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矮慈姑生长与污染底泥修复的互作机制
1
作者 陈军 吴琼 +1 位作者 周新民 杜冬阳 《水资源保护》 2025年第5期329-336,共8页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矮慈姑对污染底泥的修复效果,同时研究了不同性质底泥(稻田土、黑臭底泥、硝酸盐处理后底泥和低水位处理后底泥)对矮慈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矮慈姑对于去除底泥中的污染物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植物生长方面...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矮慈姑对污染底泥的修复效果,同时研究了不同性质底泥(稻田土、黑臭底泥、硝酸盐处理后底泥和低水位处理后底泥)对矮慈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矮慈姑对于去除底泥中的污染物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植物生长方面,黑臭底泥组中极高的硫化物、总氮和总有机碳含量导致组内矮慈姑在试验初期(第5天)死亡,低水位处理组和硝酸盐处理组中的矮慈姑生物量增长量显著高于稻田土组,经硝酸盐或低水位处理的黑臭底泥比稻田土更适宜矮慈姑生长,总有机碳、总氮和总磷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互作机制方面,沉水植物生长与底泥污染物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负向反馈关系,说明在污染物浓度特定的阈值范围内实施植物修复,可实现植物生长-底泥净化的协同效应,但污染物超量时系统平衡将被打破;总氮、硫化物和总有机碳对于植物的生长抑制影响较大,而总磷则因为对植物生长抑制影响较小,在结构方程模型优化过程中已被删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慈姑 污染底泥 沉水植物 污染底泥修复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注射硝酸钙技术修复污染底泥操作对底泥中硝态氮和氨氮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军 刘彤宙 赵达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27,共5页
原位生化处理技术是日益受到关注的一种污染底泥修复技术,其主要是通过向污染底泥直接注射化学或生物制剂来启动底泥修复。硝酸钙是原位生化处理技术最常使用的药剂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污染底泥治理的实际工程,在抑制磷释放、控制恶臭... 原位生化处理技术是日益受到关注的一种污染底泥修复技术,其主要是通过向污染底泥直接注射化学或生物制剂来启动底泥修复。硝酸钙是原位生化处理技术最常使用的药剂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污染底泥治理的实际工程,在抑制磷释放、控制恶臭和降解有机污染物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底泥修复 硝酸钙注射 硝态氮 氨氮释放 深圳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复硝基苯污染底泥的活性覆盖材料筛选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晓阳 高冠道 +4 位作者 张子种 孙红文 王圣瑞 颜昌宙 金相灿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3-798,共6页
针对硝基苯污染底泥修复的活性覆盖技术,筛选了适合阻断底泥中硝基苯释放的还原剂和吸附剂.采用的零价铁可迅速将难生物降解的硝基苯还原为苯胺,提高其生物可降解性,有利于将污染物彻底去除.零价铁对硝基苯的还原反应速率随着零价铁剂... 针对硝基苯污染底泥修复的活性覆盖技术,筛选了适合阻断底泥中硝基苯释放的还原剂和吸附剂.采用的零价铁可迅速将难生物降解的硝基苯还原为苯胺,提高其生物可降解性,有利于将污染物彻底去除.零价铁对硝基苯的还原反应速率随着零价铁剂量的提高而提高,反应速率常数≥0.001min-1.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在煤渣、活性炭、焦炭以及硅藻土几种常见的吸附剂中,活性炭具有最佳的吸附能力,但是其价格昂贵,不适于大规模应用.而廉价易得的煤渣对硝基苯及其降解产物苯胺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对硝基苯和苯胺的最大理论吸附量达到924.9mg.kg-1和1692.2mg.kg-1.因此提出以煤渣为吸附基质,并添加一定比例零价铁的复合活性覆盖材料,为硝基苯污染底泥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方向和基本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污染修复 硝基苯 零价铁 还原 煤渣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污染底泥原位覆盖材料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重军 潘钰伟 +1 位作者 谢嘉玮 谢军祥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原位覆盖技术是控制底泥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覆盖材料的选择和优化作为技术核心是研究热点。综述了污染底泥原位覆盖技术的主要原理,介绍了过氧化钙、沸石、生物炭3种目前常用的覆盖材料的修复机制和修复效能。针对单一覆盖材料存在的... 原位覆盖技术是控制底泥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覆盖材料的选择和优化作为技术核心是研究热点。综述了污染底泥原位覆盖技术的主要原理,介绍了过氧化钙、沸石、生物炭3种目前常用的覆盖材料的修复机制和修复效能。针对单一覆盖材料存在的目标污染物选择性弱、污染物二次释放、材料消耗速率过快、修复周期短等缺点,提出采用改性剂进行改性或多种覆盖材料联用的方法,可有效延长覆盖材料处理时效,避免污染物短期抑制后再次释放,提高覆盖材料对底泥污染物的修复效能,并综述了覆盖材料改性工艺及多种覆盖材料联用工艺修复污染底泥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同时,提出将来可在多种覆盖材料联用、覆盖材料的收集回用及降低生态风险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污染底泥修复 原位覆盖 覆盖材料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