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汉武帝时期“三争车师”探究
1
作者 卑子涵 《今古文创》 2025年第8期77-80,共4页
本文借新出土之西北汉简相关研究,并借鉴交叉学科的思路,以探讨西汉、车师、匈奴三者互动过程中的战略考量。在“三争车师”的历史进程中,西汉与车师的关系自对抗渐趋缓和,车师充作西汉对匈奴作战的安全缓冲区,而匈奴为弥补自身的战略损... 本文借新出土之西北汉简相关研究,并借鉴交叉学科的思路,以探讨西汉、车师、匈奴三者互动过程中的战略考量。在“三争车师”的历史进程中,西汉与车师的关系自对抗渐趋缓和,车师充作西汉对匈奴作战的安全缓冲区,而匈奴为弥补自身的战略损失,与西汉进行军事对抗,对车师进行关系巩固。三方势力基于各自的战略安全意图,在缠斗与合作中不断进行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师 西汉 匈奴 汉武帝 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2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4年第12期76-77,共2页
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刘启之子,7岁被立为太子,16岁继承皇位,在位54年,功业甚多。汉武帝继位后提拔有才能的士人为侍从,并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让各诸侯将管辖的区域分封给每个儿子。
关键词 汉武帝刘彻 推恩令 雄才大略 主父偃 汉景帝 侍从 分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武帝前后期功过论略——读史随感之一
3
作者 张振元 张忆平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63-66,70,共5页
汉武帝和他的时代是中国史论中长期以来聚讼纷纭的重大课题 ,文章试以“历史的必然要求”为标准 ,以元狩五年汲黯调离朝廷为时间界线 ,对之进行分期评价 ,肯定了其前期的基本上升性、发展性和巨大历史贡献 ,着重论述了其后期的基本下降... 汉武帝和他的时代是中国史论中长期以来聚讼纷纭的重大课题 ,文章试以“历史的必然要求”为标准 ,以元狩五年汲黯调离朝廷为时间界线 ,对之进行分期评价 ,肯定了其前期的基本上升性、发展性和巨大历史贡献 ,着重论述了其后期的基本下降性、衰败性及重大历史过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的必然要求 汉武帝 汉武帝时代 元狩五年 前后期 功过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与商品经济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华星 缪坤和 《盐业史研究》 2004年第3期13-19,共7页
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控制了盐铁的产、运、销,为国家独利的一种直接专卖形式。这种专卖形式控制了大宗商品的流通和生产两个环节而又影响了商品的消费,使大中小商人和小农均退出了商品流通领域,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商品经济发展高峰... 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控制了盐铁的产、运、销,为国家独利的一种直接专卖形式。这种专卖形式控制了大宗商品的流通和生产两个环节而又影响了商品的消费,使大中小商人和小农均退出了商品流通领域,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商品经济发展高峰也因此而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盐铁专卖 专卖制度定型 商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骞通西域与汉武帝的求仙动机 被引量:4
5
作者 赵雷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1期164-166,共3页
张骞通西域除了地缘政治、军事的目的以外,也有汉武帝求仙的考虑。汉武帝的欲望强烈,一直对生命没有达观的看法;西方昆仑山神仙信仰也一直吸引着他,使他对西域昆仑山、天马等充满幻想,乃至不惜发动战争。
关键词 西域 汉武帝 求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武帝的音乐才能及艺术贡献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树琼 柳月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2-114,共3页
汉武帝在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付出了“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代价,彻底打击了匈奴,巩固了汉民族的地位。在武帝一朝,军事、文化、天文、农学诸方面均成绩卓著,正因为他在这许多方面的功绩,常常使人忽略了他在音乐方面... 汉武帝在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付出了“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代价,彻底打击了匈奴,巩固了汉民族的地位。在武帝一朝,军事、文化、天文、农学诸方面均成绩卓著,正因为他在这许多方面的功绩,常常使人忽略了他在音乐方面的才能和艺术贡献,所以鲜有人对此进行论述,本人据此而撰文,敬请同行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音乐才情 乐府 李延年 鼓吹乐 乐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武帝基于国家统一的工商业改革——兼与《管子》工商思想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魏鹏 《管子学刊》 CSSCI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和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借鉴《管子》工商思想精华的基础上,汉王朝先后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其中对工商业的改革是汉武帝经济政策的重点,既有为国家财政收入开辟广阔来源的意图,亦有在政治上巩固大一... 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和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借鉴《管子》工商思想精华的基础上,汉王朝先后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其中对工商业的改革是汉武帝经济政策的重点,既有为国家财政收入开辟广阔来源的意图,亦有在政治上巩固大一统帝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工商业 统一货币 盐铁官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武帝的盛年狂悖和暮年悔悟 被引量:1
