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污染密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行业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剑锋 管福泉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0-53,共4页
为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浙江省污染密集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及其行业特征,本文基于浙江省污染密集产业近十年的数据,分析了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现状,对其污染密集产业的污染排放情况、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以及行业特征进行了研... 为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浙江省污染密集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及其行业特征,本文基于浙江省污染密集产业近十年的数据,分析了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现状,对其污染密集产业的污染排放情况、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以及行业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污染密集产业仍然是全省污染排放的主要来源,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烟尘、二氧化硫和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占全省工业污染排放量都在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产业 工业总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基于污染密集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田野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7-493,共7页
以贸易自由化的环境三效应为基础,以污染密集产业的出口污染水平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采用1995—2009年中国污染密集产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在国际产品内分工背景下污染密集产业的出口污染效应,以反映产品内分工对于中国对外贸易与... 以贸易自由化的环境三效应为基础,以污染密集产业的出口污染水平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采用1995—2009年中国污染密集产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在国际产品内分工背景下污染密集产业的出口污染效应,以反映产品内分工对于中国对外贸易与环境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品内分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污染密集产业的出口污染水平,这说明产品内分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出口贸易的环境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在一定条件下产品内分工能降低出口贸易中的环境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污染密集产业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商投资我国污染密集产业环境效应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敦瑞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79,共3页
关于外资进入我国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外商投资我国污染密集产业的环境效应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污染密集产业中"三资企业"的生产经营与我国"工业三废"的排放之... 关于外资进入我国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外商投资我国污染密集产业的环境效应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污染密集产业中"三资企业"的生产经营与我国"工业三废"的排放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在治理环境污染时,除了要关注内资企业、产业结构、进出口等因素外,外商投资污染密集产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同样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投资 污染密集产业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污染密集产业转移的FDI环境外部性代际效应研究
4
作者 李敦瑞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72,共3页
在我国引入的FDI中,有相当部分是随着污染密集产业转移而进入的,这产生了与日俱增的环境压力。从代际关系入手可知,引入污染密集产业会使后代人在环境资源产权的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虽然短期内会带来生产的效率,但这是以损害代际公平为... 在我国引入的FDI中,有相当部分是随着污染密集产业转移而进入的,这产生了与日俱增的环境压力。从代际关系入手可知,引入污染密集产业会使后代人在环境资源产权的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虽然短期内会带来生产的效率,但这是以损害代际公平为代价的;从代际福利的角度来看,若综合考虑环境质量与经济效益,则这种生产的效率实际上是"无效"的,因而需要将对FDI的利用纳入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以利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污染密集产业 环境外部性 代际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鸿翔 韩先锋 宋文飞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35-139,共5页
文章基于环境规制强度效应和时期效应的双重视角,构建了环境规制影响“研发投入-技术转换-技术转化”三阶段技术创新的面板数据模型,采用2004~2011年中国17个污染密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考察了环境规... 文章基于环境规制强度效应和时期效应的双重视角,构建了环境规制影响“研发投入-技术转换-技术转化”三阶段技术创新的面板数据模型,采用2004~2011年中国17个污染密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考察了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产业技术创新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产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长期促进效应,一方面,总体表现为:技术转换〉技术转化〉研发投入,另一方面,长期促进效应具有明显的行业异质性;(2)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产业技术创新的长期均衡具有显著的短期修正效应,技术创新水平向均衡状态的调整速度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3)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产业技术创新的短期促进效应明显,但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差异;(4)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出现了长短期不一致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污染密集产业 面板协整 面板误差修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干支流沿岸城市污染密集型产业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6
作者 罗畅 段学军 邹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0,共9页
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状况可以揭示城市绿色发展过程,本文利用2000—2020年长江干支流沿岸64个城市的工业产值和地理区位数据,探索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格局演化及转移特征。结果表明:(1)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逐步下降,2015... 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状况可以揭示城市绿色发展过程,本文利用2000—2020年长江干支流沿岸64个城市的工业产值和地理区位数据,探索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格局演化及转移特征。结果表明:(1)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逐步下降,2015—2020年产值增速出现负增长,反映产业结构进入转型调整期;(2)从流域特征来看,污染密集型产业自长江下游向中上游转移和扩散的趋势愈发显著,支流沿岸城市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从行业特征来看,污染密集型产业总体上分布较为集中,但多数行业产业集中度随时间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3)产业结构、外向度、劳动力成本和基础设施是驱动长江干支流沿岸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布局演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产业 格局演变 驱动因素 岸线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5
