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上半叶汉语古诗英译史述略——译者、译本与理论
1
作者 刘洋 文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53,共12页
20世纪上半叶,汉语古诗英译活动承前启后,形成了繁荣兴盛的局面,不仅将汉诗的域外传播推向了新的高度,而且为随后汉诗英译事业及中西文化的深入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依托时代背景,立足相关史料和史实,围绕译者、译本、理论三方面... 20世纪上半叶,汉语古诗英译活动承前启后,形成了繁荣兴盛的局面,不仅将汉诗的域外传播推向了新的高度,而且为随后汉诗英译事业及中西文化的深入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依托时代背景,立足相关史料和史实,围绕译者、译本、理论三方面关键要素梳理本时期汉语古诗英译活动的发展脉络,阐释其阶段性特征和整体样貌,以此勾勒并呈现汉语古诗在20世纪上半叶的英译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英译 英译史 20世纪上半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古诗英译中替换法的描写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文鹤 孙三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4,共12页
作为目标语取向的一种翻译方法,替换法广泛地运用于文化翻译之中,在汉语古诗英译中也较为常见。然而,到目前为止鲜有对古诗英译中替换法使用的系统性考察与研究。本文基于英译古诗语料将替换法分为文化替换、修辞替换、审美替换、情景... 作为目标语取向的一种翻译方法,替换法广泛地运用于文化翻译之中,在汉语古诗英译中也较为常见。然而,到目前为止鲜有对古诗英译中替换法使用的系统性考察与研究。本文基于英译古诗语料将替换法分为文化替换、修辞替换、审美替换、情景替换四类,并通过数据统计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古诗英译中替换法的使用进行深度的描写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 英译 翻译策略 替换法 描写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古诗英译注释策略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广法 文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共12页
汉语古诗英译注释是诗歌翻译中一个值得挖掘的部分。本文初步回答了汉语古诗英译注释的定义、原因和方法等三个问题,认为翻译注释是在读者和作者之间实现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注释方法包括词汇、诗句和全诗三个层面的八种方法:本义注释... 汉语古诗英译注释是诗歌翻译中一个值得挖掘的部分。本文初步回答了汉语古诗英译注释的定义、原因和方法等三个问题,认为翻译注释是在读者和作者之间实现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注释方法包括词汇、诗句和全诗三个层面的八种方法:本义注释法、引申义注释法、语音语法注释法、言外之意注释法、诗句背景注释法、主旨注释法、全诗背景注释法和格律注释法。汉语原诗使用"三化"策略译出之后,诗性语言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但这种损失可以通过使用以上八种注释方法得到某种程度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英译 翻译注释 注释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古诗英译语言易化策略探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向士旭 文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汉语古诗英译中,译者会遇到译文语言的选择问题:原文为古代作品,其语言与译入语的现代语言有较大的差异,翻译时是将原语译为译入语的古代语言还是现代语言,抑或采用其他变通方法?本文依据自建的《汉语古诗英译数据库》,归纳出拟古法和... 汉语古诗英译中,译者会遇到译文语言的选择问题:原文为古代作品,其语言与译入语的现代语言有较大的差异,翻译时是将原语译为译入语的古代语言还是现代语言,抑或采用其他变通方法?本文依据自建的《汉语古诗英译数据库》,归纳出拟古法和当时化法两种常见的“易化”策略,并对其使用特点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英译 易化策略 拟古法 当时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语古诗中叠音词的英译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武江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87-89,共3页
从修辞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汉语古诗中叠音词的英译方法。总体上 ,汉语古诗叠音词英译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可以找到在修辞与形式上与原诗基本对等的 ;第二类是拟声叠音词的处理 ;第三类是英译对汉诗中的叠音要做一些变通。
关键词 汉语古诗 叠音词 修辞 英语翻译 拟声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境对汉语古诗英译的制约
6
作者 季可夫 胡卫平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21-124,共4页
语境是翻译中的重要考虑因素。英译语言精炼的汉语古诗,更需要结合语篇语境、情景语境及文 化语境三个方面的知识仔细解读原文,才能用译入语努力再现译出语的意象和意境。
关键词 汉语古诗 英译 语境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之动态性研究——以理雅各译《诗经》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广法 文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104,共10页
