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谈汉语拼音化问题
1
作者 郭正彦 《学习与探索》 1983年第5期118-121,共4页
从新中国建立就开始着手进行现行方块汉字的改革工作,而且确定了改革的方向是拼音化,即以拼音汉字代替现行的表意汉字,至今已三十多年了。在党的领导下,文字改革这项工作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从新中国建立就开始着手进行现行方块汉字的改革工作,而且确定了改革的方向是拼音化,即以拼音汉字代替现行的表意汉字,至今已三十多年了。在党的领导下,文字改革这项工作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迎。但是,从“四人帮”干扰、破坏以来,文改工作在其前进的道路上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其某些方面甚至出现了倒退的现象。这一后果,尤其在今天,严重地影响着四化的前进步伐。因此,我们不能不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提出宋加以讨论,并需迫切着手解决。重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思想障碍问题。诸如:文字改革是否一定要废除汉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音文字 汉语拼音化 文字改革 表意汉字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表意文字 语言文字学 同音词 积极作用 语言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变革中的话语重建——晚清至“五四”语言变革实践考察
2
作者 刘志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91-93,共3页
1840年海禁大开后,中国传统社会受到来自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世人慨叹:“今日之事变,岂特春秋所未有,抑秦、汉以至元、明所未有也。”犤1犦社会剧变和中西冲突,遂演变为国家、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传统文化秩序和价值系统失衡,文言话语... 1840年海禁大开后,中国传统社会受到来自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世人慨叹:“今日之事变,岂特春秋所未有,抑秦、汉以至元、明所未有也。”犤1犦社会剧变和中西冲突,遂演变为国家、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传统文化秩序和价值系统失衡,文言话语体系逐渐崩溃,而社会的现代性欲求需要新的话语重建,在此背景下,汉语开始了艰难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变革 社会变革 话语重建 文言文 汉语拼音化 五四 白话文运动 语言问题 白话运动 中国传统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英语名词的汉译——音译、义译和象译 被引量:3
3
作者 蔡文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83-91,共9页
有的人以为翻译比创作容易,创作需要才华和学问,要体验生活;而翻译则不需要构思,只要依样画葫芦,人云亦云就可以了。特别是外译汉,只要能看懂外文,就可以信笔译来。殊不知这种看法未免把翻译看得太简单了。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 有的人以为翻译比创作容易,创作需要才华和学问,要体验生活;而翻译则不需要构思,只要依样画葫芦,人云亦云就可以了。特别是外译汉,只要能看懂外文,就可以信笔译来。殊不知这种看法未免把翻译看得太简单了。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容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想。但到真的一译,就会遇着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到头昏眼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译 英语名词 汉译 外来语 汉语拼音化 普通名词 原译 译法 译名 专有名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