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实例研究 被引量:67
1
作者 谌宏伟 陈鸿汉 +3 位作者 刘菲 何江涛 沈照理 孙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0-235,共6页
以常州市A厂有机污染调查为依据,采用篇中讨论的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综合评价由土壤、空气、地下水污染带来的人群健康风险。综合分析表明,场地目标污染物为4种苯系物,可能对人体产生肝肾病变、鼻上皮组织恶化和运动协调能力降低... 以常州市A厂有机污染调查为依据,采用篇中讨论的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综合评价由土壤、空气、地下水污染带来的人群健康风险。综合分析表明,场地目标污染物为4种苯系物,可能对人体产生肝肾病变、鼻上皮组织恶化和运动协调能力降低等非致癌效应;污染物暴露途径主要有3条,分别暴露于厂区人群和饮用厂区下游民井井水的居民。评价结果显示,厂区人群同时遭受皮肤接触污染土壤和呼吸污染空气带来的非致癌危害。4种污染物的多途径同种污染物累计非致癌危害指数分别为甲苯,2·82×10-2;乙苯,4·94×10-2;间对二甲苯,1·21×10-7;异丙苯,1·05×10-7。两途径多污染物非致癌总危害指数分别为4·26×10-5和7·76×10-2,非致癌综合危害指数为7·76×10-2;厂区下游居民饮用遭受污染的地下水,其多污染物非致癌总危害指数为1·55×10-5。各危害指数均小于1,非致癌健康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 暴露途径 非致癌危害指数 常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中多介质模型的优选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黄瑾辉 李飞 +4 位作者 曾光明 袁兴中 梁婕 张钊 唐晓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6-563,共8页
综合考虑了参数不确定性、模型不确定性对风险评价结果可信度的影响差异和国内实际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中对已有模型的不当选择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出相对于参数不确定性的控制,针对目标情景的适当模型选择应成为提高风险评价结果可... 综合考虑了参数不确定性、模型不确定性对风险评价结果可信度的影响差异和国内实际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中对已有模型的不当选择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出相对于参数不确定性的控制,针对目标情景的适当模型选择应成为提高风险评价结果可信度的更重要环节.本研究选取了模型理论架构上符合案例情景的美国环境保护署研发的3MRA、MMSOILS和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研发的CalTOX 3个被广泛使用的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多介质模型,并与蒙特卡洛模拟相结合,载入污染厂址案例,并对特定受体进行了风险评价,由此定量分析了参数不确定性和模型选择不确定对评价结果可信度的影响程度,并通过对比3个模型的内在架构分析了不确定性的可能来源,最后总结提出了"6步综合评价模式",该模式能有效提高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可信度及经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多介质模型 蒙特卡洛模拟 优选模式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被引量:164
3
作者 陈鸿汉 谌宏伟 +4 位作者 何江涛 刘菲 沈照理 韩冰 孙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6-223,共8页
综合国外研究进展介绍了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理论和评价方法,基础理论主要从人体摄取污染物质的方式和机制以及污染物摄取剂量和人体健康效应的关系两方面开展讨论。评价方法从数据收集、暴露评估、毒性评估和风险表征4方面进行... 综合国外研究进展介绍了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理论和评价方法,基础理论主要从人体摄取污染物质的方式和机制以及污染物摄取剂量和人体健康效应的关系两方面开展讨论。评价方法从数据收集、暴露评估、毒性评估和风险表征4方面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叠加风险”和“多暴露途径同种污染物累计健康风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了中国开展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相关问题,指出构建中国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体系应从制定法律入手,以典型污染场地风险评价为试点,逐渐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价指南和技术细则,最终完成包括法律法规、评价指南和技术细则等在内的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健康风险评价 理论 方法 评价体系 叠加风险 多暴露途径同种污染物累计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CA和Csoil模型在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6
4
作者 吴以中 唐小亮 +3 位作者 葛滢 王锡贞 宁强 王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58-2466,共9页
