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异质性市场参与主体的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模型
1
作者 王曦 刘颖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193,共13页
根据境内外人民币远期汇率市场的不同制度安排,首次区分了异质性的市场参与主体,并引入央行的市场干预行为,利用理性预期技术求解不同市场的远期汇率定价公式,讨论市场间汇率差异的成因。研究表明,市场参与者及其行为的异质性使得境内... 根据境内外人民币远期汇率市场的不同制度安排,首次区分了异质性的市场参与主体,并引入央行的市场干预行为,利用理性预期技术求解不同市场的远期汇率定价公式,讨论市场间汇率差异的成因。研究表明,市场参与者及其行为的异质性使得境内外市场具有不同的汇率形成机制,市场间汇率差价因而体现出持续性特征。其中央行干预对汇率形成具有“趋势效应”与“平稳效应”,而投机行为则主要影响汇率调节速度。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判断,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 异质性参与主体 央行干预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边汇率定价模型及实证分析
2
作者 高祥宝 董寒青 赵田丹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61-163,共3页
文章以信用货币时代国际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地位趋同为前提,两个国家货币的双边汇率主要受这两个国家经济因素共同影响,而不是单独一方的经济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双边汇率定价模型。实证分析采用美国和日本经济数据,建立日元兑美元的双... 文章以信用货币时代国际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地位趋同为前提,两个国家货币的双边汇率主要受这两个国家经济因素共同影响,而不是单独一方的经济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双边汇率定价模型。实证分析采用美国和日本经济数据,建立日元兑美元的双边汇率定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素分析 单边汇率定价模型 双边汇率定价模型 日元兑美元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汇率定价权归属问题研究:兼论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有效性 被引量:28
3
作者 赵胜民 谢晓闻 方意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92,共14页
人民币汇率定价权的归属直接影响到我国外汇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本文首次采用有向无环图方法及递归预测方差分解技术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定价权的归属和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的有效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人民币即期汇率定价权,还... 人民币汇率定价权的归属直接影响到我国外汇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本文首次采用有向无环图方法及递归预测方差分解技术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定价权的归属和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的有效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人民币即期汇率定价权,还是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权,均不存在旁落境外问题,但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均相对较弱。与其他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本文并没有发现境内人民币即期汇率与香港人民币即期汇率存在因果关系。最后,本文利用递归预测方差分解分析方法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果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定价 即期汇率 远期汇率 N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汇率定价权之争——基于在岸-离岸汇率的联动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石建勋 孙亮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55,共7页
分别采用DCC-GARCH(1,1)模型和多元TAR模型测算了CNY、CNH和NDF汇率的相关关系,并在升值、贬值和转变三种不同的人民币预期条件下分析了影响这种联动关系的诸多因素。实证结果表明:CNY、CNH与NDF汇率之间存在强烈且持续的相关关系。其中... 分别采用DCC-GARCH(1,1)模型和多元TAR模型测算了CNY、CNH和NDF汇率的相关关系,并在升值、贬值和转变三种不同的人民币预期条件下分析了影响这种联动关系的诸多因素。实证结果表明:CNY、CNH与NDF汇率之间存在强烈且持续的相关关系。其中,离岸CNH市场的引导作用最大,NDF市场次之,而在岸CNY市场最弱,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权有可能会旁落至离岸市场。国际资本市场波动预期和中美利率的差异的外部影响可能是造成此次人民币汇率定价权转移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应该协调推进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以防范国际市场的投机行为,否则,汇率改革容易受到利率改革落后和金融监管不到位的掣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定价 DCC-GARCH(1 1)模型 多元T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汇率定价的逆周期因子: 启用时间、驱动因素与实施效果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明 陈胤默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36,共16页
本文对2017年5月—2019年9月期间人民币汇率定价过程中逆周期因子的使用进行了测算,并构建非限制性VAR模型分析了中国央行两次启用逆周期因子的驱动因素和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第一,相对于官方公布时间,两次逆周期因子调节均呈现出提前... 本文对2017年5月—2019年9月期间人民币汇率定价过程中逆周期因子的使用进行了测算,并构建非限制性VAR模型分析了中国央行两次启用逆周期因子的驱动因素和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第一,相对于官方公布时间,两次逆周期因子调节均呈现出提前开始和滞后结束的情况,且调整幅度呈现逐渐收窄的趋势;第二,第二次逆周期因子的调节幅度大于第一次;第三,人民币汇率波动是第一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主要驱动因素,而离岸在岸汇价差和汇率政策不确定性是第二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主要驱动因素;第四,两次逆周期因子调节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产生了抑制作用,但加剧了离岸市场人民币贬值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定价 逆周期因子 驱动因素 实施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与越南盾汇率定价机制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谷壮海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51,共9页
