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絮凝/陶瓷超滤组合工艺用于微污染地表水处理的中试研究
1
作者 王宗恒 于滨玮 +9 位作者 章小同 张连健 光亮 沈凡凡 万继伟 唐志兰 常冬杰 徐德刊 周邢 彭文博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3,177,共9页
研究了以陶瓷超滤膜为核心的絮凝/超滤组合工艺用于处理微污染地表水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絮凝剂的投加量和原水温度都是影响体系处理能力的关键因素,其中温度与产水通量呈线性变化趋势,温度每降低1℃产水通量约降低2.98 L/(m^(2)·... 研究了以陶瓷超滤膜为核心的絮凝/超滤组合工艺用于处理微污染地表水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絮凝剂的投加量和原水温度都是影响体系处理能力的关键因素,其中温度与产水通量呈线性变化趋势,温度每降低1℃产水通量约降低2.98 L/(m^(2)·h);跨膜压力也是影响通量的关键因素,较高的跨膜压力提升膜通量,同时也会造成周期内膜污染的快速形成.中试结果表明,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出水浊度为0.1 NTU,浊度去除率为98.8%,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为14.02%,微生物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该工艺在60 d连续运行中系统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恒压0.1 MPa下平均膜产水通量达到155 L/(m^(2)·h),实现了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在地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超滤膜 絮凝 污染地表水 产水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MBR用于微污染地表水处理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胡婧逸 邓慧萍 +2 位作者 张玉先 黎园 刘子正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0-103,共4页
采用投加粉末活性炭(PAC)的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PAC/MBR处理微污染地表水。中试结果表明,该工艺出水水质稳定,稳定运行期间出水浊度、CODMn和氨氮分别保证在0.3NTU、1.9mg·L-1和0.2mg·L-1以下,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采用投加粉末活性炭(PAC)的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PAC/MBR处理微污染地表水。中试结果表明,该工艺出水水质稳定,稳定运行期间出水浊度、CODMn和氨氮分别保证在0.3NTU、1.9mg·L-1和0.2mg·L-1以下,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膜表面生物活性炭(BAC)滤层具有良好的抗压性,出水通量呈阶梯式下降,防止了持续性的大幅度衰减。混合液中悬浮态PAC和生物活性炭能吸附大部分胞外聚合物(EPS),降低溶解态胞外聚合物含量,有利于减缓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地表水 粉末活性炭 膜生物反应器 生物活性炭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固定化微杆菌技术修复油污染地表水 被引量:9
3
作者 张辉 李培军 +2 位作者 胡筱敏 王新 V.A.Verkhozina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15-919,共5页
针对油污染地表水的特点,采用改进的固定化技术包埋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修复受油污染地表水,在不同接种量、不同系列浓度下,对除油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固定化颗粒最适接种量为10%;在相同时间内固定化细菌对油的去除率高于... 针对油污染地表水的特点,采用改进的固定化技术包埋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修复受油污染地表水,在不同接种量、不同系列浓度下,对除油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固定化颗粒最适接种量为10%;在相同时间内固定化细菌对油的去除率高于游离菌,对油浓度为150mg·L-1地表水,48h游离菌对油的去除率达62.3%,固定化细菌对油的去除率达75.6%;固定化颗粒对pH值变化的耐受能力远远强于游离菌;固定化颗粒再生性能好,可以长期反复使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固定化微杆菌的微观形态进行观察表明改进的固定化颗粒微观结构更适合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生长,为固定化细菌修复油污染地表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地表水 微生物固定化 扫描电镜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修复污染地表水的黄杆菌固定化工艺 被引量:8
4
作者 徐新阳 张轶 +1 位作者 李海波 李培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83-786,共4页
针对污染地表水的特点,从河水底泥中筛选出一株能有效去除CODCr的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进行固定化.通过几种固定化工艺的比较,确定了采用改进的PVA-Na·Alg共固定工艺,确定了聚乙烯醇(PVA)10.5%,海藻酸钠(Na·Alg)0.5%,... 针对污染地表水的特点,从河水底泥中筛选出一株能有效去除CODCr的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进行固定化.通过几种固定化工艺的比较,确定了采用改进的PVA-Na·Alg共固定工艺,确定了聚乙烯醇(PVA)10.5%,海藻酸钠(Na·Alg)0.5%,活性炭3%及微量生长素的凝胶剂组成.运行78 h的测试结果表明,固定化颗粒对污染地表水中CODCr的去除率为86.27%,明显高于游离菌对CODCr的去除率5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地表水 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 ) 微生物固定化 生物修复 化学需氧量(CODcr)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污染地表水的生物毒性效应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申颖洁 顾永钢 +3 位作者 廖日红 战楠 刘操 黄赟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共5页
