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宗廷虎汉语修辞学史研究范式及其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罗渊
林旻晖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56-61,共6页
宗廷虎构建了汉语修辞学史的一种研究范式,他是目前国内汉语修辞学史研究的代表人物,用力最勤,成效最佳。相对而言,走出了一条"以特定项目为纲目的新路子",形成独具特色的修辞学史研究范式,即"超越事象,本质优先;定性分...
宗廷虎构建了汉语修辞学史的一种研究范式,他是目前国内汉语修辞学史研究的代表人物,用力最勤,成效最佳。相对而言,走出了一条"以特定项目为纲目的新路子",形成独具特色的修辞学史研究范式,即"超越事象,本质优先;定性分析,以论为纲"。这种研究范式为中国修辞学史研究以及整个学术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原理提示",具有深远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廷虎
研究范式
方向指引
汉语修辞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中国修辞学史的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郑子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9-16,8,共9页
一、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萌芽 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萌芽,当是始于1902年(日本明治三十五年)早稻田大学教授岛村泷太郎(即岛村抱月)所著的《新美辞学》(早稻田大学出版部出版)。此书第三章《美辞学的变迁》,其第一节为西洋美辞学,第二节为...
一、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萌芽 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萌芽,当是始于1902年(日本明治三十五年)早稻田大学教授岛村泷太郎(即岛村抱月)所著的《新美辞学》(早稻田大学出版部出版)。此书第三章《美辞学的变迁》,其第一节为西洋美辞学,第二节为东洋美辞学——先介绍日本美辞学,再介绍中国美辞学。提到中国美辞学的变迁,他认为《诗》六义是修辞思想的萌芽;继分别论述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宋陈骙的《文则》和严羽的《沧浪诗话》、元陈绎曾的《文筌》、明徐师曾的《文体明辨》以及清唐彪的《读书作文谱》等各时代各一、二部有关修辞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修辞学
发凡》
《中国
修辞学
史
稿》
修辞
思想
陈望道
《
史
稿》
《文则》
汉语修辞学史
《读书作文谱》
变迁
郑子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为文言文 以则统文——评陈骙《文则》
被引量:
3
3
作者
仝国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35-39,共5页
《文则》向来被视为中国修辞学的标帜。此说见于郑子瑜先生的《中国修辞学史稿》,宗廷虎、袁晖二位先生的《汉语修辞学史》以及周振甫先生的《中国修辞学史》等书。无可讳言,《文则》为中国修辞学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然我们还不能...
《文则》向来被视为中国修辞学的标帜。此说见于郑子瑜先生的《中国修辞学史稿》,宗廷虎、袁晖二位先生的《汉语修辞学史》以及周振甫先生的《中国修辞学史》等书。无可讳言,《文则》为中国修辞学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然我们还不能说科学修辞学至此已具备了它的刍形。这不仅因为《文则》除包括命意谋篇、用辞造句、修辞格、风格等整个修辞学的内容外,又设了辛、壬、癸三章详细介绍文体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陈氏继承了由苏轼父子始的“为文言文”的文论观,一改师古文只“师其意不师其辞”的为文传统,提倡“文”、“道”合一的作文原则,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从而在“师其意”的前提下写出了专“师其辞”即专论文章作法的这部《文则》。所以,《文则》应视作探讨文章规律的创作论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修辞学史
文言文
中国
修辞学
史
修辞
格
文章作法
科学
修辞学
作文法
文论
创作论
谋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宗廷虎汉语修辞学史研究范式及其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罗渊
林旻晖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56-61,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YY128)
文摘
宗廷虎构建了汉语修辞学史的一种研究范式,他是目前国内汉语修辞学史研究的代表人物,用力最勤,成效最佳。相对而言,走出了一条"以特定项目为纲目的新路子",形成独具特色的修辞学史研究范式,即"超越事象,本质优先;定性分析,以论为纲"。这种研究范式为中国修辞学史研究以及整个学术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原理提示",具有深远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宗廷虎
研究范式
方向指引
汉语修辞学史
Keywords
Zong Tinghu
study paradigm
guides of direction
chinese rhetoric history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中国修辞学史的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郑子瑜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9-16,8,共9页
文摘
一、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萌芽 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萌芽,当是始于1902年(日本明治三十五年)早稻田大学教授岛村泷太郎(即岛村抱月)所著的《新美辞学》(早稻田大学出版部出版)。此书第三章《美辞学的变迁》,其第一节为西洋美辞学,第二节为东洋美辞学——先介绍日本美辞学,再介绍中国美辞学。提到中国美辞学的变迁,他认为《诗》六义是修辞思想的萌芽;继分别论述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宋陈骙的《文则》和严羽的《沧浪诗话》、元陈绎曾的《文筌》、明徐师曾的《文体明辨》以及清唐彪的《读书作文谱》等各时代各一、二部有关修辞的著作。
关键词
《
修辞学
发凡》
《中国
修辞学
史
稿》
修辞
思想
陈望道
《
史
稿》
《文则》
汉语修辞学史
《读书作文谱》
变迁
郑子瑜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为文言文 以则统文——评陈骙《文则》
被引量:
3
3
作者
仝国斌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35-39,共5页
文摘
《文则》向来被视为中国修辞学的标帜。此说见于郑子瑜先生的《中国修辞学史稿》,宗廷虎、袁晖二位先生的《汉语修辞学史》以及周振甫先生的《中国修辞学史》等书。无可讳言,《文则》为中国修辞学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然我们还不能说科学修辞学至此已具备了它的刍形。这不仅因为《文则》除包括命意谋篇、用辞造句、修辞格、风格等整个修辞学的内容外,又设了辛、壬、癸三章详细介绍文体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陈氏继承了由苏轼父子始的“为文言文”的文论观,一改师古文只“师其意不师其辞”的为文传统,提倡“文”、“道”合一的作文原则,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从而在“师其意”的前提下写出了专“师其辞”即专论文章作法的这部《文则》。所以,《文则》应视作探讨文章规律的创作论为宜。
关键词
汉语修辞学史
文言文
中国
修辞学
史
修辞
格
文章作法
科学
修辞学
作文法
文论
创作论
谋篇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宗廷虎汉语修辞学史研究范式及其方法论意义
罗渊
林旻晖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关于中国修辞学史的研究
郑子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为文言文 以则统文——评陈骙《文则》
仝国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