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汉字造字法中的隐喻性思维
被引量:
8
1
作者
聂焱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7-151,共5页
汉字是用比喻、借代、象征、婉曲等隐喻性思维模式将“世界图式”与物质符号融为一体的文字,它呈现于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广阔的想象和联想的世界,是创造主体对自然、人生的心灵化再现。
关键词
汉字造字法
思维方
法
能指和所指
隐喻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形态构词法对汉字造字法的影响
2
作者
宋金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21-124,共4页
本文讨论了交替式、附加式等形态构词法与汉字的转注、形声等造字法的共同点。
关键词
形态构词
汉字造字法
形声
造字
法
《说文》
派生词
形声字
上古汉语
交替
法
会意字
形声
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字学的新突破:从转声托事到转注——兼评肖甫春《汉字学论稿》
3
作者
聂志平
金小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关键词
汉字
学
转注
汉字造字法
转声
中国文字
学术论文集
象形文字
六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字修学旅游刍议
被引量:
6
4
作者
李英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2-35,共4页
汉字修学旅游刍议□李英雄一、时代呼唤“汉字超越时空的优势,简洁明快的特点和对于高科技发展的适应性,使它有条件成为人类未来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文字,而旅游业的发展,正是加速汉语言文字国际化进程的催化剂。”这是1994年秋...
汉字修学旅游刍议□李英雄一、时代呼唤“汉字超越时空的优势,简洁明快的特点和对于高科技发展的适应性,使它有条件成为人类未来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文字,而旅游业的发展,正是加速汉语言文字国际化进程的催化剂。”这是1994年秋,我在《汉字与旅游》一文中写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学旅游
汉字造字法
汉语教学
修学旅行
相互关系
汉语言文字
拼音文字
形音义
《说文解字》
度假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古汉语通假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海根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95-97,共3页
今人阅读古籍,由于时间的时隔、语言的发展和汉字的演变,常有种种障碍横互眼前,字多通假而语义难明,便是其一。清王念孙曾明确指出:“训诂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所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
今人阅读古籍,由于时间的时隔、语言的发展和汉字的演变,常有种种障碍横互眼前,字多通假而语义难明,便是其一。清王念孙曾明确指出:“训诂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所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为之解,则诘和(竹卒訇)为病矣。”(《经义述闻·叙》载)其子王引之承其说,讲得更简洁明白:“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同上书卷二十三“经文假借条)。可见明通假是读通古书的关键之一。读古书不懂得通假,便不能通晓文意,——有时似乎读通了,其实是由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望文生义,——而曲解文意势必闹笑话,出问题。故历代学者非常重视掌握通假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音通假
古汉语
通假字
王引之
以声求义
王念孙
汉字造字法
错别字
古书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第一份审读报告
6
作者
何宛屏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67-70,共4页
我是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新编辑。初次审稿时,对稿子怎样评价、取舍,提出处理意见,写出怎样的审读报告,都是全然不知。除了向老编辑求教外,自己也摸索着干。 (一) 我接手的第一部稿子,是专业性很强的学术专著。它所论述的是中国传统语文学...
我是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新编辑。初次审稿时,对稿子怎样评价、取舍,提出处理意见,写出怎样的审读报告,都是全然不知。除了向老编辑求教外,自己也摸索着干。 (一) 我接手的第一部稿子,是专业性很强的学术专著。它所论述的是中国传统语文学的六书问题。所谓“六书”,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后叙中提出的汉字构成的六种方法,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及假借的概括。其中“形声”被认为是汉字造字法中最常用的、最能产的、最有生命力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字
之
法
六书
形声字
中国传统语文学
审读
说文解字
处理意见
汉字造字法
新编辑
稿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汉字造字法中的隐喻性思维
被引量:
8
1
作者
聂焱
机构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中文系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7-151,共5页
文摘
汉字是用比喻、借代、象征、婉曲等隐喻性思维模式将“世界图式”与物质符号融为一体的文字,它呈现于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广阔的想象和联想的世界,是创造主体对自然、人生的心灵化再现。
关键词
汉字造字法
思维方
法
能指和所指
隐喻性思维
Keywords
the way of making Chinese characters
metaphorical thinking
way of thinking
分类号
H122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形态构词法对汉字造字法的影响
2
作者
宋金兰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21-124,共4页
文摘
本文讨论了交替式、附加式等形态构词法与汉字的转注、形声等造字法的共同点。
关键词
形态构词
汉字造字法
形声
造字
法
《说文》
派生词
形声字
上古汉语
交替
法
会意字
形声
法
分类号
H041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字学的新突破:从转声托事到转注——兼评肖甫春《汉字学论稿》
3
作者
聂志平
金小平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关键词
汉字
学
转注
汉字造字法
转声
中国文字
学术论文集
象形文字
六书
分类号
H12 [语言文字—汉语]
H122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字修学旅游刍议
被引量:
6
4
作者
李英雄
机构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2-35,共4页
文摘
汉字修学旅游刍议□李英雄一、时代呼唤“汉字超越时空的优势,简洁明快的特点和对于高科技发展的适应性,使它有条件成为人类未来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文字,而旅游业的发展,正是加速汉语言文字国际化进程的催化剂。”这是1994年秋,我在《汉字与旅游》一文中写下...
关键词
修学旅游
汉字造字法
汉语教学
修学旅行
相互关系
汉语言文字
拼音文字
形音义
《说文解字》
度假旅游
分类号
F590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古汉语通假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海根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95-97,共3页
文摘
今人阅读古籍,由于时间的时隔、语言的发展和汉字的演变,常有种种障碍横互眼前,字多通假而语义难明,便是其一。清王念孙曾明确指出:“训诂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所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为之解,则诘和(竹卒訇)为病矣。”(《经义述闻·叙》载)其子王引之承其说,讲得更简洁明白:“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同上书卷二十三“经文假借条)。可见明通假是读通古书的关键之一。读古书不懂得通假,便不能通晓文意,——有时似乎读通了,其实是由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望文生义,——而曲解文意势必闹笑话,出问题。故历代学者非常重视掌握通假规律,
关键词
古音通假
古汉语
通假字
王引之
以声求义
王念孙
汉字造字法
错别字
古书
语言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一份审读报告
6
作者
何宛屏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67-70,共4页
文摘
我是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新编辑。初次审稿时,对稿子怎样评价、取舍,提出处理意见,写出怎样的审读报告,都是全然不知。除了向老编辑求教外,自己也摸索着干。 (一) 我接手的第一部稿子,是专业性很强的学术专著。它所论述的是中国传统语文学的六书问题。所谓“六书”,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后叙中提出的汉字构成的六种方法,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及假借的概括。其中“形声”被认为是汉字造字法中最常用的、最能产的、最有生命力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
造字
之
法
六书
形声字
中国传统语文学
审读
说文解字
处理意见
汉字造字法
新编辑
稿子
分类号
G23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汉字造字法中的隐喻性思维
聂焱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形态构词法对汉字造字法的影响
宋金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汉字学的新突破:从转声托事到转注——兼评肖甫春《汉字学论稿》
聂志平
金小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汉字修学旅游刍议
李英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试论古汉语通假
王海根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第一份审读报告
何宛屏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