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水上游古城镇防御体系变迁及空间特征研究--以川陕战区汉中古城为例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卫
胡根根
《新建筑》
2020年第3期18-23,共6页
中国古代历史上南北对峙的局面较为漫长,南北对峙的界限主要在汉水流域及其附近。始建于汉代的汉中,既作为汉水上游区域的城镇防御核心,又作为川陕战区的区域政治中心,其古城镇军事戍防空间适应性演化对现代古城更新与生长具有重要启示...
中国古代历史上南北对峙的局面较为漫长,南北对峙的界限主要在汉水流域及其附近。始建于汉代的汉中,既作为汉水上游区域的城镇防御核心,又作为川陕战区的区域政治中心,其古城镇军事戍防空间适应性演化对现代古城更新与生长具有重要启示。文章聚焦于汉中古城适应性变迁过程,在详细明晰了汉中古城的历史沿革及区域性防御形成历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汉中古城防御空间构成要素解析为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非物质要素,分层级解读古城的选址布局、地理环境与城郭防御、街巷防御、建筑防御以及军事策略的空间特征演化模式,并根据汉中古城的防御空间适应性演化模式,对古城更新与生长的价值与意义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上游
川陕战区
汉中古城
适应性变迁
防御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水上游羌族图案纹饰艺术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蒲波
《艺术科技》
2013年第1期78-78,共1页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今天生活在汉水上游地区的羌族正是古羌中传统文化的一支。历经数千年的岁月变迁,古老羌民族保留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与羌族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图案纹样则更是以其独...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今天生活在汉水上游地区的羌族正是古羌中传统文化的一支。历经数千年的岁月变迁,古老羌民族保留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与羌族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图案纹样则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独特的审美价值、独特的造型纹饰、独特的色彩,反映了汉水上游地区的羌族人民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上游
图案
纹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水上游端公戏与中国傩文化
3
作者
姚秋霞
《电影评介》
2009年第4期107-108,共2页
汉水上游地区的"端公戏"是中国古代傩文化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而且成为一种载体,宣传着这种思想。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明显地体现出地域文化特征:突出的现实功利性以及古朴、雄放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
汉水上游
端公
宗教戏曲
傩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汉水上游山区的开发与水利建设
被引量:
5
4
作者
张建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4年第1期81-87,共7页
明清时期,伴随着大量流移入口的聚集落居,汉水上游山区出现了持续的开发高潮。前后数百年间,山区的种植业及林材加工等急剧增长,大面积“深山老林”一变而“木拔道通”、“悉成熟地”。在这个过程中,人口、水利等因素影响显著且变...
明清时期,伴随着大量流移入口的聚集落居,汉水上游山区出现了持续的开发高潮。前后数百年间,山区的种植业及林材加工等急剧增长,大面积“深山老林”一变而“木拔道通”、“悉成熟地”。在这个过程中,人口、水利等因素影响显著且变迁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建设
汉水上游
明清时期
山区
开发
因素影响
种植业
熟地
全文增补中
汉中地区历史军事地理研究
5
作者
马强
《历史地理》
2001年第1期337-345,共9页
汉中地区地处汉水上游陕南秦岭、巴山之间,四周环山,汉江中贯,北通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甘陇,中部盆地地沃物阜,农业发达,历史时期屡为兵家争夺军事重镇。笔者据有关史志文献统计,历史上从西周到民国发生于汉中地区的军事战争约...
汉中地区地处汉水上游陕南秦岭、巴山之间,四周环山,汉江中贯,北通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甘陇,中部盆地地沃物阜,农业发达,历史时期屡为兵家争夺军事重镇。笔者据有关史志文献统计,历史上从西周到民国发生于汉中地区的军事战争约五十余次,在中国军事史上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重镇
汉水上游
文献统计
历史军事地理
汉中地区
民国
西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水上游古城镇防御体系变迁及空间特征研究--以川陕战区汉中古城为例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卫
胡根根
机构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出处
《新建筑》
2020年第3期18-23,共6页
文摘
中国古代历史上南北对峙的局面较为漫长,南北对峙的界限主要在汉水流域及其附近。始建于汉代的汉中,既作为汉水上游区域的城镇防御核心,又作为川陕战区的区域政治中心,其古城镇军事戍防空间适应性演化对现代古城更新与生长具有重要启示。文章聚焦于汉中古城适应性变迁过程,在详细明晰了汉中古城的历史沿革及区域性防御形成历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汉中古城防御空间构成要素解析为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非物质要素,分层级解读古城的选址布局、地理环境与城郭防御、街巷防御、建筑防御以及军事策略的空间特征演化模式,并根据汉中古城的防御空间适应性演化模式,对古城更新与生长的价值与意义进行评价。
关键词
汉水上游
川陕战区
汉中古城
适应性变迁
防御空间
Keywords
upstream of Hanjiang River
Sichuan-Shanxi war zone
ancient city of Hanzhong
adaptive change
defense space
分类号
TU-092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水上游羌族图案纹饰艺术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蒲波
机构
陕西理工学院汉水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艺术科技》
2013年第1期78-78,共1页
基金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汉水文化研究中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LGH1236)
文摘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今天生活在汉水上游地区的羌族正是古羌中传统文化的一支。历经数千年的岁月变迁,古老羌民族保留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与羌族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图案纹样则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独特的审美价值、独特的造型纹饰、独特的色彩,反映了汉水上游地区的羌族人民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汉水上游
图案
纹饰
分类号
TS941.742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水上游端公戏与中国傩文化
3
作者
姚秋霞
机构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出处
《电影评介》
2009年第4期107-108,共2页
基金
陕西理工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SLGH0504)
文摘
汉水上游地区的"端公戏"是中国古代傩文化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而且成为一种载体,宣传着这种思想。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明显地体现出地域文化特征:突出的现实功利性以及古朴、雄放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
汉水上游
端公
宗教戏曲
傩文化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G12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汉水上游山区的开发与水利建设
被引量:
5
4
作者
张建民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4年第1期81-87,共7页
文摘
明清时期,伴随着大量流移入口的聚集落居,汉水上游山区出现了持续的开发高潮。前后数百年间,山区的种植业及林材加工等急剧增长,大面积“深山老林”一变而“木拔道通”、“悉成熟地”。在这个过程中,人口、水利等因素影响显著且变迁复杂;
关键词
水利建设
汉水上游
明清时期
山区
开发
因素影响
种植业
熟地
分类号
F426.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全文增补中
题名
汉中地区历史军事地理研究
5
作者
马强
机构
不详
出处
《历史地理》
2001年第1期337-345,共9页
文摘
汉中地区地处汉水上游陕南秦岭、巴山之间,四周环山,汉江中贯,北通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甘陇,中部盆地地沃物阜,农业发达,历史时期屡为兵家争夺军事重镇。笔者据有关史志文献统计,历史上从西周到民国发生于汉中地区的军事战争约五十余次,在中国军事史上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军事重镇
汉水上游
文献统计
历史军事地理
汉中地区
民国
西周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水上游古城镇防御体系变迁及空间特征研究--以川陕战区汉中古城为例
张卫
胡根根
《新建筑》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汉水上游羌族图案纹饰艺术研究
蒲波
《艺术科技》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汉水上游端公戏与中国傩文化
姚秋霞
《电影评介》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明清汉水上游山区的开发与水利建设
张建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4
5
全文增补中
5
汉中地区历史军事地理研究
马强
《历史地理》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