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值对MICP固化修复镉污染尾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江昭明 陈永贵 +2 位作者 文子豪 付俊 周罕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7,共10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方法是一种生态友好、可持续的污染土固化与修复技术,而对于MICP在不同土壤p H值环境下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影响的研究较少。利用巴氏芽孢杆菌ATCC 11859分别在pH值为5,7,9,1条件下进行了MICP修复Cd溶液试验、C...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方法是一种生态友好、可持续的污染土固化与修复技术,而对于MICP在不同土壤p H值环境下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影响的研究较少。利用巴氏芽孢杆菌ATCC 11859分别在pH值为5,7,9,1条件下进行了MICP修复Cd溶液试验、Cd污染尾矿固化修复试验。结果表明,水溶液修复试验中,在pH为5~11范围内均能有效钝化Cd^(2+),当pH值为9时对Cd^(2+)钝化效果最佳;尾矿固化试验中,酸性淋溶液会加快尾矿中的Cd^(2+)浸出,MICP主要将尾矿中Cd的酸可溶态转化为可还原态和残渣态,且钝化效果与碳酸盐生成率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对生物矿化沉淀的FTIR、XRD、XPS和SEM-EDS分析表征,揭示了MICP钝化重金属和固化尾矿的机理:MICP通过生物吸附和碳酸钙的吸附、离子交换、共沉淀等作用完成对重金属离子的钝化,通过覆膜作用、黏结作用和桥接作用增大土颗粒内摩擦角和土粒间的黏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PH值 固化修复污染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娟 方祥位 +3 位作者 刘汉龙 肖杨 张楠 曹小方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4-152,共9页
为了为汽油污染土的微生物修复提供优良菌种,以LB培养基为基质,从石油污染土中对汽油降解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以降油培养基为基质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汽油降解率的测定,以培养温度、培养基pH值及培养时间为参数对5种具有优良汽油降解性... 为了为汽油污染土的微生物修复提供优良菌种,以LB培养基为基质,从石油污染土中对汽油降解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以降油培养基为基质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汽油降解率的测定,以培养温度、培养基pH值及培养时间为参数对5种具有优良汽油降解性能的菌株进行单因素试验,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后,以汽油降解率为响应值对试验结果进行响应面分析,筛选出具有优良降解性能的菌株,并确定了菌株降解汽油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从石油污染土中分离出了9种具有汽油降解性能的菌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假单胞菌属、苍白杆菌属、博得特氏菌属以及戈登氏菌属具有优良降解性能,这5种菌降解汽油的最优条件为:铜绿假单胞菌、假单胞菌属、苍白杆菌属、博得特氏菌以及戈登氏菌的最佳培养温度均为32℃,培养基pH值均为7.0,培养时间均为20 h,降油培养基中的汽油降解率分别为70.12%、76.42%、75.66%、77.50%和7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汽油降解率 微生物 正交试验 污染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岩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17
3
作者 刘汉龙 肖鹏 +1 位作者 肖杨 楚剑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4,共14页
微生物岩土技术主要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微生物的代谢功能,与环境中其他物质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改变土体的物理力学及工程性质,从而实现环境净化、土壤修复、地基处理等目的。微生物岩土技术作为岩土工程领域新的分支逐渐成为... 微生物岩土技术主要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微生物的代谢功能,与环境中其他物质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改变土体的物理力学及工程性质,从而实现环境净化、土壤修复、地基处理等目的。微生物岩土技术作为岩土工程领域新的分支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研究方向,近年来,许多学者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为了促进该领域更加全面深入的基础研究,指导微生物技术在岩土工程中更切合实际的推广与应用,对环境岩土工程领域涉及的几种主要微生物种类、相关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微生物作用机理进行详细的介绍与总结,并对微生物岩土技术在土体加固、岩土体抗渗封堵、金属污染土修复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及应用进行了总结与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岩 微生物 微生物加固 微生物封堵 污染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polymeric aluminum salts in remediation of soil contaminated by Pb,Cd,Cu,and Zn 被引量:6
4
作者 袁艺宁 柴立元 +3 位作者 杨志辉 廖映平 邓新辉 张淑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638-1644,共7页
Soil contaminated with typical heavy metals (Pb,Cd,Cu,and Zn) was remedied by using the polymeric aluminum salt coagulants including polyaluminum chloride (PAC) and polyaluminum sulfate (PAS).The remediation efficienc... Soil contaminated with typical heavy metals (Pb,Cd,Cu,and Zn) was remedied by using the polymeric aluminum salt coagulants including polyaluminum chloride (PAC) and polyaluminum sulfate (PAS).The remediation efficiencies are influenced by reaction time,water amount,and dosage of remediation agent.The optimal remediation conditions are as follows:6 h of reaction time,1 kg/kg of water addition amount,and 0.25 kg/kg of remediation agent dosage.After PAC addition,the remediation efficiencies of 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 (DTPA)-extractable Pb,Cd,Cu,and Zn reach 88.3%,85.1%,85.4%,and 73.7%,respectively;and those for PAS are 89.7%,88.7%,83.5%,and 72.6%,respectively.The main remediation mechanism of the polymeric aluminum salt may contribute to the ionization and hydrolysis of PAC and PAS.H + released from ionization of polymeric aluminum salt can cause the leaching of heavy metals,while the multinuclear complex produced from hydrolysis may result in the immobilization of heavy metals.For PAC,the immobilization of heavy metals is the main remediation process.For PAS,both leaching and immobilization are involved in the remediation process of heavy met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metal pollution soil remediation IMMOBILIZATION coagulant (coagulating agent) polyaluminum chloride (PAC) polyaluminum sulfate (P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