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龚克昌先生汉赋研究述评
被引量:
4
1
作者
踪凡
《阴山学刊》
2006年第3期19-26,共8页
龚克昌先生对汉赋研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推翻了两千年来人们强加给汉赋的种种鄙薄之词,为新时期的汉赋研究揭开了序幕;(二)深入探讨汉赋的思想价值及艺术贡献,充分肯定其文学史地位;(三)系统研究汉赋作家作品,梳理汉赋发展的历史流...
龚克昌先生对汉赋研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推翻了两千年来人们强加给汉赋的种种鄙薄之词,为新时期的汉赋研究揭开了序幕;(二)深入探讨汉赋的思想价值及艺术贡献,充分肯定其文学史地位;(三)系统研究汉赋作家作品,梳理汉赋发展的历史流程;(四)校注、评析所有汉赋,为学术界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五)培养汉赋研究的有生力量,使赋学研究组织化、规范化、世界化,为新世纪的辞赋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克昌
《
汉赋研究
》
《全
汉赋
评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晋代的汉赋研究及其学术史意义
2
作者
踪凡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11-116,共6页
晋代的汉赋研究较之前代,不仅在规模上有所扩大,在广度和深度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思辩色彩。晋人对于汉赋的渊源、文体性质、发展分类、价值地位、汉赋中的特殊体制(七体、答难体)、表现题材(志类、情类、士不遇类)...
晋代的汉赋研究较之前代,不仅在规模上有所扩大,在广度和深度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思辩色彩。晋人对于汉赋的渊源、文体性质、发展分类、价值地位、汉赋中的特殊体制(七体、答难体)、表现题材(志类、情类、士不遇类)、风格面貌等方面都有新的认识,挚虞、张载等还对某些汉赋作品的艺术构思、遣词用句进行了较为细密的分析。这标志着我国古代的汉赋研究已向纵深处拓展,并且为《文心雕龙》、《文选》的出现作了充分的学术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研究
晋代
拓展
学术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世纪汉赋研究的全球审视
3
作者
踪凡
《中国韵文学刊》
2022年第2期100-107,124,共9页
20世纪的汉赋研究,可以划分为转型期(1900—1939)、沉寂期(1940—1979)、繁荣期(1980—2000)三大阶段。转型期的汉赋研究以金秬香、陶秋英、高步瀛、汪吟龙为代表,新旧思想交织,研究方法多样,观点精湛,令人钦佩。沉寂期的汉赋研究在中...
20世纪的汉赋研究,可以划分为转型期(1900—1939)、沉寂期(1940—1979)、繁荣期(1980—2000)三大阶段。转型期的汉赋研究以金秬香、陶秋英、高步瀛、汪吟龙为代表,新旧思想交织,研究方法多样,观点精湛,令人钦佩。沉寂期的汉赋研究在中国本土几无建树,但在欧美和日本却异军突起,出现了[日]中岛千秋、[法]吴德明、[美]康达维等卓有建树的汉学家,在司马相如、扬雄、汉赋发展史的研究和国际传播方面取得了史诗般的成绩。繁荣期的汉赋研究起步于中国台湾,在大陆出现了全盛局面,出版专著近三十种,论文数千篇,而龚克昌、费振刚、简宗梧、康达维、万光治等先生的成果最令世人瞩目,足以享誉当世,彪炳千秋。汉赋研究一百年的兴衰嬗变,既关乎政治风云与时代思潮,也与研究者的学术师承与个人品质有莫大关系。但是在本土汉赋研究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带动全球范围(尤其是欧美地区)的汉赋研究,将中华优秀文学遗产推向世界,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汉赋研究
分期
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献丰富,义理淹洽,经集互证之典范——评王思豪《义尚光大: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
4
作者
欧阳一锋
《阴山学刊》
2024年第5期20-25,共6页
王思豪《义尚光大: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一书,深刻分析了汉赋与诗经学之间的复杂关系,论证扎实,文献详赡,合理利用量化统计,充分挖掘文字表述背后的丰富意蕴,具有辩证思维,且注重还原文学生态,剥离层累积淀,揭橥了理论范畴的原始涵义...
