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学习者语言分析方法述评 |
曹贤文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2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评述 |
王建勤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9
|
|
3
|
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述评 |
陈前瑞
赵葵欣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0
|
|
4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反身代词习得考察 |
黄月圆
杨素英
高立群
崔希亮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5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教学研究——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 |
王琼武
黄宝燕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6
|
21世纪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展望——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暨西方学习者汉字认知研讨会述评 |
朱志平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7
|
第二语言汉语学习策略的动态选择与发展:一项纵向研究 |
叶皖林
谭顶良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8
|
第二语言(汉语)教学近义词区别项目习得难易度调查 |
薛扬
刘锦城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9
|
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习、习得整合观——由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说起 |
吴叔良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3 |
6
|
|
10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句子的语调、语气理解问题 |
王魁京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3
|
|
11
|
维吾尔族学生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汉语词语偏误 |
夏迪娅.伊布拉音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3
|
|
12
|
课堂提问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
于龙
于全娟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5 |
30
|
|
13
|
国内外语界工作记忆与第二语言习得关系研究20年 |
陈士法
崔涛涛
罗小姝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6 |
7
|
|
14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越南大学生汉字部件意识的发展 |
阮氏芳
李虹
伍新春
孙鹏
|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5
|
对第二语言习得中“年龄小优势论”的辩证分析 |
韩红丽
颜晓川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5
|
|
16
|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的特点 |
周小兵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3
|
|
17
|
试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动机 |
华厚坤
赵海洪
|
《高校教育管理》
|
2003 |
6
|
|
18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否定副词研究述评 |
刘相臣
丁崇明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9
|
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模糊容忍分析 |
王大青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21
|
|
20
|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评介 |
李哲
辛春雷
|
《外国语文》
|
1999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