针对以非常规水源补水的受污染地表水的生态安全问题,文章以北京地区受污染河水为试验用水,利用多组生物效应试验(发光菌、大型蚤和仔鱼)进行急性生物毒性检测,并与污水厂二级出水和再生水厂出水水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受污染地表水在... 针对以非常规水源补水的受污染地表水的生态安全问题,文章以北京地区受污染河水为试验用水,利用多组生物效应试验(发光菌、大型蚤和仔鱼)进行急性生物毒性检测,并与污水厂二级出水和再生水厂出水水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受污染地表水在浓缩倍数达50倍时,发光细菌相对抑制率达到50%以上,大型蚤和仔鱼的急性毒性试验死亡率均达到100%;20倍浓缩时,受污染地表水对大型蚤和青鳉仔鱼的致死率分别为60%和80%以上,再生水厂出水对大型蚤和仔鱼致死率均为0%;由此可见,再生水厂出水与其他测试水样相比具有较低毒性。针对地表水非常规补给水源水,建议研究科学的人体健康安全和生态安全综合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地表水 生物毒性 发光细菌 大型蚤 仔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地表水修复用微球菌的化学包埋法固定化工艺 被引量:5
6
作者 徐新阳 张轶 +1 位作者 李海波 李培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46-1149,共4页
针对污染地表水的特点,从辽河油田受石油污染的缓流河床底泥中筛选出一株能有效去除CODCr的微球菌(Micrococcussp.N3-9P),并对其进行了化学包埋法固定化.通过实验,确定了改进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共固定工艺配方(质量分数)聚乙烯醇10.5%... 针对污染地表水的特点,从辽河油田受石油污染的缓流河床底泥中筛选出一株能有效去除CODCr的微球菌(Micrococcussp.N3-9P),并对其进行了化学包埋法固定化.通过实验,确定了改进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共固定工艺配方(质量分数)聚乙烯醇10.5%,海藻酸钠0.5%,活性碳3%及微量生长素,优化了过程控制参数.地表水修复实验表明,96h后固定化颗粒对污染地表水中CODCr的去除率为70.9%,明显高于游离菌的3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地表水 微球菌 微生物固定化 生物修复 化学需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固定化修复技术在氮污染地表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辉 李培军 +1 位作者 胡筱敏 王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共3页
地表水中氮污染日益严重,由于氮污染地表水的特殊性,常规修复方法难以发挥高效作用。鉴于微生物固定化修复技术的诸多优点以及在含氮废水中的应用,本文阐述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修复氮污染地表水的可行性,并探讨了该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及... 地表水中氮污染日益严重,由于氮污染地表水的特殊性,常规修复方法难以发挥高效作用。鉴于微生物固定化修复技术的诸多优点以及在含氮废水中的应用,本文阐述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修复氮污染地表水的可行性,并探讨了该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地表水 微生物固定化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混凝反应器处理轻度污染地表水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颖 顾平 谭丁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7-191,共5页
应用混凝 活性炭吸附 微滤工艺研究了轻度污染地表水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对水中的浊度和有机物有效地去除,对氨氮也有一定去除作用;同时工艺流程简单,停留时间短,设备紧凑.在原水浊度、CODMn、UV254、UV410和NH3 N平均值分别为... 应用混凝 活性炭吸附 微滤工艺研究了轻度污染地表水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对水中的浊度和有机物有效地去除,对氨氮也有一定去除作用;同时工艺流程简单,停留时间短,设备紧凑.在原水浊度、CODMn、UV254、UV410和NH3 N平均值分别为34.8NTU、19.86mg L、0.214cm-1、0.022cm-1和1.014mg L时,出水平均值分别为0.7NTU、5.89mg L、0.085cm-1、0.002cm-1和0.455mg L.混凝在本工艺中可有效去除大分子有机物,缓解膜污染;投加粉末活性炭可以改善滤饼层结构,维持膜通量,并对TOC和T THMPF的去除起到作用;微滤可有效截留悬浮物质,确保出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轻度污染地表水 微滤 混凝 粉末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砂滤池与砂滤池处理稳定性微污染地表水对比试验 被引量:10
9
作者 曾植 杨春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3-46,共4页
