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晋时期郊祀祭坛的形制演变
1
作者 倪润安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5期81-97,共17页
汉晋时期是郊祀制度形成、确立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聚焦于汉晋郊祀祭坛的形制,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深入讨论其细节和特点,从长时段的角度观察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秦代至西汉元帝时期,天、地祭坛的形制和礼... 汉晋时期是郊祀制度形成、确立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聚焦于汉晋郊祀祭坛的形制,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深入讨论其细节和特点,从长时段的角度观察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秦代至西汉元帝时期,天、地祭坛的形制和礼仪得到持续完善,郊祀制度的基本框架搭建起来了,但郊坛的地点不在都城近郊。第二阶段是西汉成帝至新莽时期,原来远在外地的天、地祭坛终于完成迁建长安城郊的过程,从而定型和命名为南、北郊。长安城南、北郊坛的形制比较繁复,都分为核心和外围两部分。第三阶段是东汉时期,天、地祭坛的成熟性表现在制度有增有减,突出了中心坛的地位和祭祀礼仪的标准化。第四阶段是魏晋时期,由于对儒家经典的解释不同,天、地祭坛经历了从曹魏郊丘分立到西晋郊丘合并的反复过程,仍回到东汉制度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郊祀祭坛 南郊 北郊 圜丘 方丘 形制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晋南朝南方地区铁犁牛耕的形制演化和推广使用
2
作者 郑遥 赵越云 《古今农业》 2024年第2期32-44,共13页
通过整理目前所见汉晋南朝南方地区出土的铁犁和牛耕画像石以及内部配置铁犁牛耕的水田模型,佐之必要的文献资料,本文对汉晋南朝南方地区铁犁牛耕的形制演化和推广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南方地区铁犁牛耕技术历经两汉时期的“二... 通过整理目前所见汉晋南朝南方地区出土的铁犁和牛耕画像石以及内部配置铁犁牛耕的水田模型,佐之必要的文献资料,本文对汉晋南朝南方地区铁犁牛耕的形制演化和推广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南方地区铁犁牛耕技术历经两汉时期的“二牛抬杠”式长辕犁到两晋南朝时期的“单牛挽拉”式短辕犁的形制演化过程,呈现出曲轭、绳索牵引耕犁等“软配套”技术特征,有利于南方水田耕作。南方地区铁犁牛耕推广程度有限且存在区域差异,并以豪强庄园地主为使用主体。汉晋南朝南方耕犁与唐代曲辕犁和农业组织方式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南朝 铁犁牛耕 形制演化 推广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廷济汉晋文字砖鉴藏旨趣发微
3
作者 杨晋玲 《书画世界》 2024年第4期65-67,共3页
清代中期,金石学者们热衷于对古代碑刻、印章、钟鼎、砖瓦等各类遗迹的搜访。张廷济作为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金石鉴藏家,收藏种类丰富,其中汉晋文字砖即是其关注的一个重要类别。张廷济汉晋文字砖鉴藏的目的和要旨主要在于以下三方面:... 清代中期,金石学者们热衷于对古代碑刻、印章、钟鼎、砖瓦等各类遗迹的搜访。张廷济作为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金石鉴藏家,收藏种类丰富,其中汉晋文字砖即是其关注的一个重要类别。张廷济汉晋文字砖鉴藏的目的和要旨主要在于以下三方面:一是探知汉晋时期的墓葬风俗、古砖用途,考察汉晋历史制度,体现了他崇古尚古的思想观念;二是考证嘉兴地区的地名、家族姓氏沿革,首倡寻访嘉兴古迹、力求修补嘉兴县志,表达出其传承乡邦文化的责任意识;三是对砖文进行细致观察、字体比对和书风鉴赏,反映出其作为文人士大夫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意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廷济 汉晋文字砖 鉴藏 旨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晋之际的北地傅氏家族 被引量:10
4
作者 柳春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6,共8页
北地傅氏家族是汉末至西晋时期相当活跃的一支北方大族。东汉时北地郡遭受羌胡侵逼,郡境迁移,人民流散。为了谋求较为优越的发展条件,傅咸子孙徙居清河。永嘉之乱后,傅氏家族的两支先后渡江南迁。傅氏家族的文化面貌表现为明显的北方大... 北地傅氏家族是汉末至西晋时期相当活跃的一支北方大族。东汉时北地郡遭受羌胡侵逼,郡境迁移,人民流散。为了谋求较为优越的发展条件,傅咸子孙徙居清河。永嘉之乱后,傅氏家族的两支先后渡江南迁。傅氏家族的文化面貌表现为明显的北方大族特征,在家风方面,重视宗法血缘关系,讲究孝道,注重事功而勤于政事。其学风与家风互相渗透和融合,表现出保守趋向。当汉魏易代之际,傅干从舆论宣传方面强烈谴责曹操的篡代行径,他本人也以身殉道;而在曹魏后期司马氏篡权夺国的过程中,傅嘏和傅玄自觉地加入到司马氏阵营。傅氏家族的活动表明,在前后两次皇权转换的过程中,大族势力的政治动向及其所起的作用是迥然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之际 北地 傅氏家族 傅嘏 傅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北魏吕续墓石椁壁画的意义——在汉晋北朝墓葬壁画变迁的视野下 被引量:4