应用美国的RBCA模型和荷兰的Csoil模型对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中的2种主要污染物1,2-二氯丙烷和1,2-二氯乙烷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2种模型计算出的健康风险基本一致,除14号采样点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外,其余各采样点的健康风险... 应用美国的RBCA模型和荷兰的Csoil模型对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中的2种主要污染物1,2-二氯丙烷和1,2-二氯乙烷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2种模型计算出的健康风险基本一致,除14号采样点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外,其余各采样点的健康风险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由土壤污染引起的各暴露途径中,直接经口摄入途径引起的健康风险最大,占65%以上;皮肤接触途径次之;呼吸摄入途径最小。在呼吸暴露途径中,室内挥发暴露明显比室外挥发暴露的健康风险大。Csoil模型计算出的所有采样点由地下水暴露途径引起的健康风险都超过土壤,说明由地下水暴露引起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RBCA模型在考虑地下水暴露途径时仅考虑了饮水摄入这一途径,与RBCA模型相比,Csoil模型在进行健康风险评价时特别考虑了洗澡暴露途径,对于地下水受到污染的场地来说,Csoil模型考虑得更全面,使用Csoil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价更具有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CA模型 Csoil模型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场地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污染物复合暴露毒性和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立新 王静涵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9-427,共9页
目前常用的环境污染物毒性和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主要针对环境中单一污染物和单一暴露途径所致的毒性和健康风险。事实上,人类和野生动物不可避免地遭受来源于环境介质、食物和饮用水中多种化学污染物的暴露,同时受到病原生物、射线、发育... 目前常用的环境污染物毒性和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主要针对环境中单一污染物和单一暴露途径所致的毒性和健康风险。事实上,人类和野生动物不可避免地遭受来源于环境介质、食物和饮用水中多种化学污染物的暴露,同时受到病原生物、射线、发育阶段、心理和个人所从事职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总结了环境化学污染物复合暴露、毒性和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以及所面临的挑战,结果表明:每个组分的浓度或暴露剂量即使低于其未观察到有害效应水平(NOAEL)或暴露剂量限值,但由其组成的混合物的复合暴露能够产生毒性以及导致不良健康结局;忽视环境化学污染物复合暴露毒性,将低估环境化学污染物复合暴露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和健康损害;建立定量估算化学污染物复合暴露毒性和评价其健康风险的科学方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一是运用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学技术,筛选、鉴别与环境污染物复合暴露毒性和不良健康结局直接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二是建立基于生物标志物水平定量计算环境化学污染物复合暴露毒性和不良健康结局的方法,为制订环境化学污染物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污染 毒性 健康风险评价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介质监测的污染场地VOCs赋存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6
作者 张施阳 李晓曼 +2 位作者 吉敏 杨洁 李青青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45-1756,共12页
鉴于目前长三角地区VOCs污染场地多介质污染及评估研究的不足,以某退役化工场地为例,在重污染区布置了10个土壤-土壤气-地下水联合监测点位,采样测定了苯、甲苯、乙苯等6种VOCs含量,比较了不同土壤层及不同介质中有机物的赋存特征,进一... 鉴于目前长三角地区VOCs污染场地多介质污染及评估研究的不足,以某退役化工场地为例,在重污染区布置了10个土壤-土壤气-地下水联合监测点位,采样测定了苯、甲苯、乙苯等6种VOCs含量,比较了不同土壤层及不同介质中有机物的赋存特征,进一步评估各污染物通过室外挥发途径的健康风险水平.结果表明,6种污染物在土壤、土壤气、地下水样品中均有检出,以苯和氯苯最为突出,在3种介质中均存在超标情况,在垂向上污染已达潜水含水层底板.从不同土壤层污染耦合特征来看,场地包气带土壤检出率低且空间各向异性强,土壤气表征的污染信息更为丰富且对污染捕捉更为灵敏;以黏性土为主的饱和带中地下水流速缓慢,相同VOCs在土壤及地下水两种环境介质中存在相关性,宜开展水土协同防治.现有导则模型的不完善导致不同介质评估结果存在差异,包气带土壤中VOCs检出浓度计算的健康风险较土壤气浓度计算风险值高约1—3个数量,饱和带土壤和地下水中各VOCs的风险水平差异在1个数量级.研究结论可以为污染场地VOCs精准识别和精细化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VOCS 多介质监测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典型焦化厂土壤多环芳烃污染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7
作者 陈嘉禾 李明姣 +3 位作者 王知颖 董小艳 阮鸿洁 王琼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8-387,共10页
为探究焦化厂不同区域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对人群的健康风险,对某焦化厂生产区域与非生产区域土壤的污染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特征比值法与主成分分析法探究不同区域污染的来源,并评估其对人群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该焦... 为探究焦化厂不同区域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对人群的健康风险,对某焦化厂生产区域与非生产区域土壤的污染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特征比值法与主成分分析法探究不同区域污染的来源,并评估其对人群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该焦化厂土壤的PAHs浓度均低于第二类建设用地标准;生产区域土壤的PAHs浓度高于非生产区域,二者均以中等、低分子量的PAHs为主。生产区域土壤污染主要来自煤炭燃烧源,非生产区域的土壤污染来自煤炭燃烧源、交通源以及液化石油燃烧源。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焦化厂土壤PAHs致癌风险与非致癌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厂 土壤污染 多环芳烃 源解析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不同微环境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8