8
作者 聂世军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47,共2页
汉武帝十六岁即位,在位五十四年,享寿七十岁。披览汉武帝一生的史迹,可以看出,他最重要的功业其实在四十岁之前就基本完成了。在四十岁到六十六岁之间的盛年期,即在个人的权力、精力和心力都处在高位的时候,他却干了许多于国无益、于民... 汉武帝十六岁即位,在位五十四年,享寿七十岁。披览汉武帝一生的史迹,可以看出,他最重要的功业其实在四十岁之前就基本完成了。在四十岁到六十六岁之间的盛年期,即在个人的权力、精力和心力都处在高位的时候,他却干了许多于国无益、于民有害的荒唐事,整个经他一手兴建的强大帝国又被他折腾得民穷财匮、怨声栽道、血雨腥风、危机四伏,处于濒临崩溃的边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狂悖 帝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汉武帝立乐府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伟 《民族音乐》 2007年第2期12-13,共2页
乐府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乐府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音乐机构;二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 乐府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乐府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音乐机构;二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汉书·礼乐志》:第1045页)“乃立乐府”颜师古注:“始置之也,乐府之名盖起于此,哀帝时罢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汉书 礼乐 司马相如 郊祀 音乐 秦始皇陵园 宗庙祭祀 具体职能 文献记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武帝以前盐政的演变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新 《盐业史研究》 1996年第2期4-14,共11页
汉武帝时代是中国盐政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也是中国食盐专卖的第一个高潮期。食盐第一次与国家兴衰密切地联系到了一起.而在此以前,中国古代盐政已经历了从萌生到发展的漫长的历史阶段.但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拟正本清源,溯... 汉武帝时代是中国盐政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也是中国食盐专卖的第一个高潮期。食盐第一次与国家兴衰密切地联系到了一起.而在此以前,中国古代盐政已经历了从萌生到发展的漫长的历史阶段.但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拟正本清源,溯流而上,探寻中国盐政的早期历史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政史 食盐专卖 中国 历史演变 汉武帝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武帝文化政策三论
11
作者 孙静 裘士京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0-454,共5页
汉武帝建立了强大的汉帝国,这与他在位期间推行的一系列文化政策有着重要的关系。主要内容有:一是悉延百端之学,重视儒学,而非独尊儒学;二是兴办教育,大力延揽人才;三是重新定位宗教,确立至上神"太一"。这些文化政策对当世和... 汉武帝建立了强大的汉帝国,这与他在位期间推行的一系列文化政策有着重要的关系。主要内容有:一是悉延百端之学,重视儒学,而非独尊儒学;二是兴办教育,大力延揽人才;三是重新定位宗教,确立至上神"太一"。这些文化政策对当世和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悉延百端之学 太学 太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武帝钱币改革系年考
12
作者 曾维华 窦葳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4期113-120,共8页
《史记》《汉书》等文献以及考古资料记载汉武帝时期有过多次钱币改革。通过梳理、分析、考证,可确定汉武帝即位后继续沿用文帝时铸行的四铢半两钱,自元狩三年开始先后进行了多次货币改革,具体年代、内容为:元狩三年,造皮币、白金三品,... 《史记》《汉书》等文献以及考古资料记载汉武帝时期有过多次钱币改革。通过梳理、分析、考证,可确定汉武帝即位后继续沿用文帝时铸行的四铢半两钱,自元狩三年开始先后进行了多次货币改革,具体年代、内容为:元狩三年,造皮币、白金三品,并销四铢半两钱,铸三铢钱;元狩四年,罢三铢钱,铸郡国五铢钱;元狩六年,京师钟官铸赤侧钱,规定以赤侧钱为赋;元鼎二年,废白金三品;元鼎四年,废赤侧钱,禁郡国五铢铸钱,铸行三官五铢钱;太始二年,铸麟趾金、褭蹏金,主要用作赏赐诸侯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钱币改革 系年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窦婴之死与汉武帝尊儒——《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探微
13
作者 陈曦 《管子学刊》 CSSCI 2009年第2期105-108,123,共5页
窦婴不惜得罪喜好黄老的窦太后,在汉武帝即位之初,即以丞相身份积极倡导儒术。在当时"独尊儒术"的思想环境下,窦婴冤死于"矫诏罪"的人生悲剧,既为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实质,为封建社会集权政治的残暴特性,... 窦婴不惜得罪喜好黄老的窦太后,在汉武帝即位之初,即以丞相身份积极倡导儒术。在当时"独尊儒术"的思想环境下,窦婴冤死于"矫诏罪"的人生悲剧,既为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实质,为封建社会集权政治的残暴特性,给出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注脚,又反映了汉武帝是如何利用皇权塑造一种合乎专制统治需要的官僚意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婴 汉武帝 尊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汉武帝的政道与吏道管窥
14
作者 聂世军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49,共2页