5
作者 韦正 《美术大观》 2022年第4期56-60,共5页
除石椁正面异域特征的武士形象外,吕续墓石椁壁画中的四神、千秋、万岁、羽人等形象皆见于汉晋时期,且富于系统性,集中表达了升仙主题,但有别于汉晋北朝墓葬壁画以现实题材为主流的途径,是理解北魏平城时代文化多样性和汉晋文化在十六... 除石椁正面异域特征的武士形象外,吕续墓石椁壁画中的四神、千秋、万岁、羽人等形象皆见于汉晋时期,且富于系统性,集中表达了升仙主题,但有别于汉晋北朝墓葬壁画以现实题材为主流的途径,是理解北魏平城时代文化多样性和汉晋文化在十六国北朝时期走向的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续墓 石椁壁画 升仙 汉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旴江医学史考(先秦—汉晋) 被引量:11
6
作者 谢强 《江西中医药》 2016年第1期3-5,11,共4页
旴江医学,分布于江西旴江流域16个县市,有医家1012人、医籍703种,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有8人出自旴江流域。通过对旴江医学史考证,可知旴江医学因方士修真炼丹而萌芽于先秦时期,因黄老修行施医而起源于秦代,因高道创教传医而兴起于汉晋时... 旴江医学,分布于江西旴江流域16个县市,有医家1012人、医籍703种,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有8人出自旴江流域。通过对旴江医学史考证,可知旴江医学因方士修真炼丹而萌芽于先秦时期,因黄老修行施医而起源于秦代,因高道创教传医而兴起于汉晋时期,因高僧创教传医而弘扬于唐代,因崇儒尚医而发展于宋元两代,因政治中心南移而繁盛于明清两代,因战乱诸因而停滞于民国,因当代政府重视而传扬寰宇。从先秦迄汉晋,由于道教的弘法传医,医道相济,旴江流域逐渐形成了以道医为主独具地域特色的旴江医学群体,这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旴江医学穿越数千年光阴,旴江流域医药繁盛,名医代出,学说纷呈,流传域外,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创新、走向世界,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旴江医学 中国医学史 江西地方医学史 地域医学 先秦 汉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晋时期汉族移民与永昌文化
7
作者 太丽琼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1期95-99,共5页
古哀牢国时期,在我国西南永昌地区出现了一个奴隶制酋邦。汉晋以来,中央王朝正式将其纳入统治范围,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中央王朝加大了对这一地区的移民,出现了永昌历史上第一次移民高潮。汉族移民使汉文化在永昌地区得到巨大的发... 古哀牢国时期,在我国西南永昌地区出现了一个奴隶制酋邦。汉晋以来,中央王朝正式将其纳入统治范围,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中央王朝加大了对这一地区的移民,出现了永昌历史上第一次移民高潮。汉族移民使汉文化在永昌地区得到巨大的发展,这奠定了汉文化成为永昌地区主体文化的基础。至今古永昌地区的保山历史遗迹众多,汉文化影响深远。探索汉晋时期汉族移民与汉文化的发展对于今天保山中心城市主流文化的定位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时期 汉族移民 永昌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的发现与赏悦──汉晋南朝书法评论术语的美学分析
8
作者 陆东方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76-80,共5页
关键词 书法评论 汉晋南朝 书法艺术 阳刚之美 美学分析 风格类型 术语 梁武帝 《说文》 《字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晋北朝烤肉串图像研究——兼及当代烤肉串的世界分布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仁兴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8,共8页
考古所见汉晋北朝图像及相关器具和实物等显示,公元前后至公元6世纪左右,烤肉串曾在中国黄河流域及其周边广大地区流行。人世间的美食至尊和皇家的好尚,应是其盛行的主要动因。其后千余年来古典烤肉串的稀见和新疆风味烤羊肉串的流行,... 考古所见汉晋北朝图像及相关器具和实物等显示,公元前后至公元6世纪左右,烤肉串曾在中国黄河流域及其周边广大地区流行。人世间的美食至尊和皇家的好尚,应是其盛行的主要动因。其后千余年来古典烤肉串的稀见和新疆风味烤羊肉串的流行,则印证了中华美食代有亮点与创新的史实。探究今日遍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烤肉串之源,尚待多国学者团队的烤肉串文化考古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北朝图像 烤肉串 世界分布 美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唐文字锦与汉晋文字锦的区别及原因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丹 《艺术科技》 2016年第10期138-,共1页
