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蟹共作模式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1
作者 孙静妤 李敏 +4 位作者 呙金亮 李奎 石伟 邱文杰 管卫兵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3-371,共9页
为探究稻蟹共作模式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能力,在宁夏银川地区的大规模稻蟹共作-池塘养殖耦合系统中,稻田种植面积52 hm^(2),水产养殖面积20 hm^(2),采取田间试验、水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稻田进水口、出水口水体中的溶解氧、磷酸... 为探究稻蟹共作模式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能力,在宁夏银川地区的大规模稻蟹共作-池塘养殖耦合系统中,稻田种植面积52 hm^(2),水产养殖面积20 hm^(2),采取田间试验、水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稻田进水口、出水口水体中的溶解氧、磷酸盐、亚硝态氮、氨氮等水环境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试验稻田出水口氨氮、磷酸盐、亚硝态氮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69.2%、14.0%、100%,2021年试验稻田出水口氨氮、亚硝态氮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25.1%、100%,2022年试验稻田出水口氨氮、磷酸盐、亚硝态氮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76.9%、74.4%、100%。试验结果显示,2022年稻田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最好。由此表明,稻蟹共作模式可以显著降低池塘养殖尾水中的氨氮、磷酸盐、亚硝态氮水平,具有较好的水质净化效果,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 池塘养殖尾水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狐尾藻和空心菜对模拟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徐鹏 张紫英 +3 位作者 李文红 温晴宇 徐紫娟 杨卓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12-2820,共9页
【目的】探究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 Gaudich)和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在漂浮环境培养条件下对不同氮磷水平养殖尾水的适应性及对氮磷营养的吸收和去除效果,为促进2种植物在池塘养殖尾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目的】探究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 Gaudich)和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在漂浮环境培养条件下对不同氮磷水平养殖尾水的适应性及对氮磷营养的吸收和去除效果,为促进2种植物在池塘养殖尾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绿狐尾藻和空心菜为供试植物,设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分别为5、10、15mg/L和1、2、3 mg/L的低(A)、中(B)、高(C)3组模拟养殖尾水,比较2种植物在培养42 d时的生物量、氮磷累积量,以及对水体氮磷的去除能力。【结果】绿狐尾藻在A、B、C组持续生长42 d,其42 d净增生物量和氮磷累积量随生长时间延长、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增加,最大值出现在C组;空心菜在A、B、C组正常生长28 d,其42 d净增生物量和氮、磷累积量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下降,最大值出现在A组。在42 d的试验期内,绿狐尾藻对水体氨氮(NH4+-N)、TN、活性磷(SRP)和TP的去除率最高,氮磷去除效果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上升且去除氨氮能力最强,最大值出现在C组;空心菜的氮磷去除效果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降低,且28 d后植株生长和去除能力下降。植物氮磷吸收贡献率结果显示,3组模拟养殖尾水中,绿狐尾藻植物吸收的氮磷贡献率介于33.65%~99.82%,高于空心菜的2.34%~62.21%。绿狐尾藻对低、中、高氮磷水平模拟养殖尾水的适应性优于空心菜;植物吸收是绿狐尾藻去除水体氮磷的主要途径。【结论】绿狐尾藻对水体氮磷的适应范围较广,表现为喜高氮磷,对水体氮磷水平的适应能力、生长和水体净化能力优于空心菜,可用于南方池塘养殖尾水的长期净化,应用潜力优于空心菜。空心菜的生长和对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降低,应用于夏秋季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时宜定期收割以保证净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狐 空心菜 氮磷累积 碳氮磷去除率 池塘养殖尾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稻渔系统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董贯仓 王亚楠 +3 位作者 孙鲁峰 师吉华 杜兴华 谭圣延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1年第1期65-68,共4页