作者 袁蒙飞 赵静 +2 位作者 汪瑜 顾卫华 白建峰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1291,共11页
以灰尘为研究对象,探究上海市8种微环境包括商场、街边商铺、地铁站、写字楼、高校教室、宿舍、家庭等7种室内环境及其周边道路等室外环境灰尘中重金属(Cr、Ni、Cu、Zn、As、Cd和Pb)的污染特征和污染程度;在此基础上,整合工作/学习和生... 以灰尘为研究对象,探究上海市8种微环境包括商场、街边商铺、地铁站、写字楼、高校教室、宿舍、家庭等7种室内环境及其周边道路等室外环境灰尘中重金属(Cr、Ni、Cu、Zn、As、Cd和Pb)的污染特征和污染程度;在此基础上,整合工作/学习和生活等2类室内暴露情景以及室外暴露情景,综合评估室内外灰尘中重金属对不同职业人群的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微环境灰尘中重金属污染普遍存在,其中Zn的含量远高于其他重金属,而Cd和Zn的污染程度最为严重;与其他微环境相比,街边商铺室内灰尘重金属的含量最高,污染程度最严重;室外灰尘中重金属的含量和污染程度均与绝大多数室内环境基本相当.手-口摄入是5种职业人群对灰尘中重金属的主要暴露途径,但是不同职业人群的主要暴露源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家庭室内灰尘是地铁站、写字楼、商场工作人员的主要暴露源,商铺室内灰尘是街边商铺工作人员的主要暴露源,而宿舍和教室均是高校学生的主要暴露源;5种职业人群的重金属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但是不存在非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室内外灰尘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江源国家公园水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9
作者 武昊天 蓝文超 +2 位作者 徐浙 吴明 邵学新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目的]探究钱江源国家公园水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并评价其污染程度,分析重金属来源及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价,为研究区域内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和土壤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并测定研究区61个土壤样品中pH值以及重金属镉(Cd)、铅(Pb)... [目的]探究钱江源国家公园水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并评价其污染程度,分析重金属来源及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价,为研究区域内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和土壤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并测定研究区61个土壤样品中pH值以及重金属镉(Cd)、铅(Pb)、汞(Hg)、铬(Cr)、砷(As)、镍(Ni)、铜(Cu)和锌(Zn)的含量,运用一系列指数法、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了重金属元素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和来源解析,同时对研究区内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①研究区内水田表层土壤呈酸性,土壤中Cd,Pb,Hg,Cr,As,Ni,Cu和Zn这8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0.19,32.74,0.13,67.06,4.43,24.90,21.51,94.60 mg/kg。与浙江省土壤背景值对比发现,重金属Hg,Cr,Ni,Cu,Zn平均含量均超过了浙江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分别是背景值的1.32,1.71,2.0,1.19,1.13倍。②对于风险筛选值来说,虽然Cd的点位超标率达到了6.56%,Ni和Cr的点位超标率分别为3.28%和1.64%,但是以调查的水田重金属含量均值为代表,研究区域中8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小于对应的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③通过因子分析等方法发现,土壤重金属的来源以人为因素占主导,人为与自然两者综合作用;儿童的综合致癌健康风险处于可耐受风险。[结论]钱江源国家公园水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整体呈轻度生态风险,但存在Cr和Ni元素的污染风险;重金属元素As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致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江源国家公园 土壤重金属 污染防控 因子分析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及灰尘中多环芳香类污染物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综述
10
作者 董玲池 郝炜伟 +1 位作者 王子倩 田密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4-1280,共17页