汉武帝是一位具有明星气质的皇帝,雄才大略,功业彪炳,既奠定了我国封建国家广袤疆域的基本规模,又奠定了封建法统的基本雏形。汉武帝16岁即位,在位56年,在其30岁之前的青年期,就已经完成了修订国策、优化执政班底、巩固内政、为... 汉武帝是一位具有明星气质的皇帝,雄才大略,功业彪炳,既奠定了我国封建国家广袤疆域的基本规模,又奠定了封建法统的基本雏形。汉武帝16岁即位,在位56年,在其30岁之前的青年期,就已经完成了修订国策、优化执政班底、巩固内政、为大规模地反击匈奴做好准备等艰巨的历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青年期 政道 封建国家 历史任务 规模 疆域 匈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武帝皇位传承的苦心与苦果
15
作者 聂世军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47,共2页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北击匈奴,西通西域,南服百越,从政治思想到疆域都初步奠定了我国两千余年封建国家的基本格局,其聪察明断、高明远识、文治武功冠绝一时,备受推重。同为政治伟人的毛泽东尽管在《沁园春·雪》中只认为...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北击匈奴,西通西域,南服百越,从政治思想到疆域都初步奠定了我国两千余年封建国家的基本格局,其聪察明断、高明远识、文治武功冠绝一时,备受推重。同为政治伟人的毛泽东尽管在《沁园春·雪》中只认为"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但相较于他"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雄伟气魄来说,这已经是最高的评价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传承 皇位 政治思想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封建国家 文治武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武帝与经学的产生
16
作者 吕丽辉 《北方论丛》 2004年第2期96-98,共3页
政治的统一首先需要思想的统一,在黄老思想已不合时宜的情况下,汉武帝登基数年,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将这一理论延伸至社会的各个层面,经学从此在思想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霸权。当时的社会性质、武帝... 政治的统一首先需要思想的统一,在黄老思想已不合时宜的情况下,汉武帝登基数年,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将这一理论延伸至社会的各个层面,经学从此在思想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霸权。当时的社会性质、武帝的性格构成以及他对意识霸权的利害分析,最终决定他会取于经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法家思想 黄老思想 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武帝追求长生的心路历程
17
作者 陈金花 《贵州文史丛刊》 2013年第2期27-31,共5页
目前学者大多侧重分析汉武帝迷信神仙的原因和弊端,却很少有人关注他追求长生的复杂心态及其变化。在任用方士希求长生的过程中,汉武帝尝尽希望和失望交替的痛苦;在亲临海上求仙或派人到海上寻仙的过程中,汉武帝深谙寻觅失败的滋味;在... 目前学者大多侧重分析汉武帝迷信神仙的原因和弊端,却很少有人关注他追求长生的复杂心态及其变化。在任用方士希求长生的过程中,汉武帝尝尽希望和失望交替的痛苦;在亲临海上求仙或派人到海上寻仙的过程中,汉武帝深谙寻觅失败的滋味;在追求长生的道路上,汉武帝鲜明地体现出屡求屡败,败而不馁的执著;汉武帝晚年终于认识到神仙的虚妄,不再祈求长生,伴随醒悟而来的是些许失落和无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希求长生 败而不馁 醒悟和痛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武帝时期的水利失误与影响
18
作者 卢勇 《古今农业》 2006年第1期76-81,共6页
汉武帝时期,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以大量的水利失误为代价的,当时的主要失误包括穿渠溉河东计划和通褒斜工程的失败;未得其饶的龙首渠水利工程以及放任黄河决口泛滥二十余年和河套水利的功亏一篑。这些水利失误... 汉武帝时期,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以大量的水利失误为代价的,当时的主要失误包括穿渠溉河东计划和通褒斜工程的失败;未得其饶的龙首渠水利工程以及放任黄河决口泛滥二十余年和河套水利的功亏一篑。这些水利失误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和当时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密不可分的,总结这些经验教训有利于以史为鉴,为今天的西部水利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水利 失误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巫蛊之祸看汉武帝的心路历程
19
作者 陈金花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5期110-112,共3页
汉武帝曾经十分宠爱卫太子刘据,后来,汉武帝对太子的爱虽然有所减少,但是他依然支持、信任太子。深受汉武帝信用的江充,却成功地利用汉武帝晚年迷信多疑的心理,制造了一场构陷太子的巫蛊之祸。汉武帝起初还为太子辩解,在确信太子谋反后... 汉武帝曾经十分宠爱卫太子刘据,后来,汉武帝对太子的爱虽然有所减少,但是他依然支持、信任太子。深受汉武帝信用的江充,却成功地利用汉武帝晚年迷信多疑的心理,制造了一场构陷太子的巫蛊之祸。汉武帝起初还为太子辩解,在确信太子谋反后,又马上予以残酷镇压。事后方得知真相的汉武帝对自杀的太子思念不已,陷入无边的痛苦,并且由反思巫蛊之祸,进而全面反思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取得了显著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疼爱和支持 辩解和愤怒 思念 痛苦和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重学说在汉武帝时的实践和发展——兼论耿寿昌的常平仓制度
20
作者 耿振东 《阴山学刊》 2011年第5期96-101,共6页
轻重学说旨在增收国家财政,这一性质使其成为封建政府解决财政危机的重要工具。西汉武帝政府面对"县官空虚"的财政状况,不仅把"立币,国铜"、"官山海"、"敛之以轻,散之以重"等轻重理论运用于增... 轻重学说旨在增收国家财政,这一性质使其成为封建政府解决财政危机的重要工具。西汉武帝政府面对"县官空虚"的财政状况,不仅把"立币,国铜"、"官山海"、"敛之以轻,散之以重"等轻重理论运用于增收国家财政的实践,还在实践中发展了这种学说。轻重学说在宣帝时耿寿昌的常平仓制度中亦有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轻重学说 财政实践 常平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