王思豪《义尚光大: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一书,深刻分析了汉赋与诗经学之间的复杂关系,论证扎实,文献详赡,合理利用量化统计,充分挖掘文字表述背后的丰富意蕴,具有辩证思维,且注重还原文学生态,剥离层累积淀,揭橥了理论范畴的原始涵义与时代新变,对赋学、诗经学、乃至古代文论、文体学研究皆极具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思豪
《义尚光大:
汉赋
与诗经学互证
研究
》
互证
学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评《汉魏六朝赋学批评研究》
5
作者
徐盈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128-128,F0003,共2页
赋是一代之文学,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体式。与诗、文相比,其研究相对冷落。文学史著作中除司马相如、班固、张衡等大家的赋作外,对其他赋家少有提及,关于赋体文学的专著也相对较少。关于赋体文学通史,较早的有铃木虎雄《...
赋是一代之文学,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体式。与诗、文相比,其研究相对冷落。文学史著作中除司马相如、班固、张衡等大家的赋作外,对其他赋家少有提及,关于赋体文学的专著也相对较少。关于赋体文学通史,较早的有铃木虎雄《赋史大要》(1942)、马积高《赋史》(1987)、郭维森、许洁《中国辞赋发展史》(1996)等,采取赋文体史的编著方法,但在赋体创作的复杂性等方面研究得并不充分;此外,龚克昌《汉赋研究》(1984)、姜书阁《汉赋通义》(1989)等著作则从汉赋人手,基本完成了汉代赋学体系的构建。在各类赋作研究中,赋学批评研究起步更晚,且只有叶幼明《赋学通论》(1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学批评
汉魏六朝
中国古代文学
《
汉赋研究
》
赋体文学
司马相如
铃木虎雄
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熙载汉赋理论述略
被引量:
1
6
作者
何新文
《中国文学研究》
1988年第3期44-50,共7页
刘熙载是一位涉猎广博而有独到见解的学者和文艺批评家。他论文说艺,往往能不囿于传统,独抒己见,“阐前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他对于汉赋的论述也是如此。其《艺概·赋概》一卷,从赋的渊源流变、文体特点,到赋的审美特征、表现...
刘熙载是一位涉猎广博而有独到见解的学者和文艺批评家。他论文说艺,往往能不囿于传统,独抒己见,“阐前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他对于汉赋的论述也是如此。其《艺概·赋概》一卷,从赋的渊源流变、文体特点,到赋的审美特征、表现方法、赋家的审美趣味、才学志尚等等,都有深入的阐述,内容林林总总,而能时出“新意妙理”,颇多“前人所未发”的意见,能给今天的汉赋研究者以启迪。本文试图以刘氏“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的“概”论之法,将他关于汉赋的主要论点作一概略的叙述,亦偶间己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熙载
汉赋研究
审美特征
审美趣味
文体特点
渊源流变
文艺批评家
表现方法
主要论点
司马相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辞赋研究专家龚克昌教授
7
作者
苏航
《阴山学刊》
1999年第1期28-33,共6页
龚克昌是我国著名的辞赋研究专家,是解放后大陆最早从事赋学研究、最早出版赋学专著、唯一招收赋学博士后的学者。其《汉赋研究》批驳了千百年来对汉赋的种种非难,恢复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全汉赋评注》是开创性的工作。
关键词
龚克昌
赋学
《
汉赋研究
》
《全
汉赋
评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钩沉索隐、推陈出新——踪凡《中国赋学文献考》读后
8
作者
何新文
《中国韵文学刊》
2021年第2期112-117,共6页
在佳作频传、新人辈出的当今赋学界,年富力强的踪凡(踪训国)教授,却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惊奇和惊喜。2007年5月,踪凡历时八年在其博士论文和博士后研究报告基础上增订而成的第一部著作《汉赋研究史论》,一经出版就惊艳了当时的赋学界。全书...
