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修辞格组合体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晋荃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94-100,共7页
在连续的话语中,在一个句子、一个词语中,可以使用多个修辞格,这些修辞格构成了辞格的组合。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无论对于表达还是理解,辞格组合的研究都是必要的。特别是对辞格组合体系的描写,可以全面而系统地揭示辞格的组合规律... 在连续的话语中,在一个句子、一个词语中,可以使用多个修辞格,这些修辞格构成了辞格的组合。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无论对于表达还是理解,辞格组合的研究都是必要的。特别是对辞格组合体系的描写,可以全面而系统地揭示辞格的组合规律,使各别辞格的研究更深入、更科学,使辞格的运用更自觉、灵活,理解更完整、深刻,这就更有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修辞格 比喻 语言形式 融合式 汉语辞格 语义关系 词语 句子 组合体系 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汉语修辞格在英语中的对应手法
2
作者 钟良弼 《外语研究》 1984年第1期1-9,共9页
"五四运动"前后,研究汉语修辞学的人往往以欧洲文字的修辞学为蓝本,而将汉语一一加以比附,结果搞成"彼之所有,则我必具,彼之所缺,则我不能独有。"①这当然引起了人们的非议。《中国修辞学》作者杨树达先生对这种机... "五四运动"前后,研究汉语修辞学的人往往以欧洲文字的修辞学为蓝本,而将汉语一一加以比附,结果搞成"彼之所有,则我必具,彼之所缺,则我不能独有。"①这当然引起了人们的非议。《中国修辞学》作者杨树达先生对这种机械的作法就曾提出过尖锐的批评。可惜批评者同时又走向另一极端,认为"若夫修辞之事,乃欲冀文辞之美,与治文法求达者殊科。族姓不同,则其所求美之术自异。"为什么在"求达"的文法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汉语修辞格 汉语 汉语修辞 对偶 修辞手段 手法 五四运动 中国修辞 修辞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英语Correction等修辞格
3
作者 侯广旭 《外国语文》 1992年第1期69-76,共8页
这里所说的Correction等修辞格指Correction(亦称Epanorthosis),Enallage,Pleonasm,Polysyndeton和表现为Ploce的Repetition。除Enallage和Polysyndeton之外,其它修辞格不但在国内修辞专著与论文中几乎没有被译介过,就是在英文原版文献... 这里所说的Correction等修辞格指Correction(亦称Epanorthosis),Enallage,Pleonasm,Polysyndeton和表现为Ploce的Repetition。除Enallage和Polysyndeton之外,其它修辞格不但在国内修辞专著与论文中几乎没有被译介过,就是在英文原版文献中也较少阐释。Enallage所概括的部分修辞现象在国内文献中虽常有论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格 英语 REPETITION 修辞现象 英文原版 文献 汉语修辞格 内修 修辞效果 修辞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辞格分类的探讨
4
作者 刘焕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93-99,共7页
本文专就现代汉语修辞格(或曰“辞格”)的分类问题,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作一点探讨性的尝试,向专家和同志们求教。(一) 辞格是修辞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内容之一,属于积极修辞的范围。对千百万人的言语活动中各种独具效果的修辞方式... 本文专就现代汉语修辞格(或曰“辞格”)的分类问题,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作一点探讨性的尝试,向专家和同志们求教。(一) 辞格是修辞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内容之一,属于积极修辞的范围。对千百万人的言语活动中各种独具效果的修辞方式进行具体的考察和科学的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修辞格 修辞 语言形式 言语活动 积极修辞 修辞方式 语言表达 修辞手段 表达效果 句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ferred Epithet与“移就”的比较分析
5
作者 周方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80-84,共5页
本文通过典型例句对英语修辞格TransferredEpithe;与汉语修辞格“移就”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两者属于不同语言中相互对应的修辞格.在翻译中,两者的互译不可随意无度,亦不可机械死译,而应遵循“既忠实... 本文通过典型例句对英语修辞格TransferredEpithe;与汉语修辞格“移就”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两者属于不同语言中相互对应的修辞格.在翻译中,两者的互译不可随意无度,亦不可机械死译,而应遵循“既忠实原作内容,又符合译文规范.既保留原作语言风格,又照顾到译文表达习惯”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分析 汉语修辞格 移就 英语修辞格 表现力 修辞效果 修辞手法 形容词 表达习惯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