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域生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中点源、面源污染负荷排放指数研究——以潇水为例
1
作者 李启武 邢宏霖 陈一清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6期54-55,57,共3页
指出了点源及面源污染负荷排放指数属流域生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中陆域评估对象占比最大的分项,其指标权重占比较大(占生态压力指标的60%),对整个流域生态健康评估的结果影响及其重要。以潇水为例,对点、面源污染负荷排放指数测算进行了... 指出了点源及面源污染负荷排放指数属流域生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中陆域评估对象占比最大的分项,其指标权重占比较大(占生态压力指标的60%),对整个流域生态健康评估的结果影响及其重要。以潇水为例,对点、面源污染负荷排放指数测算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新型工业发展、全面铺开农村环境污染整治等的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生态健康评估 点源污染负荷排放指数 面源污染负荷排放指数 潇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污染的迷雾中发展?——污染敏感的人类发展指数及其实证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晶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4-108,共15页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没有考虑收入增长过程中环境的破坏或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本文在HDI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污染敏感的收入成份,使收入成份不仅表现在GDP上,而且将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人均CO2排放量考虑在内...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没有考虑收入增长过程中环境的破坏或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本文在HDI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污染敏感的收入成份,使收入成份不仅表现在GDP上,而且将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人均CO2排放量考虑在内,从而建立了一个污染敏感的人类发展指数(PHDI)分析框架。PHDI基于不平等中性厌恶的假设。实证结果表明,PHDI对那些以毁坏环境为代价换取高速经济发展的国家起到了"惩罚"(降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发展指数污染敏感的人类发展指数人均CO2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工业污染排放关系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韩扬文 李亚亚 张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5期108-111,233,共5页
利用陈佳贵课题组对工业化阶段划分的方法,重新确定2001~2013年我国工业化指数,分析近十几年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变化趋势;再分析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排放总量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关系,以及工业化发展水平与工业污染物排放的耦合规... 利用陈佳贵课题组对工业化阶段划分的方法,重新确定2001~2013年我国工业化指数,分析近十几年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变化趋势;再分析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排放总量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关系,以及工业化发展水平与工业污染物排放的耦合规律,为后续我国工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指标 工业化发展阶段 工业化发展水平 污染排放强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八大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差异与空间影响机制 被引量:65
4
作者 班斓 袁晓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30,共9页
引入非合意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1991-2013年中国省际绿色经济效率,进而引入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了八大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空间影响机制,结论如下:考虑资源与环境后,中国经济效率水平有所下降;南部和东部沿海绿色效率水平最高,北部沿海... 引入非合意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1991-2013年中国省际绿色经济效率,进而引入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了八大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空间影响机制,结论如下:考虑资源与环境后,中国经济效率水平有所下降;南部和东部沿海绿色效率水平最高,北部沿海、东北、长江中游次之,黄河中游、西南和大西北极低,大西北最低且不断下降;除了北部和东部沿海,各区域绿色效率均呈下降趋势;绿色效率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呈现局部集聚特征,且与人均GDP之间存在U型关系,FDI作用显著为正,教育投资、产业结构、禀赋结构作用为负,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效率 八大区域 污染排放指数 超效率SBM模型 曼奎斯特指数 MORAN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袁晓玲 班斓 杨万平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4年第5期38-43,共6页
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包含非合意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核算了陕西省1981-2012年包含能源消费、环境污染的绿色TFP,发现陕西绿色TFP总体为增长趋势,表明陕西32年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道路值得借鉴,且西部大开发确实对提高陕西省绿色TF... 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包含非合意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核算了陕西省1981-2012年包含能源消费、环境污染的绿色TFP,发现陕西绿色TFP总体为增长趋势,表明陕西32年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道路值得借鉴,且西部大开发确实对提高陕西省绿色TFP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帮助;并基于VAR模型,从长期协整与动态脉冲两个角度对影响陕西绿色TFP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市场化程度对绿色TFP有持续的促进作用,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干预程度对绿色TFP有明显的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污染排放指数 超效率SBM模型 VAR模型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环境质量动态综合评价及收敛性分析:1996-2012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伯龙 袁晓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40,共9页
基于环境系统的自净能力,运用"改进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将环境自净能力纳入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构建了中国30个省份1996-2012年的环境自净能力指数与环境污染排放指数,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环境质量指数并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研... 基于环境系统的自净能力,运用"改进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将环境自净能力纳入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构建了中国30个省份1996-2012年的环境自净能力指数与环境污染排放指数,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环境质量指数并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研究表明:(1)考虑了环境自净能力后,中国西部地区环境质量最好,中部地区环境质量最差;中东部地区是中国环境质量检测的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潜力大。(2)在全国范围内,产业结构对环境质量的条件β收敛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质量 环境自净能力 环境污染排放指数 动态评价 收敛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差异下各省份环境规治强度量化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可云 傅帅雄 张文彬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5,共6页
本文在改进Arik Levinson(1999)的产业结构环境投入指数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关于产业结构差异条件下污染排放指数的分析框架,利用中国31个省市区的环境污染排放数据以及制造业行业的分省数据,分析测算出了2004-2007年间中国各省不同产业... 本文在改进Arik Levinson(1999)的产业结构环境投入指数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关于产业结构差异条件下污染排放指数的分析框架,利用中国31个省市区的环境污染排放数据以及制造业行业的分省数据,分析测算出了2004-2007年间中国各省不同产业结构条件下环境污染规治强度,并综合分析了各省份治理污染努力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点。计算结果与Grossman和Krueger(1993)提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相吻合。量化分析表明,发达地区在治污能力方面有较强的优势,而欠发达地区发展压力大,保护环境力度不够。因此,作者认为,一方面,环境污染规治强度不够的省级行政区应该切实落实科学发展,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应该实行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的积极政策,同时还应该建立发达地区对相邻落后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最终形成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污染排放指数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