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写本文献是汉语字词的重要源头之一
1
作者 张涌泉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共1页
写本文献是指刻本流行之前的手写纸本文献。从两汉到五代,写本文献流行了约1000年。宋代以后刻本取代写本,成为古代传世文献的主要载体,而写本文献基本上就被废弃了。刻本取代写本,刊刻时有规范化的倾向,在刻工手下,大量写本文献中的字... 写本文献是指刻本流行之前的手写纸本文献。从两汉到五代,写本文献流行了约1000年。宋代以后刻本取代写本,成为古代传世文献的主要载体,而写本文献基本上就被废弃了。刻本取代写本,刊刻时有规范化的倾向,在刻工手下,大量写本文献中的字词被规范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字词 两汉 规范化 写本文献 宋代 刻本 五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汉语字词关系的再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魏慧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5-140,共6页
要解决汉语的字词关系问题,必须尊重语言文字的发展事实:汉字的表意性使汉字一度以强烈的视觉意象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汉语言说者的心理空间,但汉字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出来的特性无法与整个汉语词的发展历程相对应。汉字记录汉语的实际情... 要解决汉语的字词关系问题,必须尊重语言文字的发展事实:汉字的表意性使汉字一度以强烈的视觉意象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汉语言说者的心理空间,但汉字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出来的特性无法与整个汉语词的发展历程相对应。汉字记录汉语的实际情况说明,字词并非全然对应。汉语字词关系的深层线索在于意义,文字的研究不能替代语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字词关系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汉语教材中汉语字词的翻译技巧
3
作者 沙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29-132,共4页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生词翻译被很多人认为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绊脚石。文章认为,教材里生词翻译,其主要功能是概念和意义,是帮助学习者理解。由此而产生对翻译者的批评,主要源于对翻译功能的要求过高。教学目的和侧重点不同,翻译...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生词翻译被很多人认为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绊脚石。文章认为,教材里生词翻译,其主要功能是概念和意义,是帮助学习者理解。由此而产生对翻译者的批评,主要源于对翻译功能的要求过高。教学目的和侧重点不同,翻译时就会采用不同的原则。依据目的语规则是一种做法,依据母语规则是另一种做法。原则的不同会引起译文质量以及学习者心理感受的差别,但这些差别也许和学习效果的好坏并无直接联系,比较别扭的译文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引起学习者对相关目的语知识的注意,从而促进习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 汉语字词 翻译 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性口吃者汉语词汇朗读的语音反应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宋鲁平 宁宁 彭聃龄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7期632-633,共2页
目的观察发展性口吃者朗读汉语四字词时的言语产出异常并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应用语音反应时实验范式,采用计算机语音数据采集和语音分析技术,比较发展性口吃者与对照者之间朗读四字词的言语产出成绩。结果口吃组语音持续时间(VDT)... 目的观察发展性口吃者朗读汉语四字词时的言语产出异常并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应用语音反应时实验范式,采用计算机语音数据采集和语音分析技术,比较发展性口吃者与对照者之间朗读四字词的言语产出成绩。结果口吃组语音持续时间(VDT)为(791±82)ms,明显长于对照组(687±93)ms(t=3.42,P<0.01);但语音错误率(VER)和语音反应时(VRT)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发展性口吃者的言语流畅性障碍主要发生在言语运动阶段,可能与同时性语言加工任务干扰了言语产出任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性口吃 语音反应时范式 言语产出 汉语字词 朗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2岁儿童对汉语声、韵、调的意识与早期阅读的关系:基于元分析的证据 被引量:4
5
作者 伍秋萍 郑佩芸 刘相辉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3-653,共11页
众多实证研究指出英语语音意识是鉴别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字词解码)的重要指标,然而跨语言研究对语音意识在阅读发展中的普适功能提出了质疑。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汉语语音意识在儿童早期阅读发展中的角色依然是个有争议的议题,因此本文... 众多实证研究指出英语语音意识是鉴别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字词解码)的重要指标,然而跨语言研究对语音意识在阅读发展中的普适功能提出了质疑。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汉语语音意识在儿童早期阅读发展中的角色依然是个有争议的议题,因此本文采用元分析范式整合过往实证文献,并从测试任务的语音要素(音调、音节、声韵、音素)与操纵范式(检、删、隔、合等)解释导致语音意识与汉语字词阅读关系不一致的原因。本文共筛选出发表于1995年至2015年的59篇研究,提取了94个独立样本12514人,涵盖3-12岁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结果显示:(1)语音意识与汉语字词阅读呈现了显著的中度相关,且不因被试年龄和字词阅读任务类型而改变;(2)检、删两种范式下的语音意识的预测效应量远大于隔音和合音范式;(3)汉语语音意识的语音要素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变量,音调辨析的预测效应量最大,其次是音节、声韵和音素,呈现了随语音单位变小而效应量变小的趋势,一定程度上亦验证了心理语言纹理假说的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意识 汉语字词阅读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正
6
作者 许国经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5期117-119,共3页
“■”、“■”二字,在我国汉语字词书中,始见于清初吴任臣《字汇补》。其书释“■”为:“与馨同。见《齐民要术》,又见杨慎《山海经补注》。”释“■”为:“读与馨同。《金匮要略》:‘(殸 禾)’饪之邪。’”稍后于《字汇补》问世的《... “■”、“■”二字,在我国汉语字词书中,始见于清初吴任臣《字汇补》。其书释“■”为:“与馨同。见《齐民要术》,又见杨慎《山海经补注》。”释“■”为:“读与馨同。《金匮要略》:‘(殸 禾)’饪之邪。’”稍后于《字汇补》问世的《康熙字典》对此二字的诠释与《字汇补》完全相同。《康熙字典》在我国辞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向深远,以致我国现代编纂行世的大型汉语字词书,凡收有此二字者,如《中华大字典》和《中文大辞典》(台湾省编)均沿袭了这一误断,乃至现代日本诸桥辙次所著《大汉和辞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讹字 考正 字汇 异体字 义符 康熙字典 补注 汉语字词 杨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西夏语看中古浊音送气与否
7
作者 张竹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49-50,70,共3页
关键词 西夏语 全浊音声母 西夏字 中古汉语 次清音 汉语字词 研究汉语 字词 同部位 送气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