多环芳香类污染物(PACs)多具有较高的毒性,广泛存在于大气环境中,可通过呼吸、皮肤接触及口腔摄入进入人体.因此,准确评估其人体健康风险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大气及灰尘中PACs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分析了国内人体健康... 多环芳香类污染物(PACs)多具有较高的毒性,广泛存在于大气环境中,可通过呼吸、皮肤接触及口腔摄入进入人体.因此,准确评估其人体健康风险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大气及灰尘中PACs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分析了国内人体健康风险现状,重点对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不确定性进行了探讨,并对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及改进提出了建议.终身致癌风险增量模型能较好地评价大气及灰尘中PACs各种暴露途径的健康风险,是目前运用最为普遍且认可度较高的方法.但该方法中人体生理学参数在选择上应尽量采用本地调研结果,其中一些毒理学参数还需要更多的研究降低其不确定性.概率风险评估可以反应更真实的健康风险分布,为环境管理提供更多依据.此外,在前期研究中被忽略的方面,如大气气相PACs以及皮肤暴露途径,对人体健康也同样重要.本文可为准确评估PACs的健康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香类污染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模型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株洲市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11
作者 刘志尧 刘慧林 贺凯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15-2626,共12页
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地下水中有机污染问题对人体的健康造成的威胁也逐渐被重视。根据美国国家环保局(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结合当地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对株洲市地下水有机污染... 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地下水中有机污染问题对人体的健康造成的威胁也逐渐被重视。根据美国国家环保局(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结合当地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对株洲市地下水有机污染物进行检测,并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饮水、皮肤、呼吸3种暴露途径产生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株洲市地下水中主要有机污染物为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p, p′-DDE、p, p′-DDD。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非致癌风险均小于规定限值,而所有采样点的致癌风险指数均超过了致癌风险限值,且ZZS119采样点超过了最大可接受致癌风险限值。地下水中有机物主要暴露途径均是呼吸途径,占总风险比例的81%左右,产生致癌风险最大的有机污染物为四氯乙烯,占比81.08%,其次是三氯乙烯,占比11.65%。株洲市地下水由于城市排污、化工厂挥发性有机物、林木杀虫剂的使用、生活废水的的排放等原因受到了严重的有机物污染,且对当地居民造成了不可接受的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评价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南部某县水稻籽粒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12
作者 张会 颜蕙园 +1 位作者 施娅颖 赵娜娜 《农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2-26,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南南部某县水稻籽粒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对当地居民健康的潜在风险。2021年9月,在该区域采集68件水稻籽粒样品,并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固体进样-直接测汞法测定铬、砷、镉、铅、汞含量。通过单因子和综合污染指... 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南南部某县水稻籽粒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对当地居民健康的潜在风险。2021年9月,在该区域采集68件水稻籽粒样品,并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固体进样-直接测汞法测定铬、砷、镉、铅、汞含量。通过单因子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估了重金属污染程度,并利用目标危害系数法评估了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研究发现,该研究区稻米中重金属平均含量均未超过中国食品卫生标准,部分样品出现As和Cd超标情况。稻米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49,处于安全级别。该地区的成人和儿童对As的平均日摄入量(ADD)比暴露参考剂量(RfD)高,健康风险系数(HQ)分别为3.11和4.80,说明水稻籽粒中砷含量存在一定的风险。多种重金属总危害指数(HI)大于1,表明当地居民过度食用该区域的稻米会危害自身健康。综上所述,研究区内的水稻籽粒样品已受到砷的污染,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当地政府需加强对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动态监测,关注砷的形态和有效态变化,保障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籽粒 重金属污染 污染评价 健康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光伏沉陷塘微量元素变化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13
作者 王兴明 胡雨琴 +5 位作者 范廷玉 董众兵 梁淑英 董鹏 储昭霞 邓瑞来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287,共15页
