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尔金江尕勒萨依榴辉岩和围岩锆石LA-ICP-MS微区原位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0
1
作者 刘良 张安达 +3 位作者 陈丹玲 杨家喜 罗金海 王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7,共10页
阿尔金江尕勒萨依榴辉岩及其直接围岩——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微区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研究表明,榴辉岩锆石内部结构比较均匀,少数颗粒保留斑杂状残核;位于锆石斑杂状残核测点的重稀土相对富集,Th/U比值多大... 阿尔金江尕勒萨依榴辉岩及其直接围岩——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微区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研究表明,榴辉岩锆石内部结构比较均匀,少数颗粒保留斑杂状残核;位于锆石斑杂状残核测点的重稀土相对富集,Th/U比值多大于0.4,为岩浆锆石的特征;位于锆石边部与内部结构均匀颗粒上的测点显示HREE近平坦型或弱亏损型的稀土配分模式,显示了与石榴石平衡共生的变质锆石特征;而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的锆石具有核-幔-边结构,核部为碎屑锆石,幔部则为与石榴石平衡共生的变质锆石。LA-ICP-MS微区定年获得榴辉岩的变质年龄为(493±4.3)Ma,其原岩形成年龄为(754±9)Ma;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的变质年龄为(499±27)Ma。榴辉岩的变质年龄滞后于其原岩的形成年龄约250Ma,并且榴辉岩与其直接围岩副片麻岩的变质年龄几乎完全一致,充分表明该超高压榴辉岩的形成是陆壳深俯冲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榴辉岩围岩——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 LA-ICP-MS锆石定年 江尕勒萨依 阿尔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东南坳陷江尕勒萨依构造带油源对比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3
2
作者 黄玉平 姜正龙 +2 位作者 罗霞 刘明义 段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7-290,共4页
塔东南坳陷江尕勒萨依构造带杨叶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且已成熟,是该区的主力烃源岩。通过对江尕勒萨依构造带的4块油砂及4块烃源岩样品的饱和烃气相色谱、色谱-质谱等地球化学分析,并对油、岩的沉积环境、成熟度等参数进行综合对比... 塔东南坳陷江尕勒萨依构造带杨叶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且已成熟,是该区的主力烃源岩。通过对江尕勒萨依构造带的4块油砂及4块烃源岩样品的饱和烃气相色谱、色谱-质谱等地球化学分析,并对油、岩的沉积环境、成熟度等参数进行综合对比后认为,研究区湖相泥岩与煤系泥岩存在较大的差异,杨叶组湖相泥岩母源为高等植物与低等生物混源,杨叶组与康苏组煤系泥岩则以高等植物输入为主;艾沙汗托海与其格勒克油砂同源,源岩为杨叶组发育的湖相泥岩;推测研究区存在近源油气藏,可能发育以艾沙汗托海为代表的近源垂向运移和以其格勒克油砂为代表的近源侧向运移2种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江尕勒萨依构造带 侏罗系 油源对比 生物标志化合物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中新世中亚构造抬升驱动气候干旱化:以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江尕勒萨伊剖面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卢海建 李海兵 刘栋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24-1734,共11页
中亚前陆盆地地层中氧同位素和孢粉,以及黄土高原和北太平洋粉尘记录均表明,中中新世(16~12 Ma)中亚地区气候干旱化显著增强。然而,对其驱动机制的认识不一,包括全球降温、中亚地区的构造抬升、高海拔的“原西藏高原”的存在、副特... 中亚前陆盆地地层中氧同位素和孢粉,以及黄土高原和北太平洋粉尘记录均表明,中中新世(16~12 Ma)中亚地区气候干旱化显著增强。然而,对其驱动机制的认识不一,包括全球降温、中亚地区的构造抬升、高海拔的“原西藏高原”的存在、副特提斯洋的退缩以及上述几者联合作用的结果。不过,全球降温(约14 Ma)、“原西藏高原”的抬升(≥40 Ma)、以及副特提斯洋退缩的时间(〉34 Ma)与中中新世中亚气候干旱化增强的时间(16~12 Ma)不一致。因此,它们可能是导致中中新世中亚干旱化增强的重要边界条件,或者是有利的辅助条件,但没起直接的主导作用。对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江尕勒萨伊剖面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阿尔金山快速抬升始于16 Ma。在获得了磁性地层年龄的基础上,前人的碳氧同位素数据指示了16 Ma江尕勒萨依地区气候干旱化逐渐增强。鉴于同时发生,笔者把16 Ma气候干旱化增强归因于此时阿尔金山的快速抬升。从更广范围看,中中新世中亚发生了广泛的的地壳缩短变形和造山运动。对中国黄土高原的红粘土以及北太平洋粉尘沉积的多指标分析(磁化率、粒径、粉尘通量以及物源等)表明,中中新世中亚构造抬升及其引起的雨影效应是中亚气候干旱化增强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抬升 气候干旱化 江尕勒萨依 中亚 中中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南缘榴辉岩带中花岗片麻岩的时代及构造环境探讨 被引量:51
4
作者 王超 刘良 +3 位作者 车自成 陈丹玲 张安达 罗金海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82,共9页
阿尔金南缘江尕勒萨依一带榴辉岩的围岩花岗片麻岩具有高SiO2(>70%)、高铝(Al2O3>13%)和高碱(ALK=7.52~8.91)的特征,铝饱和度指数ASI=1.10~1.27,属于钙碱性过铝质花岗质岩石;岩石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Th,中等富集K和Ba,... 阿尔金南缘江尕勒萨依一带榴辉岩的围岩花岗片麻岩具有高SiO2(>70%)、高铝(Al2O3>13%)和高碱(ALK=7.52~8.91)的特征,铝饱和度指数ASI=1.10~1.27,属于钙碱性过铝质花岗质岩石;岩石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Th,中等富集K和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Hf,Y和Yb;具典型大陆碰撞型花岗岩相应的元素丰度特征;岩石的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总体呈右倾的“V”型稀土配分模式,显示壳源型花岗岩特征;在R1-R2构造环境判别图上落于同碰撞花岗岩区。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了典型岩浆锆石的特征,利用LAICPMS方法进行锆石微区UPb同位素定年,得到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值为923±13Ma,表明江尕勒萨依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阿尔金新元古代同碰撞花岗岩的确定,不仅明确了新元古代早期陆块汇聚在该区的存在,而且对区内新元古代早期造山作用的鉴别,重塑西部古大陆的演化历史、构造格架以及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深入探讨区内高压-超高压岩石与围岩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约束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 江尕勒萨依 同碰撞花岗岩 新元古代 锆石 LA-ICP-MS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