针对常规净水工艺处理稳定性微污染地表水的不足,进行了炭砂滤池与砂滤池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滤料具有良好的强化过滤效果,对稳定性微污染地表水中的浊度、CODMn、氨氮、亚硝酸盐氮、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5.8%... 针对常规净水工艺处理稳定性微污染地表水的不足,进行了炭砂滤池与砂滤池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滤料具有良好的强化过滤效果,对稳定性微污染地表水中的浊度、CODMn、氨氮、亚硝酸盐氮、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5.8%、49.7%、53.3%、52.3%、67.7%,比单层石英砂过滤提高了0.5%、9.9%、13.3%、30.8%、6.2%。增强了滤池的处理负荷,提高了过滤出水的化学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过滤 稳定性微污染地表水 颗粒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R工艺在微污染地表水资源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念鹏 孔祥雨 +1 位作者 方莎 王淑莹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3-108,114,共7页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工艺作为工业及市政污水资源化的新技术,已被广泛关注并逐步大规模的工程应用,但其在微污染地表水中的应用鲜有介绍.本文以温榆河水资源利用一期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将近5年的运营和数据跟踪,分...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工艺作为工业及市政污水资源化的新技术,已被广泛关注并逐步大规模的工程应用,但其在微污染地表水中的应用鲜有介绍.本文以温榆河水资源利用一期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将近5年的运营和数据跟踪,分析得出:MBR工艺在微污染地表水资源化工程应用中,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相对比较稳定,出水基本可达到地表Ⅲ类(TN除外);地表水季节性的温度变化带来膜产水量周期性地交替变化,运行通量也随着过滤时间的延长在不断衰减;运行中适宜的预处理措施、合理的污泥浓度和合适的运行通量、到位的化学清洗可有效控制膜污染;运营中电耗依然是构成直接运行成本的主体,只有提高产水量,各项成本特别是电耗才会有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污染地表水 应用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浮/改性凹凸棒土/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昌爽 胡颖 +1 位作者 刘强 薛朝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7-50,共4页
采用气浮/改性凹凸棒土(M-ATP)/微滤膜组合工艺处理有机物与营养物质高的微污染地表水,重点探究了组合工艺对浊度、色度、CODMn和NH+4-N四类污染物的处理效能。由试验结果可知,组合工艺对地表水的感官污染物、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具有较好... 采用气浮/改性凹凸棒土(M-ATP)/微滤膜组合工艺处理有机物与营养物质高的微污染地表水,重点探究了组合工艺对浊度、色度、CODMn和NH+4-N四类污染物的处理效能。由试验结果可知,组合工艺对地表水的感官污染物、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具有较好的祛除效果,对浊度、色度、CODMn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93.2%、80.2%、73.5%和57.7%。同时可知,气浮、M-ATP和膜在浊度的处理过程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气浮和膜在色度的去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气浮和M-ATP在CODMn和NH+4-N的去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在为期3个月的运行周期内,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膜污染性,真空表读数变化较小,试验初期装置的跨膜压差(TMP)约为2.1 k Pa,试验末期约为4.7 k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浮 改性凹凸棒土 微滤膜 污染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地表水污染与癌症的空间关联
12
作者 赵婧 韩伟 +3 位作者 郭晓波 张璐雯 薛芳 姜晶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9-861,共13页
目的揭示淮河流域关键污染物的空间聚集模式,并基于污染分级进一步量化非消化道癌症风险和癌症负担,为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深化治理提供靶目标和数据支持。方法选取淮河流域2021年地表水质及2019年肿瘤登记年报的7种癌症发病数据,采用随机... 目的揭示淮河流域关键污染物的空间聚集模式,并基于污染分级进一步量化非消化道癌症风险和癌症负担,为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深化治理提供靶目标和数据支持。方法选取淮河流域2021年地表水质及2019年肿瘤登记年报的7种癌症发病数据,采用随机森林-SHapley加性解释分析筛选关键污染物,基于空间分析划分污染分级,并计算其癌症风险和人群归因分数。结果筛选出5个关键污染物,分别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5日生化需氧量及砷,并将其联合效应划分为3个污染分级,结果显示与低污染地区相比,高污染地区的5种癌症发病风险显著增加,包括肺癌(RR=1.26,95%CI=1.06~1.50)、乳腺癌(女性)(RR=1.46,95%CI=1.21~1.77)、胰腺癌(RR=1.46,95%CI=1.06~2.01)、脑癌(RR=1.44,95%CI=1.05~1.98)和胆囊癌(RR=1.60,95%CI=1.03~2.50),且人群归因分数几乎均超过5%。结论地表水污染的潜在癌症风险和负担不容忽视,唯有各行业密切合作,通过进一步制定政策法规、加强环境治理和进行公众健康干预,才能从根本上应对这一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地表水污染 空间分布模式 污染分级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污染的实时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姚毅 贾金玲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2期287-288,294,共3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微波和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对地表水污染的实时监测技术。详细介绍了利用微波来检测地表水中污染物浓度和含量的原理和方法,介绍了检测结果的信号分离方法,并给出了部分测试数据。
