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人世侯与蒙元关系的演变——以世侯征伐镇戍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文坦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0-136,共7页
助军是汉人世侯向蒙廷应尽的六项义务之一。世侯助军与否,是考察蒙廷(中央)与世侯(地方)关系的一项重要指标。蒙古灭金后至元世祖中统初年,汉人世侯的大部分军队镇戍在河南和江淮一带,征伐南宋。蒙古在与南宋的战争中,将世侯军队分割在... 助军是汉人世侯向蒙廷应尽的六项义务之一。世侯助军与否,是考察蒙廷(中央)与世侯(地方)关系的一项重要指标。蒙古灭金后至元世祖中统初年,汉人世侯的大部分军队镇戍在河南和江淮一带,征伐南宋。蒙古在与南宋的战争中,将世侯军队分割在不同战线,以分解其兵力。忽必烈征战阿里不哥时,将史氏、张氏、严氏等河朔山东大藩军队中的精锐改编到他的武卫军中。汉军久从征伐,率皆困敝,且损失严重。随从助军的世侯所拥有的军队,不足以作为他们割据的资本。元世祖在平定李?之乱后顺利罢侯置守,与汉人世侯的征伐镇戍关系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人世侯 大蒙古国 征宋 镇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金末元初汉人世侯的人格特质——以张柔、张弘范父子作为个案 被引量:2
2
作者 符海朝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2,共2页
张柔父子是生活于蒙元时期值得注意的历史人物。他们与真定史氏等并为河朔地区的大世侯。从人格特质入手探讨此类人物,可以使我们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和评价事于蒙元政权中的汉人世侯群体,亦可对"民族气节"做出历史性思考。
关键词 张柔 张弘范 人格特质 金末元初 汉人世侯 历史发展 民族气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元之际的汉人世侯与文人
3
作者 晏选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2-85,共4页
金元之际,北方中原地区成为金、大蒙古国、宋政权的争夺对象,汉人割据军事集团乘势崛起。其中,真定史氏、东平严氏、顺天张氏等成为代表。他们不仅在经济、政治、军事上互争雄长,而且多注意涵育文化、保护文人,对易代之际的文学承传和... 金元之际,北方中原地区成为金、大蒙古国、宋政权的争夺对象,汉人割据军事集团乘势崛起。其中,真定史氏、东平严氏、顺天张氏等成为代表。他们不仅在经济、政治、军事上互争雄长,而且多注意涵育文化、保护文人,对易代之际的文学承传和发轫元朝自身文学,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文学 汉人世侯 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时汉人世侯与蒙廷、燕京行台、达鲁花赤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帮全 赵文坦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39,共5页
绝大多数汉人世侯都忠实履行了蒙廷规定的纳质、助军、输粮、设驿、编户籍等义务 ;燕京行台统辖、监临中原诸郡 ,汉人世侯听命于燕京行台 ,出征纳赋 ;汉人世侯与达鲁花赤的关系普遍不协调 ,经常发生矛盾。
关键词 蒙古国 汉人世侯 蒙廷 燕京行台 达鲁花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至14世纪“宗派之图”碑与北方汉人宗族的复兴——以鲁中山地的军功家族为中心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晓冀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137,共6页
金元之交,北方汉人宗族最先兴起于军功家族。他们利用"根脚"和"承荫",在墓碑上刻写"宗派之图",建立了同宗共祖的血缘组织。13至14世纪,"宗派之图"碑集中在鲁中山地出现,反映了北方汉人从祖先... 金元之交,北方汉人宗族最先兴起于军功家族。他们利用"根脚"和"承荫",在墓碑上刻写"宗派之图",建立了同宗共祖的血缘组织。13至14世纪,"宗派之图"碑集中在鲁中山地出现,反映了北方汉人从祖先崇拜向宗族意识的过渡。汉人宗族在蒙元统治下争取权利,利用碑刻记录宗支世系和分派,表现出与南方地区不一样的谱牒类型和特点。元代迄清,北方宗族组织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山东地区提供了可资证明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宗族 汉人世侯 军功家族 宗派之图 鲁中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元之际全真教的政治参与和政治抉择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洪权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66,共6页
