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江淮方言三种动态范畴的表现
被引量:18
- 1
-
-
作者
王健
-
机构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系
-
出处
《语言科学》
2006年第4期66-78,共13页
-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200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江淮方言研究"的资助(项目编号04sjd740001)。
-
文摘
江淮方言进行体、持续体和存续体在表现形式上有自己的特色,内部也有差异。文章在大规模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江淮方言这三种动态范畴的具体表现进行描写,同时比较其异同。
-
关键词
江淮方言
进行体
持续体
存续体
-
Keywords
Jianghuai dialect progressive continuous durative perform
-
分类号
H172.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泰如片江淮方言中的“V+L”和“V+在+L”结构
被引量:9
- 2
-
-
作者
张亚军
-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语言科学》
2003年第4期45-50,共6页
-
文摘
泰如片江淮方言中“V+L”和“V+在+L”结构都可用于表达某物存在于某处,但二者在构成条件、时体特征及构成祈使句的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两种结构中动词与处所词语之间“在”的有无决定的。此类“在”的主要功能不是引进处所,它的隐现具有表达“未然”和“已然”两种对立的时体意义的功能。
-
关键词
泰如片江淮方言
已然体
未然体
祈使句
"在"
-
Keywords
Tairu section of Jianghuai dielect
imperfective aspect
perfective aspect
imperative sentence
-
分类号
H172.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南京方言不是明代官话的基础
被引量:33
- 3
-
-
作者
麦耘
朱晓农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香港科技大学
-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7-358,共22页
-
文摘
有些学者主张明代的官话是以属于江淮方言的南京话为基础方言,主要是根据一些文史资料。文章认为这一观点难以经受历史比较的检验,也难以解释另一些文史资料。同时还对某些关键的文史资料作了重新解释。文章认为,南京官话在当时确有较高声望,但仅限于南方某些地域;且南京官话是中原书音在南方的地域变体,而不同于南京方言。"南京话为明代官话基础"的主张者为字面所迷惑,混淆了作为书音一支的南京官话与作为江淮方言一种的南京方言。当时具有全国声望的官话是河洛话。要解决官话基础问题,不能单凭文史资料作判断,而要靠语言本体研究,尤其是历史比较研究。
-
关键词
南京方言
江淮方言
明代官话
南京官话
中原书音
语言声望
历史比较
-
Keywords
Nanjing dialect Jianghuai dialects Mandarin in Ming dynasty Mandarin at Nan-j ing Zhongyuan literal pronunciations the language's prestige the comparative method
-
分类号
H17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汉语语法研究的新领域——方言语法研究形势之探析
被引量:3
- 4
-
-
作者
蔡华祥
-
机构
南通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3-145,共3页
-
基金
南通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CNT015)
南通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09R02)
-
文摘
语言或方言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现象都值得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方言语法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方言语音、词汇研究而言。方言语音的研究起步很早,不仅在基本的语言事实上积累了大量的材料,而且研究的触角也深入到语音研究的各个方面,如变调、儿化等等,在结合音韵学和方言分区上,语音研究的成果就更多了。
-
关键词
方言
语法
江淮方言
-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泰兴方言本字考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顾黔
-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95-98,105,共5页
-
文摘
泰兴方言属江淮方言的通泰片,《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1960)划归第三区.通泰片在长江北岸,与吴语仅一江之隔,受吴语影响不小,加之它的底层很可能是吴语,又与赣客方言有密切关系,情况颇为复杂,本文旨在探求泰兴方言的本字,对其他方面不加论述。考索方言本字,可以追溯现今方言词的来源和语音的演变规律,例如:泰兴话“侧刀切物使成薄片”叫[p‘i阴平),《广韵》齐韵匹迷切“(卑刂),~斫”,《集韵》齐韵篇迷切“
-
关键词
方言本字
广韵
方言词
江淮方言
阴平
吴语
演变规律
集韵
去声
客方言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通泰方言与吴语的边界及其相关问题
- 6
-
-
-
机构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9-240,共2页
-
文摘
南京大学中文系顾黔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泰方言与吴语的边界及其相关问题”(批准号:01CYY006)近期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良好。项目最终成果为《江淮方言与吴边界地区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
关键词
边界地区
通泰方言
吴语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南京大学中文系
成果鉴定
方言词汇
江淮方言
-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南通方言志》的编写
- 7
-
-
作者
陆文蔚
