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黄海海域生物质量调查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剑 顾雪元 +1 位作者 张爱茜 王晓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8-33,共6页
调查了自山东日照至长江口范围内江苏黄海海域18个站位的野生鱼类和甲壳类经济动物体内的污染物水平,监测项目包括:重金属Cu,Pb,Cr,Cd,Hg,总As和石油烃,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污染负荷评价。从地域分布来看长江口和吕四港的整体污染水平较... 调查了自山东日照至长江口范围内江苏黄海海域18个站位的野生鱼类和甲壳类经济动物体内的污染物水平,监测项目包括:重金属Cu,Pb,Cr,Cd,Hg,总As和石油烃,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污染负荷评价。从地域分布来看长江口和吕四港的整体污染水平较高,污染负荷指数为0.35;海州湾和东沙污染水平相当,污染负荷指数为0.25;东沙Cd污染较突出。从生物种类来看鱼类和甲壳类的总As含量较高;大部分生物均发现中度石油烃污染;甲壳类生物体内Cd含量濒临超标限;其余各类生物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标准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黄海 生物质量 重金属 石油烃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南黄海地区地震链及其有序网络结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门可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73-2579,共7页
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对江苏—南黄海地区自1839年以来M_s≥5中强地震链时空有序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本区南黄海海域和全区M_s≥6强震的有序网络结构,并据此对未来6级强震进行了预测,同时分析讨论了本区地震活动的分期.结论表明... 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对江苏—南黄海地区自1839年以来M_s≥5中强地震链时空有序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本区南黄海海域和全区M_s≥6强震的有序网络结构,并据此对未来6级强震进行了预测,同时分析讨论了本区地震活动的分期.结论表明:本区从1998年起进人新一轮平静幕,此幕可能持续到2042年前后.下次活跃幕的首次6级强震可能发生在2053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南黄海地区 地震链 信息有序网络结构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南黄海地区M≥6强震有序网络结构及其预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门可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268-274,共7页
江苏-南黄海地区是我国东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自1846年以来,该研究区M≥6强震活动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和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74~75 a、57~58 a、11~12 a和5~6 a,其中74~75 a和57~58 a具有突出的预测作用。根据翁文波... 江苏-南黄海地区是我国东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自1846年以来,该研究区M≥6强震活动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和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74~75 a、57~58 a、11~12 a和5~6 a,其中74~75 a和57~58 a具有突出的预测作用。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构建了该研究区全区和南黄海海域M≥6强震的二维和三维有序网络结构,据此分析讨论了该区地震活动的分期,并对未来M≥6强震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论表明:该区从1998年起进入新一轮平静幕,此幕可能持续到2042年前后;该区下次活跃幕的首次M≥6强震可能发生在2053年前后,地点很可能在南黄海海域内;未来第2次、第3次M≥6强震或强震群可能分别发生在2058、2070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南黄海地区 地震活动分幕 强震链 信息有序网络结构 M≥6强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南黄海地区断裂带附近的小震活动与主震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仇中阳 林叶青 《地震学刊》 CSCD 2001年第1期19-26,共8页
通过对 1 970年以来 ,江苏南黄海地区的 9次ML>5 4中强地震发生前的中小震活动分析 ,发现该地区ML>5 4中强地震 (本文称为主震 )发生前 2~ 3年内均有一系列ML3 0左右中小地震发生 ,而且这些中小地震的空间分布与主震在同一断裂... 通过对 1 970年以来 ,江苏南黄海地区的 9次ML>5 4中强地震发生前的中小震活动分析 ,发现该地区ML>5 4中强地震 (本文称为主震 )发生前 2~ 3年内均有一系列ML3 0左右中小地震发生 ,而且这些中小地震的空间分布与主震在同一断裂带上。根据断裂带上的中小震活动情况 ,运用地震活动性的有关分析方法 ,对未来地震进行外推 ,并进行检验。得出 ,可以将断裂带附近发生的一些ML3 0左右的小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南黄海 断裂带 主震 小震活动 中强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classe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South Huanghai Sea region 被引量:16
5
作者 田建明 徐徐 +2 位作者 谢华章 杨云 丁政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2-439,共8页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 earthquake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South Huanghai Sea region,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in the studied area ar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of comparatively sa...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 earthquake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South Huanghai Sea region,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in the studied area ar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of comparatively safe class and comparatively dangerous class. Then the statistical result of earthquake cla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s are studied. The study shows: a)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South Huanghai Sea region, the majority of historical strong earthquakes belong to comparatively safe class, only 13.8% belong to comparatively dangerous class; b) Most historical earthquakes belong to comparatively safe class in the land area of Jiangsu, eastern sea area of Yangtze River mouth and northern depression of South Huanghai Sea region. However, along the coast of middle Jiangsu Province and in the sea area of South Huanghai Sea, the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classes is complex and the earthquake series of comparatively dan-gerous class and comparatively safe class are equivalent in number; c) In the studied area,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class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ccord very well with the real case of present-day earthquake series. It shows that the seismic activity in the reg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uccession, and the result from this study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early postseismic judgment in the earthquake emer-gency work in Jiangsu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 分类原则 分布特征 江苏及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沙脊之谜
6
作者 海涛 《海洋地质动态》 1985年第3期18-18,共1页
据报道,科学工作者已揭开横卧在江苏岸外南黄海底十条蜿蜒五、六十公里长的"沙龙"——海底沙脊群之谜。科学工作者经对东沙滩海域调查研究认为,这片奇特的原始"建造者"是古代的长江和黄河所为。全新世(10,000年前)... 据报道,科学工作者已揭开横卧在江苏岸外南黄海底十条蜿蜒五、六十公里长的"沙龙"——海底沙脊群之谜。科学工作者经对东沙滩海域调查研究认为,这片奇特的原始"建造者"是古代的长江和黄河所为。全新世(10,000年前)以来,古长江从现今的南通和如皋之间入海、水流夹带的泥沙在那里淤积形成一个三角洲,后来海平面上升,三角洲沉没水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沙脊 东沙滩海域 沙龙 江苏岸外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