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汉盆地西南缘油气运移和成藏期次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雪玲 刘中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2-146,共5页
通过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地球化学变化特征对比分析,指出江汉盆地西南缘的油气主运移方向是由北边的主生油凹陷(梅槐桥凹陷)向南(复兴场、采穴区带)运聚;利用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和显微荧光分析等方法技术,对江汉盆地西南缘的成藏... 通过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地球化学变化特征对比分析,指出江汉盆地西南缘的油气主运移方向是由北边的主生油凹陷(梅槐桥凹陷)向南(复兴场、采穴区带)运聚;利用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和显微荧光分析等方法技术,对江汉盆地西南缘的成藏期次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存在2期充注期:下第三系荆沙组沉积早期和下第三系潜江组沉积中、晚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种成藏模式:源内—断鼻—相控油气成藏模式(自生自储)、源内—断鼻—断控油气成藏模式(下生上储)以及源边—断块—断裂和相控油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化合物 流体包裹体 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江汉盆地西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西南缘原油中含硫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琼 何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6-62,共7页
对江汉盆地西南缘12个原油样品中含硫化合物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原油中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和苯并萘并噻吩系列化合物分别占芳烃总量的4.61%~9.79%和0.27%~1.32%,与烃源岩中含硫化合物的含量一致,反映原油中含硫化合物的... 对江汉盆地西南缘12个原油样品中含硫化合物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原油中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和苯并萘并噻吩系列化合物分别占芳烃总量的4.61%~9.79%和0.27%~1.32%,与烃源岩中含硫化合物的含量一致,反映原油中含硫化合物的含量与沉积环境有关。原油含硫化合物的内组成表明,成水环境有利于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和三甲基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的相对富集。4-甲基二苯并噻吩/1-甲基二苯并噻吩峰面积比值(MDR)在低成熟阶段(R。〈0.7%)的变化范围较小,当成熟度进一步增加时,因热稳定性较差的1-甲基二苯并噻吩向其他化合物转化的速度加快,相对丰度降低,而4-甲基二苯并噻吩的相对丰度增加,致使MDR值随成熟度的增加而很快增大。同时,MDR值受到沉积条件的影响,可能指示沉积环境的成水化程度。2+3-甲基二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峰面积比值与4-甲基二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峰面积比值之间表现为正相关,说明2+3-甲基二苯并噻吩与4-甲基二苯并噻吩的形成机理相似,同样受沉积环境和成熟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化合物 二苯并噻吩 成熟度 沉积环境 江汉盆地西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西南缘油气运移及其成藏模式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琼 何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6-471,共6页
对江汉盆地西南缘的油源对比和流体势分析表明,北部地区的原油主要来自梅槐桥—牛头岗洼陷高成熟度烃源岩,南部地区的原油与本地的低成熟度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中部地区的原油则具有混源特征。该区的油气明显具有运移距离短、近源聚集... 对江汉盆地西南缘的油源对比和流体势分析表明,北部地区的原油主要来自梅槐桥—牛头岗洼陷高成熟度烃源岩,南部地区的原油与本地的低成熟度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中部地区的原油则具有混源特征。该区的油气明显具有运移距离短、近源聚集的特点;其分布与聚集受到断层和圈闭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断层活动使上升盘储层与下降盘烃源岩对接,是新生古储型油气藏成藏的关键;断层的封闭性上部要优于下部,控制着油气富集的层位。圈闭类型以断鼻和断块为主,断鼻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断层的下降盘,而断块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断层的上升盘。根据油气聚集特点和储集层位的差异,将本区的油气藏划分为自生自储、新生古储和下生上储3种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流体势 油气运移 成藏模式 江汉盆地西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