隋唐文字锦在我国丝织物艺术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对现代的织物还存在着一定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艺术风格、图案造型、社会生产及汉语言几条主线出发,对隋唐文字锦与汉晋文字锦在图案纹样、文字寓意、文字... 隋唐文字锦在我国丝织物艺术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对现代的织物还存在着一定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艺术风格、图案造型、社会生产及汉语言几条主线出发,对隋唐文字锦与汉晋文字锦在图案纹样、文字寓意、文字与纹样的搭配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重点研究及分析了这两者的差异及造成该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文字锦 汉晋文字锦 艺术设计 织锦技术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晋之际输入中国的香料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连庆 《史学集刊》 1986年第2期8-17,共10页
中国古代香料比较贫乏,《诗》、《书》固不必论,即《楚辞》中所见,也不过江离、辟芷、申椒、菌桂、蕙茝、幽兰、留夷、揭车、薜荔之属,因为香药多为热带产物,不产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诗骚的作者,对之未曾寓目。
关键词 汉晋之际 长江流域 香料 黄河流域 《楚辞》 中国古代 入中 《诗》 《书》 薜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质载体与意涵塑造——从纳粮收租图看汉晋艺术中的跨媒介交互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方晗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3年第6期106-112,共7页
描绘地主庄园中收取田租、纳粮入仓场景的纳粮收租图是汉晋艺术中跨媒介交互的突出体现,在图像生成中整合了画像、现实场景、地上建筑和模型明器等多重视觉资源,也在画像石、明器、壁画和画像砖等物质载体中流转。汉晋时人利用媒介自身... 描绘地主庄园中收取田租、纳粮入仓场景的纳粮收租图是汉晋艺术中跨媒介交互的突出体现,在图像生成中整合了画像、现实场景、地上建筑和模型明器等多重视觉资源,也在画像石、明器、壁画和画像砖等物质载体中流转。汉晋时人利用媒介自身的特性配合纳粮收租这一主题,将图像塑造为汉晋丧葬观念下死后需求的物化和身份地位的象征。特定艺术主题在不同物质载体间的转换及表现形式的变迁,凸显出中国古代各艺术门类之间及其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复杂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粮收租 跨媒介交互 丧葬观念 物质载体 汉晋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路图像的层累式传播——以汉晋时期的阿特拉斯式图像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友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9-115,共7页
阿特拉斯式图像传入中国,经历了由不同路径、在不同时代层累式传播的复杂过程。华南所见灯座胡人俑经海路在西汉中期传入广州后,流布于粤桂湘一带。巴蜀地区汉阙角神经西南丝路在东汉时传来,流行区域限于巴蜀一带。而汉墓中出现的托举... 阿特拉斯式图像传入中国,经历了由不同路径、在不同时代层累式传播的复杂过程。华南所见灯座胡人俑经海路在西汉中期传入广州后,流布于粤桂湘一带。巴蜀地区汉阙角神经西南丝路在东汉时传来,流行区域限于巴蜀一带。而汉墓中出现的托举姿态力士形象,一部分是印度阿特拉斯式图像的再次传入,另一部分可能是中原地区已有类似图像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时期 阿特拉斯 丝绸之路 力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晋古墓看清镇的早期开发 被引量:2
14
作者 侯绍庄 《贵州文史丛刊》 1992年第1期83-89,151,共8页
一清镇是贵州中部一个山川秀丽、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近代工业中心和旅游胜地,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物集中、开发较早、人文荟萃的地区。 1963年,省的文物考古部门,在县境跳蹬河河边寨坡地,发现并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斧、陶... 一清镇是贵州中部一个山川秀丽、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近代工业中心和旅游胜地,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物集中、开发较早、人文荟萃的地区。 1963年,省的文物考古部门,在县境跳蹬河河边寨坡地,发现并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斧、陶片等文物多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 漆耳杯 陶片 汉墓 广汉郡 石室墓 早期开发 贵州省博物馆 近代工业 朱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汉晋时期汉文化对南中地区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17-124,共8页
