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南钨矿带东段长岭尖钨多金属矿床成矿年代、成矿流体特征及成因分析
1
作者 王静 张达玉 +5 位作者 张飞 翁望飞 许红兵 孟翔 杨华炜 周涛发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9-1045,共17页
长岭尖矿床是江南钨矿带东段新发现的钨多金属矿床。笔者等测得长岭尖矿床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33.8±1.3 Ma,与矿区深部同时代白云母花岗岩密切相关。根据长岭尖矿床的矿化蚀变组合特征,其成矿期次从早到晚可分为... 长岭尖矿床是江南钨矿带东段新发现的钨多金属矿床。笔者等测得长岭尖矿床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33.8±1.3 Ma,与矿区深部同时代白云母花岗岩密切相关。根据长岭尖矿床的矿化蚀变组合特征,其成矿期次从早到晚可分为:黑钨矿—硫化物—石英阶段(阶段Ⅰ)、硫化物—石英阶段(阶段Ⅱ)和方解石—石英阶段(阶段Ⅲ)。矿物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其成矿温度和盐度从阶段Ⅰ(281~386℃,0.70%~10.11%NaCl_(eq))→阶段Ⅱ(186~317℃,0.70%~4.03%NaCl_(eq))→阶段Ⅲ(156~202℃,0.70%~2.07%NaCl_(eq)),逐渐降低。长岭尖矿床硫化物中的δ~(34)S_(V-CDT)范围介于-4.5‰~2.8‰(阶段Ⅰ和阶段Ⅱ),矿化共生的石英流体包裹体(阶段Ⅰ和阶段Ⅱ)的δD_(V-SMOW)介于-70.3‰~-58.3‰和石英中δ~(18)O_(石英)换算得到的δ~(18)O_(H2O)值介于-0.1‰~4.8‰,均指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有少量大气降水混入,从早到晚大气降水比例逐渐增高。长岭尖矿床钨的沉淀主要受控于流体不混溶作用,硫化物矿物的沉淀主要受控于流体混合作用。综合分析显示,长岭尖矿床与江南钨矿带钨矿床类似,成矿流体均来源于岩浆水,且后期都存在大气降水加入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定年 流体包裹体 H—O同位素 S同位素 江南钨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钨矿带黄山岭-桂林郑矿床两类成矿岩体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2
作者 雷行行 张达玉 +3 位作者 苏海博 刘永飞 丁宁 周涛发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2-968,共27页
江南钨矿带黄山岭-桂林郑矿床是一个上部为铅锌(铜)矿体、下部为钨钼矿体的复合矿床,前期研究认为两类矿化均与矿区隐伏花岗斑岩密切有关。然而最近在铅锌(铜)矿体附近识别出石英闪长斑岩,其是否与成矿有关尚不清楚。文章通过详细岩相... 江南钨矿带黄山岭-桂林郑矿床是一个上部为铅锌(铜)矿体、下部为钨钼矿体的复合矿床,前期研究认为两类矿化均与矿区隐伏花岗斑岩密切有关。然而最近在铅锌(铜)矿体附近识别出石英闪长斑岩,其是否与成矿有关尚不清楚。文章通过详细岩相学观察,对该矿床两类岩体的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石英闪长斑岩的成岩年龄为(152.0±3.0)Ma(MSWD=0.48,n=14),具有低硅(w(SiO_(2))=58.66%~64.71%)、富铝(w(Al_(2)O_(3))=15.74%~16.11%)及高钾(w(K_(2)O)=3.33%~6.37%)的特征,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和HREE,为钾玄岩系列、准铝质的I型花岗岩,显示其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为(129.2±2.6)Ma(MSWD=0.90,n=10),具有高硅(w(SiO_(2))=76.70%~76.94%)、贫铝(w(Al_(2)O_(3))=12.18%~12.35%)及高钾(w(K_(2)O)=4.69%~4.79%)的特征,显著亏损Ba、Sr、Eu、P、Ti等元素,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的I型花岗岩。