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守敬藏书中的和刻本汉籍及其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郗志群 陈建堂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4-27,共4页
杨守敬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 ,他一生在学术上成就了诸多事业 ,在中日学术界都曾产生过巨大影响 ,受到当时及后代学人的普遍尊崇。他的最为国人称道的业绩 ,是他在1 880至 1 884年担任驻日公使随员期间 ,在日本搜求了大量中土稀见甚至... 杨守敬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 ,他一生在学术上成就了诸多事业 ,在中日学术界都曾产生过巨大影响 ,受到当时及后代学人的普遍尊崇。他的最为国人称道的业绩 ,是他在1 880至 1 884年担任驻日公使随员期间 ,在日本搜求了大量中土稀见甚至久佚的汉籍珍本。这些珍贵书籍大致可分为“汉刻版”和“和刻本”两类 ,都具有很高的版本学和史料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守敬 和刻本汉籍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籍医书在日本的和刻出版及回流
2
作者 回嘉莹 刘雅芳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77-80,共4页
日本早期印刷出版的医学书籍多是明朝中医熊宗立的著作,活字印刷术经朝鲜传入日本后,和刻版医书的出版达到了空前高峰。通过分析上述和刻本,可以窥见当时日本吸收中医的状态,以及日本本土汉方医学——古方派的发展情况。随着清末大量日... 日本早期印刷出版的医学书籍多是明朝中医熊宗立的著作,活字印刷术经朝鲜传入日本后,和刻版医书的出版达到了空前高峰。通过分析上述和刻本,可以窥见当时日本吸收中医的状态,以及日本本土汉方医学——古方派的发展情况。随着清末大量日存医籍以及和刻本回流中国,自江户后期兴起的考证派的医学成果也一同传入。中国现在的医书通行本中有一部分是受益于日版回流,或依据和刻本汉籍刊印。佚存书重回中国,对中医典籍的流传、保存与延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特殊的文化互补意义。在当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语境下,回溯并研究汉籍医书在日本的和刻出版与回流的史实,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籍和刻本 佚存书回流 日本考证学派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