7
作者 仇方道 蒋涛 +1 位作者 张纯敏 单勇兵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89-796,共8页
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规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正在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利用2000~2010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分析及面板数据分析模型,探讨该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特征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江... 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规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正在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利用2000~2010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分析及面板数据分析模型,探讨该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特征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江苏省依然是国际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地,其污染密集型产业分布呈现以苏锡常地区为核心向外围逐渐下降的"核心-边缘"型空间格局,并显示出"扩散-集聚-扩散"的空间演化趋势,苏北地区正在成为苏南地区的"污染避难所";发展阶段和实际利用外资是江苏省承接污染密集型产业的主要因素,实际利用外资是实现污染密集型产业向江苏转移的主要形式;技术创新、产业结构是驱动污染密集型产业由苏南、苏中向苏北转移的主要因素;政府调控是影响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要手段。因此,应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力度、改善政府调控、加强环境监管等措施促进污染密集型产业布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产业 产业空间转移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及其区域分布变化趋势 被引量:42
8
作者 刘巧玲 王奇 李鹏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格、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加快的背景下,研究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及其区域分布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构建了衡量产业污染密集程度的方法,识别出我国工业行业中主要的三大水污染密集型产业和三大大气污染密集型产业,并进一... 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格、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加快的背景下,研究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及其区域分布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构建了衡量产业污染密集程度的方法,识别出我国工业行业中主要的三大水污染密集型产业和三大大气污染密集型产业,并进一步分析这些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区域分布及变化状况。整体而言,1997~2007年间东部地区一直是水、大气污染密集型产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其中电力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自2001年以来呈现出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自2006年开始向中部转移,而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尚未表现出明显的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产业 区域分布 产业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演变及其对污染排放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邹辉 段学军 +1 位作者 赵海霞 王磊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3-710,共8页
污染密集型产业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对长三角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与工业污染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污染密集型产业与污染排放在区域内整体呈现出扩散的过程与态势,总体表现为区域... 污染密集型产业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对长三角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与工业污染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污染密集型产业与污染排放在区域内整体呈现出扩散的过程与态势,总体表现为区域核心城市向非核心城市扩散的过程;行业及污染要素存在差异性,石油行业分布最为集聚,非金属行业反之;COD排放最为集中,烟尘排放最为分散.2)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分布及演变与污染排放格局基本吻合,主要分布于沪宁沿线、杭州宁波一带,产业与污染份额增加的城市为苏州、宁波、南通等.3)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演变对污染排放格局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生产技术与政策规制差异.提升清洁生产和加强环境管制等政策是区域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达到协调与双赢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产业 污染排放 空间演变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长青 姚萍 童文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9-156,共8页
鉴于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我国政府强调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现节能减排、产业升级,加强重点行业污染物减排。节能减排的主体是企业,因此研究污染密集产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微观企业数据,通过技术创新的投入指... 鉴于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我国政府强调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现节能减排、产业升级,加强重点行业污染物减排。节能减排的主体是企业,因此研究污染密集产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微观企业数据,通过技术创新的投入指标、产出指标、效率指标和基于DEA的Maluquist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对污染密集产业中不同类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对比分析,探寻不同所有制企业对污染密集产业可持续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①私营企业在污染密集产业中的研发总投资最多,新产品产值最大,技术创新效率较高,因此其对污染密集产业的技术创新的贡献最大;国有企业在竞争性污染密集产业中的研发投资较少、新产品产值较小,但其在垄断性污染密集产业中研发投资最多,新产品产值很大,虽然效率一般,但总体来说贡献较大。外商企业和港澳台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新产品产值介于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规模不算很大,但其研发效率远高于国内企业,因此他们的贡献不容忽视。集体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新产品产值都远小于其他各类型企业,研发效率相对较低,仅高于国有企业。②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大多数污染密集型产业中存在技术效率的相对进步,反映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存在技术追赶效应;外资企业在多数污染密集型产业中的技术效率相对不变,继续维持相对优势地位;私营企业在5个产业中存在技术相对衰退、5个产业技术效率相对不变;港澳台企业在所有污染密集产业中都存在技术效率相对衰退,这反映了港澳台企业的技术优势正逐步丧失。③在所有污染密集型产业中,各类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都不强,存在相对的技术衰退,未能赶上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的速度。基于此,我们认为政府应该不断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污染监察力度,加大政府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科研投入,积极鼓励各类型企业进行环保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产业 所有制 技术创新 Maluquis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梁红岩 王静 +1 位作者 秦志琴 董威励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2-35,45,共5页
