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藏教理院”及其当代价值
1
作者 何洁 王川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70-75,共6页
"汉藏教理院"是1932年在重庆缙云山设立的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第一座汉藏并设、显密兼习的新型佛学院。汉藏教理院在开办期间采取开放办院模式,在革除佛教旧弊、发展新式教育、翻译藏汉佛经、沟通汉藏文化、改善僧团风尚、积极... "汉藏教理院"是1932年在重庆缙云山设立的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第一座汉藏并设、显密兼习的新型佛学院。汉藏教理院在开办期间采取开放办院模式,在革除佛教旧弊、发展新式教育、翻译藏汉佛经、沟通汉藏文化、改善僧团风尚、积极服务现实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培养了一批有志于佛教事业发展的优秀僧才,促进了川渝两地佛教事业的发展,为沟通内地与西藏地方的文化交流、增进汉藏民族的感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做出了积极贡献。"汉藏教理院"是西藏与内地文化相联、民族相通的结晶,是新时期尤其是2020年8月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的真实案列,为西藏与内地良性互动、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交流,提供了"历史红利",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教理院 文化交流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汉藏教理院在促进汉藏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2
作者 多尔吉 王川 何洁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51-59,共9页
民国时期,开设于四川省巴县(今划属重庆市)的“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以“沟通汉藏文化,联络汉藏感情,发扬教义,巩固边陲”为主旨,在开办的近20年中,翻译出版了一系列汉藏佛教丛书,并成为沟通汉藏关系的一个重要渠道,为研究汉、藏佛教... 民国时期,开设于四川省巴县(今划属重庆市)的“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以“沟通汉藏文化,联络汉藏感情,发扬教义,巩固边陲”为主旨,在开办的近20年中,翻译出版了一系列汉藏佛教丛书,并成为沟通汉藏关系的一个重要渠道,为研究汉、藏佛教教理,沟通汉藏文化,促进汉藏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教理院 藏传佛教 汉藏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民国时期汉藏佛教界的“显密融会”观
3
作者 肖高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8-146,共9页
民国时期来到内地的藏传佛教界人士和任职于留藏学法团、汉藏教理院的汉传佛教界人士积极倡导内地显教与西藏密教的融合。虽然藏传佛教界和汉传佛教界的"显密融会"观存在着某些差异,但有着促进汉藏文化平等交流、完成中国佛... 民国时期来到内地的藏传佛教界人士和任职于留藏学法团、汉藏教理院的汉传佛教界人士积极倡导内地显教与西藏密教的融合。虽然藏传佛教界和汉传佛教界的"显密融会"观存在着某些差异,但有着促进汉藏文化平等交流、完成中国佛教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等共同的基本价值诉求。这些思想对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汉藏关系的改善、边疆治理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藏传佛教界 留藏学法团 汉藏教理院 显密融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学泰斗 学人楷模——王沂暖教授学术事迹
4
作者 张广裕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王沂暖(1907—1998),吉林省九台县人,我国著名藏学家、格萨尔研究专家、民族教育家、翻译家和诗人,西北民族大学教授。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自学藏语,在藏学研究和教育工作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翻译了20多部《格萨尔王传》... 王沂暖(1907—1998),吉林省九台县人,我国著名藏学家、格萨尔研究专家、民族教育家、翻译家和诗人,西北民族大学教授。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自学藏语,在藏学研究和教育工作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翻译了20多部《格萨尔王传》,还翻译了《西藏王统记》《仓央嘉措情歌》等十多部藏学典籍和文学作品,编写了《藏族文学史略》和《藏汉佛学词典》等教材和辞书,发表藏学研究论文40多篇。写了大量的爱国诗词,收入在《王沂暖诗词选》《王沂暖诗词选二集》两个诗集中。同时,还培养了大批年轻的格学研究与翻译人才。由于他在格萨尔翻译及藏学研究领域内杰出的贡献,多次受到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的嘉奖,事迹被写入《中国名人大辞典》等辞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沂 格萨尔王 仓央嘉措 藏学研究 藏族文学史 西藏王统记 国家民委 九台县 藏汉 汉藏教理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