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七溪岭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左传莘 王井泉 +2 位作者 陈春泉 肖宜安 黄族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0400-10401,共2页
江西七溪岭自然保护区的昆虫种类计有14目89科582种,其中以鳞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半翅目(Hemipiera)种类为多,分别占总数的65.12%、18.72%、4.98%。昆虫区系结构由东洋种、古北种、广布种等成分组成,东洋种占50.11%... 江西七溪岭自然保护区的昆虫种类计有14目89科582种,其中以鳞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半翅目(Hemipiera)种类为多,分别占总数的65.12%、18.72%、4.98%。昆虫区系结构由东洋种、古北种、广布种等成分组成,东洋种占50.11%,且昆虫种类的垂直分布和保护区的生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资源 区系组成 分布特点 江西七溪岭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七溪岭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资源与植被类型 被引量:2
2
作者 万春 肖德明 陈春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58-1760,共3页
江西七溪岭自然保护区分布有野生维管植物1686种(含变种),隶属于201科716属;其中蕨类植物34科51属77种,裸子植物5科8属9种,被子植物162科657属1600种。其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3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28个群系。从整体上看,海拔从低往高的... 江西七溪岭自然保护区分布有野生维管植物1686种(含变种),隶属于201科716属;其中蕨类植物34科51属77种,裸子植物5科8属9种,被子植物162科657属1600种。其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3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28个群系。从整体上看,海拔从低往高的森林植被类型分别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山顶矮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维管植物 濒危植物 植被 江西七溪岭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3
作者 邱慧敏 严舒莹 +3 位作者 徐盛 管毕财 刘以珍 蔡奇英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3-441,共9页
为明确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在地理区位和生态系统的服务意义,以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与样点法对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进行了系统采集和鉴定... 为明确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在地理区位和生态系统的服务意义,以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与样点法对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进行了系统采集和鉴定,同时结合物种相似性和区系谱关联分析比较研究区与邻近区域的苔藓植物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67科131属285种,优势科前三依次为:灰藓科(Hypn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丛藓科(Pottiaceae);优势属前三依次为:青藓属(Brachythecium)、合叶苔属(Scapania)、白发藓属(Leucobryum)。区系成分涵盖12种分布类型,以北温带分布(19.63%)、热带亚洲分布(22.22%)和东亚分布(34.82%)为主。物种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该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与钱江源国家公园相似性最高(S_(s)=0.37)。无边匐灯藓(Plagiomnium elimbatum)的分布现状表明,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苔藓植物由南向北的传播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候鸟跨区迁飞对该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结构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的形成是地理、地貌、季风气候和生物活动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系 苔藓植物 江西 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物种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的江西浮梁黄字号黑麂省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胡雪琴 翟健程 +2 位作者 路瑞 田珺 黄志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1-1090,共10页
江西浮梁黄字号黑麂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怀玉山脉余脉,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为掌握该保护区本底资源并提供有效管理措施,2018年7月至2022年10月,在该保护区布设278台红外相机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红外相机累计工作48787个工作日,共获得独... 江西浮梁黄字号黑麂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怀玉山脉余脉,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为掌握该保护区本底资源并提供有效管理措施,2018年7月至2022年10月,在该保护区布设278台红外相机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红外相机累计工作48787个工作日,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29760张,其中,兽类17719张,鸟类11121张,其他干扰920张。共鉴定出哺乳动物6目11科19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种: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4种:猕猴(Macaca mulatta)、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鸟类6目12科30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种: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6种: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棕噪鹛(Garrulax poecilorhynchus)、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凤头蜂鹰(Pernis ptilorhynchus)和灰林鸮(Strix aluco)等。