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同源到升级——论彼得·基维对汉斯立克的继承与发展 |
冯钰文
何宽钊
|
《北方音乐》
|
2025 |
0 |
|
2
|
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修订的历史考察 |
刘雨彤
|
《艺术评鉴》
|
2024 |
0 |
|
3
|
嵇康和汉斯立克对音乐与感情关系论述的比较 |
陈新坤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4
|
爱德华·汉斯立克音乐表演美学观念的当代体现 |
罗宇佳
颜峻
石青
|
《电影评介》
|
2013 |
1
|
|
5
|
汉斯立克否定什么——重读《论音乐的美》有感 |
冷南妮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3
|
|
6
|
嵇康与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思想——评《声无哀乐论》与《论音乐的美》 |
白晨
|
《当代音乐》
|
2017 |
3
|
|
7
|
基于科学认知的自律性诉求——汉斯立克自律论音乐美学思想探微 |
刘海
|
《艺术探索》
|
2014 |
2
|
|
8
|
汉斯立克“情感的表现不是音乐的内容”——兼论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
杨帆
|
《艺术评鉴》
|
2019 |
2
|
|
9
|
作为“文本”的音乐——谈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 |
朱依依
张小梅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0
|
英美新批评与汉斯立克音乐批评比较研究 |
张卓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1
|
汉斯立克形式——自律论美学思想解读 |
王宝军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12
|
论音乐审美的二重思维——以汉斯立克美学思想为例 |
张碧霞
|
《美与时代(创意)(上)》
|
2008 |
0 |
|
13
|
音乐的美在于它的特殊形式——读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的感悟 |
罗琼芬
|
《民族音乐》
|
2007 |
0 |
|
14
|
对汉斯立克的再认识 |
王双杰
|
《音乐时空》
|
2015 |
0 |
|
15
|
情感与形式:汉斯立克形式主义音乐美学述评 |
刘佳
|
《艺术评鉴》
|
2020 |
0 |
|
16
|
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研究的中国视野 |
陈海燕
|
《黄河之声》
|
2014 |
0 |
|
17
|
关于音乐形式与内容的思辨——兼谈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观 |
张旭冬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1999 |
3
|
|
18
|
橘枳之辨——嵇康与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思想比较 |
陆永胜
|
《安顺学院学报》
|
2007 |
2
|
|
19
|
读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有感 |
刘瑾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2001 |
1
|
|
20
|
一本被“误解”“歪曲”了一百多年的小册子——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读书笔记 |
汪申申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
1988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