金朝末年,也就是大蒙古国初期,中国北方有多种政治势力逐鹿中原,除了南宋、金朝、大蒙古国外,还有进行武装割据的汉人世侯和起义军,这些势力共存,使当时的政治局势扑朔迷离,乱象纷呈。而全真教这一庞大教团在这种局面中,却左右逢源,受... 金朝末年,也就是大蒙古国初期,中国北方有多种政治势力逐鹿中原,除了南宋、金朝、大蒙古国外,还有进行武装割据的汉人世侯和起义军,这些势力共存,使当时的政治局势扑朔迷离,乱象纷呈。而全真教这一庞大教团在这种局面中,却左右逢源,受到各种势力的关注。全真教既帮助金廷对付起义军,又和起义军保持微妙关系,同时与汉人世侯也有密切联系,甚至还得到南宋的垂青。但出乎预料的是,全真教领袖丘处机却选择了蒙古作为政治靠山,这一举措,为全真教的鼎盛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朝 大蒙古国 全真教 汉人世侯 红袄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忽必烈罢侯置守新探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文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115,共6页
忽必烈惩李璮之乱,于中统四年削夺河朔山东大藩的兵权,保留其管民总管一职,同时擢升大藩属下的千户为万户以统领其军队。对大藩来说,削夺其兵权与"兵民分治"其实是同一项措施。忽必烈罢世侯世守、行迁转法开始于至元元年八月... 忽必烈惩李璮之乱,于中统四年削夺河朔山东大藩的兵权,保留其管民总管一职,同时擢升大藩属下的千户为万户以统领其军队。对大藩来说,削夺其兵权与"兵民分治"其实是同一项措施。忽必烈罢世侯世守、行迁转法开始于至元元年八月,分两步进行:至元元年迁转河朔山东大藩,至元二年闰五月开始全面迁转路府州县中小世侯。次年完成对世侯的迁转。忽必烈暂时将大藩兵权转移至其属将之手,并由大到小、分步骤迁转世侯,都是他潜销大藩专横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世祖 汉人世侯 兵权 兵民分治 行迁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南郊大朝刘黑马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明 李举纲 +7 位作者 袁明 杨洁 周新利 胡春勃 韩民兴 李宏涛 吕安乐 张庆波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34,F0002,F0003,共16页
200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南郊长安区韦曲发掘了蒙元时期"汉人世侯"刘黑马及其家族成员墓葬12座。其中葬于大朝中统三年(1262年)的刘黑马墓居于该家族墓的核心位置。墓葬形制保存基本完整,其随葬品及墓志的出土,对蒙元... 200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南郊长安区韦曲发掘了蒙元时期"汉人世侯"刘黑马及其家族成员墓葬12座。其中葬于大朝中统三年(1262年)的刘黑马墓居于该家族墓的核心位置。墓葬形制保存基本完整,其随葬品及墓志的出土,对蒙元初期汉人世侯个案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尤其对研究关陕地区的元墓形制、随葬器物组合关系及这一时期丧葬文化的源流和演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大朝 汉人世侯 刘黑马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刘天与墓志及相关问题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举纲 《文博》 2015年第2期62-66,共5页
元《刘天与墓志》2009年采集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办夏殿村之西,志主系蒙元时期著名的汉人世侯刘黑马家族后裔。该墓志内容丰富,尤其是涉及刘天与的仕宦经历及家族婚姻等内容为进一步研究"天成刘氏"家族史提供了新资料。
关键词 元代 汉人世侯 刘黑马家族 墓志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户丝制述略
10
作者 李桂枝 赵秉昆 《社会科学辑刊》 1982年第6期94-99,共6页
五户丝制是元代特有的一种赋役制度。它产生在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的初期。本文从它的确立、内容、执行情况和历史作用等方面,对这一制度作了简要的叙述。指出了它的妥协性、过渡性;肯定了它在缓和中原地区各类矛盾、保护和发展农业经济... 五户丝制是元代特有的一种赋役制度。它产生在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的初期。本文从它的确立、内容、执行情况和历史作用等方面,对这一制度作了简要的叙述。指出了它的妥协性、过渡性;肯定了它在缓和中原地区各类矛盾、保护和发展农业经济、促进蒙古社会封建化和加速元朝统一诸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探索游牧民族统治者治理农业区的规律的初步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汉人世侯 蒙古贵族 耶律楚材 统治者 蒙古社会 历史作用 食货志 赋役制度 丙申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