所有监测到的鸟兽类物种中,属于《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濒危物种的有1种,即黑麂,易危5种,近危7种;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物种的有3种,近危2种;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收录的有3种,附录Ⅱ收录的有2种;中国特有种8种。物种相对丰富度指数(RAI)最高的动物是白鹇(RAI为32.58),其后依次是小麂(Muntiacus reevesi,RAI为21.89)和野猪(Sus scrofa,RAI为10.15),其余物种RAI均低于3。调查结果反映了目前江西浮梁黄字号黑麂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资源状况,为保护区的进一步规划管理与野生动物的长期监测和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浮梁黄字号黑麂省级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红外相机 相对丰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章蜜 罗伟 孔凡前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6期64-67,170,共5页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保护区农村居民点所占比重较小,呈功能区分区差异,其中核心区和缓冲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形态规则、分布密...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保护区农村居民点所占比重较小,呈功能区分区差异,其中核心区和缓冲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形态规则、分布密集,实验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大、形态复杂、分布稀疏;保护区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于海拔300 m以下,坡度25°以下,距河流、道路200 m以内区域;保护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与经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生产方式、支柱产业等对农村居民点布局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拥军 季梦成 +1 位作者 邹菊花 张宪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36-239,共4页
介绍了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及地理分布 ,其资源丰富 ,共有 40科 75属 15 0种 ,并对该地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江西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药用蕨类植物 区系 地理分布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阳际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严雄梁 季梦成 吴璐璐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8-354,共7页
对江西省阳际峰自然保护区3000号标本进行鉴定,发现该地区共有苔藓植物57科133属297种(含种下级单位),其中藓类植物33科94属207种,苔类植物24科39属90种;≥10种的苔藓植物优势科有细鳞苔科Lejeuneaceae、灰藓科Hypnaceae、蔓藓科Meteori... 对江西省阳际峰自然保护区3000号标本进行鉴定,发现该地区共有苔藓植物57科133属297种(含种下级单位),其中藓类植物33科94属207种,苔类植物24科39属90种;≥10种的苔藓植物优势科有细鳞苔科Lejeuneaceae、灰藓科Hypnaceae、蔓藓科Meteoriaceae、锦藓科Sematophyllaceae、丛藓科Pottiaceae、绢藓科Entodontaceae、曲尾藓科Dicran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真藓科Bry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羽藓科Thuidiaceae等11科,占该区苔藓植物总科数的19.30%,该优势科所含种数为157种,占总种数的52.86%;该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以东亚、北温带和热带亚洲成分为主,分别占总种数的34.70%、19.03%和14.18%.通过与中国其他9个山地苔藓植物区系的相似性比较,发现阳际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与金佛山、马头山、古田山亲缘关系较近,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际峰自然保护区 苔藓植物 区系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贵溪阳际峰自然保护区蜘蛛资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连水 袁凤辉 +1 位作者 周谷春 饶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522-4524,4583,共4页
调查主要集中在自然保护区内3个不同区间的8种典型生态类型区域中,从土壤、地表、树表、岩表、水表等获取样本后经分离提取,共获得蜘蛛标本2778个,经鉴定计30科102属240种,其中江西新记录种63种,另有未确定种45种。
关键词 阳际峰 江西贵溪 自然保护区 蜘蛛 新记录种 未确定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何祖霞 严岳鸿 +2 位作者 徐婧宇 陈辉敏 卢和军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9,共8页
通过野外考察和标本鉴定,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52科98属191种(包括2亚种和3变种),其中苔类植物22科27属46种1亚种,藓类植物30科71属140种1亚种3变种。报道江西新记录科3科:裸蒴苔科(Haplomitriaceae)、南溪苔科(Makinoaceae... 通过野外考察和标本鉴定,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52科98属191种(包括2亚种和3变种),其中苔类植物22科27属46种1亚种,藓类植物30科71属140种1亚种3变种。报道江西新记录科3科:裸蒴苔科(Haplomitriaceae)、南溪苔科(Makinoaceae)和带叶苔科(Pallaviciniaceae);江西新记录属5属:裸蒴苔属(Haplomitrium)、南溪苔属(Makinoa)、带叶苔属(Pallavicinia)、黄角苔属(Phaeoceros)和细指苔属(Kurzia),以及24种苔类植物为江西新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新记录 齐云山自然保护区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聃 曹昀 郑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72-2674,2756,共4页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分析并比较了江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过程,认为保护区面积和级别、保护类型、法律意识、资金投入、科技支撑和管理机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制约自然保护区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性...