全岩Sr-Nd同位素显示,石英闪长斑岩和花岗斑岩的(^(87)Sr/^(86)Sr)i值分别为0.71615~0.72140和0.70485~0.71431,ɛNd(t)值分别为-5.38~-4.93和-5.94~-5.75。以上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矿床石英闪长斑岩熔体主要源于拆沉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混合了少量岩石圈地幔组分,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地壳围岩物质混染;花岗斑岩熔体主要来自上溪群变火成岩的部分熔融。区域对比分析显示,黄山岭-桂林郑矿区中石英闪长斑岩和花岗斑岩分别与江南钨矿带内早期铜(铅锌)矿床和晚期钨矿床成矿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较晚的铜(铅锌)成矿岩体通常具有相对较低的岩浆演化程度和氟含量、相对较高的源区幔源组分占比和氧逸度、富水等专属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同位素定年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专属性 江南钨矿(jt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钨矿带桂林郑钼钨矿床钼的赋存状态、时空分布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达玉 孟翔 +3 位作者 任康达 陈雪锋 叶龙翔 熊珍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821-2842,共22页
安徽桂林郑钼钨矿床位于江南钨矿带北部,是目前区内唯一钼储量达到大型的钼钨矿床。本文在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和已有成果总结基础上,详细观察了各代表性矿化蚀变样品的岩相学特征,提出该矿床具镁质矽卡岩矿床特征,是桂林郑花岗斑岩熔体与... 安徽桂林郑钼钨矿床位于江南钨矿带北部,是目前区内唯一钼储量达到大型的钼钨矿床。本文在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和已有成果总结基础上,详细观察了各代表性矿化蚀变样品的岩相学特征,提出该矿床具镁质矽卡岩矿床特征,是桂林郑花岗斑岩熔体与奥陶系白云质灰岩地层交代的产物。矿石类型可分为靠近岩体(<100m)浸染状矿石和远离岩体(> 100m)的条带状矿石,分别赋存在接触交代矽卡岩和层控矽卡岩中。桂林郑矿床的矿石矿物为富钼白钨矿(钼钙矿-白钨矿系列),可分为三个世代,分别形成于无水矽卡岩阶段(Sch-Ⅰ)和含水矽卡岩-氧化物阶段(Sch-Ⅱ和Sch-Ⅲ),辉钼矿仅在浸染状矿石富钼白钨矿(Sch-Ⅲ)边部少量发育。不同矿石类型、不同世代富钼白钨矿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显示,富钼白钨矿的钼含量(MoO3%)在5.75%~71.02%之间,均值为46.00%(n=224),总体具有超常富钼的特点;从无水矽卡岩阶段到含水矽卡岩-氧化物阶段(早→晚)、从浅部的条带状矿石到深部的浸染状矿石(浅→深),富钼白钨矿MoO3含量有降低趋势。桂林郑钼钨矿床是首个以富钼白钨矿为主要矿石矿物的钼-多金属矿床,这一特殊钼钨矿床的发现深化了矽卡岩钼钨矿床的成因认识,同时对江南钨矿带内区域成矿规律与找矿勘探工作的推进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钨矿 富钼白钨矿 成矿期次 电子探针 江南钨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钨矿带高家塝钨多金属矿床矿化分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任康达 张达玉 +5 位作者 叶龙翔 孟翔 易洪 黄家龙 万书文 周涛发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9-383,共15页