为探究沉陷塘与非沉陷塘、光伏沉陷塘与无光伏沉陷塘、漂浮型光伏沉陷塘与立柱型光伏沉陷塘微量元素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的差异,本研究选取对光伏沉陷塘中Cr、Ni、Cd、Pb、Cu、Mn、Zn等7种微量元素进行测试分析,利用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并... 为探究沉陷塘与非沉陷塘、光伏沉陷塘与无光伏沉陷塘、漂浮型光伏沉陷塘与立柱型光伏沉陷塘微量元素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的差异,本研究选取对光伏沉陷塘中Cr、Ni、Cd、Pb、Cu、Mn、Zn等7种微量元素进行测试分析,利用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USEPA模型对微量元素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沉陷塘中Cd大于《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环境质量标准,最高达11.78μg·L^(−1),Cu、Zn浓度最小值分别为13.75μg·L^(−1)、34.85μg·L^(−1),均大于长江河源区背景值3.01μg·L^(−1)、6.46μg·L^(−1),呈现一定富集现象,其中,Zn富集程度较高;与无光伏沉陷塘相比,沉陷塘微量元素浓度较低,没有受到光伏面板材料的影响或光伏面板影响较小,整体表现为漂浮型光伏电站>立柱型光伏电站>无光伏沉陷塘;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发现沉陷塘污染水平整体表现为立柱光伏沉陷塘>漂浮光伏沉陷塘,光伏沉陷塘>无光伏沉陷塘,沉陷塘>非沉陷塘;相关性和聚类分析显示,漂浮光伏沉陷塘的污染源为冶金化工、汽车排放,立柱光伏沉陷塘的污染源为矿业开采、道路交通、燃煤和农业肥料,无光伏沉陷塘的污染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内源污染,非沉陷塘的污染源为工业生产、农业肥料和道路交通;健康风险评价发现沉陷塘中非致癌物质通过饮水摄入途径和皮肤接触途径对成人和儿童造成的非致癌总风险HI均小于1,最大为0.133,处于人体可接受水平,致癌物质Cr、Cd对儿童和成人的致癌风险CR小于1×10^(−6),认为无致癌风险或致癌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陷塘 微量元素 污染评价 相关性和聚类分析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钢铁冶炼场地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波涛 钱诗颖 叶文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以上海某关停钢铁冶炼厂为研究对象,结合专业判断布点法与系统布点法布设83个土壤点位,采集表、中、深层共249个土壤样品,分析As、Pb、Cd、Ni、Hg、Cu这6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污染状况、潜在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As、Pb出现部... 以上海某关停钢铁冶炼厂为研究对象,结合专业判断布点法与系统布点法布设83个土壤点位,采集表、中、深层共249个土壤样品,分析As、Pb、Cd、Ni、Hg、Cu这6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污染状况、潜在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As、Pb出现部分样品超标,Cd、Pb为强变异,其他重金属变异程度中等;重金属平均含量在垂向上呈现自上而下逐渐降低的趋势,且最高值均分布在表层,累积区域主要为扒渣厂房、钢渣处理区和废钢配料间;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d和Pb的污染相对较为严重,重污染及以上的样品比例分别为8.43%、3.61%。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场地整体的生态风险较高,Cd为主要贡献因子,较强风险及以上的样品占比高达51.81%;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Pb、As和Cd可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健康风险,因此有必要开展土壤的风险管控或修复以保证场地的再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冶炼场地 重金属污染 空间分布 生态风险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源活动对城市灰尘重金属污染、再悬浮及健康风险的影响
15
作者 朱熙 宋思源 +2 位作者 余伟贤 王倩 刘思齐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3-1635,共13页
本文聚焦于复杂交通环境区域及其背景环境,并在两个不同空间尺度下探讨了As、Hg、Cu、Ni、Pb、Cd六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通过建模分析单一交通源移动过程中灰尘二次扬起规律及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交通密集区域灰尘Cd、Pb、Cu的污染程度... 本文聚焦于复杂交通环境区域及其背景环境,并在两个不同空间尺度下探讨了As、Hg、Cu、Ni、Pb、Cd六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通过建模分析单一交通源移动过程中灰尘二次扬起规律及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交通密集区域灰尘Cd、Pb、Cu的污染程度与生态风险均超过背景区,Cd污染程度最高且70%具有强生态风险.当单一交通源移动,扬尘浓度变化的剧烈程度与速度呈正相关,在距地0.3/0.6m高时发生聚集.重点重金属的暴露主要途径是手-口摄入;虽然非致癌风险与致癌风险均较小,但当行驶速度为60km/h、距地0.6m时,其经呼吸吸入非致癌危险熵(HQ-inh)较高,在此范围内的人群活动有进行防护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城市 道路灰尘 重金属 污染评价 来源分析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环境管理风险预判工作框架构建
16
作者 刘金光 李梦雅 +1 位作者 傅博文 王水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共5页