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分析并比较了江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过程,认为保护区面积和级别、保护类型、法律意识、资金投入、科技支撑和管理机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制约自然保护区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性提出了江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对策:(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2)完善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水平;(3)增加资金投入、加快建设步伐;(4)规范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5)强化科学研究、培养专业队伍;(6)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生态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资溪县马头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小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肖金香 方运霆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661-665,共5页
根据江西资溪县马头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不同海拔高度森林小气候实测资料,分析了林内光照强度、温度、相对湿度和风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林内光照强度上午弱、中午最强,下午比上午强;地温低,450m处白天平均地温28.2℃,950... 根据江西资溪县马头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不同海拔高度森林小气候实测资料,分析了林内光照强度、温度、相对湿度和风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林内光照强度上午弱、中午最强,下午比上午强;地温低,450m处白天平均地温28.2℃,950m22.8℃,从450m~950m地表最高温度<35.0℃;中午14h450m处气温为30.8℃,950m处为25.1℃;相对湿度早晚大,中午小,早晨接近饱和,中午低海拔<70%,高海拔在70%~85%之间;在一天中午时风最大。随海拔高度升高,光照强度增强;气温降低,低海拔每百米气温递减率为0.1~0.7℃,高海拔为0.5~1.3℃;相对湿度较复杂,在不同层次有升、有降;风速随高度升高而增大,14h950m处的风速是450m处的2倍,白天平均风速950m处是450m处的6倍。温凉荫湿的小气候环境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资溪县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 气候变化 森林 温度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初报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陶立奎 程义杰 陈晓虹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0-872,共3页
2006年7月对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野外调查。该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28种,隶属于2目8科18属。其中广布种3种,占10.7%,其余25种均为东洋界种类,比例高达89.3%。东洋界种类中,华中区物种有9种,占32.2%;属华中华南区共同分布的... 2006年7月对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野外调查。该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28种,隶属于2目8科18属。其中广布种3种,占10.7%,其余25种均为东洋界种类,比例高达89.3%。东洋界种类中,华中区物种有9种,占32.2%;属华中华南区共同分布的有16种,占57.1%。该区以蛙科为优势科,其中又以臭蛙属和水蛙属为优势属。考察中发现了九龙棘蛙和武夷湍蛙两个江西省两栖动物新纪录,至此江西省两栖动物种类增至41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两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官山自然保护区叶附生苔类植物 被引量:2
13
作者 季梦成 郑钢 +2 位作者 谢云 吴和平 强胜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0-374,共5页
官山自然保护区为江西省境内叶附生苔类植物又一分布新记录点,有叶附生苔类植物3科8属12种。其中,粗齿疣鳞苔Cololejeunea planissima为江西新记录,列胞疣鳞苔Cololejeunea ocellata,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 elliptica,东亚细鳞苔Lejeu... 官山自然保护区为江西省境内叶附生苔类植物又一分布新记录点,有叶附生苔类植物3科8属12种。其中,粗齿疣鳞苔Cololejeunea planissima为江西新记录,列胞疣鳞苔Cololejeunea ocellata,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 elliptica,东亚细鳞苔Lejeunea catanduana和黄色细鳞苔Lejeunea flava是官山叶附生苔常见种。平叉苔Metzgeria conjugata为江西叶附生首次报道。统计显示东亚成分是构成官山自然保护区叶附生苔类植物区系成分的主体,占4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附生苔 植物区系 官山自然保护区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组成及其地理分布聚类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涂飞云 唐山 +2 位作者 刘晓华 黄晓凤 黄挺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117-122,共6页
参照Smith等(2009)分类体系对江西境内的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井冈山、官山、九岭山、武夷山、阳际峰、马头山、九连山、赣江源、齐云山、桃红岭、庐山、鄱阳湖、南矶山)哺乳动物组成、G-F多样性及地理分布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该13个国... 参照Smith等(2009)分类体系对江西境内的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井冈山、官山、九岭山、武夷山、阳际峰、马头山、九连山、赣江源、齐云山、桃红岭、庐山、鄱阳湖、南矶山)哺乳动物组成、G-F多样性及地理分布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该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98种,占江西哺乳动物物种数的89.9%。保护区以武夷山物种最多(69种),南矶山最少(21种)。赣江源G-F指数最高(0.700),官山最低(0.339)。鄱阳湖与南矶山聚在一支,桃红岭和庐山聚在一支,聚类分析暗示某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记载并不准确或全面,需加强保护区哺乳动物的系统及长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哺乳动物 G—F指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丁冬荪 曾志杰 +1 位作者 陈春发 李莉华 《华东昆虫学报》 2002年第2期10-18,共9页