首先构建污染密集指数来分辨挑选出污染密集型产业,通过计算基尼系数以及产业集中率来判断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时间转移特征和空间转移特征;最后运用2000-201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建模回归,从而得出影响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 首先构建污染密集指数来分辨挑选出污染密集型产业,通过计算基尼系数以及产业集中率来判断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时间转移特征和空间转移特征;最后运用2000-201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建模回归,从而得出影响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存在转移,其转移方向为由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受到经济外向度、创新能力的影响,其对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影响方向,经济发展状况、产权制度对其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产业 产业转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显性转移与隐性转移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奇 刘巧玲 李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100,共10页
从生产与消费相结合的视角出发,基于"谁消费、谁生产"的原则,构建资源占用变动的指标来定量评估产业转移,进一步将产业转移分为传统的基于生产份额变动的显性转移和考虑消费变动的隐性转移。对我国30个省份3个主要水污染密集... 从生产与消费相结合的视角出发,基于"谁消费、谁生产"的原则,构建资源占用变动的指标来定量评估产业转移,进一步将产业转移分为传统的基于生产份额变动的显性转移和考虑消费变动的隐性转移。对我国30个省份3个主要水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2—2007年期间造纸及纸制品业主要向东部地区转移,且主要为生产份额扩大的显性转移;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也主要向东部地区转移,但以生产产品更多地为其他地区所消费的隐性转移为主;农副食品加工业则主要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且显、隐性转移均较明显。不同产业表现出不同的产业转移特征,未来应制定差别化的产业转移管制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产业 产业转移 显性转移 隐性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区域转移的趋势、行业特征及区位选择 被引量:8
13
作者 古冰 鲁黛迪 蒯文婧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77-81,共5页
当前我国的区域产业转移呈现如火如荼的趋势,在给中西部地区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悄然落户于中西部地区,对中西部的资源环境提出了挑战。文章在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类别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0年的数... 当前我国的区域产业转移呈现如火如荼的趋势,在给中西部地区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悄然落户于中西部地区,对中西部的资源环境提出了挑战。文章在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类别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0年的数据对我国东部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至中西部的变化趋势、行业特征、区位选择及转移规模进行了研究,以揭示近年来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污染迁移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为中西部地区从根本上遏制污染转移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产业 产业转移 污染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对产业区际转移的影响——基于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平 张鹏鹏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104,共9页
文章在区分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区际转移的理论机制,进而选取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转移的门槛特征与空间异质性。研究... 文章在区分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区际转移的理论机制,进而选取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转移的门槛特征与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正式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区际转移有显著的影响,且随着正式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会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区际转移产生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验证了两者之间存在门槛特征和空间异质性。非正式环境规制整体上推动了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区际转移,显现了非正式规制的经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污染密集产业 产业转移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区域转移动机及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古冰 朱方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6-70,95,共6页
中西部地区由于环境政策相对宽松,要素成本低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逐年上升,工业园区建设日益完善,再加之丰富的自然资源、潜在的市场,因此会吸引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转入。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加大环境规制力度,严格执行... 中西部地区由于环境政策相对宽松,要素成本低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逐年上升,工业园区建设日益完善,再加之丰富的自然资源、潜在的市场,因此会吸引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转入。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加大环境规制力度,严格执行环境评价与监督管理,科学布局生态工业园,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建立公众参与制度,鼓励公众环保参与,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产业 产业转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区域转移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静进 王毅 +2 位作者 黄宝荣 李颖明 宋敦江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11,共9页