高家塝钨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钨矿带北部。钨矿化发育在花岗闪长斑岩与黄柏岭组接触的矽卡岩及其两侧。从岩体向外将矿石划分为:花岗闪长斑岩中细脉浸染状白钨矿矿石(类型Ⅰ)、矽卡岩中浸染状白钨矿矿石(类型Ⅱ)、角岩中脉状白钨矿矿石(... 高家塝钨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钨矿带北部。钨矿化发育在花岗闪长斑岩与黄柏岭组接触的矽卡岩及其两侧。从岩体向外将矿石划分为:花岗闪长斑岩中细脉浸染状白钨矿矿石(类型Ⅰ)、矽卡岩中浸染状白钨矿矿石(类型Ⅱ)、角岩中脉状白钨矿矿石(类型Ⅲ)3类。高家塝矿床不同类型矿石的白钨矿和磁黄铁矿电子探针(EPMA)分析结果显示,白钨矿w(Mo)从类型Ⅱ(w(Mo)=1.34%~1.40%)→类型Ⅲ(w(Mo)=0.01%~0.17%)→类型Ⅰ(w(Mo)<0.01%)降低。从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磁黄铁矿中Cu、Fe元素含量降低;Zn、Co、Ni含量增高。高家塝钨矿床形成白钨矿的成矿流体从类型Ⅱ→类型Ⅲ→类型Ⅰ,氧逸度降低;形成磁黄铁矿的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类型Ⅱ的成矿流体降温速率缓慢,类型Ⅰ和Ⅲ的成矿流体发生快速冷凝作用。区域对比研究显示,高家塝矿床为贫钼白钨矿矿床,形成于还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钨矿 磁黄铁矿 EPMA 成矿指示 江南钨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钨矿带桂林郑富钼白钨矿稀土元素的富集机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任康达 张达玉 +5 位作者 孟翔 张飞 王静 席晓晨 张泽伟 苏海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9-877,共19页
桂林郑钼钨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钨矿带北部,其矿石矿物以富钼白钨矿为主。研究显示,该矿床富钼白钨矿中富集稀土元素。为探究其富集机制,文章对不同世代的富钼白钨矿进行原位LA-ICP-MS微量分析和面扫描分析。结果显示,富钼白钨矿的总稀... 桂林郑钼钨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钨矿带北部,其矿石矿物以富钼白钨矿为主。研究显示,该矿床富钼白钨矿中富集稀土元素。为探究其富集机制,文章对不同世代的富钼白钨矿进行原位LA-ICP-MS微量分析和面扫描分析。结果显示,富钼白钨矿的总稀土元素含量(∑REE)在28.59×10^(-6)~4863.82×10^(-6)之间,均值为789.21×10^(-6)(n=122),从第一世代(Sch-Ⅰ)28.59×10^(-6)~1059.18×10^(-6)(平均值为203.19×10^(-6),n=55)→第二世代(Sch-Ⅱ)533.54×10^(-6)~2536.51×10^(-6)(平均值=928.79×10^(-6),n=30)→第三世代(Sch-Ⅲ)117.21×10^(-6)~4863.82×10^(-6)(平均值=1547.13×10^(-6);n=37)逐渐增高。从Sch-Ⅰ→Sch-Ⅱ→Sch-Ⅲ,轻重稀土元素比值(LREE/HREE)13.99~143.90(平均值=53.53)→22.38~70.08(平均值=33.74)→7.44~69.86(平均值=27.54)逐渐降低。桂林郑富钼白钨矿形成于高氧逸度、富F的岩浆热液系统,REE主要以Ca^(2+)+Mo^(6+)=REE^(3+)+(1-x)Mo^(5+)+xNb^(5+)(0≤x≤1)为主导方式进入富钼白钨矿中。成矿流体中Cl降低、F增高、氧逸度降低等是REE进入富钼白钨矿的有利条件。通过对江南钨矿带代表性矽卡岩型矿床综合对比分析显示,富钼白钨矿床相比贫钼白钨矿床具有更高的REE,说明桂林郑矿床富钼白钨矿在后续开采中具有稀土元素的综合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富钼白钨矿 稀土元素 LA-ICP-MS 桂林郑矽卡岩 矿床江南钨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西北香炉山超大型钨矿床黑云母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6
作者 汪国华 周腾 +7 位作者 高剑峰 张世涛 张勇 高任 张浩 温润涛 陈天迪 程冰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9-1002,I0046-I0050,共19页
