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晋春秋》的写作背景、史学思想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尚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2-118,共7页
《汉晋春秋》一书是东晋著名史学家习凿齿的重要著作,原书已经失传,仅有清朝汤球、黄奭和王仁俊的辑本。习凿齿写作该书的主要动机就是要抑制桓温的觊觎皇位之心,这一观点最早由南朝宋檀道鸾在《续晋阳秋》一书中提出,后被《晋书.习凿... 《汉晋春秋》一书是东晋著名史学家习凿齿的重要著作,原书已经失传,仅有清朝汤球、黄奭和王仁俊的辑本。习凿齿写作该书的主要动机就是要抑制桓温的觊觎皇位之心,这一观点最早由南朝宋檀道鸾在《续晋阳秋》一书中提出,后被《晋书.习凿齿传》所采纳。习凿齿在其书中提出了以晋继汉、崇汉抑魏的正统史观,肯定统一,反对分裂,在历史上影响至大。由于习凿齿秉笔直书,不为尊者讳,因此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史料。《汉晋春秋》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王经、高堂隆、向雄等忠臣义士,而对乱臣贼子则给予无情的鞭挞,表达了习凿齿心忧天下、忠于朝廷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凿齿 汉晋春秋 晋承汉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凿齿及其相关问题考辨 被引量:7
2
作者 吴直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80,共7页
经考证:习凿齿生于东晋咸和三年(328),殁于义熙八年(412),葬于江西分宜枣木山。曾被权臣桓温辟为从事、西曹主簿,因忤桓温图谋篡逆的旨意,旋降为户曹参军,后任荥阳太守,最后解组归里巷。因不屈于苻坚逼用,为避杀身之祸而隐遁江西新余白... 经考证:习凿齿生于东晋咸和三年(328),殁于义熙八年(412),葬于江西分宜枣木山。曾被权臣桓温辟为从事、西曹主簿,因忤桓温图谋篡逆的旨意,旋降为户曹参军,后任荥阳太守,最后解组归里巷。因不屈于苻坚逼用,为避杀身之祸而隐遁江西新余白梅。习凿齿一生著作等身,主要有《汉晋春秋》54卷。是书立意于国家一统,并指出晋应"越魏继汉"。"越魏继汉"是有理有据之论,是视角独特的创新之论,是立足国家一统之论,是利国利民影响深远的千古宏论。《汉晋春秋》的写作目的,并非如房玄龄所说是专为裁正桓温"觊觎非望"而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余 白梅 习凿齿 汉晋春秋 越魏继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书诗坛耀三星 千秋万古当齐名——论习凿齿与王羲之、陶渊明未能齐名之原因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直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4-121,共8页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陶渊明在中国诗史上,均有着闻名遐迩的崇高地位,可谓冠绝千古。与王羲之、陶渊明同一时代的史学家习凿齿,史识超群,功勋卓著,特别是其"越魏继汉论"即"国家应大一统论",在史坛上独树一帜,影响...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陶渊明在中国诗史上,均有着闻名遐迩的崇高地位,可谓冠绝千古。与王羲之、陶渊明同一时代的史学家习凿齿,史识超群,功勋卓著,特别是其"越魏继汉论"即"国家应大一统论",在史坛上独树一帜,影响至今。其知名度理当与"王""陶"相伯仲,然而,囿于诸多原因,习凿齿的英名多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所遮蔽,以致不显山露水,甚至为世人所误读。因而,探究其深刻原因,彰显其光辉业绩,实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凿齿 王羲之 陶渊明 汉晋春秋 “越魏继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