分析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现状,阐明了风险预判的基本内涵,通过梳理工业场地从关停到安全再利用不同环节的风险特点,以场地污染的健康风险程度评价、场地实施修复的风险程度评价和场地其他不确定性评价作为核心工作内容,构建了污染场地... 分析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现状,阐明了风险预判的基本内涵,通过梳理工业场地从关停到安全再利用不同环节的风险特点,以场地污染的健康风险程度评价、场地实施修复的风险程度评价和场地其他不确定性评价作为核心工作内容,构建了污染场地的风险预判工作框架,设置了污染场地风险预判的关键指标,并提出由管理组、专家组、技术组作为参与主体,按照“分类、分阶段、分区”的方式开展污染场地的风险预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环境管理 风险预判 风险评价 安全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雷州东部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来源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立龙 张德程 +7 位作者 郝连成 代友旭 张健康 李先锋 任开文 刘建 孔凡全 王勇峰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0-314,共15页
【研究目的】以雷州市东部为研究区,研究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剖析重金属来源,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及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方法】采集381个点位的表层土壤样,分析测试土壤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和Zn,应用... 【研究目的】以雷州市东部为研究区,研究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剖析重金属来源,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及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方法】采集381个点位的表层土壤样,分析测试土壤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和Zn,应用GIS软件分析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采用蒙特卡洛健康风.险模型评估人体健康风险。【研究结果】(1)As、Cd、Cr、Cu、Hg、Ni、Pb、Zn在土壤中的平均值依次为5.85×10^(-6)、0.079×10^(-6)、64.03×10^(-6)、14.11×10^(-6)、0.07×10^(-6)、21.23×10^(-6)、35.38×10^(-6)、76.45×10^(-6),其中Cd、Cr、Ni和Zn超过广东省土壤背景值,表明这四种元素在土壤中呈相对富集。(2)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研究区土壤质量总体较好,以清洁状态和尚清洁状态为主,仅有个别点位存在轻度污染。(3)重金属除了地质背景来源,还与交通源、农业源和工业源有关。(4)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土壤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可以忽略,但对成人和儿童存在可耐受致癌健康风险,最主要的致癌因素为重金属元素As;敏感性分析表明非致癌风险中皮肤黏着系数(SL)是影响非致癌风险的首要因素,致癌风险中SL和As分别是影响成人和儿童致癌的首要因素;致癌途径主要是通过皮肤暴露和手-口暴露途径进入人体。【结论】雷州市东部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整体呈轻微生态风险,但Hg和Cd应引起足够的重视;As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致癌因素,应加强对As的污染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污染评价 健康风险评估 相关性分析 因子分析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雷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城市公园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莎 陈德翼 +6 位作者 潘俊 罗豪杰 丁平 李歆 党垚 张六一 胡国成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355,共12页
为了解广州市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健康风险水平及污染来源,本研究于广州市24个不同类型城市公园采集118个土壤样品,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分析公园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利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 为了解广州市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健康风险水平及污染来源,本研究于广州市24个不同类型城市公园采集118个土壤样品,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分析公园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利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绝对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法(APCS-MLR)解析公园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儿童公园绿地土壤的Pb、Cd、Cr、Zn、Mn、Ni、Cu、V、Mo、Sb、Co、Ti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5.91、0.12、30.84、85.53、302.60、10.50、40.90、61.26、5.94、2.76、0.58和458.18 mg·kg^(-1);其他公园的相应重金属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6.02、0.19、28.83、70.51、263.72、9.06、41.68、61.02、5.63、2.74、0.45和320.27 mg·kg^(-1)。