香炉山超大型钨矿床位于世界级江南钨成矿带赣西北段,属于典型的矽卡岩型钨矿床,并伴随有角岩型和云英岩型白钨矿化。钨矿体主要分布于黑云母花岗岩与含碳泥质灰岩、灰质泥岩、含碳质页岩及硅质岩等接触带附近,受NE向、EW向倾伏背斜控... 香炉山超大型钨矿床位于世界级江南钨成矿带赣西北段,属于典型的矽卡岩型钨矿床,并伴随有角岩型和云英岩型白钨矿化。钨矿体主要分布于黑云母花岗岩与含碳泥质灰岩、灰质泥岩、含碳质页岩及硅质岩等接触带附近,受NE向、EW向倾伏背斜控制。近年来,在香炉山老矿区外围陆续发现形坪、张天罗和大岩下三个新矿段,累计新增WO_(3)资源量8.12万吨。新发现的钨矿体与矿区隐伏黑云母花岗岩在空间上关系密切。然而,目前关于这类隐伏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时代及其与已报道的香炉山矿段黑云母花岗岩之间的成因联系,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香炉山钨矿床3件隐伏黑云母花岗岩进行锆石和独居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7.2±2.0 Ma、125.4±0.9 Ma、125.5±2.1 Ma和125.4±0.9 Ma,与矿区已报道的黑云母花岗岩成岩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它们均属于中国东部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此外,香炉山隐伏黑云母花岗岩具有高硅(SiO_(2)=68.40%~76.88%)、富碱(Na_(2)O+K_(2)O=7.61%~9.27%)、弱-强过铝质(A/CNK=0.96~1.18)的特点,较低的Fe_(2)O_(3)/FeO值(0.05~0.41),并富集K、Rb、Th、U、Pb,亏损Ba、Sr、P、Ti等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形态,且具Eu负异常(Eu/Eu*=0.11~0.53)。结合前人研究,香炉山隐伏黑云母花岗岩为高分异还原性含钨花岗岩,具备形成大型-超大型钨矿床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石U-Pb定年 黑云母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香炉山钨矿 江南钨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钨矿带香炉山钨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7
作者 高任 张明华 +2 位作者 汪国华 温润涛 陈天迪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1-511,共11页
赣北香炉山矿床是江南世界级钨矿带北缘的特大型钨矿床,包含香炉山—形坪、大岩下和张天罗等3个相邻矿段。香炉山—形坪矿段主要由沿寒武系杨柳岗组泥质灰岩与黑云母花岗岩的接触带分布的透镜状和层状钨矿体组成,以矽卡岩型矿化为主;大... 赣北香炉山矿床是江南世界级钨矿带北缘的特大型钨矿床,包含香炉山—形坪、大岩下和张天罗等3个相邻矿段。香炉山—形坪矿段主要由沿寒武系杨柳岗组泥质灰岩与黑云母花岗岩的接触带分布的透镜状和层状钨矿体组成,以矽卡岩型矿化为主;大岩下、张天罗矿段则主要由沿震旦系陡山沱组含炭质页(泥)岩与灯影组含炭含泥硅质岩顺层展布的钨矿体组成,矿化类型为角岩型。采自大岩下矿段含石英脉钨矿石中的石英H、O同位素结果显示,氧化物阶段石英δD_(V-SMOW)值为-67.9‰~-78.0‰、δ^(18)O_(H2O)值为-3.3‰~0.7‰;石英硫化物阶段石英δD_(V-SMOW)值为-64.6‰~-66.4‰、δ^(18)O_(H2O)值为-7.5‰~-0.3‰,指示了香炉山钨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水的混合流体,在氧化物阶段就发生了大气降水的加入,在石英硫化物阶段大气水混合比例接近40%。采集自香炉山各矿段不同硫化物样品中的S同位素结果相近,δ^(34)S值主要为1.2‰~5.4‰,均符合矿床硫源以岩浆硫为主的特征。综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已有研究提出,在早白垩世的区域伸展背景下,新元古代地层熔融形成的富含钨的岩浆上涌,形成的岩浆热液与不断加入的大气降水在近地表发生混合形成成矿流体并持续演化,与不同层位的含钙围岩发生交代,最终沉淀形成香炉山白钨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硫同位素 矽卡岩矿床 香炉山钨矿 江南钨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床燕山期幕式成矿作用:来自原位白钨矿U-Pb定年与黄铁矿元素-同位素的约束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彬 许德如 +5 位作者 柏道远 陈旭 邹少浩 代俊峰 马文 曾广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5-240,共26页