通过对比南中地区在汉政府开发西南夷前后的考古学文化,探讨汉晋时期南中各地的考古学文化及其特征。
关键词 南中地区 汉晋时期 考古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晋华阴县地望及相关问题考辨——兼论《水经·渭水注》的相关记载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长玉 《历史地理》 CSSCI 2012年第1期338-347,共10页
汉晋华阴县,本战国阴晋,更曰宁秦,汉初改曰华阴。《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载魏有阴晋。①卷六《秦本纪》曰秦惠文王六年:"魏纳阴晋,阴晋更名宁秦。"②《汉书》卷三十九《曹参传》载汉王刘邦封曹参食邑宁秦。③《汉书》卷... 汉晋华阴县,本战国阴晋,更曰宁秦,汉初改曰华阴。《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载魏有阴晋。①卷六《秦本纪》曰秦惠文王六年:"魏纳阴晋,阴晋更名宁秦。"②《汉书》卷三十九《曹参传》载汉王刘邦封曹参食邑宁秦。③《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云:"故阴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 华阴县 阴晋 阴城 师仓 秦惠文王 寰宇记 魏世家 细柳仓 古地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四川汉晋墓阙建筑、图像与空间的再讨论
17
作者 周洁 《艺术探索》 2015年第5期60-66,共7页
四川地区保存了全国绝大部分的汉晋石阙建筑,阙形图像也是该地墓葬中较为流行的装饰题材,体现在画像石砖、崖墓、铜牌饰等不同的媒介中。通过对四川汉晋墓阙实物与墓葬中阙形图像中的铭文、格套、配置方式进行分析,可以推导地面墓阙建... 四川地区保存了全国绝大部分的汉晋石阙建筑,阙形图像也是该地墓葬中较为流行的装饰题材,体现在画像石砖、崖墓、铜牌饰等不同的媒介中。通过对四川汉晋墓阙实物与墓葬中阙形图像中的铭文、格套、配置方式进行分析,可以推导地面墓阙建筑从三维空间构成到墓葬系统的二维阙形图像之间出现的意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汉晋 阙形母题 墓阙 礼仪空间 墓葬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晋当阳县小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琢玺 《历史地理》 CSSCI 2016年第1期258-264,共7页
前言当阳自秦汉时即已置县,除宋、明时期两次短暂省废外,一直延续至今。由于历史上几次迁徙,传世文献关于汉晋当阳县治的记载模糊不清,致使今人不能确指其所在。汉晋时期当阳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弄清当阳地望,对于研究汉晋江汉地区的政区... 前言当阳自秦汉时即已置县,除宋、明时期两次短暂省废外,一直延续至今。由于历史上几次迁徙,传世文献关于汉晋当阳县治的记载模糊不清,致使今人不能确指其所在。汉晋时期当阳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弄清当阳地望,对于研究汉晋江汉地区的政区、交通、城市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阳县 汉晋 岳飞城遗址 传世文献 《水经注》 玉阳山 晋安帝 地理志 中国历史地图集 古城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选》音乐赋看汉晋音乐审美风尚
19
作者 卢兰 《钦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2-25,83,共5页
汉晋乃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和赋体文学自身的演进,汉晋音乐赋的艺术成就及其对音乐的审美感悟和阐释也在与时俱进。就历时性言,《文选》音乐赋反映了汉晋音乐审美倾向经历了由道德政治教化功用到艺术审美愉... 汉晋乃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和赋体文学自身的演进,汉晋音乐赋的艺术成就及其对音乐的审美感悟和阐释也在与时俱进。就历时性言,《文选》音乐赋反映了汉晋音乐审美倾向经历了由道德政治教化功用到艺术审美愉悦感受的变化;就共时性言,汉晋音乐赋表现了汉晋人音乐审美的丰富文化内蕴。认识汉晋音乐赋中音乐审美的历时性变化与共时性价值,有助于了解《文选》音乐赋及音乐审美对文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音乐赋 汉晋 音乐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融与汉晋文艺批评的构建
20
作者 王燕 宋亚莉 《广东经济》 2017年第9X期234-235,共2页
孔融是汉晋风气转折时期的重要人物.作为汉末名儒,与管宁、 郑玄并称'三北海',在士林中享有极高威望,士人以与之相识为荣.作为建安名士,被誉为'七子之冠冕'.建安士人对其极为推崇,曹丕对其倍加仰慕,孔融是建安文艺审美... 孔融是汉晋风气转折时期的重要人物.作为汉末名儒,与管宁、 郑玄并称'三北海',在士林中享有极高威望,士人以与之相识为荣.作为建安名士,被誉为'七子之冠冕'.建安士人对其极为推崇,曹丕对其倍加仰慕,孔融是建安文艺审美风格倡领者之一,其政治、 文学活动不仅反映出汉末审美风格中特有的悲凉与气骨,更构建了建安诗赋文抗音吐怀、 梗概多气、 辞尚华丽的艺术品格,促进了汉晋文艺批评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融 士人活动 汉晋 文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