儿童公园土壤中Mo、Sb、Cu、Zn,其他公园土壤中Pb、Cu、Mo、Sb和Cd均超过广州市土壤背景值。地累积指数结果显示儿童公园中的Sb和Mo为偏中度污染,其余元素整体上为无-轻度污染;其他公园的中的Mo、Sb、Cd、Cu、V和Zn处于偏中度污染水平,其余重金属整体上为无-轻度污染。APCS-MLR模型提取了4种污染源及其贡献率,生活、交通和农业混合源贡献率为31.81%,主要贡献重金属包括Cd、Cu、Ni、Pb和Zn,工业源贡献率为31.97%,主要贡献重金属包括Cr、Mo、Sb和V,母质源贡献率为17.23%,主要贡献重金属包括Co、Mn和Ti。广州市儿童公园和其他公园绿地土壤中重金属对儿童和成人产生的非致癌健康风险水平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以污染源为导向的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表明,4种污染源对成人和儿童造成的非致癌健康风险水平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本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公园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评价 来源解析 公园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龙山县土壤重金属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19
作者 许青阳 戴亮亮 +4 位作者 彭志刚 张俊 肖凯琦 巩浩 吴欢欢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4-848,共15页
【研究目的】在龙山县采集土壤样品775件,分析土壤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特征,评价土壤重金属造成的健康风险。【研究方法】利用地累积指数进行了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基于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讨论了土壤重金属... 【研究目的】在龙山县采集土壤样品775件,分析土壤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特征,评价土壤重金属造成的健康风险。【研究方法】利用地累积指数进行了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基于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讨论了土壤重金属的来源,采用健康风险模型评估了土壤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研究结果】龙山县土壤中Cd含量的平均值明显高于湖南省土壤背景值,表明龙山县土壤中Cd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As和Cd的变异系数均大于0.5,Hg的变异系数大于1,可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龙山县土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As、Cd、Cr、Cu、Hg、Ni、Pb、Zn污染,其中,Cd污染范围较广,局部地区Hg污染程度严重。龙山县土壤重金属来源可分为三类:Cr、Cu、Ni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As、Cd、Pb、Zn主要来源于铅锌矿开采选冶,同时,Cd的来源与地质背景有一定的关系;Hg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龙山县土壤重金属对儿童造成的健康风险高于成人,需注意龙山县里耶镇、苗儿滩镇和洛塔乡土壤重金属产生的健康风险。此外,As、Cr是造成非致癌风险的主要重金属元素,Cr、Ni是造成致癌风险的主要重金属元素,经口摄入是产生健康风险主要暴露途径。【结论】龙山县土壤中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As、Cd、Ni是健康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镉-铅-锌 砷-汞 污染评价 来源 健康风险评价 地质调查工程 龙山县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污染场地土壤中重金属人体可给性的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37
20
作者 姜林 彭超 +4 位作者 钟茂生 姚珏君 夏天翔 贾晓洋 韩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6-414,共9页
模拟测试土壤中重金属在人体胃肠系统中的溶解量(即人体可给量),并以此作为暴露剂量进行健康风险评估,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基于总量评估导致结果过于保守的问题.该文综述了国内外目前已有的可给性测试方法,着重介绍了PBET(physiologicall... 模拟测试土壤中重金属在人体胃肠系统中的溶解量(即人体可给量),并以此作为暴露剂量进行健康风险评估,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基于总量评估导致结果过于保守的问题.该文综述了国内外目前已有的可给性测试方法,着重介绍了PBET(physiologically based extraction test)、SBET(simplified bioaccessibility extraction test)、RIVM(rijksinstituut voor volksgezondheid en milieu)及UBM(the unified bioaccessibility method)这4种常用方法的原理及主要参数取值;对目前测试方法在参数(pH、提取时间、提取液组分)取值、模拟过程与环境(消化过程、模拟环境、食物、微生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一步介绍了基于重金属人体可给性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建议应在以下4个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①基于我国人体胃肠生理特征建立土壤中重金属可给性的标准测试方法;②研究影响重金属可给性的关键因素并建立经验预测模型;③结合in vivo测试,验证方法的准确性,耦合结肠癌细胞跨膜转运测试模型,研究测试重金属的人体有效性的标准方法;④建立基于重金属可给性的层次化风险评估方法,完善现有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土壤 重金属 人体可给性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