关键词 地表水污染 实时监测 微波监测 传感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森林地表水污染及其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文栋 王鑫 +3 位作者 白志强 阿里木·买买提 刘端 郭仲军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8-405,共8页
为探究新疆天山森林地表水污染特征,以天山北麓中段雪岭云杉林为靶区,分析溪流地表水污染特征,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地表水污染来源进行探讨,并运用冗余分析探究pH值、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硝酸盐氮(NO3-N)、高锰... 为探究新疆天山森林地表水污染特征,以天山北麓中段雪岭云杉林为靶区,分析溪流地表水污染特征,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地表水污染来源进行探讨,并运用冗余分析探究pH值、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硝酸盐氮(NO3-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化学需氧量(COD)7项地表水污染指标与砷(As)、汞(Hg)、铅(Pb)、镉(Cd)、铬(Cr)、铜(Cu)、锌(Zn)、铝(Al)8种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桦树沟溪流地表受高锰酸盐、TN和TP污染;小渠子和甘沟溪流地表水为TN和TP污染。地表水污染特征评价表明,溪流地表水整体水质为劣V类,水体呈富营养化。主成分分析得出,森林地表水污染指标中TN和NH3-N呈极显著相关(P≤0.01),COD Mn与COD、TN呈显著相关(P≤0.05),TP为水质恶化的污染源。冗余分析表明,Cu、Hg、Cd、Al四种森林土壤重金属元素是森林水质资源的重要影响因子,影响次序为Cu>Hg>Cd>Al,其中Cu对水资源污染指标影响最大。森林地表水污染特征研究是森林资源状况研究的基础,对水资源的污染防治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森林 地表水污染 土壤重金属 主成分分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水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杜习乐 吕昌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6-342,共7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变化会对城市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城市土地利用通过改变物质能量的流动而使城市地表水环境发生改变。为了进一步揭示城市土...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变化会对城市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城市土地利用通过改变物质能量的流动而使城市地表水环境发生改变。为了进一步揭示城市土地利用与地表水污染之间的关系,以郑州市为研究区,采用影像解译数据和水质监测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典型相关分析法,揭示了郑州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变化特征、城市地表水的污染状况,重点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对地表水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8年郑州市城市扩张迅速,城市建设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分别增加124%和158%,城郊耕地被大量占用,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10多年间地表水污染一直非常严重,河流和湖库中各类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代表性污染物为石油类、氨氮、挥发酚等;工矿仓储用地与挥发酚和石油类污染物、城市建设用地与氟化物、交通用地与石油类污染物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园林绿地与重金属类污染物、水域与生化需氧量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郑州市城市建设用地、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面积的迅速增加是造成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增加园林绿地等生态用地的面积,以及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都有利于城市地表水环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地表水污染 典型相关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污染及其防治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林章 江菊叶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5-337,共3页