在佳作频传、新人辈出的当今赋学界,年富力强的踪凡(踪训国)教授,却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惊奇和惊喜。2007年5月,踪凡历时八年在其博士论文和博士后研究报告基础上增订而成的第一部著作《汉赋研究史论》,一经出版就惊艳了当时的赋学界。全书以65万字的篇幅,叙论了由两汉至晚清近代两千年汉赋研究的学术历程,堪称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大著,后来该书荣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可谓实至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研究
博士论文
赋学
学术历程
推陈出新
哲学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龚克昌先生汉赋研究述评
被引量:
4
1
作者
踪凡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阴山学刊》
2006年第3期19-26,共8页
文摘
龚克昌先生对汉赋研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推翻了两千年来人们强加给汉赋的种种鄙薄之词,为新时期的汉赋研究揭开了序幕;(二)深入探讨汉赋的思想价值及艺术贡献,充分肯定其文学史地位;(三)系统研究汉赋作家作品,梳理汉赋发展的历史流程;(四)校注、评析所有汉赋,为学术界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五)培养汉赋研究的有生力量,使赋学研究组织化、规范化、世界化,为新世纪的辞赋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龚克昌
《
汉赋研究
》
《全
汉赋
评注》
Keywords
Mr.Gong Kechang
Studies of the Rhapsody of Hart Dynasty
Textual Criticism of the Rhapsody in Han Dynasty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晋代的汉赋研究及其学术史意义
2
作者
踪凡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11-116,共6页
文摘
晋代的汉赋研究较之前代,不仅在规模上有所扩大,在广度和深度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思辩色彩。晋人对于汉赋的渊源、文体性质、发展分类、价值地位、汉赋中的特殊体制(七体、答难体)、表现题材(志类、情类、士不遇类)、风格面貌等方面都有新的认识,挚虞、张载等还对某些汉赋作品的艺术构思、遣词用句进行了较为细密的分析。这标志着我国古代的汉赋研究已向纵深处拓展,并且为《文心雕龙》、《文选》的出现作了充分的学术准备。
关键词
汉赋研究
晋代
拓展
学术史意义
Keywords
Hanfu study
the Jin Dynasty
broaden
significance to academic histor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世纪汉赋研究的全球审视
3
作者
踪凡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2022年第2期100-107,124,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赋论整理研究”(19ZDA249)
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赋学文献续编与研究”(17ZDA21)。
文摘
20世纪的汉赋研究,可以划分为转型期(1900—1939)、沉寂期(1940—1979)、繁荣期(1980—2000)三大阶段。转型期的汉赋研究以金秬香、陶秋英、高步瀛、汪吟龙为代表,新旧思想交织,研究方法多样,观点精湛,令人钦佩。沉寂期的汉赋研究在中国本土几无建树,但在欧美和日本却异军突起,出现了[日]中岛千秋、[法]吴德明、[美]康达维等卓有建树的汉学家,在司马相如、扬雄、汉赋发展史的研究和国际传播方面取得了史诗般的成绩。繁荣期的汉赋研究起步于中国台湾,在大陆出现了全盛局面,出版专著近三十种,论文数千篇,而龚克昌、费振刚、简宗梧、康达维、万光治等先生的成果最令世人瞩目,足以享誉当世,彪炳千秋。汉赋研究一百年的兴衰嬗变,既关乎政治风云与时代思潮,也与研究者的学术师承与个人品质有莫大关系。但是在本土汉赋研究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带动全球范围(尤其是欧美地区)的汉赋研究,将中华优秀文学遗产推向世界,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20世纪
汉赋研究
分期
成就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献丰富,义理淹洽,经集互证之典范——评王思豪《义尚光大: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
4
作者
欧阳一锋
机构
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阴山学刊》
2024年第5期20-25,共6页
基金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丝绸之路历代辞赋与社会文化研究”(2024jbkyzx006)
甘肃省高等学校产业支撑计划项目“陇右文献、文化遗存与甘肃文化建设研究”(2022CYZC-09)。
文摘
王思豪《义尚光大: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一书,深刻分析了汉赋与诗经学之间的复杂关系,论证扎实,文献详赡,合理利用量化统计,充分挖掘文字表述背后的丰富意蕴,具有辩证思维,且注重还原文学生态,剥离层累积淀,揭橥了理论范畴的原始涵义与时代新变,对赋学、诗经学、乃至古代文论、文体学研究皆极具启迪意义。