-
出处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92-95,共4页
-
文摘
方言志的编写是一项繁重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而南通方言志的编写工作就更加繁重而困难,因为南通地处“江淮之委海之端”(张謇语)的特殊地理环境,南通城区和附近一带,说的是地地道道的南通话。北三县海安、如皋、如东大都属江淮方言区,南边海门、启东两县市属吴语方言区,而市郊东南角的新港镇和南通县西南面竹行、川港。
-
关键词
方言志
南通人
方言研究
方言词汇
研究中心
江淮方言
地方志
工作会议
南通市
普通话
-
分类号
C658.3
[社会学]
-
-
题名对《笔生花》助词“个”的进一步讨论
- 8
-
-
作者
晁瑞
-
机构
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2008年第1期58-62,共5页
-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200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近代汉语方言词历史演变个案研究"(项目号:07SJB740002)的资助
-
文摘
《笔生花》是清代淮安作家的拟弹词作品,其中的助词"个"可以用在副词和连词之后,表示停顿。这种用法不见于今天的淮安方言,甚至江苏境内其他江淮官话方言点,也未见此用法。文章认为这是弹词作品这种文学形式造成的。
-
关键词
《笔生花》
助词“个”
江淮方言
-
Keywords
BiShengHua the auxiliary ge(个) Jianghuai dialect
-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地名与语言规范化问题浅谈
被引量:1
- 9
-
-
作者
苏锡育
-
机构
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1999年第1期84-88,共5页
-
-
关键词
语言规范化
“市”
普通话
行政区划
名从主人
江淮方言
汉族地区
现代汉语
标准化
多义词
-
分类号
H10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试论“楚语”的归属
被引量:5
- 10
-
-
作者
刘兴策
-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104-111,共8页
-
文摘
一、引言“楚语”这个术语,早在西汉语言学家杨雄(前58—公元18年)的著作《方言》中就使用了,至今已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后来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1037—1101年)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县政府和黄冈地区行署所在地)任团练副使时,于元丰7年(1084年)写的一首《满庭芳》词中也提到“楚语”:“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这是“楚语”在文学作品中较早的出现。“楚语”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现代。但用“楚语”确指湖北东部一带方言还是40年以前的事。1948年,赵元任、丁声树等合著的《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将湖北省东部地区的17个县和西北角的竹溪、竹山共19个县的方言都划在第二区。作者指出:“这第二区可以算作典型的楚语,——如果要独立一种楚语的名目的话。”1960年,由湖北省方言调查指导组负责编写的《湖北方言概况》(油印本),也将鄂东和鄂东北一带的19个县市加上竹山、竹溪共21个县市的方言划为楚语区。
-
关键词
现代汉语方言
楚语
江淮方言
西南方言
湖北方言
西南官话
湖北省
方言调查
东部地区
归属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地名定音琐议
被引量:5
- 11
-
-
作者
苏锡育
-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15-,13,共2页
-
文摘
地名定音琐议苏锡育欧阳修做过太守的古颖州,现在叫阜阳,是皖西北的一座重镇。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其知名度逐渐提高,如今正朝着建成淮北平原中心城市的目标前进。有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中午播放沿海地区城市天气预报时,阜阳也在其列。然而,有的播音员播报阜阳...
-
关键词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名从主人
全浊上声字
江淮方言
琐议
现代汉语
阜阳
基本原则
城市天气预报
去声
-
分类号
H1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西游记》校注匡补
被引量:3
- 12
-
-
作者
王恺
-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
文摘
《西游记》校注匡补王恺《西游记》凡八十四万余字,其中使用了不少方言土语,对它进行校释,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黄肃秋先生以其深厚的功底和校注古典小说的经验,对《西游记》[1]作了较为详细的注释和校勘,为读者提供了方便。但由于其对某些方言等不尽了解,故校注中...
-
关键词
《西游记》
江淮方言
聊斋俚曲集
匡补
《醒世姻缘传》
北京话
小说
《现代汉语词典》
《金瓶梅》
天到晚
-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古书标点订正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万久富
-
出处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41-44,共4页
-
文摘
古书标点订正万久富古书标点(旧称句逗、圈点),在今天对于绝大多数的读者来说,就恰如读通古书的“路标”。古籍整理,标点工作是第一步。标点工作者必须在读通古书的基础上,斟酌取舍,选择适当的标点符号进行标注,这项工作既是大事,也是难事。笔者在研读古书的过程...
-
关键词
《清平山堂话本》
《大唐新语》
书标
专名线
平话人
标点
江淮方言
《世说新语》
中华书局
书名号
-
分类号
G256.1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镇江方音比较研究
- 14
-
-
作者
笪远毅
-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97年第4期23-40,46,共19页
-
-
关键词
普通话
镇江
组声母
方言比较
韵母
江淮方言
过渡带
阴声韵
中古音
语音
-
分类号
H172.4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