随着中越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中越边境地区自发形成了越南盾货币兑换市场。由于官方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缺失,中越边境地区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长期受制于民间货币兑换机构——"地摊银行"。随着2014年中国(广西东兴试验区)-东盟... 随着中越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中越边境地区自发形成了越南盾货币兑换市场。由于官方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缺失,中越边境地区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长期受制于民间货币兑换机构——"地摊银行"。随着2014年中国(广西东兴试验区)-东盟货币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为中方银行提供越南盾买卖汇率和交易信息,东兴试验区逐步形成了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价格发现机制。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兑越南盾汇价主要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越利差、中越通胀差异的影响,其中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是主要参考因素。为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价格形成机制,要继续完善汇率定价方法,引入做市商和中间价报价制度,在中间价基础上实行浮动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地摊银行 汇率定价机制 越南盾 中国-东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间联动与定价权归属:实证检验与政策启示 被引量:50
7
作者 严敏 巴曙松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84,共13页
本文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DCC-MGARCH模型、信息份额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基于交易相对比较活跃的远期合约日度数据,对2006年11月1日至2010年1月20日期间,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市场、境内远期汇率市场和境外NDF市场之间的联... 本文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DCC-MGARCH模型、信息份额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基于交易相对比较活跃的远期合约日度数据,对2006年11月1日至2010年1月20日期间,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市场、境内远期汇率市场和境外NDF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以及价格发现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研究发现:虽然即期市场存在对境外NDF市场的信息波动,但是由于境内市场的发展滞后以及一定程度的制度约束,境外NDF市场的价格引导力量强于即期市场和境内远期市场,处于市场价格信息的中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远期市场 价格发现 汇率定价 DCC-MGARCH 模型 信息份额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判断我国汇率适度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文宏 《金融经济学研究》 1999年第2期13-17,共5页
本文阐明了我国计算购买力平价应注意的问题:1.价格指数的选用;2.基期汇率的选择;3.编制价格指数所用权数问题.说明了汇率不仅可能在短期偏离购买力平价,而且存在许多因素使其可能在长期偏离购买力平价,价格和汇率之间并不是一对具有齐... 本文阐明了我国计算购买力平价应注意的问题:1.价格指数的选用;2.基期汇率的选择;3.编制价格指数所用权数问题.说明了汇率不仅可能在短期偏离购买力平价,而且存在许多因素使其可能在长期偏离购买力平价,价格和汇率之间并不是一对具有齐次的因果关系的力量,它们之间实际上是一对相互作用的,从长期看来有着密切相关关系的量.我国正处在迅速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体制变化的影响远大于经济变量的影响.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形成需要相当强的前提条件,而我国离满足这些条件相差较大,因此僵硬地使用购买力平价来判断人民币汇率水平是否合理是不正确的.在我国,以“实际汇率”为目标管理汇率是不合理的.本文对如何判断我国最适度汇率提出了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理论 汇率定价 汇率适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远期外汇市场定价问题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卢明 王国林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50,共6页
随着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深入,远期外汇市场发展日益重要,特别是定价问题。本文运用单边套利模型对我国外汇市场远期汇率进行了测算,结合四大国有银行实际报价作了比较分析,并尝试用行为金融理论对差异的原因进行解释。根据分析结果,我... 随着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深入,远期外汇市场发展日益重要,特别是定价问题。本文运用单边套利模型对我国外汇市场远期汇率进行了测算,结合四大国有银行实际报价作了比较分析,并尝试用行为金融理论对差异的原因进行解释。根据分析结果,我们认为应该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即期外汇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期汇率定价 单边套利模型 离岸金融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利率平价关系的汇率模型
10
作者 肖庆宪 王慧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40,共3页
建立了基于利率平价关系的汇率模型,导出了汇率期权的定价公式,研究了该模型的检验问题和模型参数的估计问题.结果表明,在原测度下,该模型的统计推断问题难度很大,使用通常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不能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而在等价鞅测度下... 建立了基于利率平价关系的汇率模型,导出了汇率期权的定价公式,研究了该模型的检验问题和模型参数的估计问题.结果表明,在原测度下,该模型的统计推断问题难度很大,使用通常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不能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而在等价鞅测度下讨论该模型的统计推断问题,大大降低了研究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率 利率平价关系 汇率期权定价 模型检验 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研究
11
作者 唐勇 林娟娟 周文洁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12,共10页
本文基于VAR和协整VAR的溢出指数模型,从价格和长短期波动成分层面定量度量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由此评估定价机制改革的成效。研究表明:“8·11”汇改和“逆周期因子”均使得整个汇率体系的总溢出指数显著上升,市场... 本文基于VAR和协整VAR的溢出指数模型,从价格和长短期波动成分层面定量度量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由此评估定价机制改革的成效。研究表明:“8·11”汇改和“逆周期因子”均使得整个汇率体系的总溢出指数显著上升,市场整体联动性水平明显提高;中间价的市场性经过两次定价机制改革得到了明显提升,其基准性在“8·11”汇改后显著上升,在“逆周期因子”加入后有所降低;中间价的相对市场基准地位有所下降,且其风险溢出效应具有时滞性和非对称性;此外,定价机制的改革也使中间价与汇率市场间相互溢出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离岸市场汇率与中间价的相互作用逐渐凸显。目前,中间价作为基准汇率所需的市场性已得到满足,但其基准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此巩固中间价市场基准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率 人民币汇率 汇率定价机制 溢出指数 波动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