关键词
王思豪
《义尚光大:
汉赋
与诗经学互证
研究
》
互证
学术价值
Keywords
Wang Sihao
Yi Shang Bright:A Study on the Mutual Evidence between Han Fu and the Study of the Book of Songs
mutual proof
academic value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评《汉魏六朝赋学批评研究》
5
作者
徐盈
机构
青岛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128-128,F0003,共2页
文摘
赋是一代之文学,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体式。与诗、文相比,其研究相对冷落。文学史著作中除司马相如、班固、张衡等大家的赋作外,对其他赋家少有提及,关于赋体文学的专著也相对较少。关于赋体文学通史,较早的有铃木虎雄《赋史大要》(1942)、马积高《赋史》(1987)、郭维森、许洁《中国辞赋发展史》(1996)等,采取赋文体史的编著方法,但在赋体创作的复杂性等方面研究得并不充分;此外,龚克昌《汉赋研究》(1984)、姜书阁《汉赋通义》(1989)等著作则从汉赋人手,基本完成了汉代赋学体系的构建。在各类赋作研究中,赋学批评研究起步更晚,且只有叶幼明《赋学通论》(1991)、
关键词
赋学批评
汉魏六朝
中国古代文学
《
汉赋研究
》
赋体文学
司马相如
铃木虎雄
文学史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熙载汉赋理论述略
被引量:
1
6
作者
何新文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88年第3期44-50,共7页
文摘
刘熙载是一位涉猎广博而有独到见解的学者和文艺批评家。他论文说艺,往往能不囿于传统,独抒己见,“阐前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他对于汉赋的论述也是如此。其《艺概·赋概》一卷,从赋的渊源流变、文体特点,到赋的审美特征、表现方法、赋家的审美趣味、才学志尚等等,都有深入的阐述,内容林林总总,而能时出“新意妙理”,颇多“前人所未发”的意见,能给今天的汉赋研究者以启迪。本文试图以刘氏“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的“概”论之法,将他关于汉赋的主要论点作一概略的叙述,亦偶间己意.
关键词
刘熙载
汉赋研究
审美特征
审美趣味
文体特点
渊源流变
文艺批评家
表现方法
主要论点
司马相如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辞赋研究专家龚克昌教授
7
作者
苏航
机构
山东大学中文系
出处
《阴山学刊》
1999年第1期28-33,共6页
文摘
龚克昌是我国著名的辞赋研究专家,是解放后大陆最早从事赋学研究、最早出版赋学专著、唯一招收赋学博士后的学者。其《汉赋研究》批驳了千百年来对汉赋的种种非难,恢复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全汉赋评注》是开创性的工作。
关键词
龚克昌
赋学
《
汉赋研究
》
《全
汉赋
评注》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钩沉索隐、推陈出新——踪凡《中国赋学文献考》读后
8
作者
何新文
机构
湖北大学文学院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文学院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2021年第2期112-117,共6页
文摘
在佳作频传、新人辈出的当今赋学界,年富力强的踪凡(踪训国)教授,却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惊奇和惊喜。2007年5月,踪凡历时八年在其博士论文和博士后研究报告基础上增订而成的第一部著作《汉赋研究史论》,一经出版就惊艳了当时的赋学界。全书以65万字的篇幅,叙论了由两汉至晚清近代两千年汉赋研究的学术历程,堪称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大著,后来该书荣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可谓实至名归。
关键词
汉赋研究
博士论文
赋学
学术历程
推陈出新
哲学社会科学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龚克昌先生汉赋研究述评
踪凡
《阴山学刊》
200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晋代的汉赋研究及其学术史意义
踪凡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世纪汉赋研究的全球审视
踪凡
《中国韵文学刊》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文献丰富,义理淹洽,经集互证之典范——评王思豪《义尚光大: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
欧阳一锋
《阴山学刊》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简评《汉魏六朝赋学批评研究》
徐盈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刘熙载汉赋理论述略
何新文
《中国文学研究》
198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辞赋研究专家龚克昌教授
苏航
《阴山学刊》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钩沉索隐、推陈出新——踪凡《中国赋学文献考》读后
何新文
《中国韵文学刊》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