伴随着我国区域梯度产业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在空间分布上有了较大的变化。本文采用产业结构变动系数和偏离——份额分析来对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结构变动相对稳定,但地域分异明显,... 伴随着我国区域梯度产业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在空间分布上有了较大的变化。本文采用产业结构变动系数和偏离——份额分析来对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结构变动相对稳定,但地域分异明显,产业结构变动系数大小主要取决于当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状况、区位性和结构性因素。通过偏离——份额分析发现,污染密集型产业跨区域迁移主要受到区位优势的影响。从结构效应来看,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对中国中长期就业的贡献在下降。从空间效应来看,东北、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区域是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出数量最多的区域,而中部、西南和北部沿海区域成为产业转入最多的区域。从转移产业部门来看,矿产资源开采业主要由东北和东部沿海区域集聚式转移至中部和北部沿海区域;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主要由东北和北部沿海区域转移至中西部和南部沿海区域;化学工业与造纸行业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式转移;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则向沿海地区集聚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产业 偏离——份额分析 空间集聚 区域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与污染密集型产业区域间转移——基于EKC和PPH假说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胡德宝 贺学强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5-101,共7页
测度工业行业污染强度和政策环境规制强度,利用1998—201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证实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基本上成立。同时污染强度与规制强度间存在反向关系,污染避乱所假说在我国是成立的。不过环境规制对不同区域污染治理的... 测度工业行业污染强度和政策环境规制强度,利用1998—201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证实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基本上成立。同时污染强度与规制强度间存在反向关系,污染避乱所假说在我国是成立的。不过环境规制对不同区域污染治理的效果不同,东部最明显,然后依次为中部和西部。为应对污染产业转移,应实施环境责任追溯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民众诉求的畅通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强度 污染避乱所假说 环境库茨涅兹曲线 区域间产业转移 减排成本 进口成本 污染密集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环境规制与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协整机制——基于VAR模型和VEC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仇冬芳 周月书 《技术经济》 CSSCI 2013年第6期65-71,共7页
利用2000—2011年我国环境规制和3个典型的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VAR模型和VEC模型等方法和工具,分析了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强度与3个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环境污染治理投... 利用2000—2011年我国环境规制和3个典型的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VAR模型和VEC模型等方法和工具,分析了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强度与3个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强度和3个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均存在长期协整均衡关系;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均能构成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强度变化的Granger成因,反之则不成立;当短期波动使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强度与3个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关系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偏离部分将在当年被不同程度地调整和修正。最后,提出环境规制应为实现我国两型社会保驾护航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环境污染治理 污染密集产业 协整机制 VAR模型 VE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影响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空间转移吗?——基于广东的阶段性观察 被引量:19
19
作者 赵细康 王彦斐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32,共16页
目前,中国"中心一外围"经济活动转移过程中引发的空间污染转移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依据广东污染排放普查数据构建了污染密集型产业分类标准,利用2007~2014年的广东工业分区域面板数据,采用投入产出函数原理构建了污染密集型产业转... 目前,中国"中心一外围"经济活动转移过程中引发的空间污染转移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依据广东污染排放普查数据构建了污染密集型产业分类标准,利用2007~2014年的广东工业分区域面板数据,采用投入产出函数原理构建了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影响因素计量模型。结果表明,广东污染密集型产业存在由"中心"向"外围"的空间转移现象。但是,从其规模空间变动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来看,环境规制并不是导致污染产业空间转移的主导因素,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空间转移行为与其他产业并无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产业 产业转移 环境转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转移、环境规制与污染集聚:基于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变动的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姚从容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54,共12页
环境污染伴随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呈现显著的区域特征,从产业转移的空间梯度看,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正在由经济发达地区梯次转移至欠发达、不发达地区,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转移;与轻度污染密集型产业相比,重度污染密集型... 环境污染伴随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呈现显著的区域特征,从产业转移的空间梯度看,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正在由经济发达地区梯次转移至欠发达、不发达地区,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转移;与轻度污染密集型产业相比,重度污染密集型产业向中东部地区的集聚程度更高。污染密集产业呈现空间梯度转移,不仅依赖于产业链的空间演化规律,而且与迁入地市场发育程度和制度环境有关。2003~2013年,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主要转入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安徽、陕西和广西,而同期环境污染状况加剧地区集中在青海、新疆、内蒙古、云南、宁夏、安徽和河北。研究结果表明,污染产业集聚并不必然导致环境污染集聚,及加剧区域之间的环境不平等。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阶段性、不确定性和交替性,基于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促进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集群式转移具有经济效率和技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污染集聚 环境不平等 污染密集产业 环境规制相对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