沃溪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是一座同时具有金、锑、钨大规模成矿的大型金矿,近年的研究揭示其主要形成于燕山期,但该矿的成矿物质源区及矿床成因尚存争议。基于此,本文利用SEM、EPMA、LA-MC-IF-ICP-MS等原位分析技术,对该矿床多世代... 沃溪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是一座同时具有金、锑、钨大规模成矿的大型金矿,近年的研究揭示其主要形成于燕山期,但该矿的成矿物质源区及矿床成因尚存争议。基于此,本文利用SEM、EPMA、LA-MC-IF-ICP-MS等原位分析技术,对该矿床多世代黄铁矿的结构、成分及同位素组成和成矿期白钨矿的U-Pb年代学进行了研究。在沃溪矿床中,识别出3个世代5种类型黄铁矿(Py),即成矿前Py1,成矿第二阶段Py2和第三阶段的Py3a、Py3b和Py3c。黄铁矿微区成分及围岩蚀变特征指示,成矿期Au、As和Cu耦合,Au主要以固溶体(Au+)的形式存在于Py3b的晶格中;As-取代S-进入黄铁矿是促进晶格金富集的主要因素;而强烈的水-岩反应是导致成矿期热液黄铁矿Co/Ni<1的原因。黄铁矿的原位微量元素和S-Pb同位素组成(δ34 S V-CDT值:Py2为-4.33‰~-1.61‰,Py3a为-6.36‰~3.59‰,Py3b为-4.36‰~3.59‰,Py3c为-2.21‰~-0.65‰;206 Pb/204 Pb、207 Pb/204 Pb、208 Pb/204 Pb值:Py2分别为18.029、15.618和38.653,Py3a分别为18.047~18.341、15.594~15.698、38.781~39.394)及其在环带结构中的变化,指示第二及第三成矿阶段流体性质存在显著差异。成矿第三阶段白钨矿的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132.7±7.9Ma(1σ,n=31,MSWD=0.43)。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沃溪金锑钨矿床主要形成于燕山期148~140Ma的黑钨矿(少量白钨矿、黄铁矿和金)和~130Ma的金-锑-白钨矿两阶段幕式成矿作用。早阶段成矿为下伏基底岩石重熔岩浆演化出的相对高温的还原性流体;晚阶段金-锑-白钨矿成矿以脉冲性幔源流体为主,金主要具地幔来源,而锑和钨可能来源于壳源与幔源流体混合演化出的富矿热液,成矿的脉动性可能与深部断层阀机制有关。金的主要沉淀机制为水岩反应和硫化作用,流体混合是辉锑矿与白钨矿的沉淀机制。富集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活化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拆沉导致的岩石圈大规模伸展是江南造山带中段(湖南)燕山晚期金多金属大规模成矿的关键因素及构造背景,区域上具有进一步寻找陆内弧后伸展背景金多金属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 沃溪Au-Sb-W矿 钨矿U-Pb定年 黄铁矿 S-Pb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包金山金(钨)矿床金、钨共生-分离机制
9
作者 鲁玉龙 张求识 +5 位作者 王鹏 黄建中 彭建堂 丁海洋 汪飞 文春华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77-1998,共22页
江南造山带发育大量的金、金-钨和钨矿床,金和钨在这些矿床中既有共生的特征,又有分离的特征,但是其共生-分离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包金山金(钨)矿床是该成矿带中的一个中型金(钨)矿。该矿床可划分为5个成矿阶段,且发育3个世代的白钨... 江南造山带发育大量的金、金-钨和钨矿床,金和钨在这些矿床中既有共生的特征,又有分离的特征,但是其共生-分离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包金山金(钨)矿床是该成矿带中的一个中型金(钨)矿。