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及其波动性对FDI影响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
1
作者 吴金光 王群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35-138,共4页
文章运用1997—2011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将实际有效汇率水平与汇率波动两者结合起来考察其对FDI的综合效应,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深入分析了这些变量之间的动态变化,揭示了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FDI的短... 文章运用1997—2011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将实际有效汇率水平与汇率波动两者结合起来考察其对FDI的综合效应,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深入分析了这些变量之间的动态变化,揭示了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FDI的短期与长期影响。结果表明,实际有效汇率的下降、汇率波动幅度的增加以及市场规模的增大对FDI都有正向冲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实际有效汇率 汇率波动幅度 实证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问题与改革
2
作者 钟禾 《西南金融》 1989年第5期45-46,27,共3页
(一)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4年7月至1971年8月的布雷顿森林体制。这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其内容是:美元与黄金保持固定比价(1盎司金价=35美元),其他国家的货币通过与美元挂钩... (一)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4年7月至1971年8月的布雷顿森林体制。这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其内容是:美元与黄金保持固定比价(1盎司金价=35美元),其他国家的货币通过与美元挂钩而与黄金相联系。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即汇率波动幅度不得超过官定汇率上下各1%的范围。进入60年代,美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美元大量外流,美国的黄金储备大幅度下降。70年代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货币制度 汇率波动幅度 固定汇率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制 目标区 储备货币汇率 国际贸易差额 储备资产 外汇市场 清偿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