和复杂性,运用双向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在总体视角下探讨环境规制的实施对SO2排放强度降低的有效性,并在具体约束途径视角下对比分析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总体上,一省环境... 鉴于空气污染和环境规制的空间溢出效应及环境政策的多领域性和复杂性,运用双向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在总体视角下探讨环境规制的实施对SO2排放强度降低的有效性,并在具体约束途径视角下对比分析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总体上,一省环境规制的加强有助于自身SO2排放强度的下降,但可能因“污染避难所”效应对周边省份产生不利影响;市场化和行政化环境规制的提升均对SO2总量减排有利,而行政化规制因素仅对当地SO2排放强度表现出较弱的负向影响,市场化指标对单位产出环境成本的降低存在较为明显的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环境污染排放 空间直接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人口规模、产业集聚与碳排放 被引量:62
15
作者 张华明 元鹏飞 朱治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59-2470,共12页
基于2009~2018年中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城市人口规模和产业集聚的综合视角探讨对于人均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不同城市的人均CO_(2)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城市人口规模和产业集聚与人均CO_(2)排放之... 基于2009~2018年中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城市人口规模和产业集聚的综合视角探讨对于人均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不同城市的人均CO_(2)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城市人口规模和产业集聚与人均CO_(2)排放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且影响机制各不相同;产业集聚与城市人口规模在影响碳排放上具有协同效应;中国东中西地区及南北地区在碳排放及其影响机制上具有显著差异;地区差异、经济发展程度差异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验证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因此各地政府在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时要针对城市人口规模、产业集聚和低碳统筹发展,合理制定人口、产业和节能减排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口规模 产业集聚 排放 空间溢出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减排”与“增效”效应 被引量:21
16
作者 孔令章 李金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8-179,共12页
从减少城市污染排放和提高城市能源效率的双重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发展的绿色经济效应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要求。研究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探究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并采... 从减少城市污染排放和提高城市能源效率的双重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发展的绿色经济效应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要求。研究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探究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并采取固定效应模型、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的“减排”与“增效”效应。结果表明:①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整体呈现递增态势,区域发展差距日益缩小。在空间演化格局上,先行区发展从“零星式”分布演化为“多点式”覆盖,围绕先行区分布的推进区数量逐渐增多,并与先行区形成“组团式”发展格局。②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减少城市约4%的污染排放,提升城市约9%的能源效率,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讨论后,该结论仍然成立。③不同的地理区位、行政级别和资源禀赋,数字经济发展“减排”与“增效”的影响不同。其中,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仅增效,不减排”,非东部地区、中心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既减排,又增效”。④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发展“减排”与“增效”的中介机制,人力资本仅是数字经济发展“增效”的中介机制。⑤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本地区“减排”与“增效”,但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仅增效,不减排”。研究建议继续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同时警惕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完善数据要素资源体系,着重培养跨界型、复合型人才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区域形成数字经济发展合力,实现全社会污染排放减少和能源效率提高的“双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污染排放 能源效率 人力资本 产业结构升级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