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家庭教养方式与中晚期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
10
1
作者
李丽
郑郭嫄
黄晓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00-803,共4页
目的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1422岁中晚期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病的影响。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74例中晚期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病例组)和57例正常中晚期青少年(对照组)用自制的基本信息...
目的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1422岁中晚期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病的影响。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74例中晚期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病例组)和57例正常中晚期青少年(对照组)用自制的基本信息调查表,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评。结果①总病例组中双亲的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惩罚严厉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爱被试因子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根据年龄分组,中期组(1418岁)除偏爱被试和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无差异,余因子均与总病例组结果一致(P<0.05);晚期组(1922岁)双亲的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惩罚严厉以及母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根据性别分组,男性组中父亲的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P<0.01)和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因子(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组除父亲的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因子无差异,余因子与总病例组结果一致(P<0.05)。结论家庭教养方式与中晚期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
郁症
家庭教养方式
中晚期青少年
汉密尔顿抑
郁量表
家庭教养方式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家庭教养方式与中晚期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
10
1
作者
李丽
郑郭嫄
黄晓琴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心理科
出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00-803,共4页
基金
安徽省科技厅资助项目(编号:0720103142)
文摘
目的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1422岁中晚期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病的影响。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74例中晚期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病例组)和57例正常中晚期青少年(对照组)用自制的基本信息调查表,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评。结果①总病例组中双亲的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惩罚严厉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爱被试因子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根据年龄分组,中期组(1418岁)除偏爱被试和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无差异,余因子均与总病例组结果一致(P<0.05);晚期组(1922岁)双亲的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惩罚严厉以及母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根据性别分组,男性组中父亲的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P<0.01)和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因子(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组除父亲的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因子无差异,余因子与总病例组结果一致(P<0.05)。结论家庭教养方式与中晚期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有关。
关键词
抑
郁症
家庭教养方式
中晚期青少年
汉密尔顿抑
郁量表
家庭教养方式量表
Keywords
depression
parental rearing style
middle and late adolescent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EMBU
分类号
R749.42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家庭教养方式与中晚期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的关系
李丽
郑郭嫄
黄晓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