该矿床可划分为5个成矿阶段,且发育3个世代的白钨矿,其中阶段Ⅰ发育与金分离的白钨矿Sch(Ⅰ),阶段Ⅱ发育与金共生的白钨矿Sch(Ⅱa)以及与金分离的白钨矿Sch(Ⅱb)。因此,包金山金(钨)矿是研究金、钨共生-分离的理想研究对象。本文在详细显微镜和CL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利用LA(-MC)-ICP-MS对白钨矿开展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和Sr同位素分析,并与区域冷家溪群、板溪群板岩以及紫云山花岗岩的全岩Sr同位素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包金山金(钨)矿中3个世代白钨矿的稀土元素替换机制均主要为2Ca^(2+)■REE^(3+)+Na^(+)。其中与金分离的白钨矿Sch(Ⅰ)受起源于地层的还原性变质流体控制,而与金共生的白钨矿Sch(Ⅱa)受起源于紫云山I型花岗岩的氧化性岩浆流体和水-岩反应控制。另外,与金分离的白钨矿Sch(Ⅱb)主要是由于在Sch(Ⅱa)形成时自然金大量沉淀引起流体中金含量降低导致的。金、钨的沉淀富集与流体-围岩反应有关。因此,本文提出成矿流体来源和演化可能是控制江南造山带金、钨共生-分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微量元素 原位Sr同位素 钨矿 包金山金(钨)矿 江南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黄金洞金矿床白钨矿Sm-Nd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岳强 董国军 +5 位作者 许德如 邓腾 吴俊 王翔 高磊 陈孝刚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1-397,共17页
黄金洞金矿床是江南造山带上重要的金矿产地之一,矿体赋存在新元古代的浅变质岩中,受东西向-北西西向构造的严格控制。多年来,黄金洞金矿床的成矿年龄一直存在着争议。通过对黄金洞金矿区的白钨矿开展详细的野外调查、岩相学观察和Sm-N... 黄金洞金矿床是江南造山带上重要的金矿产地之一,矿体赋存在新元古代的浅变质岩中,受东西向-北西西向构造的严格控制。多年来,黄金洞金矿床的成矿年龄一直存在着争议。通过对黄金洞金矿区的白钨矿开展详细的野外调查、岩相学观察和Sm-Nd同位素分析,在147Sm/144Nd-143Nd/144Nd图解中获得白钨矿的等时线年龄为(129.7±7.4) Ma (MSWD=1.0),对应的εNd(t)值为-8.21~-8.68。结合黄金洞矿区白钨矿与含金硫化物的交切关系观察、以及前人的成矿年代学和矿物学研究成果,认为白钨矿的等时线年龄可作为黄金洞金矿床的成矿年龄。白钨矿的εNd(t)值大于赋矿地层新元古界冷家溪群和湘东北早白垩世花岗岩,但小于新元古界仓溪岩群,表明白钨矿中的Nd部分来自新元古界冷家溪群和(或)湘东北早白垩世花岗岩,部分来自新元古界仓溪岩群。综合前人的研究,认为在江南造山带的金锑钨成矿作用中,新元古界为矿源层,区域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共同促进了金等成矿物质的活化,构造活化为含矿热液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通道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钨矿 SM-ND同位素 湘东北 江南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钨矿地球化学对皖南竹溪岭和逍遥钨矿成矿流体演化的指示 被引量:3
11
作者 段晓侠 句英富 +1 位作者 王三达 王志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41-2760,共20页
近年来赣北-皖南地区陆续发现了一批斑岩-矽卡岩钨矿床,构成一个新的世界级钨成矿带——江南钨矿带。位于该成矿带东北段的皖南地区发育大量与弱分异氧化性花岗岩相关的钨多金属矿床,目前这类矿床缺乏基于矿物原位地球化学的精细研究,... 近年来赣北-皖南地区陆续发现了一批斑岩-矽卡岩钨矿床,构成一个新的世界级钨成矿带——江南钨矿带。位于该成矿带东北段的皖南地区发育大量与弱分异氧化性花岗岩相关的钨多金属矿床,目前这类矿床缺乏基于矿物原位地球化学的精细研究,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认识不清。本文选取皖南地区两个代表性钨多金属矿床——竹溪岭和逍遥矿床为研究对象,开展白钨矿原位成分分析,揭示矽卡岩体系成矿流体性质、物化条件变化以及水岩反应影响,并探讨江南钨矿带内钨成矿条件差异。