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化语境下的译者文化身份与汉英翻译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景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26-129,147,共5页
全球化语境下的译者文化身份作为全球性和本土性对立统一的矛盾综合体,其定位对于本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并与文化霸权抗争,实现世界多元文化的平等对话,我们必须利用汉英翻译的对外性,从理论上唤起... 全球化语境下的译者文化身份作为全球性和本土性对立统一的矛盾综合体,其定位对于本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并与文化霸权抗争,实现世界多元文化的平等对话,我们必须利用汉英翻译的对外性,从理论上唤起我国译者对文化身份的本土意识,从翻译策略上把对语言的字面转换拓展为对本民族文化的内涵阐释,并坚持正确的国家身份、民族身份和地域身份,建构先进的民族文化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化身份 汉英翻译策略 文化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话语中的主体意识及英译策略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建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05-115,共11页
传统上,多数学者认为,中国人有较强的主体意识,而西方人有较强的客体意识。本研究发现,在汉语话语中,主体意识主要表现在:就整个事件而言,表述的整个事件是主观臆测的;就单个事件内部而言,表述的事件中某个元素的认定存在主观意识的参与... 传统上,多数学者认为,中国人有较强的主体意识,而西方人有较强的客体意识。本研究发现,在汉语话语中,主体意识主要表现在:就整个事件而言,表述的整个事件是主观臆测的;就单个事件内部而言,表述的事件中某个元素的认定存在主观意识的参与;就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而言,主观角度是衔接多个事件的重要因素。由于汉英在主体意识和客体意识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发现,在汉英翻译中,大量删除或调整原文的翻译现象源自译者根据英语受众的客体意识对汉语发话人的主体意识进行转换的策略。译者的转换策略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类型:(1)删除或调整整个事件;(2)删除或调整具体事件中的元素。本研究进一步描写了主体意识在汉语话语中的表现形式,有助于译者更好地理解"存客观、去主观"的汉英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意识 客体意识 汉英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