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北魏前期汉人士族的入仕起家与世资门第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公元4世纪末,塞外游牧异族拓跋入主中原,顺从汉地固有的贵族主义,清定流品出身秩序,妥善安置滞留乡梓的汉人士族,谋求双方的谅解与合作,此乃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表现在仕进起家方面,北魏依照魏晋惯例广泛吸纳汉人士族步入官场,放... 公元4世纪末,塞外游牧异族拓跋入主中原,顺从汉地固有的贵族主义,清定流品出身秩序,妥善安置滞留乡梓的汉人士族,谋求双方的谅解与合作,此乃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表现在仕进起家方面,北魏依照魏晋惯例广泛吸纳汉人士族步入官场,放宽世资核算的标准,充分满足其提升门第的利益诉求,从而整合社会力量,扩大统治基础。关键举措是在起家官与世资门第之间搭建约略四等差的比例对应,同时调节品位职级与清浊要闲的关系,基于阀阅形成彝伦攸叙、各任其性的理想格局,深入落实流品之精神实质。紧迫的认同危机,迫使置身华夏边缘的北魏忠实继承魏晋传统,令其早期制度体系呈现出鲜明的汉式面相,其在中古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传承作用亦由此得以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前期 汉人士族 起家官 家世门第 流品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魏中书学新探 被引量:8
2
作者 姚宏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3-80,共8页
北魏前期改国子学为中书学,与太学并存。中书学隶属中书省,主要作为笼络、控制汉人士族的机构而存在,也成为后者参与北魏政权、保持政治地位的一条重要途径。中书学虽以五经教授,而中书博士多不专主授经,中书学生有品阶,反映了北魏中书... 北魏前期改国子学为中书学,与太学并存。中书学隶属中书省,主要作为笼络、控制汉人士族的机构而存在,也成为后者参与北魏政权、保持政治地位的一条重要途径。中书学虽以五经教授,而中书博士多不专主授经,中书学生有品阶,反映了北魏中书学的独特性。孝文帝太和十六年改中书学为国子学,又有所创新。北齐国子寺成为独立的教育管理机构,并为隋唐所继承,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书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书学 中书博士 中书学生 教育事业史 北魏 中书省 汉人士族 政治地位 教育管理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