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江南文脉视域下的钟山文化特质研究
- 1
-
-
作者
唐晓岚
高思源
施国俊
-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
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
-
出处
《园林》
2024年第2期94-102,共9页
-
基金
202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南历史名山明清史志的图像学研究”(编号:2022YJA760075)
2022年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地方志专项课题立项项目“基于明清史志图像学分析的钟山胜迹演变及其江南文脉文化价值研究”(编号:22SFZA-01)
+2 种基金
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遗产与森林环境史研究中心项目“江浙地区风景名山史志整理与研究”(编号:2021LYYB02)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2019年研究生教育管理课题“林业院校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知识结构与专业课程设置探索”(编号:2019-NLZX-ZD15)
南京林业大学国家公园与保护地研究中心研究项目“中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体系实证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编号:2020NPB01)。
-
文摘
江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以长三角地区为其主要分布区,江南文化所处的地理环境成就了江南文脉延续的特征。江南名山作为孕育江南文化的重要地理空间形态,也成为江南文脉延续的载体。作为南京母亲山的钟山曾有多个称谓,自魏晋存史,延续至唐时便名列江南名山,不仅具有物质文化特质,也具有非物质文化特质。基于对江南文脉式样的考察,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据整理,以钟山名称演变历史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建立以“山名+八地”时空分析为路径的历史名山演进技术逻辑,梳理出钟山所蕴含的“八地”文化特质,即山水形胜地、形便分界地、军事要冲地和皇陵禁封地的物质文化特质,八景游赏地、寺院道观地、雅集文兴地和修身隐逸地的非物质文化特质,力图展现江南文脉中名山文化的显性式样与隐性式样,为实现江南文脉的传承创新,构建解读历史名山文化特质的体系模式提供思路借鉴,以期促进江南文脉更好地奔流向前。
-
关键词
钟山
文化特质
江南文脉
江南山林
文化叠加
-
Keywords
Zhongsha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Jiangnan cultural context
Jiangnan mountains
cultural layering
-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