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清代汉、宋学关系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反思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循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53,共11页
汉、宋学关系是清代学术思想史上至关紧要的问题。清末民初以来对此问题的研究已经不少,从既有研究的情况看,还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其一,汉、宋学关系不仅是精英阶层的“学术思想”的问题;其二,汉、宋学之间的区别未必是壁垒...
汉、宋学关系是清代学术思想史上至关紧要的问题。清末民初以来对此问题的研究已经不少,从既有研究的情况看,还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其一,汉、宋学关系不仅是精英阶层的“学术思想”的问题;其二,汉、宋学之间的区别未必是壁垒分明的;其三,研究中必须摆脱先入之见,回归清人的语境;其四,应该重新由史料出发,完善与修正既有论述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
宋
学
汉、
宋
关系
汉、
宋
之争
汉、
宋
调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朱熹《四书集注》通行清代之原因及评价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小婷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19,共5页
清代虽以"汉学"著称于后世,然而有关四书的研究却始终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大宗,汉魏古注一直没能占据文化界的主流。除了外因科举制度外,更自有其内在的因素。朱注较之汉魏古注有三大优点:一是在义理上适应了后期封建社...
清代虽以"汉学"著称于后世,然而有关四书的研究却始终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大宗,汉魏古注一直没能占据文化界的主流。除了外因科举制度外,更自有其内在的因素。朱注较之汉魏古注有三大优点:一是在义理上适应了后期封建社会的需要;二是在审文义上远轶古注,训诂考据亦大体正确;三是简明。可见朱注之通行,符合学术的自然规律。但值得注意的是,汉魏古注的"精华"大都在朱注中继续焕发着活力。从纯理论上看,一部书的诠释空间限制了其注本之间的差异。宋儒与清儒的起跑线没有绝对的、不可逾越的差距,朱学王学在义理上的分歧所占四书五经章句之比例亦微乎其微。只有达成这种认识,我们才可能全面地认识和评价清代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依然通行的原因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清代
汉学宋学
注释
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汉、宋学关系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反思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循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系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53,共11页
文摘
汉、宋学关系是清代学术思想史上至关紧要的问题。清末民初以来对此问题的研究已经不少,从既有研究的情况看,还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其一,汉、宋学关系不仅是精英阶层的“学术思想”的问题;其二,汉、宋学之间的区别未必是壁垒分明的;其三,研究中必须摆脱先入之见,回归清人的语境;其四,应该重新由史料出发,完善与修正既有论述框架。
关键词
汉学
宋
学
汉、
宋
关系
汉、
宋
之争
汉、
宋
调和
Keywords
Hanxue (
汉学
)
Songxue (
宋
学
)
relation of Han and Song
argument between Han andSong mediation between Han and Song
分类号
B24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朱熹《四书集注》通行清代之原因及评价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小婷
机构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19,共5页
文摘
清代虽以"汉学"著称于后世,然而有关四书的研究却始终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大宗,汉魏古注一直没能占据文化界的主流。除了外因科举制度外,更自有其内在的因素。朱注较之汉魏古注有三大优点:一是在义理上适应了后期封建社会的需要;二是在审文义上远轶古注,训诂考据亦大体正确;三是简明。可见朱注之通行,符合学术的自然规律。但值得注意的是,汉魏古注的"精华"大都在朱注中继续焕发着活力。从纯理论上看,一部书的诠释空间限制了其注本之间的差异。宋儒与清儒的起跑线没有绝对的、不可逾越的差距,朱学王学在义理上的分歧所占四书五经章句之比例亦微乎其微。只有达成这种认识,我们才可能全面地认识和评价清代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依然通行的原因与意义。
关键词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清代
汉学宋学
注释
学
Keywords
Zhu Xi
SiShu ZhangJu Jizhu
the Qing Dynasty
the Han-school and the Song-school
annotationtheory
分类号
G40-09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清代汉、宋学关系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反思
张循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朱熹《四书集注》通行清代之原因及评价
王小婷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