白钨矿原位成分分析能够精细厘定矽卡岩形成过程的氧逸度、pH值、温度、成矿流体组成变化以及水岩反应等信息。逍遥矿床和竹溪岭矿床的白钨矿均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早期进变质矽卡岩中白钨矿(Sch-1)的Mo含量最高,REE表现为轻重稀土分异的右倾曲线,具有负Eu异常,与成矿母岩REE配分类似,指示早期流体是相对富Cl的岩浆出溶热液;Sch-2产于退变质矽卡岩阶段,其轻重稀土分异变弱,有一定的正Eu异常,REE和Mo含量较低,推测早期Sch-1结晶摄取大量的LREE,导致后期流体轻重稀土比值降低;脉状产出的白钨矿(Sch-3)形成于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其REE、Nb、Ta和Y等元素含量显著高于Sch-1和Sch-2,REE表现为轻重稀土分异弱的平坦型曲线,发育弱正Eu异常,暗示晚期流体更加富F。本文研究认为从早期Sch-1到晚期Sch-3,白钨矿Eu异常变化不一定反映氧逸度变化,而更可能反映的是水岩反应制约;此外,白钨矿的Mo含量相对于Eu异常更能够有效地反映体系的氧逸度特征。与逍遥矿床相比,竹溪岭矿床石榴石的钙铁榴石组分含量较低,锰铝榴石组分含量高,白钨矿Mo含量(630×10^(-6)~18813×10^(-6))显著低于逍遥白钨矿(8700×10^(-6)~74478×10^(-6)),指示竹溪岭矿床相比于逍遥矿床是相对还原的钨矽卡岩体系。前人认为江南钨矿带中相对于赣北还原型钨矽卡岩矿床,皖南地区矿床总体上属于氧化型,基于竹溪岭矿床和逍遥矿床的对比表明皖南地区钨矿床之间氧化还原状态存在差异。氧逸度和成矿岩浆岩的分异程度是制约皖南地区矿床规模大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 逍遥钨多金属矿 竹溪岭钨多金属矿 矽卡岩型矿床 江南钨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安化大溶溪白钨矿床侧伏规律研究及意义
12
作者 余应龙 周岳强 +1 位作者 董玉宁 时承华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3年第2期252-261,共10页
湖南安化大溶溪白钨矿床位于湘西金锑钨成矿带,赋存于大神山岩体外接触带,是湘西地区最为重要的大型钨矿床。为了深入了解大溶溪白钨矿的矿床成因类型,以大溶溪白钨矿床开发期收集的大量基础资料和9个中段1997个钨样品测试数据为基础,... 湖南安化大溶溪白钨矿床位于湘西金锑钨成矿带,赋存于大神山岩体外接触带,是湘西地区最为重要的大型钨矿床。为了深入了解大溶溪白钨矿的矿床成因类型,以大溶溪白钨矿床开发期收集的大量基础资料和9个中段1997个钨样品测试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研究大溶溪白钨矿的矿体侧伏规律,并据此进行反向推演,探讨了大溶溪白钨矿的成矿作用过程及其与大神山岩体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大溶溪白钨矿的矿体侧伏方向为NE(42°),受大神山岩体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南沱砂岩组,大神山岩体为其活化、迁移和再富集提供了热力场和动力场。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大神山岩体北部界山区域和南部白沙溪区域均位于大神山岩体热力场范围内,成矿条件与大溶溪白钨矿床相似,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建议进一步探寻深部隐伏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 侧伏规律 岩浆热力场 矿床成因 湘西金锑钨成矿 江南古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东北牛角坞钨多金属矿床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陈浩 赵正 +4 位作者 刘善宝 陈振宇 王成辉 许建祥 邓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96,共19页