采用围隔实验法考察不同虾蟹共作稻渔系统对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稻田及分别投放小龙虾和河蟹等稻渔共作系统均对养殖尾水净化作用显著,且相互间基本无显著差异(P>0.05);稻渔系统对水体中氨氮、亚硝氮、TN和TP的最大去除率... 采用围隔实验法考察不同虾蟹共作稻渔系统对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稻田及分别投放小龙虾和河蟹等稻渔共作系统均对养殖尾水净化作用显著,且相互间基本无显著差异(P>0.05);稻渔系统对水体中氨氮、亚硝氮、TN和T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7.48%、78.13%、37.97%和53.05%;养殖尾水中I Mn与悬浮物于1 d~2 d、氨氮于2 d~4 d、TN于4 d~8 d、TP于8 d~16 d后显著降至较低水平;混养小龙虾和河蟹未对稻田净化水体产生显著扰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尾水 稻田系统 净化效果 渔业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生态沟渠对池塘养殖尾水和稻田退水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呙金亮 李奎 +4 位作者 孙静妤 李敏 石伟 邱文杰 管卫兵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6-213,共8页
[目的]研究复合生态沟渠系统中的水质沿程变化以及其净化效果,以期为稻渔共作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合理构建和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构建一种由不同类型生态沟渠联通耦合的复合生态沟渠系统,于2020年和2021年对沿程水体进行采样... [目的]研究复合生态沟渠系统中的水质沿程变化以及其净化效果,以期为稻渔共作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合理构建和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构建一种由不同类型生态沟渠联通耦合的复合生态沟渠系统,于2020年和2021年对沿程水体进行采样监测,研究复合生态沟渠对池塘养殖尾水和稻田退水的净化效果。[结果]2020年池塘养殖尾水磷酸盐去除率为96.21%,亚硝酸盐氮去除率为91.27%,氨氮去除率为94.75%。2021年池塘养殖尾水磷酸盐去除率为68.96%,亚硝酸盐氮去除率为61.36%,氨氮去除率为51.92%;稻田退水净化后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Ⅳ类标准。[结论]复合生态沟渠应用于池塘养殖尾水和稻田退水的净化和循环利用,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态沟渠 池塘养殖尾水 稻田退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蓬浮床对海水养殖尾水中氮磷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趁义 赵欣园 +1 位作者 滕丽华 郭炜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6-703,共8页
海水养殖尾水中总氮、总磷超标是引起沿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为研究碱蓬浮床对海水养殖尾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该研究设计加入碱蓬(Suaeda salsa)浮床和不加浮床的两组对比实验,通过比较修复前后碱蓬株高、生物量、含水率、根长以... 海水养殖尾水中总氮、总磷超标是引起沿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为研究碱蓬浮床对海水养殖尾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该研究设计加入碱蓬(Suaeda salsa)浮床和不加浮床的两组对比实验,通过比较修复前后碱蓬株高、生物量、含水率、根长以及各部位氮、磷的含量变化,以及水体中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效果,探究浮床中碱蓬对总氮和总磷的吸收及其生长特性,验证碱蓬浮床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氮、磷等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浮床中碱蓬株高、鲜重、干重、含水率、根长较修复前均有显著增加,说明浮床中盐生植物碱蓬能够适应含海水养殖尾水水培环境;经碱蓬浮床修复,水体中总氮、总磷均明显下降,其中碱蓬对海水养殖尾水中的总氮总磷去除贡献率分别为16.10%和78.15%,浮床中碱蓬会在叶片和根系中积累氮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蓬浮床 池塘养殖尾水 氮磷积累效应 生长特性 体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河蚌修复污染水体的模式研究与应用
6
作者 罗开练 张子军 +2 位作者 刘耀明 冯德芳 欧明 《现代农业装备》 2025年第3期87-94,共8页
该文综述了河蚌应用于污染水体修复的原理、研究进展和模式。河蚌利用其独特的滤食机制,对污水中的菌、藻、COD、氮、磷、重金属等都有去除效果,且其治水效果受其品种、投放密度、投放规格、水层和水质环境及与其他生物或设施耦合技术... 该文综述了河蚌应用于污染水体修复的原理、研究进展和模式。河蚌利用其独特的滤食机制,对污水中的菌、藻、COD、氮、磷、重金属等都有去除效果,且其治水效果受其品种、投放密度、投放规格、水层和水质环境及与其他生物或设施耦合技术等综合影响。在工程应用中,河蚌已广泛应用于城镇污水厂尾水、河道、湖泊和水产养殖尾水等水体修复。通过不同应用场景的效果对比,展示了河蚌在水体修复中的生态修复能力与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蚌 生物治 污染 池塘养殖尾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