本文综合使用语料库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理雅各所译《诗经》两个版本(1871年版和1876年版)的译本特色、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以及汉语古诗英译的动态性特征。研究发现,1871年的译诗为无韵体自由诗,在译诗建行和词语翻译上忠实于原诗... 本文综合使用语料库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理雅各所译《诗经》两个版本(1871年版和1876年版)的译本特色、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以及汉语古诗英译的动态性特征。研究发现,1871年的译诗为无韵体自由诗,在译诗建行和词语翻译上忠实于原诗,译本前言对《诗经》和翻译策略的介绍较为详尽;1876年的译诗采用英诗韵律,在译诗建行和词语的翻译上改写较多,译本前言对《诗经》和翻译策略的介绍较为简略。这些差异反映出了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的三种动态性特征:(1)译诗形式影响译诗词语的转换;(2)译者的诗学观决定采取何种译诗形式;(3)诗外策略阐释译诗正文和诗内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 英译 策略 动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中的概括翻译法描写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刘锦晖 马士奎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针对汉语古诗英译的策略体系是具有层级关系的关联系统,本文选取其中简化策略下的概括翻译法,以10本汉语古诗英译本为研究语料,对概括翻译法的应用对象以及该方法的功能进行归纳,发现概括翻译法针对汉语古诗中的文化专有项词汇具有增加... 针对汉语古诗英译的策略体系是具有层级关系的关联系统,本文选取其中简化策略下的概括翻译法,以10本汉语古诗英译本为研究语料,对概括翻译法的应用对象以及该方法的功能进行归纳,发现概括翻译法针对汉语古诗中的文化专有项词汇具有增加诗歌可译性、保持原诗信息完整和配合译者整体策略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英译 概括翻译法 描写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居易《长恨歌》五种英译文翻译策略体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锦晖 文军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125,共11页
翻译策略研究无论对于翻译批评还是翻译实践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汉语古诗英译是中国文化外译历程中一项重要内容,汉语古诗因文体的特殊性和内容的历史性、文化性,其英译策略理应得到更多关注。本文以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为描写框架,... 翻译策略研究无论对于翻译批评还是翻译实践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汉语古诗英译是中国文化外译历程中一项重要内容,汉语古诗因文体的特殊性和内容的历史性、文化性,其英译策略理应得到更多关注。本文以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为描写框架,对《长恨歌》五位译者的译文进行系统描写与对比。分析发现五位译者的策略在语言、形式、词汇转换和附翻译层面上各有特色,每种译文的内部策略自成体系。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汉语古诗英译策略的选择会受到译者的翻译观、翻译目的以及诗学等多重文本外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 《长恨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理入情 动听动心——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心理辅导例谈
10
作者 胡修良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8年第6期42-43,共2页
众所周知,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重要的,我们不仅要上好政治课,还要进行一系列其他方式的教育。校长责无旁贷要承担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按常理,因其职务、资历,社会地位所赋予的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其报告的可信度和... 众所周知,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重要的,我们不仅要上好政治课,还要进行一系列其他方式的教育。校长责无旁贷要承担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按常理,因其职务、资历,社会地位所赋予的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其报告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在本校应该说是很高的。现实生活却不尽然。许多中学生对“领导作报告”怀有逆反心理,一听说要参加报告会,有请病假的,有挟带书、报、杂志、随身听的,也有的人在会场“你讲你的,我干我的”在那儿背英语单词、汉语古诗词、数理化公式与概念,或打腹稿写作文,或在腿上用指头练字。这后一类学生,无论是会议组或是在旁巡视的班主任都难指责他们违纪而纠正他们。这样的教育,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辅导 中学生 汉语古诗 心理咨询 良好心境 数理化公式 班主任 逆反心理 高中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