牛角坞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是近年来赣东北地区钨多金属矿产勘查取得重要进展的矿区,钨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与元古界板桥组变质砂岩内外接触带,目前探获钨资源量已达到中型规模(WO_(3)平均品位为0.26%),且其深部资源潜力巨... 牛角坞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是近年来赣东北地区钨多金属矿产勘查取得重要进展的矿区,钨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与元古界板桥组变质砂岩内外接触带,目前探获钨资源量已达到中型规模(WO_(3)平均品位为0.26%),且其深部资源潜力巨大。该矿床以浅部石英脉型钨矿和深部细脉浸染型钨矿分带共生为特色,区别于典型的石英脉型“五层楼”模式,故对其赋矿岩体开展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不同类型白钨矿进行矿物学工作和构建成矿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矿床地质调查和钻孔编录的基础上,首先厘定了牛角坞矿床矿物组合及其矿化分带特征;获得了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49.1±0.6Ma,判断其为华南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赋矿花岗质岩浆岩表现为明显的过铝质钙碱性特征,其稀土元素则为明显的右倾型配分模式,具有弱负Eu异常,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i等高场强元素特征;锆石εHf(t)集中在-15.2~-3.2,指示其成矿岩浆来源于古元古代壳源物质重熔;白钨矿稀土元素特征指示两类含矿热液均主体源自深部花岗质岩浆。综合年代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建立了牛角坞石英脉型与细脉浸染型共生钨矿床成矿模式,为华南地区大规模钨成矿作用研究和深部勘查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 钨矿 锆石U-PB年代学 花岗岩地球化学 钨矿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竹溪岭与W-Mo成矿密切相关的弱分异Ⅰ型花岗闪长岩成岩条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孔志岗 毛景文 +4 位作者 梁婷 徐生发 李杨林 许红兵 金修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19-1648,共30页
江南钨矿带是近年来中国新发现W矿床最多的成矿区带之一,是近年研究热点地区。该钨矿带的东部主要发育与弱分异Ⅰ型花岗质岩石密切相关的W-Mo矿床,其成岩成矿机制和条件还不清楚,成岩条件研究是该类型矿床成岩成矿模型研究的基础。因此... 江南钨矿带是近年来中国新发现W矿床最多的成矿区带之一,是近年研究热点地区。该钨矿带的东部主要发育与弱分异Ⅰ型花岗质岩石密切相关的W-Mo矿床,其成岩成矿机制和条件还不清楚,成岩条件研究是该类型矿床成岩成矿模型研究的基础。因此本文以竹溪岭W-Mo多金属矿床为例,利用角闪石-斜长石温度计、角闪石全Al压力计,角闪石氧逸度计算和黑云母氧逸度投图结果,限定花岗闪长岩的成岩条件,在此基础上,探讨成岩模式。结果显示:早期结晶的角闪石结晶温度为849-881℃,压力为241-330MPa,对应结晶深度9.11-12.4km,logf_(02)=-12.8--12.2;角闪石主结晶阶段的温度为774-841℃,压力为123-209MPa,对应结晶深度为4.40-7.90km, logf_(02)=-13.9--12.7;黑云母结晶时的氧逸度logf_(02)≈-15.0--13.0;显示岩浆从早期到晚期,由深而浅,温度不断降低,氧逸度不断升高。角闪石、黑云母矿物化学特征显示,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是竹溪岭花岗闪长岩的主要成岩机制,岩浆上侵过程中经历了两期角闪石结晶事件。江南钨矿带W-Mo多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与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Izanagi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钨矿 弱分异Ⅰ型花岗质岩石 竹溪岭花岗闪长岩 成岩条件 成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