据对有较详细分布资料的 1312种昆虫的分析 ,该区的昆虫区系组成以东洋界成员为主体计 817种 ,占总数的 6 2 .2 7% ,说明本区昆虫属于东洋界范畴。按中国动物区划分析表明 ,华中、华南、西南三区的昆虫亲缘关系最为密切。阐述了
关键词 江西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 昆虫 区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叶附生苔初报 被引量:6
16
作者 季梦成 刘仲苓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25-127,共3页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东北部,是我省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本文首次报道该区叶附生苔类植物1科6属6种,并与福建武夷山比较,就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叶附生苔种类贫乏的原因进行讨论。
关键词 叶附生苔 自然保护区 江西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叶附生苔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季梦成 谢庆红 +2 位作者 刘仲苓 张志勇 陈拥军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33-38,共6页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南部,是目前已知江西叶附生苔的分布南界。现有叶附生苦类植物3科、11属和19种(含变种),分布于海拔450~700m的常绿阔叶林内。其中,东亚细鳞苔(Lejeuneacata,cantanduana)、白边疣鳞苔(COlolejeuneao...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南部,是目前已知江西叶附生苔的分布南界。现有叶附生苦类植物3科、11属和19种(含变种),分布于海拔450~700m的常绿阔叶林内。其中,东亚细鳞苔(Lejeuneacata,cantanduana)、白边疣鳞苔(COlolejeuneaoshumensis)、皱萼苦(Ptychanthusstriatus)、喜马拉雅片鳞苔齿瓣变种(Pedinolejeuneahimalayensisvar.dentata)为江西新记录。尖叶薄鳞苔(Laplolopuneaelliptica)、尖舌扁萼苔(Radulaacuminata)、台湾片鳞苔(Pedinolejeuneafomsoana)和列胞疣鳞苔(Cololejeuneaocellata)是九连山叶附生苦常见种。区系分析结果表明,泛热带及东亚区系成分是构成该区叶附生苦的主要成分,分别占47.37%和42.11%,中国特有成分仅1种,占5.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附生苔 自然保护区 江西九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勇 张琪 +2 位作者 袁荣斌 林贵兵 徐艳琴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第1期134-138,共5页
采用野外线路调查与民间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标本采集、鉴定、实物拍摄等方式,对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共计有药用维管植物219科748属1436种,其中蕨类植物40科75属160种;... 采用野外线路调查与民间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标本采集、鉴定、实物拍摄等方式,对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共计有药用维管植物219科748属1436种,其中蕨类植物40科75属160种;裸子植物6科14属20种;被子植物173科659属1256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98种。并发现江西地理新分布药用植物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新记录 自然保护区 江西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国家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及相似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涂飞云 田径 +2 位作者 章蜜 唐明坤 黄晓凤 《江西林业科技》 2014年第2期21-26,共6页
利用文献资料对江西1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相似性及区系平衡点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和南矶山,齐云山和九连山,庐山和桃红岭的区系及属相似性高。江西省种子植物理论南北分界线在28.04° N,过渡南北分界线在27.95&... 利用文献资料对江西1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相似性及区系平衡点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和南矶山,齐云山和九连山,庐山和桃红岭的区系及属相似性高。江西省种子植物理论南北分界线在28.04° N,过渡南北分界线在27.95°~28.13° N,并提出江西植被南北过渡地带的海拔区系平衡点是1404~144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区系 比较研究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铜钹山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6
20
作者 涂业苟 黄晓凤 +3 位作者 林昌勇 谭策铭 刘以珍 林向阳 《江西林业科技》 2009年第2期36-38,共3页
调查确定江西铜钹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有192科706属1540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5种;野生脊椎动物5纲32目86科275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3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28种。建议加大措施,进一步做好保护... 调查确定江西铜钹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有192科706属1540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5种;野生脊椎动物5纲32目86科275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3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28种。建议加大措施,进一步做好保护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铜钹山 自然保护区 调查 动植物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