地表水是重要的生产与生活用水,也是大气圈水分的主要来源,地表水污染严重地影响了地表水的使用价值。分析了地表受污染的现状及其原因与特征,地表水污染与地下水污染明显不同,具有显明性、易扩散和难逆转性。并提出地表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地表水 地表水污染 地表水污染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中小城镇地表水污染分析研究——以中山市坦洲镇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夏丽华 王芳 薛云 《热带地理》 2003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珠江三角洲中小城镇地表水污染成为珠江流域主要的污染源。对中山市坦洲镇地表水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的调查分析表明,由于坦洲镇工业企业数量增多,人口数量增加,环保措施滞后等原因,地表水环境质量严重恶化。为此,制定了坦洲镇近期及... 珠江三角洲中小城镇地表水污染成为珠江流域主要的污染源。对中山市坦洲镇地表水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的调查分析表明,由于坦洲镇工业企业数量增多,人口数量增加,环保措施滞后等原因,地表水环境质量严重恶化。为此,制定了坦洲镇近期及远期环境保护规划及水环境治理措施,为指导坦洲镇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中小城镇 地表水污染 坦洲镇 工业企业 人口数量 环保措施 水环境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固定化Oil-56黄杆菌修复地表水菌体形态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海波 李培军 +2 位作者 张轶 鞠京丽 孙铁珩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57,共4页
利用聚乙烯醇-海藻酸钠(PVA-Na.A lg)联合包埋固定化一株黄杆菌O il-56,进行污染地表水修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细菌的修复效果明显好于游离细菌。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固定化颗粒内部细菌形态的变化,解释了由于Na.A lg溶... 利用聚乙烯醇-海藻酸钠(PVA-Na.A lg)联合包埋固定化一株黄杆菌O il-56,进行污染地表水修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细菌的修复效果明显好于游离细菌。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固定化颗粒内部细菌形态的变化,解释了由于Na.A lg溶解导致水体CODC r升高的原因,并分析了固定化颗粒传质扩散性能的缺陷,指出PVA-Na.A lg固定化工艺尚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Na·Alg固定 修复 传质扩散 污染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治理成本法的地表水污染类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审查要点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超 王伟 +2 位作者 张博 马栋 吕俊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87-2793,共7页
虚拟治理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对于公益诉讼案件中环境损害责任认定具有关键作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亟需加强对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专业审查,避免因案件证据... 虚拟治理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对于公益诉讼案件中环境损害责任认定具有关键作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亟需加强对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专业审查,避免因案件证据质量存在瑕疵而影响司法公信力。本文以一起典型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为例,分析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重难点问题,从检察机关审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角度,研究提出地表水污染类公益诉讼案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审查要点,对于提升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质效、推动公益诉讼检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治理成本法 地表水污染 公益诉讼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径对PVDF中空纤维膜净化地表水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陈敏 左宇豪 +5 位作者 王琛 白鸿羽 隋东霖 汪朝晖 崔朝亮 邢卫红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6-393,共8页
将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应用于地表水处理,考察了4种孔径PVDF膜通量随过滤时间的变化趋势,分析了膜污染阻力分布及过滤前后膜孔径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孔径的增大,PVDF膜过滤微污染地表水的渗透通量减小,膜污染阻力增大... 将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应用于地表水处理,考察了4种孔径PVDF膜通量随过滤时间的变化趋势,分析了膜污染阻力分布及过滤前后膜孔径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孔径的增大,PVDF膜过滤微污染地表水的渗透通量减小,膜污染阻力增大;孔径为25 nm的PVDF超滤膜的渗透通量随时间衰减最慢,稳定通量为133.2 L/(m^(2)·h),浊度去除率最高,对地表水中有机物去除率为40%~50%;PVDF膜处理地表水的膜污染阻力主要是浓差极化阻力(R_(p))和滤饼阻力(R_(c));随着操作压力的增大,膜污染总阻力(R_(t))逐渐增大,堵孔阻力(R_(a))在0.1 MPa时达到最大并保持稳定,R_(c)和R_(p)阻力占比变化趋势相反。在地表水处理中试实验中,孔径为25 nm的PVDF膜性能优于进口膜产品的PVDF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膜 孔径 污染地表水 污染 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